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296.97KB ,
资源ID:421248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212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doc

1、课题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难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形象鉴赏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 ppt,教 师导入新课。 观看 ppt 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 PPT) 演练体悟 古诗形象知识梳理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 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 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2、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 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 景物形象( 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 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 子 咏梅 中“ 梅”的形象等。 方法 探究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人物形 象类答题指导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中所刻画的人 物有何特点? 审 题 时 要 审 清 两 点 : 分 清 是 诗 中 人 物 形 象 还 是 诗 人 自 己 的 形 象 , 是 要 求 分 析 还 是 概 括 。 解答这类题的

3、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 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 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物象类 答题指导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 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 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 描 绘了泉的什么形象? 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 骤: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

4、表现手法 具体分析,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 向、节操等)。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景物形 象类答题指导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明确:鉴 赏 诗 中 景 物 形 象 题 常 见 的 提 问 方 式 有 : 诗 中 描 写 了 哪 些 意 象 (景 象 )? 其 作 用 是 什 么 ? 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 或名词化答法。 对画面描述题,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 (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 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画面。(还可接着分析蕴 涵的思想感情。)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意境类 答题指导

5、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明确:鉴赏诗歌意境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该诗( 联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氛围) ?请分析其意 境。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这类题答题的一般步骤:找出意象分析意象 手法解读意象的情感概括意境特点。 另外,对于营造意境的方式,一般有触景生情和融 情于景两种。 重点 突破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突破意 象、意境题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 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 两个重点和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 意象,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找意象, 析

6、特点,说作用。 1.如何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 无意象无以为诗。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 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 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再者,最重要的 是表述。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如 2009 年高 考江苏卷要求找出“风尘恶”的景象,表述则必 须为主谓式。 2.如何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 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首先,要抓住 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为 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 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 情感特征是不同的。其次,要抓住“物”与“志” “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诗中不少意象由于

7、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 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如“柳” “月” “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 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 习 练习、交 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 答案。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真题演练 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 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8、(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 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 “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然后,根据“马不肥” “债多” 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 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诗歌除了以叙

9、事写人外, 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 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 杖,戏临罾 。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 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 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 注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 渔网。 熏风:东南风。 (鉴赏抒

10、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 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 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 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 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 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 “发短”暗对清朝的 “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 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3、(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

11、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_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 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 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解析 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 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

12、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 “晓路” 点 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 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 “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 (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 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 桨”正面写“孤舟”,尾联 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 情。 4、(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

13、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 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 使心伤。 注 商风:秋风。怆悢(lin) :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 的品性? 答:_ 答案 高洁(或“超然脱俗” “清高”)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解析 根据“凤凰” “醴泉” “山冈”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 “望八荒”的动作可分 析出“凤凰”的品性。 课堂反馈 1、 (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 注 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

14、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_ 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等简朴清 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 “闲吟”等反映了诗人 洒脱的生活态度;“竹” “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 ,写竹轩景物,自然 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 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

15、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怀? 答:_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 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 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 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 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 托物言志, “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3、阅读下面这首

16、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宋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 头酒 注 ,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 答案 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 日风光图。 4、(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度破讷沙 (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 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沙漠名。 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_ 答案 全

17、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 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 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 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课后测评 1、(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注 元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

18、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 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 “远客”无不惆怅、 “断肠” ,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 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 ,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 “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 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 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 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 、人物形 象(远客) 、关键词(“

19、空”“断肠”“春残”)、关键句( 催归催得谁归去 )等角度着手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初夏风景图?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答:_ (2)后两句描绘出“雉子” “凫雏”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_ 答案 (1)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杨花撒落小径,好像铺上了白毡;片片荷叶缀 满小溪,好像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这幅初夏郊野的杨花飘飞、荷满小溪的图画,由小径、 杨花、白毡、小溪、荷叶等景物构成。 (2)第三句描绘了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不易为人所见的情景;第

20、四句描绘了 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景。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写 景转而写动物,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PPT (见附件) 第二课时 语言赏析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 ppt,教 师导入新课。 观看 ppt 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 PPT) 演练体悟 古诗语言赏析题的知识体系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 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 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它包括赏 字(词)、赏句、赏语言风格三部分。 一、赏字(词) (一)赏实字 1.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

21、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 深刻隽永的字词。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聚焦形容词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 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 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 3.追“彩”逐“色”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 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 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或抓住能表 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 度。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 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 霜林

22、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 “绿”与“醉”中。 4.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 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 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 身临其境之感。 5.掂掂“数量”之重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 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二)赏虚字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 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赏句 赏析句子大致要注意以下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 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

23、的内容、情感方面出 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 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 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 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 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 凝练的美。从这个角度说,立足于语言的赏析就是 平日里做的炼字题。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 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 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 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 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 的

24、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 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 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 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 ), 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 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三、了解语言风格(特点) 语言风格就是诗歌的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 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的个性特征,往往与作者的生 活经历、文学素养有关。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 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活泼、庄重、简洁、 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等。更要注意著名 诗人的语言风格,如王维的恬

25、淡自然、李白的清新 飘逸、白居易的直白清新、李清照的缠绵婉约等。 语言风格在高考中很少涉及。 方法 探究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 炼字 题答题指导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1)常见提问方式 这一联(句) 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 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某字如换成另一字,效果如何?请作分析。 (2)答题要点与步骤 常见步骤: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 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 象;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 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适当展 开

26、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变式步骤:可依据所给字词的特点,省去 步骤,保留步骤。 如是版本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 表现力;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 用语更符合语境;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 赏析 “诗眼”(或关键 词)题答题指导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1)常见提问方式 某字(词) 是全诗的“诗眼” ,为什么? 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2)答题要点与步骤 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27、。 结合全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 写了哪些内容。 从该字(词) 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 赏析 语句题答题指导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1.赏析语句题常见提问方式与题型 (1)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 “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 语一般为“请赏析句” “请赏析联的妙处” “请从角度赏析两句” 。 (2)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 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 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 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

28、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 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 度也较大。 (3)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 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 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 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 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 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重点 突破 主导学生活动: 投影 PPT, 如何 赏析“诗眼”(含 关键词) 利用该方 法,完成 相关课堂 链接

29、所谓“诗眼” ,是指一首诗(词 )或某联、某句中最 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 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 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 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 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 一、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 “诗眼” 。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 )的地方往往是“诗 眼” 。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 ,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 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 ;临时改变词性的 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

30、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 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二、如何赏析“诗眼”(含关键词 ) 1.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最具活力。(2) 最能营造意境。(3) 最易 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 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 ),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 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 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 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 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 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 度有二:一

31、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 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 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 “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例如 2008 年全国卷要求对春日即事首句中的 “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为“作者由丝丝小雨想 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 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 动、新奇” 。其中 有 思 想 感 情 , 有 艺 术 特 点 , 有 联 想 想 象 , 有 修 辞 手 法 , 实 在 是 多 角 度 分 析 与 鉴 赏 的 结 果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 习 练习、

32、交 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 答案。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真题演练 1、(2008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 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 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 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

33、更为深沉。 解析 “雪”比喻的是白发, “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 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诗中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 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_ 答案 “朝” “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 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 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

34、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 体。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 璟 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 注 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_ 答案 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 示季节的更替。 解析 答题要点为:画面描述,点出手法,表达效果, “手法”答成“意象叠加”亦可。 课堂反馈 1、(2013湖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35、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关键词赏析)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_ 答案 联系“春深” “染衣” , “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 “绿”成了自然的 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解析 “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 “净” ,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 ,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 2、(2007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眼赏析)

36、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_ 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 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 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 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37、“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_ 答案 (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 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 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 中耸现出来, “清瘦” 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 一词来形容嵩山,

38、写得有血有肉、极富 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诗人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 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课后测评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 答:_ 答案 “窥” ,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 “山光”的意态神情,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 村落皆空,

39、因有一绝 唐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古人写诗常用“自” “空”二字。你认为诗中加点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在表情 达意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_ 答案 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描绘出了经泉州军洗劫后,村庄一切自生自灭、无 人问津的荒凉萧条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寄身离乱、感时伤怀的情感(或“对泉州军的愤懑, 对百姓不幸遭遇的同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薛逢:字陶

40、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 ,次写 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 PPT (见附件) 第三课时 表达技巧鉴赏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 ppt,教 师导入新课。 观看 ppt 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 PPT) 演练体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 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 较宽泛的概念

41、,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 )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 13 种修辞手法 江苏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 喻、比拟( 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设问、反 问、顶真、互文、双关等。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 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 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讲究 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 触觉入手等。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 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

42、点面结合、白描工 笔、细节描写等。 “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 讲,这里重点说说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 三种技巧。 1 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 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 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 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 “明眸皓齿、貌若 天仙”即为正面描写,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 侧面描写。 2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 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 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 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

43、互映衬。 3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 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 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 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 等作用。 (二)抒情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 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 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 、借事抒情、借典抒情、托物言志等,这几 种与表现手法重合。 三、重点掌握六种常考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等同于表达技巧。江苏卷通 常是在狭义方面使用它的,主要包括: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虚实

44、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 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用典等。下 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考的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高考最常考的表现手 法。虽然从专业的角度看,它与融情于景是有 区别的,但在实际考试中这两种手法是等同的, 这一点可以以 2007、2011 年江苏卷古诗鉴赏题 的答案为印证。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客观景物的 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它往往使情感含 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2 托物言志(托物言情)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心志时,不是直接抒情, 而是将情志寄托在对某一外物的咏叹描摹之中, 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 3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是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 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 景、回忆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虚 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 得益彰,使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