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18KB ,
资源ID:424261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242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doc

1、1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 珍惜心底的不安 姓名:劳怡楠 学校名称:绍兴县鲁迅中学柯桥校区 指导教师:彭玉华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珍惜心底的不安 清晨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凉风习习,鸟语花香。你浸润在舒适之中。你觉 得整个世界都浸润在舒适之中,一切并无不妥,可就在你醒来之时,在你的思绪与记忆接轨之时,你心 里便有一块区域教你明明白白地记得,万里之外,必然有一片土地上的人蒙受着饥恶的折磨;越过千山 万水,必然有一群人因着战争暴动颠肺流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必然有人在酝酿着恶的阴谋。它们时 时发生,却与你相去甚远,可这并未能阻止你的感

2、知。它们始终留在你的脑海里,只是暂时被掩埋。 它们虽遥远,你却不乏感知它们的途径。或是通过普及式的大众传媒,或是通过隐秘性的口口相 传。因为遥远,它们都被罩上了一层模糊不确定的色彩,阻碍着你的细细寻觅。你有众多理由拒绝置身 室内,可它们不可否认的存在仍为你带来不安与忧惧,这不安不一定是基督徒似的深深的负罪感与赎罪 欲,也不一定是佛教普渡众生的慈悲心怀,或是士大夫一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你只是不安,从你心底 善的流域。我不相信任性本善,更不相信人性本恶,只有多少的区别。而这不安便是从最根本的善中折 出的光芒,它只是一种本能,一点带着正义色彩的善。 面对着不安,一些人选择了直面。它们不辞千辛万苦的寻

3、找,不逾万水千山地流浪,只为一片心 安。正如当年在水门事件中坚持揭开冰山一角的新闻记者,远赴硝烟民满的战场只为心中人道主义精神 的志愿救助者,需要指出,遥远并非空间概念,而只在感知,在一件事情中你只要能彻底地置身事外, 那它便是遥远的。在至今仍感动于垂垂老矣的马寅初面对攻击所说的话:“我虽年届八十,寡不敌众, 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这样的傲骨,如何配不止勇士之名? 然而这一选择却有着及大的危险,更非常人所及。若论不安,如能直面,只怕难以数尽,一人一 生的努力,恐怕都仅为杯水车薪。勇士往往过早逝去,又有几人留名?更多的人,面对不安,物理承受, 便选择公布于他的小社会,以求稀释自己

4、的不安,平坦自己的责任。此时若无人又应,便可从于大流, 生活如常。而被告知知者亦可公布于他的小社会,来加倍释这不安,几释,不安便越来越淡,只成为心 底上无关痛痒的一绕,在大势所趋的保护下被永久掩盖几近无形。随着牵扯人员越来越多,社会便成了 平铺而无力的社会,纵使再有人愤起,也可仰仗着社会冷眼旁观,凭着所谓法不责众心安理得地做“沉 默的大多是” , “善”的一角也就因此而蒙尘。无力再次闪光。所以依然有凉风习习,鸟语花香,恶与灾 难仍在上演,仍被呈现于眼皮底下,可舒适也仍在延续。而当着惰性加倍,我们冲淡不安的速度也愈发 快捷,最初的不安也越来越少。直至我们已无法置身事外之时,不安也早已被抑制,沉默

5、可以代表静谧 的心灵的无限沉思,也可以代表黑暗中队萌芽的扼杀,这样平铺而无力,和谐而无声地社会,如何指望 它冲出有力的一拳? 若既不愿成为冲在前面的勇士,抑不愿在无形中泯灭自己的善的灵光,便好好珍惜自己的不安吧。 不安事实上无处不在,我们便该珍惜自己感知的能力。在压抑时,将它喷薄而出,纵使不能激起熊熊烈 火,抑可激起小小的火烛。用行舍藏,便是智慧。若没有这种智慧,我宁可偏向前者。孔子说:“不得 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鲁迅说:“相比于国家的自大者,我更欣赏个人的自大者。 ”相比于平铺 无力的社会,我更希望有一个参差多态的社会,即使过于偏激,即使有时蛮不讲理,至少也有众说纷芸 的声音,至少也有

6、站起来的人,至少也有顶起太难的力量,已时时洗刷心灵的蒙尘。与其选择完美的寂 静,不如选择小小的拙劣的冲击,以保留心底的不安,以在置身事内的事件中又向善的勇气。纵使疯狂, 纵使可能受伤,依然很美。 一位德国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大意是:当他们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 他们抓心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天主教徒。当他们抓我时,没有人再能为我说话了。平淡的话 2 中透出一股凄凉。我们或许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但我们不该将其忘却,更不该将那一份 不安忘却。若没有当初一次次地争取,如何能换来今日的自由歌唱。而不安,便是我们当初选择争取最 初的动力,它是激愤与悲悯的源泉,造就善

7、的故事。 当黑幕笼罩大地,万物无声之时,我们至少该看到自己心底的不安,那便是正义的希望! 愿得心安 姓名:李子卓 学校名称:北京四中 指导教师:袁海萍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愿得心安 大脑先生: 我是最忠于您的心脏,您知道那三个渔人后来如何了吗? 因为没有任何线索,第一个、第二个渔人都放弃寻找。他们每一日都不停地告诉自己:太晚了,太 迟了。但没有什么效果,打从他们捡到瓶子那一日起,他们开始每晚做着同样的梦:一个看不清模样的 人孤独地坐在一座孤岛上,一切都很昏暗,只有一双黑亮的眼直直地盯着他们。他们每天都被吓醒。后 来,因为精神衰弱,第一个渔人每每出海都昏昏沉沉,一次小小的

8、风浪丢掉了性命。第二个渔人安慰自 己,一定有人就来那人,但仍旧噩梦不断。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在梦中终于看清了那人的脸赫 然是他自己。 只有第三个渔人坚信“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踏上了寻找那人的征途。天南海北,每个角落都不 放过,但直到他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也一无所获。可奇异的是,他躺在病榻上,脸上却浮显隐约的微 笑。望着身边的亲人,他喃喃自语:“那么现在我可以说心安了。那人大概早已获救了。 ”随即,他咽 了气。 当然,相信大脑先生您必定是看出来了,以上纯属我虚构。但我绝么有戏弄您的意思,只是为了对 您说一句想了很久的话:无论您做与不做,只愿得心安。 前两个渔人想得很细,考虑很多,没有像第三个

9、渔人那样做了一辈子无用功。但他们一生活在不安 之中,最终将自己困在了心的荒岛上。而第三个渔人虽劳无所救,可他求了心安。 我知道您聪明,每每遇到什么情况总能想到一堆好点子,一堆顾虑。最后的最后,您总说算了,您 说有别人,您说做了或许更糟;您说忘了吧。 但您真的忘了吗? 上次学校组织去了江西支教,您很是兴奋。想带着小孩子做手工,想知道他们平日的生活,想告诉 他们外面的世界。可是立刻地,您又时对自己说,不可以。万一让他们学会了享受物质怎么办?万一他 们是留守儿童怎么办?万一他们用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告诉我他们走不出去呢?于是,您几乎什 么也没说,只教了半节美术课。最后走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去拥抱最

10、受欢迎的小老师,您站在一边,怀 疑自己连名字都没好好告诉孩子。 后来孩子寄来了信,收信人里竟有您的名字;您反复得看那封错字满篇的信,好长时间不放手。我 也为您高兴,呼呼地越跳越快。连我还是知道,您又多么后悔那些没做饿事,每次您想着它们,我也跟 着向下沉。 您考虑得多,未必是好的。如果最后非但什么也没做,还每每想起都胸闷难过,那些考虑就太多余 了。 您又想过,或许做了,就不一样吗? 这回换个例子,您还记得为老人让座的事吗?从初中时,您坐公交就不再坐下来了。因为太过内向 说不出“奶奶您坐” ,也不想做装睡视而不见的事儿。后来上了高中,一次车子无人,您坐下,结果后 来人却多了起来。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

11、,一步三晃地上来,看着就让人担心。间周围无人让座,您控制 着四肢僵硬地站起来,脸部也平肃异常。值得开心的是,老人和您道谢,您也抿着嘴角笑了,我也高兴 3 地狂跳了好一阵。 瞧,您怕了那么久,做了,才知道并不可怕,还因此有了更多的勇气。 我和您同事出生,我从出生起就只负责无尽地跳动,您从开始的一片空白到现在我眼中几乎是无 所不知的存在。但不论是再多久之后,您最深处的悸动都无法瞒过我,您压抑再久的愿望一旦想起,我 都狂跳不止。我是多么怀念小时候地你,想到什么做什么,从不会后悔。当然,您现在也不说后悔。 我说了,一开始的故事纯属我虚构,第三个渔人如果放在现实里也不会心安的。现实要残酷更多, 您们纵使

12、看重结果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您要知道,现实里也难遇上故事里这种奇怪事儿,再难的事 也会有结果的,再糟的结果而回让您得到些什么东西,而卧相信您会甘之如怡。 我也知道您总说这世界真是什么人都有,这社会发生的事总让您望而却步。可我还听您说,看清 这世界,然后爱它。您又那么多朋友,我相信您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做一些您之前总顾虑太多又每 每后悔没做的事。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您:您还年轻,想到了就去做,现在就那么多不安,以后力不能及 了难道要在后悔中虚度一生吗?您想做哪个渔人呢,将自己困在心的荒岛里,还是即使徒劳无功也能笑 着和自己说“不虚此行”呢? 还有,我这个心脏可要陪您一生呢,您每每后悔我都

13、胆战心惊地猛跳一阵,您不在乎自己思考太 多占去太所脑容量,我可是会得心脏病的。 大脑先生,做与不做,愿得己心安。 另:您回去再遇到乞讨的老奶奶,不妨考虑一下给她零钱,我知道您又一阵不安了。 愿陪您心安一生的心脏 2013 年 8 月 3 日 宇宙大问,解在人间 姓名:樊问朔 学校名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指导教师:李宏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宇宙大问,解在人间 几个渔人,一个瓶子,一张纸片,几行文字,直逼人类思维的尽头。 救助或不救助?理性判断或感性体悟?入世的知力解释不了的,宗教的机锋就能明断了? 渔人面对的问题太严重,困惑和迷茫压得他们欲辨而动不得。从人性与知欲

14、本能出发,他们想象 着这位未曾谋面的人类兄弟在荒岛上市怎样谋生存,怎样坠入绝望,怎样非人地死亡。这种推测必将勾 连起对同胞的怜悯。而对别人命运的揣测之后便是对自己未知命途的恐惧。极其合理大拿黑暗惨绝的经 历既然会发生在他者身上,本为什么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结方式?彻骨的冷意从齿根摹地弹出,生命之侗 着对非理性非常识的恐惧。 再从理性知识去认知,全部的信息就收纳在一个漂流瓶与一张小纸片中,甚至都不能复原真相最 简单的轮廓。身份未知、地点未知、时间未知、生死未知。没有逻辑,不能判断,超越了可知。或者像 第三个渔人一样跳脱常识,用哲学推衍,不不会太晚,因为何时都有可能;不会太远,因为没处都在发 生。不知

15、那人的方位,其实亦何尝知道自己的方位?甚至可能,呼救的人就是自己因为精神盲点而不曾 认识到的自身一次偶然,勾出看渔人,不,是人类骨子里的冲突。自幼时便确定形成的分明绝对的 认识秩序被打破了。彻底地模糊让他们洞见自己的无知苍白。走到思维的尽头,渔人不安,读者悚然, 寂静落下,混乱开始。 那么干脆脱离此间,以彼此的高度来俯仰人世。该去拯救吗?该选择无声吗?末法时代,人人迷 茫。科技祛魅的现代世界,上帝已死,信仰崩塌,天下承平,人们信奉超自任来消遣无趣的光阴。世教 凌矣,暴力恣肆,想、气横行。佛教净土早已布满灰尘,铜佛、木佛、泥佛;梵音、佛乐、法帖欺漫世 人。真佛从精神世界里消失,小乘佛法依稀残留在

16、俗人对前代大师隐士的记忆里。度已力无,何谈度人? 4 天荆地悚,个体尚不能开悟得救,又怎能苟求其人,撑一叶小舟,寻一片孤岛、载回一颗或许早已枯槁 无救的心灵?此岸诸事无了,彼岸一片苍茫。 够了罢!在思想的极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太久。渔人的故事,只是无数引人困顿的寓言中的一个。 有太多的谜团,我们太想解开,却发现未知的事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苦厄,却仍旧是 一无所知。 应该知道,我们一定会遇见的问题未必不可回避。不可回避的问题未必一定能解答。人类一思考, 上帝便发笑。人太骄傲了,总以为理智之剑能够破除一切魔障,逻辑的刀锋能战胜迷幻的妖魔,认真对 待生命的人定会省察生命。但是省察生命不等

17、于穷尽生命。 当我为了追求最高的真理而走遍了世界,却发现自己竟从走出脚上的一双鞋。既然精神必须依附 着形骸否则将灰飞烟灭;既然我们必须向尘世吸取资源否则将从云霄落入深渊;为什么还要用痛苦的泪 水去洗刷人家人必须沾染的凡世尘烟?为什么要用熬干生命得到的鲜血去浇灌永恒的死忙空间?为什么 如此执着,宁愿让此岸的无比真实与彼岸的虚幻梦境将自己撕裂! 我也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生命的人,我也备尝思虑的困扰与辛酸。我也没想去抛弃肉体,让灵魂自 由弛娉在天际云端。 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我的人生发问,由我救谁退至谁救我,再至救已度人。退而再三,仍未有 正解。为了解决生命的意义,为了参透宇宙的不变真理,我进入文字,又

18、从文字隐偱到哲思,由修悟人 事隐偱到历史之观,自觉已经隐无可隐,逃无可逃,痛苦煎心,却仍未得到答案。 所幸由于某种属人亦属灵的特性,我们最终定会与这个世界和解,就像由土壤的是在温厚中诞生 的孩子,在一定时刻一定会渴望天的浩瀚轻盈。用死亡矫正人生,用宇宙洞察人生,是思想者跨越不了 的宿劫。然而如果为了迎接最后的虚无,为了满足本质自私的求知欲,便对世界无动于衷,弃子女丈夫 的家庭责任不管,抛忧患书生的社会担当不顾。这就不配叫作对生命的敬畏,而只是对生命客观实在性 的逃避。 所以迷失的渔人必定会在寂静中任水波载他们回到岸旁的茅房。屋里莼菜地清香扑面而来化解了 今日沉重与劳碌。妻子温情的眼神使他们回到

19、真实,回到人间,自己的意义,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坚守, 应在这屋,这船,这家之中。偶踏歧途,他认清了自己,看清了人生。 于是诗人也不再沉默,低低的苦吟变成了高亢的歌声。我走出思想耳朵泯潭,诵着启悟后以热爱 写就的诗篇: 末法无端意踌躇,殷勤问道伤心苦。 心血枯焦天不语,酣愁万绪散西风。 抛却诗心清云上,热肠忧叹老书生。 狼狈辛酸为那端?性本不忍苟想全。 别竹辞花亦何憾?只恨平生志高远。 笔重神滞文章瘦,漫步卷犊自误久。 应纵四合卷九州,俯仰人世任自由。 五蕴皆空我不转,一力移山救末俗! 良知未泯 姓名:卢宇 学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张永威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20、 良知未泯 看渔人三辨而置呼救于不顾,说实话这样的情节没有给我的心弦予重击,虽然理由仍有牵强晦涩。 但自我安慰就算出海相救也未必有果。但最后刺人的字眼是一个“不安” ,至少良心还在撕扯他们的灵 魂。我把不安归为良心未泯,说不上褒贬,只是让我关于这种不安想到很多,想到自己深陷的社会泥潭, 5 想到人面具下善恶纷争,想到媒体网络上的世风日下,还有自己内心中微小但饶人的良心质问:问自我 坚信良知未泯,问人善的哲学理论会在摩登中崩溃。清允许我说这会是一篇没有没有引用,没有题记的 文字,因为我无法寻求任何一个特殊的国度或时期相比拟,也不会再有名人至理一语中的,之因为这仅 是生活于当下之我所经历的。 其实

21、路过的陌生人收到了她呼救的信条。 小悦悦惨死车下无人相救的事例早已成为媒体报刊讽刺人心不古的佐证,图片视频轮回展出再伴 有尖锐极端的评论更显咄咄逼人,舆论就这样用正义之剑挑伤公众关于良知还未痊愈的痂。我不能完全 否定仍有正义执言的事实,但与此同时,我错感媒体在带领大众掩藏下一个路人的不安,质疑那些义愤 填庸却空洞索味的声讨是否会唤醒良知之殇。路人过往而不问固然应受谴责,但其后更大的一群人却是 变相的下一个渔民。 有这我看到了范围更广的不安泛滥,和一种俨然成性的良知侵蚀,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良知缺失逐 渐演化为责任推脱,甚至转化为语言的正义包裹下的原形。直接表露不安还可以聊以自慰善良常驻,而 又些言

22、论隐匿的不安令人生畏,其实他们只缺一句自警:我也曾在悦悦身边走过。 其实他收到了车轮下女人呼救的信条。 药家鑫案彻底突破了公众已经一再下滑的道德底线,相比较悦悦身边路人冷漠麻木,药家鑫将关 于良知漏洞的被动保护直接推向人性冰点的残杀。至于镜头里希望减刑的不安,我再也不能强加于良知, 从良知漏洞、缺乏纵然到泯灭,还有理由?没有借口。 类似于此毫无良知可言的痛处时时隐发,出来对罪人的口诛笔伐,真正不安的是我们。恼人性泯 灭,怒社会不争,还有一种难以摆脱突围的不安全感。社会中某些作为基石的道理基础一再颠覆,原先 视若本然地真理却被悬干风口浪尖遭人非议,总会担心自己是下一个殃及池鱼。换而言之,这些隐晦

23、但 稳固的不安成为良知泯灭的副作用,在丝丝动摇现代化的大厦。 以上的社会聚焦点是关于良知多面镜中的一个发射而已,微小但反射的刺光让人无法直视。被强 光瞬间扫过后地眩晕,眼前乌黑的我们也该撇去做正人君子的情理,想想光源为何,眩晕怎样,到底良 知是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是否直视被视为美德而封存百年?良知漏洞是信心作鬼还是社会作崇?面 对日益严峻的道德审判是否只是作壁上观的冷酷,还是矫正、过往的唾弃?眩晕只是片刻,思考仍应继 续。 其实良知的出处来源已久,可以说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衍生,也可以说是孔圣主仁的演变。若是妄 想对其鞭辟入里的定义最后只会是片面主观。这里不妨将文化相似的日本相较,日本文化中无善

24、恶的清 晰分别,也没有良知的推崇盛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情理的强调和克已服礼的制约。父母的孝和手足的 悌则是因为传统要求使然,即我做因为外在情理要求。这样我们并不会将同是为人之道的“良知”和 “情理”相提并论,因为我们深知良知是剔除外界的自我要求,而自理性一方面使良知更显高尚尊荣, 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喝随机性。无法妄自揣度有无约束的优劣好坏,但有一点是良知的自身属性使日 后可能出现的良知缺失埋下伏笔。 文化修养氛围不会直接作用于摩登大楼下一块砖瓦之上,但是它控制了各种非物质性的犯罪。良 知亦然,社会中固然法制健全约束繁多,但良知的心里暗示和自觉服从才是一切制度规范行效之本。若 良知漏洞被放大撕

25、裂,制度何用,人的主观危害性上升,前文所提到的不安全感产生,使人们暴露与强 光之下任其灼烧,之后的社会会是怎样也可估计。 说了很多良知岁历史而绵延传承,又作用于社会发展的稳固,在我们这个时代却陡然停步,徘徊 不前,语言刻薄的评论家大淡是现代化发展使然,这是有理的,应该说是物质材料的大丰富使留恋于超 炫科技的人们淡化了精神世界的充实,物质胜于精神的信旨在人的大脑中存档安装。这种短暂的眩晕和 自我迷失在任何一个生产力爆发的时代都有掠影,是必然也不可怕,因为良知是天性而贪婪和占有欲亦 然。所以暂且熄了对现代化地怒火,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之后人们怎样应对和媒体如何引导。显然我们的 应付仓促无力又蛮横粗鲁,

26、一味地谴责而大扬正义风帆,无理地担忧而无望于民众精神文化复兴,盲目 逃避只是明哲保身,语言伪装也掩不了内心谴责。 既然道德大坝已蛀蚁穴,大可不必毁大坝以覆蚁穴,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客观,不煽动不满情绪 6 的同时多问自己而非物质问他人。每个人的生活虽卑微不足,但却是自我道德检验的考场,也是完善自 我的良机,更是社会良知奠基的一呸呸硬土。而媒体人所说的不仅是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更应该是 作为社会责任人的真言直言,以彼切身实感和无畏箴言告诫民众,这样才可以使传媒的作用为良知社会 的构建生辉。 先前纠结应用“良知泯灭”为题,但思考长久仍以“未泯”为题眼。我还会做社会前景建设下一 个十年的见证者,无论

27、怀疑叠加,质疑重生,只有寄希望下会有希望。 良知泯灭?良知泯灭良知未泯! 翻越“高墙”以道德立世 姓名:陈婕 学校:广州市第二中学 指导教师:徐华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翻越“高墙”以道德立世 当康德让“头上的星空”与“心中耳朵道德律”扎根内心时,也暗含了道德为一种美好信仰的态 度。然而在与发展愈复杂的社会中,道德,于很多人看来不甚美好。道德与良知在铺天盖地地德育宣传 中更像越磊越高的城墙,人被唾沫左右,也被内心左右,让立世成为没有答案,充满挣扎的谈思。 可惜的是,人们总记得星空很高,却忘了仰望星空的那份亲切感与触手可得饿满足。道德亦是如 此。面对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人们忘

28、记道德并不高大,作为人的初心,卑微而不卑贱;我们需要仰望和 敬畏的,是法律道德则能成为安心立世之本。 在渔人的故事里, “未知”是他们实施救援的最大阻碍。前两个渔民因日期和地点的未知却步, 也因此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 。第三个渔民则一语道出本质,一切未知的阻碍不过是因种种顾虑想要 逃避的借口,道德的施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关键是人如何看待。他看见了社会的症结,他的不安既是 内心的挣扎,也是对于社会的忧思。 故事终究是故事, “这里”也仅仅是个喻体,象征着无处不在的道德抉择。我们每日面临的冲突,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胡塞尔毕生论述“理性”与“非理性” 。仍身处二者的漩涡难以逃脱。 他以“

29、真理、定律”定义理性,那么何为真理?行善助人是否又是复古不变的绝对要求呢?因此道德藏 身于二者之间,人们常常渴望有一个做与不做的标尺,轻松地左右自身的抉择。然而,这个标尺是无法 存在的,立于现实,有的只是纯粹的行善,纯粹的行恶与纯粹 的独善其身。 小悦悦的事虽已时过境迁,也是国人不愿提起的伤疤,但作为透射世间百态亦具有普遍价值的例 子,用于此以分析道德冲突的本质未尝不可。社会众多行善反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例子让人面对求救者, 第一反应即是保全自身。路人途径鲜血淋漓的马路,大抵是思索责任承担、思索医学费用,最终宽慰与 固遭无人救援而默然走开。 马尔道洛尔如此评价社会的心态:“人们无法消除不公平,只好

30、将公正淹没与普遍的不公正之中。 ”如此,人便孤立与极端的罪恶,以求“多数人”的内心平静。 “多数人”是个假象,有“大家都这这 样”的暂时安心,却改变不了败于冷漠的本质。 显然,社会评价中烂俗饿“良知泯灭”已不再适用对于阐述内心,绝对的否定过于单纯。人 们不是不懂道德为何物,而是纠结于如何使用道德。熊培晕多次强调的社会道德底线问题,也正是人们 尚未解决的形而上学的命题。 “底线”虽基础,于人心也是一道“高墙” 。 我们有道德观,却更像随意的个人行为指导。随心所欲、模凌两可,模糊不清,是许多人现有的 摇摇欲坠的道德观的弊病。没有底线的道德观必然是脆弱的,我们因此能够容忍利用善心行恶的罪状, 也无法

31、踏出施以援手的一步。在道德面前,人人都应划开一条明确地界线,有执着于心的原则,以此反 抗黑暗。 7 与道德相对的是法律的思考。社会法治完善的路上,人们也习惯于仰望法律,仰望那些白纸黑字、 奖罚分明的文件,生怕触犯“天条” 。此时人们安于“被统治” ,便缺乏忠诚的道德判断。将最基础的社 会要求看作让人崇高的戒律,无凝视危险的。单纯的法律统治之下,社会只能在人性的底层徘徊。 所以不要忘记,在法律之上,是更具权威的道德。 道德,其实最终指向成“人”的问题。这一在现世作为较高要求的名词存在于人的初心。人之初, 无论善恶必然是道德先行的,只是社会带来遗忘。如何为人,不必是多么高尚的节操,但必有纯粹的道

32、德理念。究竟是被世俗同化,为顾虑左右,还是弃绝社会的复杂,为“成人”忠于内心,在人存在于世 的最初便有定夺。 “角色错觉”的概念最初有曾德雄提出,四个简明扼要的字足矣折射众多忙碌与现实世界的人的 心态。我们可以是教师,是公务员,是丈夫旗妻子,却忘记自己首先是个人。只有重拾人的本真,在为 人中多一份义无反顾,才能最终放弃困于现实的“非我” 。 常常羡慕尼采的出世复入世,能够透看世俗,懂得如何立足世间。但对于道德抉择,我们可以不 必成为尼采那样透彻的大师,顺应社会的复杂,明辨自身的处境,又不失“出世”的警觉,很多两难的 选择也许不再纠结。 正如康德所想,道德是一种信仰,优于信奉神佛,因为道德在给人

33、为人的慰籍之余指导人立世。 而总是求神拜佛望神慈悲保佑,而无法对人慈悲的人永远只是无神论者。 文章的开头提到道德为安心立世之本,其实“安心”更多地指向自我,在社会的人,不妨以“安 世”自勉,拥有一份低调不浮夸的使命感,不需要伟大的论调或口号,仅仅是让人更圆满的方式。 道德之所以“高墙” ,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视线被世俗蒙蔽,若是终于内心,也许会发现翻越高墙 不过四两拨千斤。我们追求的普世价值先从守住道德开始,以此立世。 阿娃的眼泪 姓名:刘冰 学校:山东省文登新一中 指导老师:刁云岭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第二名 阿娃的眼泪 已是午后,天闷得让人感觉是在蒸笼里。阿娃把电动

34、车停到楼下,取出车上的最后一包快递。快 递是方方正正的,单据上写着里面的内容是书籍。阿娃摸了摸已被包装遮住的书角,拭去面上的灰,豆 大的汗珠啪啪地滴下来。 七年前,十八岁的阿娃怀抱着从邻村借的高中课本,拖着蛇皮袋踏上了去县城高中的路。课本被 汗浸湿,黝黑的皮肤被书角扎得发痒,他始终没有用课本扇风。中考放榜当天,阿娃家门口大白天地放 起了红炮仗村子里好几年才出一个高中生哩!邻村一个上过高中的后生将自己的高中课本庄重地递 给阿娃:“娃,好好拿着,城里的孩子也快开始预习了。 ”阿娃听爹妈说,这后生高考后就把自己闷在 家里,后来就拼命地干农活,哪也不去,问话也不回答。阿娃怔怔地望着他消瘦的背影,看着手

35、中那已 被翻过无数遍的课本,鼻子竟有点酸,差点掉下泪来。 “嘟嘟”打了两遍电话,仍然无人接听。大片乌云从天边漫卷而来,压得人心慌。敢情 这快递还送不出去了?阿娃捏着快递单和笔,打量着不带雨具就骑车赶任务的自己,头微微有点疼,疼 出一种莫名的担忧。而这担忧,竟莫名的熟悉。 “李娃!”班主任点到名字,阿娃腾地站起来,七尺黑汉在六十人的教室里很扎眼。底下传来几 个女生的窃窃私语:“我还以为是个美女。 ”“不是汉武帝的宠妃有叫这个名的吗?” “那是野史!” “嗯, 是够野的。 ”一个女孩转头看了几眼庄稼地里出来的李娃,点点头,捂着嘴笑了。 李娃听不太懂普通话,所以他不知道女孩们在谈论什么。他只是觉得,

36、她们交头接耳的模样有点 像自己家的老鼠。后来的几天,他发觉这些女孩一直说着他听不太懂的“老鼠话” 。教语文的班主任偶 尔文绉绉地大发感慨:“啊,孩子们,你们正值青春啊,大好时光啊!”然后李娃偶然瞥了一眼别人的 8 课桌,桌上有张小字条:青春是一场华丽的盛宴。 青春能吃?李娃想起这个月所剩无几的饭票,忧心忡忡。从乡下来的李娃年龄比同学们都大,饭 也吃得多。他愣是不明白,家里人吃不完拿来喂鸡的白菜,在学校也要这么多票。至于青春,难道是自 己年龄大了,都吃完了? 说实话,阿娃从早上出来到现在不但没有吃饭,连口水都没喝。吃饭是怕多耽误时间,喝水是怕 路上找洗手间。现在自己急急地赶过来,连个电话都打不通

37、。阿娃一肚子的无名火烧到手指头,狠狠地 按下了拨号键。 “什么破工作!”他开始怪起自己的工作来。 高中三年,李娃很少打电话,只有收学费的时候才不得不和爹妈说一声。爹本要到学校给他送钱, 他怕爹既受累又耽误农活,执意要自己回去取。几十里的山路,夏有烈日冬有雪,李娃深一脚浅一脚地 往回走,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去。 念了这么多年书,你他妈连个快递都送不出去!阿娃突然间又开始怨恨起自己来。他有点头晕, 嘴干得难受,心里憋屈得直想掉泪。 没有昂贵的辅导班,没有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料,没有想都不敢想的加分政策,阿娃用尽全身力气, 像干农活一样使劲,每晚挑灯夜战,终于换来在一所二本学校学习的机会。 家里的红炮仗

38、又响了,灿烂的火花映出了爹妈紧皱的眉。看热闹的人很多,却没有人给他送来大 学课本,没有人能告诉他以后的路怎么走。高考前几天,班里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开了次班会, 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理想,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同学们畅所欲言,或宏图大展,或稳中求胜,只有李娃 一言不发。 谈理想吗?干啥呢?在城里找个工作把爹妈接来?那也得先考大学啊!考哪呢?我怎么知道!好 好的一次班会,竟把李娃搅得心烦意乱。台上的同学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阿娃却是真的想哭。 “喂,我是送快递的!我都打好几遍电话了!”阿娃心里有气,声音中带着委屈。 “我刚才在午 睡,马上就来取。 ”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没过一会儿,楼梯上走下来一个中年

39、男人。阿娃隔着几步远就 把笔递过去:“签字!”没有等待即将结束的欣喜,只有一腔怨气憋在心里。 “呵呵,小伙子等急了! 多大了?看样子和我女儿差不多!”男人也不生气,一边签字一边和阿娃说话。 “孩子,进去喝口水再 走吧。 ”男人微笑着看着阿娃。阿娃被那一声“孩子”弄得有点慌,也顾不得心中的怨气了,手足无措 地说:“您您比我爹年轻。 ”男人仰头一笑,随即望着阿娃的工作服,慢慢地开口:“其实,我小 时候送过报纸,也很辛苦。 ”阿娃听见自己的心“怦”地跳了一下,他点点头,却不知该如何应答。好 在男人适时地露出释怀的笑:“那段日子都过去了。 ” 都过去了,都会过去的。几个轻浅的字散在湿热的空气里,并随着

40、空气钻进阿娃的鼻孔温温 的,像眼泪的引子。 一道闪电忽然晃疼了眼睛,轰隆隆的雷声震疼了耳膜。阿娃扫了一眼楼牌大学职工楼。 他迅速跳上电动车,回头大声地对男人喊:“老师,我先回了!谢谢您!” 暴雨毫无防备地从空中砸下,阿娃的泪水肆无忌惮地奔出眼眶,在滂沱大雨中肆意流淌。年轻的 面庞被雨水和泪水打湿,却仍高高地扬起,不羁中涌出满满的骄傲。 我才二十几岁,应该还有那不能直接当饭吃的青春。我还能做很多事,人生好好地过,理想的路 一步一步地走。阿娃这样想。 点评:这篇文章用小说的结构,来演义一个叫做阿娃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在城市送快递的路途中, 在现实生活强烈的挫败感中,回忆自己暗淡的高中生活与青春岁月。

41、明天与今天,过往与当下,互相穿 插,扣人心弦。最后他被一位从前也送过报纸的大学教师的话语所启发,在眼泪奔涌中警醒,并感悟到 原来自己还可以有青春与理想,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全文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流畅朴实,没有名言,没 有排比,没有铺张,没有做作,没有所谓的作文技巧,但读来自然生动,水到渠成。我经常说“用自己 的语言,讲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精彩的故事,就是优秀作文” ,这篇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文 章的不足之处在于叙述高中生活的故事稍嫌平淡,起伏与纵深感有待加强。 (点评人: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系主任、教授 漆永祥) 9 只恐夜深花睡去 姓名:厉佩逾 学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指导老师:谈薇薇

42、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五名 只恐夜深花睡去 “诸凡事物,无不质化。 ”如此说来,古中国的几千年倒像是一场浩大的精神野游, “思无邪”的 时代明净姣美的爱欲如芙蕖嫣红涉江而来,诗三百里没有一句“我爱你” ,却又没有一处不是“我爱你” 。 燕燕于飞,呢喃不尽瞻望弗及的悲哀;不知其期,满满盛着人世烟火的思念,却从无怨怼与悔意;绝望 的时候,有阮籍穷途末路的长歌当哭;对于美,是嵇康那积石如玉的风流神姿;我们遥见着月色,想到 的是“万户捣衣声”的温暖。那时候,我们只知“思”不知“质” 。我们了解的是本心,对于美有着极 敏锐的灵识,也没有被物欲来蔽,说得出“我醉欲眠卿且去” ,做的

43、也是“天子呼来不上船” 。 浪漫,曾是中国人的天性;寻美,曾是中国人的本能。 从 19 世纪第一声炮响轰开了国门,醉生梦死的人们惊醒,西方工业文明的华彩开始冲击着中国 传统的美学。科学和知识成了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们渐渐了解的是,日月盈亏与天狗无关,银 河里没有潺潺春水,明亮的星辰不过是一块崎岖顽陋的石头。那些在书页里散发出淡薄香气的神话不再 美人如花隔云端,也不会有人幻想蟾宫女娥,原来我们创造出的美的本“质”索然如斯。渐渐硬冷掉的 不仅是弃用的香炉,更是那些温润洁软的人心。科学带来了便捷,带走的是情感。 现在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在旧的时候,如果我想你,我不会给你打电话,不会给你发

44、 MSN,我会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是,我们在怀念着,怀念那些不廉价的思念,不是 一个电话还未完就冷却的情感;我们在眷恋着,眷恋书信上隽秀圆转的字迹,不是一封电邮发过来的寥 寥数语。 也许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常看见报纸上说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国元首访问国, 诸如此类。又或者听广播进大段广告、推销某样商品,抑或新闻报道又有人酒后驾车、房价又涨了等等, 了无意趣。整个世界把它的“质”展开在我们面前,自然界严肃而刻板地运行着,社会是客观又物质的, 节奏紧凑急切,对于物质的欲望竟成了人心的主宰。 记得表姐去相亲,对方是位斯文温和的中文博士生,上来就谈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爱情,又 吟

45、诗给姐姐听,十分文雅的样子。谈着谈着最后还是滑向房子、车子、薪水的话题。 “听起来,他对经 济的研究倒比中文还强些。 ”姐姐回来笑着讲给我们听,话里却充满失望的意味。一个用知识做外套包 裹物欲心的人露出汲汲名利的样子更令人黯然。 一百年前的鲁迅先生已然对此失望至极,到如今,我们失去了更多美好的事物以用此换取物质的 完满丰盛。可悲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这理所当然,若是倒过来,反而令人生疑欷歔。 在我就读的这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一共只有两个,若别人问起,我自我介绍说是文科生,你便可 看到对方脸上浮现出细微的怜悯与轻视, “文科生=数学差=没有竞争力=没有前途” ,他们的思维代换便 是这样的。若我说我是真

46、正热爱文学的美,他们会说:“哦,这大抵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傻子。 ”真是令 人悲哀的定义。 那日在图书室自习,黄昏时下起雨,陈旧的木地板散着潮湿的热气,藤架上开着大朵细白的荼蘼, 香气怅惘幽婉,我独自倚窗而坐,看天光从乌木窗格中透进来。台上搁着一只描花缠枝莲的青瓷瓶,里 面盛着清水插一枝洁白带露的马蹄莲。图书室管理员是位白发苍然的退休老教师,她热爱文学与书籍, 便回校接管图书室,这里的一瓶一画都是她精心布置,书用牛皮纸细整包好,再用粗黑笔以繁体在封脊 上写下名字,字迹秀丽端严。时而点一只带铜绿的精致香炉,十分雅致。闲来无事,她也会翻出全宋 词教我。在这里时光似是静滞了,隔却外界的纷扰,那些沉入淤垢

47、中的古典美似粉白圆润的荷花招招 而放,带着洁净柔软的气息,令人直欲落下泪来。 10 那日看见苏轼的一首小诗,一字一句抄在雪浪笺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是了,在这物欲横流、人心硬坚的时代,那些涌动在中国人骨血里的千年风雅,怕是要像深夜的 海棠一般沉沉睡去了,谁来烧一支明光红烛,照它丝垂缕翠,容色灼灼,重回那“思无邪”的美好时光? 点评:这篇文章结合“题目二”中鲁迅的话语来论述中国人天性的浪漫与美感。在 19 世纪西方 文化伴随洋枪大炮侵入中国之后,科学与知识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与异化,物质的欲望主宰了人们的 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雅,只恐夜深花

48、睡去,作者期待有高烛明照,使我们重归“思无邪”的美好 时期。这篇文章是五篇特等奖作文中最富于才情的,全文清新可喜,感情真挚,婉转流丽,字如珠玑, 不枝不蔓,再加上一笔工整秀丽的书法,令人爱不释手。这也告诉我们,写一笔好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 在高考中,都会使你获得优厚的报酬;相反,如果写一笔涂鸦的文字,甚至满篇错别字,则会得到最糟 糕的结果。文章的不足之处是说理稍涉浅近,略显稚嫩。 (点评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漆 永祥) 诚挚与真实 姓名:姜伟臣 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指导老师: 陈玉洁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 诚挚与真实 自 20 世纪初理性之光以降,

49、人类如同刚刚睁开睡眼的婴孩开始疯狂地打量这个已被祛魅的世界。 人类中的杰出者力图用物理公式、数学模型、分子结构表达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他们认为经过一系列严 格推导就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世界。然而,他们遇到了困难。 他们的困境恰恰是人类理性的困境,是理性期望的真实世界与情感期望的诚挚世界的矛盾。理性 一词源于古希腊语“logos” ,原意为理念。从词意发展来看,最早的“逻各斯”兼有理性的“理”与感 性的“念”两重含义,即表示人们对客观真理的主观感受。随着理性的发展,主观的东西被慢慢去除, “逻各斯”更多地成为一种绝对真实的代名词。这一转变,标志着人类理念异化的开始。 20 世纪的西方文论史,就是一部理性异化史。左派批评家与右派批评家的争论长达一个世纪,贯 穿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其间各种文艺流派竞相出现: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其衍生的存在主 义、接受美学;四五十年代索绪尔的语言学转向;60 年代终结于法国五月风暴的西马以及结构主义、后 结构主义。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并且也产生了诸如卢卡奇、巴特、德里达、福柯之类的大师。而 他们所争辩与讨论的焦点,就在“理性”二字。 如鲁迅所说,近代理性异化最突出的两点,一是知识崇拜“举世惟知识之崇” ;二是文化地 位下降“物欲来蔽,社会憔悴” 。而这两点,都代表了真实世界对诚挚世界的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