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思考 摘要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能推动企业的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领 先就会成为一种竞争力,能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领先就意味着始终能在商品经济时代发展 壮大屹立不倒,而要保持这样的技术优势,势必需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本文结合一些知 名企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分别研究了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和依赖型四种企业技术 创新战略。得出了其相对应的发展模式和优劣势。同时研究了有关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的 多样战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很具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领先型 跟随型 模仿型 依赖型 1、引言 1.1、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发展
2、,经济逐步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 流。研究表明: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 色。企业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怎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使之有效实施, 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 1.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对企业发展方向、模式 所做的总体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方向、顾客需求及自身资源 与创新能力,结合企业总战略,以创造新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围绕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 服务等
3、对技术创新的方向、模式所做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将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 的、程度、时间、重点、方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3、技术创新的目的 迈克.波特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竞争战略,其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定位, 即在多大的市场范围内建立并发挥核心专长的竞争优势,占据最有利的竞争位置。他指出,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是最基本的战略。同时指出,在动态竞争 中先动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先动可以打破和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同时获得低成 本、高差异及范围经济的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它围绕并服务于企业战略,同时 技术创新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主要手段。 1.4、企业技术创
4、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意义 【1】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 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 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平台 2、 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 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 技术创新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技术创新战略在整个体系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就像是人体的骨髓一样,为整个机 体的运作提
5、供必要的血液供给和更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一、全局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技术发展全局性的安排。企业在发展战略中选 择和实施主导型技术,不仅直接影响技术、生产等部门,而且对其他部门,及企业整体规 划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竞争力、发展前途都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2】 。 二、协调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配合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同时各部门应当根据企业 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定自己的规划,例如包括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技术、设备等的更新, 技术研发部门的有效激励,营销部门的通力合作。 三、可持续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推进的 作用,影响着企业未来的
6、发展方向和竞争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3、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 没有创新的力量,人类的生活将是一滩死水。不同的企业所主导的“技术”是不同的, 其分类也会不同。英国学者弗里曼将创新战略按创新时机和创新程度分为进攻型战略、防 御型战略、模仿型战略、传统型战略和投机型战略。而尼德尔则根据经营战略将创新战略 分为市场领先战略、追随领先者战略、应用工程战略和模仿战略。其实在分析一个企业时, 很难说出这个企业采取的是个别哪一种或者几种技术创新战略,因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往往今天还在用这样的战略而时势的一个变化就必须立刻改变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就像 当国家提出要发展新能源之时,若还是在研发煤等传统动力上
7、的创新的话,也许在短期内 在个别的地区还有适当的生存空间,但是不会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以下是对上述的几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 3.1、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 顾名思义,领先型的战略必定是以生产技术为中心的战略,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基础, 并保持后续的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例如以 Intel、IBM、高通等为典 型的公司,他们所在的行业技术革新非常之快,一项技术在今天是领先,或许明天就不再 是你。所以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共同点,在基础科研方面都下了血本,并在业绩取得 辉煌的时候也时刻保持清醒,持续的投入科研资金。IBM 和贝尔实验室每年需要几十亿美 元的科研经费,
8、他们通过提供技术获得所需的科研经费,从而一直保持这样的优势。 作为国内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的典型,汉王科技公司在国内手写输入领域是当之无愧 的王者。最初成立时注册资金 30 万元,五年之后年收入过亿。他们创造了多个在输入法领 域的第一:最早推出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推出具有手写汉字识别功能的 PDA 产品,第 一个在手写汉字识别研究中去除对书写笔顺的限制等等。汉王科技通过持续创新创造产品 优势,通过产品优势持续供给研发,形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化与研发的一个良性循环。这样 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垄断,技术型的垄断在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中并不少见。 一般,在追求领先战略的企业中往往会有以下共同点: (
9、1)研发的独立性。这些企业往往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研发团队,有自己的实验室,并拥有 大量该领域基础科研的专利,对于后续的研发不需要依赖于外部的技术和科研力量。它能 自己独立自主的实施从技术向产品的一个完整的转化过程。 (2)不可预见性。科研在风光的外衣之下是一副沉重担子。这些企业在投入科研的时候都 是没有百分百的可预见性的,科研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赌博,高风险、高回报,投入的资 金往往占到企业营收的相当一部分,而科研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过程,而企业最等不起的 就是时间,一些企业往往等不到研发出新产品就已经被市场淘汰。可见科研的风险是非常 高的。但是一旦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持续推出科研成果,就能垄断这个领
10、域的市场,从而 拥有更多的资金扩大优势。 当然,要制定这样的战略,必定需要制定战略的基础:首先,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管 理体制和人员配备。这是一家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基础,公司内部能否团结合作,对外能 否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其次,应当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发的能力,换言之,具有成熟的研 发团队和较好的人才储备以及适应时代的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机制;再者,企业是否具 有强大的资金实力,科研是烧钱的事,没了资金的配备,就像机关枪没了子弹,士兵们如 何能攻克高地?!最后一点,对专利的保护和分享,一个好的企业能通过将专利的应用与 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联系起来,同时保护好专利也是公司保证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做一些假
11、设,假如将科研过程中的风险降低,那么科研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将资金转化 为技术的机器,但是这台机器能不能运转正常要靠科技人员。所以从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 以总结以下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些缺陷:第一是其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自己培养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如果直接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引入则需要很大的代价,这就牵扯 出了下一个问题-资金。第二点就是巨大的资金需求。领先型的企业往往是需要做到某方 面技术的垄断,这就势必需要巨额的资金输入来打造这样的优势,包括专业研发人员、精 密的仪器设备等。第三是投入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投入在某个项目上的资金有时候会因 为项目的临时取消彻底付诸东流,而且研发的过程很长,不
12、利于企业快速的满足市场。 3.2、跟随型战略。 跟随型战略由是尼德尔提出。跟随型战略是企业以降低风险为基础来提高科研实力和 产品的创新性。换句话说,就是在领先型企业首先发布产品之后,跟随型企业通过自己的 研发团队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开发和升级,这样的一种方式大大降低了跟随型企业研发的 风险,同时能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而这样的竞争力有时候比领 先型企业更有优势更具生命力。比如说一提及商用计算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 IBM,而 Sperry Rand 公司则是基本没有听说过,但商用计算机真正的首推者则是 SR 公司。就像例 子中的情况,跟随者并不是没有科研力量,而是他们想通过已经
13、被市场认可的产品来降低 他们的研发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跟随型企业更像是技术改进型的策略。在跟随型企业面前,专利权是 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而问题就是,在市场上的产品虽然降低了研发的风险,但是显然也占 据了一种技术,所以跟随型企业必须充分研究领先型企业的产品优缺点,得以对其进行改 进,获得自己的专利,并制造出更为市场接受的产品,从而快速抢占市场,淘汰对手的产 品。 而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企业就是方太厨具,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企业,方太有 个口号叫:“不争第一,永当老二” 。这初一听会感觉没志气的企业,但这是方太老总茅理 翔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充满了智慧。首先这样的一种策略让方太厨具自 96 年以来
14、从全国吸 油烟机 200 多家生产厂家的最后一名跃至第二。同时连续四年保持市场增长率第一,经济 增长率第一的骄人成绩。由此可见,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是一门实用哲学,它不需要光鲜 的“第一” ,它只需要市场的占有率令人称羡。 通常,跟随型企业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首先,具有市场信息的反馈能力。市场 当中有产品畅销时,能通过搜集整理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研发部门。能够非常紧密的盯住市 场的动向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其他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的研发及产品情况。其次,企业应有 对产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造的能力,强大的研发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的分 析比较能力非常重要,找到对手产品的弱点就意味着研发团队能更好的
15、改进产品。再者, 企业要有快速对应的实力。要有素质优良的营销团队、扎实的生产团队和成熟的销售渠道, 能在产品研发完成后的最短时间内将产品呈现在消费者的眼前。 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势有这么两点:第一,成本优势。在选择跟随型策略之后, 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就会少走很多的冤枉路,这样就为企业节省下了许多的研究费用, 既然已经有成功的例子了,跟随型企业只要对产品进行改进,贴上自己的标签,就可以节 省下生产、销售等等方面的费用。第二,消费者优势,跟随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市面上的 产品,因为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产品的更新方向和速度会加快许多。比领先型企业 更能把住消费者的脉搏。 同时也存在着两点缺点:
16、第一,跟随型企业晚于领先型企业进入市场,在第一印象上 已经处于劣势,由于消费者有购买更熟悉品牌的倾向,势必会对后来者产生一定的排斥。 所以跟随型企业只有在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点时才可以进攻,否则可能会带来反效果。第 二点是领先型企业已经占据了技术的高地,所以跟随型企业必须“跨过高地,另觅高山” 。 快速进行技术方案的改进并拥有自己的注册专利是产品占有市场的重要前提。 33、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 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技术战略中心,而是通过逆 向工程或反求工程等手段,制造领先者成功的产品,依靠其低成本优势抢占市场。模仿型 企业的创新能力相比前两者要弱些,因为其创造产品的
17、途径还是在用领先者的一套技术, 只不过其获得技术的途径在法律健全的国家是不允许的。而且一旦追究法律责任,其付出 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 模仿型战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剽窃性质的战略。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较多, 因为其技术实力与领先型企业和跟随型企业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所以在市场竞争过程 中,没有研发团队的模仿型企业通过反向工程的手段获得信息及技术。在领先型企业的一 线市场中,模仿型企业很难与其直接竞争,所以模仿型企业往往通过购买领先型企业的技 术,或者技术的有偿使用来获得技术,通过自己的成本优势,重新占领市场。 模仿型企业的特质:一、具有非常敏锐的技术信息的嗅觉。通过对市场当中产品的了 解
18、,及时掌握技术更新的程度,进而及时调整步伐,引入先进的技术,弥补技术上的劣势。 二、要有足够的其他优势。例如成本优势,模仿型企业可能是原材料的掌握者,拥有相对 便宜的成本。又例如政策优势,好比蒙牛,通过提出的建造“奶都”的想法,获得了政府 的支持,将其推上了与伊利同等的地位。还比如当产品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时候,模仿者 可以通过对自己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打造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超越前者在该产品上建造 的技术优势。 模仿型企业的缺点:显而易见的是其技术创新的后续能力不足,当技术领先型企业有 了技术上的突破时,就会在瞬间拉开与模仿者之间的差距,模仿者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的摸索才能弥补。而这样的一个
19、时间差可能市场就会被领先型企业扎下稳健的根基。第 二、在对技术的更新中常常会很被动,要么出钱买技术使用权,虽然没有直接买专利来的 代价大,但是还是会提高成本,不利于之后的成本优势的显现。而从长期来看,如果不发 展自己的技术力量就会始终受制于人。 3.4、依赖型技术创新战略。 依赖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卫星企业,他们主要为大企业提供零配件生产, 并与之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甚至是隶属于某一企业) ,除非客户要求提供新的产品技 术规范或提出技术建议,依赖型企业不会对其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或模仿其他产品。在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卫星企业,或者说代工厂成为发展中国家非常常见的一种企业形态,
20、技术的更新很少,也有部分企业不甘做卫星,在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之后便会改进机械设备 和技术,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做自主品牌。 虽然,许多这样的卫星企业在交易中处于较明显的劣势地位,但大部分任然想保持这 样的合作。因为这样能在长期过程中给自己带来许多利润,同时他们的公司可以接受其他 客户的订单,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大部分企业愿意保持这样的现状。其实在这样 的合作过程中,由于像卫星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的比较好,而且一般这样的企业都在发展 中国家,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话,运营成本会更低,利润会更多。因为他们在生产工 艺及经营技巧方面的优势,卫星企业乐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共赢的局面。 例如耐克在东南
21、亚的许多代工厂,包括中国内地,整个东南亚有十几家的卫星企业。 而在中国大陆的许多代工厂有很好的设备和资金实力,但是许多的工厂还是很愿意和耐克 等企业合作。因为对于这些卫星企业来说,开拓市场远没有加工生产来的容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技术创新,只是许多情况下他们的创新是借助于上游企 业对其帮助完成的。 4、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 投入、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来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其研究开发投 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
22、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人才短缺 高新技术人才是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在技术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 技术人才及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我国企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仅数 量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弱。重要的是企业中仍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和管理人 才流向待遇相对较好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在人才竞争上仍处于劣势,不容易 吸引到关键人才的加入,以致于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人才的短缺。 (二)融通资金短缺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从融资环境看主要原因有:资金获取来源过于单一, 融资渠道较少;银行认为对企业创新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风险较大,加上信用和担
23、保机制和体系在许多地方不健全,因此,银行信贷政策并未向企业倾向。 (三)信息资源短缺 企业外部的有效信息是企业认识技术发展和市场机会的基础,由于资金不足、人才不 足,整理、筛选外部信息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差,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 来源主要依靠企业内部,不能有效地抓住市场机会。 5、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样战略 5.1率先创新 率先创新. 即指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核心技术或核心概念的突破,并在此基 础上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向市 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是根本性的创新。但由于我国中 小企业研究开发人才匮乏,
24、发展更高层次的开发工作所需的技术基础不够厚实,以及取得 资金不易。所以风险大,有实力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采用。 5.2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 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 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 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这 种模式对于激烈的竞争中的中小企业不仅投入较少、风险小,而且由于晚进入市场,特别 是可以观望市场的发展和演变,选择适当的时间进入,因而可有效回避市场沉默所导致的
25、 损失和市场开发初期需求和市场行为不确定性的风险,成功率高。 5.3合作创新 中小企业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实行联合创新,互相取长 补短,共同开发市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 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和发展。与大企业合作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创新战略。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 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 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定货。同时还可以充分利 用高校先进的科技成果,将产学研相结合,弥补高校
26、和企业的不足, 为开展科技创新、提高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同 时也使企业的竞争实力大大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3】 。 6、结束语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重要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独特能力,是企业 核心能力构建的关键。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在于动态技术能力的发展,企业通过实施技术 创新战略,保持技术能力的动态发展和领先地位,才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4】 。 对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来说,许多的中小企业就是面临着技术创新战略的问题,许多 根本没有这样的战略,而就现在来说,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的转型,对于以前一直处于 为跨国企业代工的卫星企业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而对其他一些企业,需要做的更多 的是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战略,融合不同战略之间的长处,通过战略的选择,推动企业 往技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可持续的互补的机制迈进。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张同健,孔胜,李迅 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型研究 经济与管理 2009(6) 2冯勤,池仁勇,欧阳仲健 工业技术创新管理 3期刊论文罗卫平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经济与管理 2008(8) 4期刊论文 汪波,宋泽海,阎颐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组织模式的适应性 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 2005(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