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2KB ,
资源ID:421484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2148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 体外循环的预充液.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 体外循环的预充液.doc

1、第六章 体外循环的预充液 要点: 虽然我们对体外循环前用液体进行预充的惯例已建立,但是对于用哪一种 或是哪几种混合的液体最好还没有达成一致。 使用液体对血液稀释有促进作用,尤其在体温过低时能血液流变和组织氧 合 在预充液中应用胶体有利于维持预充液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水肿,然而,这 对凝血机制有损,并且有弱但是明显的过敏反应。 费用和易于处理等因素或许决定着选择哪一种预充液。 一、前言: 用适量的恰当预充液是启动体外循环的前提,在早些年的心内直视手术中, 整个体外循环是用肝素同源新鲜血预充的(Zhudi et al.1960) 。不久之后,使用 血液预充的不足之处和复杂性使得研究新的可替代的预充液成

2、为必然(Gadboys er al.,1962) 。现在,血液作为预充液在常规成人体外循环的应用十分少见了, 相反各种人造预充液应用于预充体外循环却越来越多了(Shah,1992) 。这一章 是回顾预充液的分类和性质,预充液和血液稀释的关系,以及人体对预充液的 反应,如过敏反应以及对血凝和止血的影响。选择合适预充液的一般原则也将 在这一章节中讨论。 二、预充液的分类 1、晶体液: 晶体液是具有正常血浆电解质浓度而不含带任何胶体成分的液体。通常这 些液体的渗透性等同于血浆,但没有高渗透性作用(见表 6.1) 。一般而言,晶 体比胶体能更有效的扩大外室,更快被肾脏清除。然而,晶体可降低机体胶体 渗

3、透压,导致增加液体从血管内腔转移向血管外(Beattie et al 1974) 。反过来, 这也使得容易对病人肺产生影响,导致周围水肿。尽管如此,由于晶体液比胶 体液便宜,而且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低,在世界范围内仍被广泛的用于心脏疾 病中心。 表 6.1 体外循环预充液的理化性质 葡萄糖 5% 9%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溶液 平衡液 10%甘露醇 渗透性 (mosm/kg) 292 290 278 294 620 胶体渗透压 (mmHg) 0 0 0 0 0 Na+(mmol/L ) 0 154 131 140 0 K+ ( mmol/L) 0 0 5 5 0 Ca+ (mmol/L) 0 0 2

4、 0 0 Cl- (mmol/L) 0 154 111 98 0 Mg+ (mmol/L) 0 0 0 1.5 0 乳酸盐(mmol/L) 0 0 29 0 0 醋酸盐(mmol/L) 0 0 0 27 0 葡糖酸盐 (mmol/L) 0 0 0 23 0 COP=胶体渗透压 (部分引自 Tobias 和 Fryer ,1981) 1.1 葡萄糖: 5%葡萄糖是最早被用作预充液的晶体,用于心肺机遗弃血液循环的启动 (Zuhdi et al,1961) 。5%葡萄糖的微张力和偏酸性使葡萄糖在体内转化代谢 (Tobias 和 Fryer,1981) 。早些年的体外循环研究中,作为预充液的 5%葡萄

5、糖 与库血相比,可以降低对红细胞的机械损伤(Zuhdi et al 1961),并且对术中和 术后利尿有积极作用(Cooley et al.,1962) 。主要成分为葡萄糖的晶体液被证实 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液体需要量和减少手术后液体潴留的功能(Mets 和 Keats er al.,1991) 。然而,葡萄糖用作预充液也有其弊端。因为葡萄糖的代谢对血浆碳 酸盐有稀释效应,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Ing et al,1977) 。甚至,由于体外循环 的作用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浓度上升(Hewitt et al,1972) ,增加葡萄糖的含量而 显著升高血糖水平,这对糖尿病人影响很大(Mills er a

6、l,1973) 。近来越来越多 的实践证实,含血糖的预充液可能会引发与体循环相关的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虽然这一说法现在还缺乏临床验证(Hindman,1995;Metz,1995) 。这种临床症状 的缺乏可能是因为被临床体外循环的低温保护效应所掩盖(Martin et al,1994) 。 1.2 平衡晶体液: 平衡晶体液的 pH 值为中性,电解质离子浓度近似于机体血浆。乳酸林格 溶液,或哈特曼溶液都是一种典型的平衡晶体液,其中含有的乳酸可作为碳酸 盐的来源(Tobias 和 Fryer,1981) 。但是对糖尿病人使用大量含乳酸的液体时 应多加注意,因为乳酸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成体内的葡萄

7、糖(Thomas 和 Alberti,1978) 。还有一个平衡晶体液就是 plasmolyte 氏液,它含有葡糖酸盐和 醋酸盐,二者都是碳酸氢盐来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能量转移过程 (Khan et al,1973)和心肌三磷酸腺苷代谢过程( Storm 和 Zimmerman,1997) 。 1.3 甘露醇: 甘露醇是高渗透性,低分子量的晶体液,临床上作为利尿药广泛应用 (Lant,1985) 。作为扩容剂,甘露醇是主动的将毛细血管内液体引入血浆,然后 甘露醇迅速扩散到组织间液,通过从细胞内获取水而使整个外室液体容量上升。 甘露醇的优势是其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成人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含

8、有 10g 甘露醇,与控制组没有使用甘露醇作为预充液的病人相比,这仅是为了提高循 环阶段的瞬态利尿(Fisher et al,.1998) 。然而,当预充液中甘露醇的含量提高到 20g 时,其利尿效果与控制组和使用含有 10g 甘露醇预充液的组相比利尿效果 显著增加,并且这种利尿效果在后循环期间可以继续维持三个小时。此外,病 人使用含有 30g 甘露醇的预充液会有更强的利尿效果,并可以维持四小时。甘 露醇的利尿效果可持续长达 12 小时直到病人到达重症监护病房,尽管此时甘露 醇晶体已从体内清除。 表 6.2 体外循环溶液的理化性质 (胶体) 5%白蛋 白 10% 右旋糖酐 -40 6% 右旋糖

9、酐 -70 3.5 %尿素明 胶 3 %琥珀 酰明胶 6%羟乙 基淀粉 10%羟乙 基淀粉 分子量 (daltons ) 69,000 40,000 70,000 35,000 35,000 450,000 264,000 数均分子量 (daltons ) 69,000 25,000 39,000 15,000 14,000 71,000 63,000 渗透压 (mosm/kg ) 300 308 308 302 _ 310 354 胶体渗透压 (mmHg) 19-20 160 78 _ _ 25-30 55-60 浓度半衰期 ( hours) _ 2.5 25.5 2.5 _ 25.5 2.

10、5 扩容持续时 间(h) 2-8 2-12 6-48 2-4 _ 6-24 2-12 消除 17d 12-45h _ 168h 168h 24-67 d 1.9d (部分引自 Tobias 和 Fryer(1981) 和 Mishler(1984).) 2、胶体溶液: 为了维持体外循环阶段的高水平胶体渗透压,一些胶体溶液也被用作预充 液。几十年前,人血清白蛋白取代含血预充液,实现了使用无血预充液的心内 直视术。然而,例如传播病毒以及高成本这类潜在问题也是存在的,这促进了 其它人工胶体溶液的使用,如右旋糖酐,明胶,以及近来更常使用的羟乙基淀 粉。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质如表 6.2 所示。 2.1 白

11、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天然的胶体成分,分子量约 69,000 道尔顿(Brown et al,.1979) 。在生理条件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 75-80%来源于白蛋白,白蛋 白还有维持机体血浆容量的功能。当作为预充液使用时,白蛋白通常与其它晶 体液联合使用。白蛋白作为预充液的使用量通常是根据输入晶体液引起的细胞 内胶体渗透压下降所需的补充量来计算的。然而,虽在理论上白蛋白有维持胶 体渗透压的好处,但一项随机研究表明,在体外循环中添加 200ml 的 25%白蛋 白并不利于维持术中液体平衡,心肺功能和肾功能。白蛋白除了有维持体液平 衡的好处外,据报道还能防止蛋白质变性,这是血液物质在体外循环中

12、相互作 用的结果(Kurusz et al,.1982) 。此外,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向预充液中添加低浓 度白蛋白(向 2000ml 的预充液中添加入 3ml25%浓度的白蛋白) ,可降低循环 中的血小板损失(Palanzo et al,.1999a) 。白蛋白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甚至比肝素 涂层体外循环的效果还显著(Palanzo et al.,1999b) 。作为人体的血液成分,白 蛋白可引起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也有传播病毒的风险(McClelland,1998) 。鉴 于以上原因,且白蛋白十分昂贵,一些混合胶体液比白蛋白使用的更为广泛。 2.2 右旋糖酐类: 右旋糖酐类也是一种自然胶体,平均分

13、子量约 40,000(右旋糖酐-40)或 70,000 道尔顿(右旋糖酐-70) ,右旋糖酐分子是一种聚糖,由肠膜明串珠菌代 谢蔗糖产生。右旋糖酐-40 的胶体渗透压是血浆的 2 倍高,所以有很强的从血管 外向血管内腔转移水份的能力。因每升溶液中含有的胶体是几乎是右旋糖酐-70 的两倍,10%右旋糖酐-40 比右旋糖酐-70 有更强的扩容效果。但是,因右旋糖 酐-40 分子量小,很容易被肾脏代谢清除,故其效果不能维持很长时间。作为体 外循环的预充液,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粘性和防止微循环中白细胞的粘附 (McGrath et al.,1989) 。因右旋糖酐可干扰止血,每日注射总剂量不得超过 1.

14、5g。这一剂量在做体外循环的病人中尤其应该限量使用,这是因为这些病人 正在使用肝素。右旋糖酐也可引起过敏反应,但其发病率比明胶低得多(Ring 和 Messmer,1977) 。 2.3 明胶: 明胶是由牛胶原制成,平均分子量在 30,000 到 35,000 道尔顿之间。用作体 外循环预充液的明胶有两种:尿素明胶和琥珀酰明胶。前者是六甲基二异氰酸 酯的多肽交联物,而后者加入琥珀酸酐改良,称为琥珀酰明胶或改良液体明胶。 改良的结果是使电位点降低,相应的净负电荷增加,使得在循环中保留时间显 著延长(Van der Lindon 和 Schmartz,1992) 。这两种明胶的重要差别是:尿素明

15、胶含有钙,这是因为血栓形成不应与抗凝血混合。此外,应用尿素明胶作为预 充溶液会升高血浆钙离子浓度(Himpe er al.,1991),体外循环的终末阶段的高钙 浓度可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Engleman et al.,1984) 。虽然明胶原本对血凝没 有负面影响(Himpe et al.,1991) ,但是近期的多项研究表明明胶对健康自愿受 试者(De Jonge er al.,1998)和进行体外循环治疗的病人(Tigchelaar et al.,1997)的血凝都有消极影响。尤其是当病人在术中使用总剂量超过 3.5L 的明 胶时这一现象更明显(Tabuchu et al.,1995)

16、 。明胶的另一个缺点是与其它人造胶 体混合使用时引发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当高(Laxenaire et al.,1994) 。 2.4 羟乙基淀粉: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合成的胶体,来源于支链淀粉,由羟乙基化葡萄糖聚合 物组成。羟乙基淀粉的理化性质可以用平均分子量和分子替代率来衡量,即生 产过程中羟乙基取代葡萄糖的替代率。例如,羟乙基淀粉的平均分子量约为 450,000 道尔顿,分子替代率约为 0.7,故标为 450/0.7。 同理,喷他淀粉标为 200/0.5,即含有相对较低的分子量约 250,000 道尔顿,和相对较低的替代率约 0.5。从原理上讲,羟乙基淀粉的平均分子量取决于其胶体效应,而分子替

17、代率 决定其半衰期和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所以,与那些有较高平均分子量和替 代率的淀粉相比,羟乙基淀粉平均分子量和替代率较低,有较高的胶体渗透压, 在血浆内有较短的半衰期。 羟乙基淀粉(450/0.7)最初是在 1975 年被用作体外循环预充液,被认为是 一种安全高效的晶体预充液(Lee et al.,1975) 。作为一种胶体预充液与白蛋白相 比,羟乙基淀粉对心外科病人有类似临床扩充血容量的效果(Kirklin er al.,1984;Sade et al,.1985) ,诱发过敏反应的几率低( Palanzo et al.,1982) 。然而, 羟乙基淀粉可滞留在网状内皮系统可损害血凝系统

18、功能(Stump et al.,1985;Treib et al,.1996a) 。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等分子量大小的羟乙基淀粉 (200/0.5 喷他淀粉)也被用做体外循环预充液(London et al,.1989) ,而且近年 来使用得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欧洲(Treib et al.,1999) 。然而,关于 200/0.5 淀 粉溶液对凝血系统的损害也有报道(Mortelmans et al.,1995) 。近期,一种新的 130/0.4 羟乙基淀粉已问世,它具有更好的代谢消除率( Waitzinger et al,.1998) 。 这种新的中等大小分子量有提高血凝功能的淀粉

19、,初步消除用这种淀粉溶液作 为预充液会极大的升高做体外循环的病人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浓度(Van Oeveren er al.,1999) 。进一步观察表明对做心外科手术术中的病人使用量达 3L 时也是安全可靠的(Gallandat Huet,unpublished observation) 。 三、预充液和血液稀释 向体外循环中添加不含血的预充液会导致血液稀释。因此,机体氧运输会 因红细胞浓度下降而受影响,同时,因血浆蛋白的浓度下降而降低血浆胶体渗 透压。 1、维持体充氧 充足体充氧取决于通过血液稀释将氧运输到各种器官和组织。在正常自愿 者中,当由于心输出量增加使血液稀释到 10g/dL 时

20、氧运输仍可持续(Woodson et al.,1978) 。体外循环的病人,其氧运输不仅受血液稀释水平的影响,还受心 肺机输出量和低温水平的影响。低温下体内氧的消耗会略有下降,故总体需氧 量也随之下降。温度下降时氧在血浆中溶解度上升。据推测当体温下降到 30 时,机体需氧量急剧下降到正常水平的 50%,体温为 20时需氧量只为正常水 平的 20%(Gott et al.,1962) 。然而,体温降低时血液粘度上升,故可增加全身 血管阻力,降低组织氧运输。这种影响可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流变学特性和输 出量的改善而缓解。 2、维持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的压力阻止自由移动的水分子和盐通过毛细血

21、管半透膜。在生 理情况下,因毛细血管膜不允许血浆蛋白从血管内向间质中转移,从而使血管 内的胶体渗透压高于间质。毛细血管内外的胶体渗透压的不平衡引起了静水电 压的不平衡,而后者是可以调节的(Starling,1896 ) 。 就理论而言,理想的人造胶体作为预充液应该对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粘 度近似于血浆。然而,实际上胶体的平均分子质量(Mw )和数均分子量 (Mn)都存在一定的差别(见表 6.2) 。因为大分子对测量效果的影响大于小分 子,故平均分子质量通常低于数均分子量(Van der Linden and Schmartz,1992) 。 白蛋白溶液分子大小均一,所以其 Mw 和 Mn 一样

22、大。相反,人造胶体的 Mw 和 Mn 总有差异,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参与反 应。这一特点在理论上具备以下优点:小分子物质可以降低血液的粘度,促进 血液流量分布;大分子物质延长其扩容血量的效果。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会因血液稀释而降低。这种情况在晶 体以高比例加入预充液时无法避免。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低可导致血管内的水分 子向间质转移,从而导致组织水肿。正常胶体渗透压参考范围为 25- 30mmHg(Weil et al.,1974) 。然而,进行体外循环的病人耐受渗透压水平为 15- 16mmHg,且不致产生组织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 Schupback et

23、al.,1978) 。近期 一项研究对三种胶体对胶体渗透压的影响做了比较(Tigchelaar et al.,1998) 。使 用明胶作为预充液的病人整个手术过程中胶体渗透压维持状况良好。而使用含 羟乙基淀粉或人白蛋白的预充液的病人在注入晶体预充液后胶体渗透压有下降。 术中发现胶体渗透压最低水平达 12.8mmHg,但是这三组实验的病人在重症监 护病房内经 6 小时的体外循环后胶体渗透压都回升至 20mmHg 基准线左右。也 发现有进行过体外循环且术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病人,其胶体渗透压在术中 低至 9mmHg 的例子(Hoeft et al.,1991) 。然而在术后有潜在肺功能障碍的病人

24、中,如此低的胶体渗透压水平最好应避免。 3、血液稀释的优点 对进行体外循环的病人而言血液稀释最显著的好处是可直接避免同源血作 为预充液,与将血液作为预充液相比,用不含血预充液对血液稀释可降低术后 肾功能衰竭、肺功能不全、血栓栓塞以及同源血输血引发的并发症。因为血液 稀释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心外科手术病人,所以对作为 预充液使用的捐赠血的需求也急剧下降了。此外,血液稀释可降低血液粘度, 增加组织灌注量从而减少全身血管阻力。因此,机体代谢增强,不会有显著的 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四、机体对预充液的反应 1、预充液引发的过敏反应 最初胶体被引入临床作为扩容物质时,各种合成胶体的过敏反

25、应源性都已 有很详尽的记录。典型的过敏反应症状包括皮肤潮红,荨麻疹,心动过速,低 血压。甚至会危及生命,如出现休克和心脏停搏。 一般来说,这些合成胶体引发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大约为 0.033%。据 德国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调查显示,其中 200,906 例注射胶体溶液 31 家医院中 (Ring 和 Messmer,1977) ,因右旋糖酐引起的不适症为 0.008%明胶为 0.038%,羟乙基淀粉为 0.006%。在法国进行多中心研究中显示的过敏比例却比 较高,不适症在 19,593 例病人中达 0.129%(Laxenaire et al,1994) 。各种合成胶 体的过敏反应的症状各有

26、差别。右旋糖酐的过敏率为 0.273%,明胶为 0.345%,羟乙基淀粉为 0.058%,对天然成分白蛋白的过敏则为 0.099%。 根据定义,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它不是一种抗原与抗 体之间的间接免疫反应。然而,据报道过敏也包含着一种特殊的抗体与合成胶 体的反应(Hedin et al.,1976;Hedin et al.,1979;Kreimeier et al.,1995) 。在健康自愿 受试者或外科手术中注射过右旋糖酐的病人中有 70%的人有抗体与右旋糖酐的 反应(Hedin et al.,1976) 。这些葡聚糖反应性抗体主要属于 IgG(Kraft er al.,19

27、82) ,可能会引起临床上类似变态反应症状的复杂免疫过敏反应 (Laubenthal 和 Messmer,1992),右旋糖酐引起的过敏反应可以成功的用一种叫 做 haptan 药物防治,它可与抗体结合形成 haptan-抗体复合物(Ljungstrom er al.,1988) 。随着 haptan 的禁止使用,右旋糖酐引发的过敏反应发病率也随之降 低(Ljungstrom,1993) 。虽然抗体与未加工明胶原料的反应在动物和人体都有 发现,但抗体能与尿素明胶或琥珀酰明胶反应在文献中还没有明确记载 (Mishler,1984)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羟乙基淀粉与抗体没有反应(Kraft er a

28、l.,1992) ,而最近一项报道指出,在主动脉手术的病人中有发现高滴度的羟乙 基淀粉抗体反应物(Kreimeier et al.,1995) 。 2、凝血和止血 无论是晶体或是胶体预充液都会对正常凝血系统和止血有干扰。当大剂量 使用预充液时这种作用将更加明显。因凝血因子浓度的降低,可能会引起某种 凝血病,并且由于血液稀释而有损止血系统。然而,在使用血液稀释的早些年 里,人们发现使用晶体溶液稀释血液实际上可以促进血凝(Tocnatins et al.,1959) 。血液稀释引起的这种高凝状态是晶体稀释剂的独特特性,所有的晶 体溶液都有类似效应。血液稀释促进血凝的机制主要在于血浆凝血酶和抗凝血

29、酶浓度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抗凝血酶的功能相对降低结果(Ruttmann et al.,1996) 。近期对于健康自愿受试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明,注射 1000mL 的生理盐水 30 分钟后受试者的血小板凝集显著上升,血小板上升的同时循环中 的抗血凝酶显著下降,这种明显的变化不是仅血液稀释就可以解释的 (Ruttmann et al.,1998) 。 一些胶体液对术后止血的损害的临床意义更为重要。右旋糖酐可影响抗凝 血因子(因子)和血小板功能,所以可作为抗血栓剂用于预防深部静脉血栓 形成(Aerg et al.,1979;Fredin et al.,1989),鉴于以上右旋糖酐对凝血系统的

30、抑制 作用,其使用的限制剂量通常是 1.0-1.5g/体重(Mishler,1984) 。虽然早些年人 们认为明胶对血凝系统没有反作用(Himpe et al.,1991),但它可降低抑肽酶对心 外科手术病人的止血效应(Tabuchi et al.,1995) 。白蛋白被用作预充液时,抑肽 酶可显著降低病人术后失血。但是当病人使用明胶作为预充液时抑肽酶的这种 凝血效应就不明显了。明胶对于止血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减弱了循环阶段瑞斯托 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功能。明胶和白蛋白的血小板凝集能力都是由 ADP 诱发 的(Tigchelaar et al.,1997) 。明胶对于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抑制

31、作用在 注入 1L 明胶血浆代用品的自愿受试者上得到了证明( De Jonge et al.,1998) 。注 入明胶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瑞斯托霉素联合因子的循环水平都有显著下降, 明胶损害初级止血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调节。 羟乙基淀粉对血凝和止血的影响在早些年开始使用时就早有认识,有降低 血小板功能和延长出血时间的现象(Thompson 和 Gadsden,1965;Lewis et al.,1966) 。羟乙基淀粉对凝血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于其理化性质,这与右旋糖 酐对凝血的影响十分相似。羟乙基淀粉的显著抑制效应主要在于凝血因子 (Strauss,1981;Stump et al.,1985

32、) 。据报道,羟乙基淀粉可诱发型血友病样 综合征,可显著降低凝血因子的促凝血作用,降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以 及凝血因子相关的瑞斯托霉素联合因子的功能(Sanfelippo et al.,1987;Treib et al 1996a) 。高分子量的淀粉(450/0.7)对凝血系统的损伤比分子量相对低的淀 粉溶液(200/0.5)要大(Strauss et al.,1988;Boldt et al.,1993;Treib et al.,1996b) 。 羟乙基淀粉对凝血的不利影响(高失血)在使用 200/0.5 淀粉作为预充液的病人 中已有报道(Mortelmans et al.,1995) 。

33、相反,观察表明与白蛋白作为预充液相 比 200/0.5 的淀粉预充液在术后没有促进病人失血的症状( London et al.,1992) 。 羟乙基淀粉对血凝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抑制效应不仅与其体外的分子质量有 关,也与其所谓的体内分子质量(取决于替代率)有关, (Treib et al.,1997,1999) 。我们最近观察证实新 130/0.4 羟乙基淀粉溶液其替代率相对较低, 作为循环预充液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下降影响低于 200/0.5 淀粉溶液(Van Oeveren et al.,1999) 。 五、体外预充液的选择 虽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有很多发表的研究对不同预充液进行了比较,

34、但 是目前人们对于哪种预充液是最佳体外循环预充液仍没有一致意见。晶体溶液 具有在灌注过程易于控制和消除外循环气体的特点,晶体相对于胶体更便宜而 且无过敏反应。仅用晶体液作为预充液还可提高术后肺和肾的功能(Sade et al.,185;Marelli et al.,1989;Sxott et al.,1995) 。然而晶体预充液的最大弊端是其无 法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因此,许多晶体预充液选择添加白蛋白弥补其不足。 胶体溶液便宜,而且对于体外循环病人有白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同等功 效(Himpe et al.,1991;Tigchelaar et al.,1998) ,但是胶体作为预充液使用

35、时对血 凝的负面影响以及偶然性变态反应使得这种合成胶体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Mortelmans et al.,1995;Bothner et al.,1998) 。 总之,体外循环预充液的选择随情况不同而不同。最近英国一项调查表明, 在 32 个中心工作的 38 个心外科团队几乎都是用晶体液作为预充液( Hett 和 Smith,1994) 。其中 54%仅用胶体作为预充液,44%使用合成胶体与晶体混合物 作为预充液(见表 6.3)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安全高效的高级合成物的产生, 为病人特制专用预充液的可能性将更大。 表 6.3 英国关于体外循环使用预充液种类的调查表 预充液 使用频率( %) 哈特曼试液 42 哈特曼+合成胶体 26 林格试液 6 林格试液+合成胶体 7 Plasmalyte 试液 5 Plasmalyte 试液 +合成胶体 2 哈特曼试液+葡萄糖盐水 2 葡萄糖盐水+合成胶体 7 生理盐水+合成胶体 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