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干式尾矿建设、生产运行、安全检查、安全度、闭库、回采、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属非金属矿物选矿厂干式尾矿处理系统,不适用氧化铝厂的赤泥库、锰生产企业的锰渣库和膏体排放的尾矿库。有色金属冶炼厂的废渣库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其后修订版均适用于本规程。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6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
2、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尾矿tailings金属或非金属矿石经工艺处理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3.2砂性尾矿 cohesionlesstailings不含(或含量低)粘土矿物的尾矿,包括:尾砾砂、尾粗砂、尾中砂、尾细砂、尾粉砂、尾粉土。3.3粘性尾矿 cohesivetailings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塑性指数大于IP10的尾矿。3.4干式尾矿 drytailings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经脱水处理满足干式堆存要求的固态尾矿。3.5尾矿脱水系统 dewatering system将尾矿浆脱水处理成为干式
3、尾矿的工艺流程的统称。常用的尾矿脱水流程有:分级、浓缩、过滤(或压滤)及其组合流程。尾矿脱水系统的场所称作尾矿脱水车间。3.6干式尾矿库drytailings pond筑坝形成或利用露天废弃采坑、凹地等天然场地贮存干式尾矿或废渣的场所。3.7全库容 whole storage capacity库前、库周排矿时为坝顶标高平面以下、库底面以上所围成的空间的容积(不含非尾矿构筑的坝体体积);库尾、库中排矿时为堆积体体积。3.8有效库容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堆积体表面以下、库底以上用于贮存尾矿(含蠕动状态尾矿)的空间容积。3.9调洪库容flood regulation s
4、torage capacity调洪起始水位以上、设计洪水位以下可蓄积洪水的容积。3.10总库容total storage capacity设计终了状态时的全库容。3.11尾矿排放方式 discharge method指入库尾矿总体推进方式,包括库前、库尾、库中、周边排矿等方式。3.12库前排矿 downstream discharge入库尾矿自拦挡坝前向库尾推进的排放方式。尾矿排放过程中,应边排放边碾压并修整边坡,库区顶面始终坡向库内的排水设施。3.13库尾排矿 upstream discharge入库尾矿自库区尾部(上游)向库区前部(下游)推进的排放方式。排矿时,应自下而上分层碾压并设置台阶
5、,台阶高度与堆积坝最终外坡设置的台阶高度一致,分层碾压顶面应保持1%2%坡度,坡向下游拦挡坝方向。3.14库中排矿 central discharge入库尾矿自库区中部向库尾和库前推进的排放方式。3.15周边排矿 surrounding discharge入库尾矿自库周向库中间推进的排放方式。排矿时始终保持库周高、库中低,边堆放、边碾压、边修整边坡。3.16分层法 stratification method库尾排矿时,入库尾矿由台阶底部自下而上,分层摊平、碾压、堆筑的作业方式。3.17推进法 move forword method库尾排矿时,始终在台阶顶面排矿,边排矿、边压实并向库前推进的排矿
6、作业方式。3.18台阶 step干式尾矿库中,尾矿堆体边坡通常按一定高度错台堆置,相邻平台间的堆积体为一个台阶,也称阶段。3.19台阶高 step height尾矿堆体台阶坡顶线至坡底线的间的垂直距离,也称为阶段高。3.20尾矿坝tailings dam拦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构筑物。通常指初期坝和尾矿堆积坝的总合。3.21初期坝 starter dam库前、库周排矿时,用土、石等材料筑成,作为尾矿堆积坝的排渗或支撑体的坝。3.22尾矿堆积坝embankment生产过程中用尾矿堆积而成的坝体。3.23拦挡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m库尾排矿方式中,建在尾矿库下游用
7、以拦截雨水及挟带泥沙的(环保)坝体。3.24挡砂坝 sand dam库尾、库中排矿时,用土、石材料等筑成,用作拦截雨水及挟带泥沙并作为尾矿堆积体边坡支撑体的坝体。3.25滩顶 beach crest库前、库周排矿时,堆积体顶面与子坝外坡面的交线。3.26防洪宽度beach width用于挡水的尾矿堆体宽度,亦指干滩长度。3.27安全超高free height库前、库周排矿时,为滩顶标高与设计洪水位的高差。库尾、库中排矿时,库内无集水区的不考虑安全超高;库内有集水区者,安全超高为集水区周边溢流最低点标高至最高洪水位的高差。3.28调洪高度 flood regulation height指正常泄洪
8、起始水位与设计洪水位的高差。3.29尾矿坝高 tailings dam height库前、库周排矿为堆积坝坝顶标高与初期坝坝轴线处原地面标高的差值。库尾、库中排矿为堆体表面最高点标高与最低点标高的差值;当坡脚处有挡砂坝时,为堆体表面最高点标高与挡砂坝坝轴线处最低点标高差值。3.30总坝高 total dam height设计最终状态时的坝高。3.31集水区 water accumulated area干式尾矿库中,用于汇集渗滤液及洪水的区域。3.32堆坝高度或堆积高度 embankment height or accumulation height库前、周边排矿时,为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顶
9、的高差;库尾、库中排矿为尾矿堆积体表面最高点标高与最低点标高的差值。3.33干式尾矿系统安全设施safety facilities of dry tailings pond直接影响干式尾矿库安全的设施,包括:尾矿脱水设备、初期坝、挡砂坝、拦挡坝、副坝、堆积坝、坝体防(排)渗设施、防排洪设施、监测设施、库区道路、照明、通讯、警示标识和管理站等。4干式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4.1干式尾矿库等别干式尾矿库等别应根据尾矿库的总库容及总坝高按表4.1确定。尾矿库各使用期的等别应根据该期的全库容和坝高分别按表4-1确定。当按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分别确定尾矿库等别的等差为一等时,应以高者为准;当等差大于一等
10、时,应按高者降一等。露天废弃采坑或凹地储存干式尾矿的,且周边未建尾矿坝时,可不定等别;建尾矿坝时,应根据坝高及其对应的库容确定尾矿库的等别。除一等库外,尾矿库失事将使下游重要城镇、工矿企业、铁路干线或高速公路等遭受严重灾害者,经充分论证后,其设计等别可提高一等。表4.1干式尾矿库等别划分表等别全库容V(10000m3)坝高H(m)一二三四五V5000010000V500001000V10000100V1000V100H200100H20060H10030H60H304.2 干式尾矿库构筑物的级别干式尾矿库构筑物的级别根据干式尾矿库的等别及其重要性按表4.2确定。表4.2干式尾矿库构筑物的级别干
11、式尾矿库等别构筑物的级别主要构筑物次要构筑物临时构筑物一二三四五123453355544555注:1 主要构筑物指尾矿坝、库内排水构筑物等失事后难以修复的构筑物;2 次要构筑物系指除主要构筑物外的永久性构筑物;3 临时构筑物系指施工期临时使用的构筑物。5干式尾矿库建设5.1 干式尾矿库选址5.1.1干式尾矿库不应位于下列区域:1)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2)国家法律禁止的矿产开采区域。5.1.2干式尾矿库的选址应经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所选库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不宜位于大型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
12、区上游;3)不宜位于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的上风侧;4)应不占或少占农田,并应不迁或少迁居民;5)不宜位于有开采价值矿床上;6)汇水面积小,有足够的库容;7)有必要的初、终期库长;8)地势开阔平坦,便于干式尾矿库的排矿管理;9)应避开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区域;10)尾矿浆输送距离短,能耗低。5.1.3尾矿库的选址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专题安全论证:1)存在不良地质条件的;2)废弃的露天采坑储存尾矿,且露天采坑下部仍有采矿活动的;3)同一沟谷内建设两座或两座以上尾矿库时,后建库设计应充分论证各尾矿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5.2 干式尾矿库勘察5.2.1尾矿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应按国家及
13、行业有关标准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查明影响尾矿库及各构筑物安全性的不利因素;2)进行必要的试验,给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相关物理力学指标;3)提出工程措施建议,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5.2.2在用的尾矿库的勘察应根据工程特性执行相应标准。5.3 干式尾矿系统设计5.3.1干式尾矿库的设计应有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应包括:1)尾矿脱水指标、脱水工艺及设备;2)干式尾矿库入库尾矿含水率、最终堆积标高、排放方式、分期堆积规划及对应的服务年限等;3)干式尾矿库的初期坝、拦挡坝、拦砂坝、堆积坝、截洪沟、拦洪坝、排水设施、尾矿脱水车间、尾矿运输道路或皮带传输机、管理站等设施的平面布置;4)尾矿运输车辆、机械设
14、备的选取,库区防渗及排渗设施设计,以及尾矿库施工、运行、管理的措施要求等。5.3.2干式尾矿库的设计应符合企业的总体规划,尾矿库的服务年限与选矿厂的生产年限相适应;当采用多库分期建设合理时,应制定分期建库规划,确保后期库的竣工投产时间比前期库的闭库时间提前0.5年1年。5.3.3正常运行时,干式尾矿库内不应积存雨水,严禁干、湿尾矿混排。5.3.4尾矿的堆存工艺和筑坝方式应结合尾矿库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可行的堆存方案。5.3.5尾矿脱水车间宜结合库区地形、地质条件和尾矿排放、运输方式等合理布局。库尾排矿宜布置在库区尾部或库区中部偏上的位置;采用其他排放方式时
15、宜布置在距离终期堆体中心最近岸边。脱水车间的地面标高宜与干式尾矿库最终堆积标高相适应。5.3.6严寒地区的尾矿脱水及运输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5.3.7干式尾矿库设计应给出下列生产运行安全控制参数:1)入库尾矿脱水标准;2)主要脱水设备型号;3)初期坝、拦挡坝、挡砂坝的坝型、坝高、坝顶宽度、上下游坡比、库容;4)尾矿堆存工艺(排放方式、台阶高、布料范围、尾矿压实要求);5)尾矿库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总坝高、堆积坡比、总库容;6)子坝的筑坝材料、坝顶宽度、上下游坡比;7)尾矿坝不同堆积标高(各特征标高)时,调洪起始水位、调洪高度、安全超高及最小防洪宽度等;8)排洪构筑物的主要参数;9)尾矿库防渗、排
16、渗要求及其结构型式;10)尾矿坝控制浸润线埋深;11)尾矿场外运输方式,运输机械、道路布置。12)堆积坝的筑坝碾压要求;13)提出各项指标的试验检测要求;5.3.8干式尾矿库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编制安全专篇,主要内容为:1)设计依据;2)工程概述;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4)尾矿库周边环境及相互影响分析;5)坝体安全;6)防洪安全;7)安全监测、通讯和照明;8)安全管理;9)安全预评价报告对策措施采纳情况;10)存在问题及建议;11)附件与附图。5.4 尾矿脱水要求5.4.1选厂排出尾矿须经机械脱水处理后、满足干式尾矿的运输、筑坝和排放等要求方可入库,未达标准的尾矿禁止入库。尾矿脱水标准宜满足
17、下述要求:1)粘土类尾矿(10P)应达到可塑状态,含水量wp2%;2)砂性尾矿含水率不宜超过20%。5.4.2尾矿脱水工艺有分段脱水、直接脱水两种。应根据尾矿的性质、矿量、脱水效果、脱水设备处理能力及脱水成本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设计时可选择如下脱水工艺:1)浓密脱水后,采用压滤机或过滤机进一步脱水;2)对尾矿进行分级,粗颗粒尾矿优先脱水,细颗粒尾矿浓缩后压滤脱水;3)小型矿山,直接采用压滤机或过滤机脱水。5.4.3脱水设备通常选用脱水效果较好的板框压滤机和陶瓷过滤机。前者适用各类尾矿的分段或直接脱水;后者仅适用于砂性尾矿脱水,运行成本较低。陶瓷过滤机的给料浓度不宜低于50%。5.5尾
18、矿排放方式5.5.1干式尾矿的排放方式应与尾矿库筑坝、防洪设计方案相协调。5.5.2尾矿排放过程中宜尽快形成永久边坡,及时修筑坝面排水设施。5.5.3尾矿库运行过程中,集水区汛期不得任意堆积尾矿。5.5.4库前排矿适于库区沟谷狭窄、岸坡地势陡峭、库底纵坡及洪水量较大的山谷型尾矿库。高堆坝的山谷型尾矿库宜采用库前排矿。库前排矿的堆体顶面坡比不宜小于1%。排水设施附近的堆积体顶面应低于排水设施进水口0.5m以上。尾矿库排洪时,库区尾矿不得进入排水设施。5.5.5库尾排矿适于库区沟谷开阔、库底纵向坡度较小、岸坡地势平缓、入库洪水量较小、堆坝高度较低的山谷型尾矿库。5.5.6平地、傍山型尾矿库(含山谷
19、型尾矿库演变的平地型、傍山型尾矿库的运行中、后期)宜采用库中或周边排矿方式。5.5.7同一尾矿库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矿方式,允许分区、分段、分期组合实施。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放方式时,应在设计时进行明确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作业计划,确保尾矿库的安全。5.5.8除采用推进法作业的库尾排矿方式外,尾矿干式堆存的入库尾矿均应自下而上分层排放,台阶高度不宜超过10m。5.5.9库尾排矿的尾矿库,当采用推进法作业时,台阶高度不应超过5m;当采用分层法作业时,台阶高度宜5m10m。当台阶高度不大于5m时,运行期间平均坡比应满足稳定要求;否则,台阶边坡也应满足运行期间稳定要求。5.5.10采用库尾、
20、库中排矿方式时,每一分层台阶高度堆满尾矿后,应及时修整边坡,覆土植被、修建坝面排水设施。5.5.11库尾排矿的尾矿库堆积体顶面,应倾向两侧排水沟;当堆积体顶面设集水区时,堆积体顶面坡向集水区,集水区内应设排水设施。5.5.12库区面积及空间较大的尾矿库宜分区、分格排放尾矿,各区格的尾矿排放顺序应统筹规划。一个区格的排矿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入下一区格排矿。不同区格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隔坝。5.5.13入库尾矿应进行必要的碾压,不同区域的碾压指标由设计单位根据安全及作业要求提出。5.6干式尾矿运输5.6.1干式尾矿的运输宜采用汽车或皮带机运输。5.6.2采用汽车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输汽车应采
21、取防滑、防冻措施;场外运输的还应采取防防扬尘和防溢洒措施;2)运输道路应按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标准设计,外部运输道路与库区运输道路平顺连接;采用周边排矿的尾矿库宜根据尾矿库总体规划设计布置库区环形运矿道路,并设卸料点,卸料点应进行设计。3)运输汽车宜选用载重量10t30t的自卸汽车;4)运输车辆的工作台数按附录B计算,并留有20%备用率。5.6.3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干式尾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带输送机规格及数量,应根据入库尾矿滤饼量计算确定;2)胶带输送机的宽度不宜小于1m,行走速度宜为1.6 m/s2.5m/s,安装仰角不宜大于16;3)卸料段宜设移动胶带输送机,其
22、机头高度应满足推土机摊平作业要求;4)胶带输送机宜采取防雨、防冻措施,并设检修、维护通道。5.7干式尾矿作业5.7.1干式尾矿作业可分为运输、整平、碾压、防尘等环节。5.7.2进入库区的干式尾矿,应均匀有序卸料,并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摊平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5.7.3尾矿堆筑时,影响堆积坝体稳定的区域应分层碾压加高,压实度不宜小于0.92;在不影响堆积坝体稳定的区域,应满足尾矿库后续排尾作业要求,一般压实度不宜小于0.8。5.7.4尾矿库投产初期(半年内)应对入库尾矿进行碾压试验,由原设计单位进一步复核尾矿最优含水量、摊平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机具等参数,明确尾矿压实方式。碾压试验及指标要求如下:
23、1)自然堆积状态下尾矿物理力学性质分析;2)在相同含水量和碾压遍数条件下,进行不同铺料厚度碾压试验,测定尾矿压实后的物理力学指标;3)在相同含水量和铺料厚度条件下,进行不同碾压遍数碾压试验,测定尾矿压实后的物理力学指标;4)在相同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条件下,进行不同含水量碾压试验,测定尾矿压实后的物理力学指标;5)室内击实试验提出最优含水量曲线和尾矿物理力学指标。5.7.5入库尾矿排放均应采取防尘措施,对达到终了状态的堆积体表面应及时覆土,长期暴露的干燥库面应临时覆盖或适当喷淋。5.8尾矿坝设计5.8.1干式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应有可靠措施保证坝体边坡的稳定,不得出现滑动迹象。5.8.2尾矿坝宜以
24、滤水坝为初期坝(或挡砂坝),利用尾矿筑堆积坝。当遇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采用当地土石料或废石建坝(含子坝):1)尾矿颗粒细、粘粒含量高,脱水后的尾矿不能满足筑坝工艺要求。2)尾矿库与矿山废石堆场结合考虑,可用废石筑坝。5.8.3库前、库周排放的尾矿库初期坝高度的确定除满足初期堆存尾矿要求外,还应满足初期调蓄洪水要求。初期坝顶标高以下的容积不宜少于6个月的尾矿贮存量。5.8.4坝体与坝基、岸坡、埋管的连接处应妥善处理。坝基处理应满足渗流控制和静、动力稳定要求。遇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处理:1)透水性较大的厚层砂砾石地基;2)易液化土、软粘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3)岩溶发育地基。4)采空区地基
25、。5.8.5当尾矿坝需要拦蓄洪水时,安全超高以及防洪宽度不得小于表5.1的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滩长度值的规定。表5.1尾矿坝的最小安全超高与最小干滩长坝的级别12345最小安全超高m1.51.00.70.50.4最小滩长m100705035255.8.6库尾排矿的尾矿库应充分考虑堆积尾矿中重力水和汛期洪水携带尾矿砂对边坡稳定及环境带来的影响。库前应建拦挡坝;对于砂性尾矿,库区排矿点至拦挡坝间宜设挡砂坝拦截尾矿。拦挡坝和挡砂坝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拦挡坝应设计为不透水坝型,形成的库容不得小于储存一次洪水冲刷挟带的泥沙量与所需调洪库容之和;拦挡坝设计标准应根据其库容量、坝高按尾矿库设施设计规
26、范(GB50863-2013)确定。2) 挡砂坝应采用透水坝型,挡砂坝的高度不宜小于5m;挡砂坝前宜设排渗设施。5.8.7尾矿库挡水坝在最高洪水位时安全超高不得小于表5.1的最小安全超高值、最大风浪爬高之和。最大风浪爬高可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推荐的方法计算。5.8.8地震区尾矿坝安全超高不考虑地震涌浪高度。5.8.9采用坝前、周边排矿的干式尾矿库,应进行尾矿坝二维渗流计算;1、2级尾矿坝可不做渗流模拟试验。5.8.10渗流计算宜采用渗流有限元法,按不利工况计算。正常运行时,库区水位与排水设施最低进水口标高一致,按稳定渗流计算;洪水运行时,可采用设计洪水位按稳定渗流计算或根据水位变化
27、过程按非稳定渗流计算。5.8.11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浸润线的最小埋深在满足坝坡抗滑稳定的条件下,还应满足表5.2要求。表5.2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浸润线的最小埋深堆积坝高度H(m)H150150H100100H6060H30H30浸润线最小埋深(m)10886644225.8.12尾矿堆积坝,设计时须用拟合法确定各使用期、各运行条件下的控制浸润线的埋深,以此作为设置浸润线观测装置和安全运行管理的依据。尾矿坝的渗流控制措施应确保浸润线的埋深低于控制浸润线。5.8.13上游式干式尾矿库尾矿堆积坝的初期透水堆石坝坝高与总坝高之比值不宜小于1/8。5.8.14尾矿初期坝与堆积坝坝坡的抗滑稳定性应根据坝体材料
28、及坝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各种荷载组合,经计算确定。计算方法应采用毕肖普法或瑞典圆弧法。当坝基或坝体内存在软弱土层时,可采用改良圆弧法。考虑地震荷载时,应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5.8.15尾矿坝稳定性计算的荷载分下列五类,可根据不同情况按表5.3进行组合:表5.3荷载的组合荷 载 组 合荷 载 类 别12345正常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洪水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特殊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有注:荷载类别1系指运行期正常库水位时的稳定渗透压力;荷载类别2系指坝体自重;荷载类别3系指坝体及坝基中孔隙压力;荷载类别4系指设计洪水位时有
29、可能形成的稳定渗透压力;荷载类别5系指地震荷载。5.8.16坝坡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4规定的数值。表5.4坝坡抗滑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运行条件坝的级别1234、5简化毕肖普法正常运行1.51.351.31.25洪水运行1.31.251.21.15特殊运行1.21.151.151.1瑞典圆弧法正常运行1.31.251.21.15洪水运行1.21.151.11.05特殊运行1.11.051.0515.8.17干式尾矿坝的计算断面应按库区尾矿碾压密实度进行分区。新建尾矿库的物理力学指标应根据全尾矿的特性,参照以往类似工程资料取值。对在用尾矿坝进行稳定计算时,库内尾矿的物理力学指标,
30、应根据该尾矿库勘察报告的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5.8.183级及3级以下尾矿坝的地震设防烈度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定,1级和2级尾矿坝的设防烈度应按批准的场地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考虑地震荷载时,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 203)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5.8.19除1级和2级尾矿坝外,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按表5.5采用。表5.5 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a地震烈度6789水平加速度a0.05g0.10 g、0.15g0.20g0.30g、0.40g5.8.20排渗效果良好,即浸润线埋深大于15m的干式尾矿库,可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尾砂液化对坝体稳定
31、的影响。5.8.211级及2级尾矿坝的抗滑稳定性,除了要按拟静力法计算外,还应进行专门的动应力抗震计算。即要求在动有限元基础上进行地震稳定分析和地震永久变形分析。5.8.22三等及三等以下的尾矿库在尾矿堆体堆至1223最终设计堆体总高时、一等及二等尾矿库在尾矿堆体堆至1312堆体总高时,应对尾矿堆体进行一次全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由设计单位对尾矿坝做全面论证,以验证最终坝体的稳定性和确定后期的处理措施。5.8.23土、石材料等筑成的坝体坡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大于5m的透水堆石坝堆石体上游坡坡比不宜陡于1:1.6,土坝上游坡坡比可略陡于或等于下游坡;下游坡比在初定时可按表5.6确定:
32、表5.6初期坝下游坡坡比坝高(m)土坝下游坡坡比透水堆石坝下游坡坡比岩基非岩基(软基础外)5101:1.751:2.01:1.51:1.751:1.751:2.010201:2.01:2.520301:2.51:3.02)坝高小于5m的坝体,设计坡比可由设计单位根据边坡稳定及施工工艺情况确定。5.8.24土、石材料等筑成的坝体的坝顶最小宽度宜符合表5.7规定的数值;当有行车要求时,坝顶宽度及路面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规定。表5.7拦挡坝坝顶最小宽度坝高(m)101020203030坝顶最小宽度(m)2.53.03.54.05.8.25尾矿堆积坝下游坡与两岸山坡结合处
33、应设坝肩排水沟,堆积坝坡面应设置坝面排水沟(马道排水沟、坡面排水沟)。坝面排水沟应结合台阶高度、长度、排渗设施的布置情况布设。5.8.26尾矿坝应设置坝体位移和坝体浸润线监测设施。必要时还应设置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监测观测设施。5.9尾矿库防渗和排渗设计5.9.1干式尾矿性质应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及有关规定进行鉴别,对尾矿库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并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其它现行相关环保标准的要求。防渗措施可分期实施。5.9.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环保规定,尾矿分为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类一般工业固体
34、废物和危险废物,各类废物不得混合堆存。5.9.3干式尾矿库应根据堆存物的种类设置相应的防渗层,干式尾矿库可划分以下三类:a)堆存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尾矿库为类库;b)堆存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尾矿库为类库;c)堆存危险废物的尾矿库为危险废物库。5.9.4类库的环保防渗要求为干堆尾矿库的底部和周边应具有一层可靠防渗系统,并具备相当于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小于1.5m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采用人工材料防渗时,防渗层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水力性能和耐久性能,尚应按照现行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35、GB 18599)的相关规定进行防渗结构设计。危险废物库的环保防渗要求应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的规定。5.9.5干式尾矿库防渗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HDPE土工膜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HDPE土工膜各项指标应符合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 234)的相关规定。5.9.6防渗土工膜禁止选用含有再生料的土工膜。5.9.7防渗层应由支持层、土工膜、保护层组成。5.9.8防渗膜下支持层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支持层的形式应根据天然基础条件和所用土工膜特性进行选择。b)土工膜应铺设在密实的基础上。与膜接触的表面宜为碾压密实的土料层或细砂层。层面
36、应平整。5.9.9保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土工膜防渗层表面宜设保护层。保护层的结构和材料等应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及材料来源等情况确定。b)边坡上土工膜的保护层应满足稳定性要求。c)保护层厚度宜按边坡稳定、日晒和冰冻、尾矿干堆作业工艺等条件及施工条件确定。d)干式尾矿库可采用尾矿作为保护层,但应确保作业机械与防渗膜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5.9.10设计文件应提出明确的防渗层施工技术要求。5.9.11土工膜施工前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a)支持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并验收合格。b)进场材料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合格。c)进行现场铺设试验,确定焊接温度、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
37、5.9.12大面积土工膜焊接形式宜采用双焊缝搭焊。5.9.13土工膜在库区边坡上宜每隔10m高程的平台上设锚固沟嵌固,平台宽度不宜少于3m。5.9.14当地下水水位较高并对防渗系统产生危害时,应设置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要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顶部距防渗系统底部不应小于1m。地下水导排系统应确保有效性、长期性。5.9.15防渗系统施工完成后、干堆尾矿堆存之前,建设单位应对防渗系统进行渗漏检测,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修补。5.9.16防渗系统验经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土工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的规定。5.
38、9.17干式尾矿库的库底宜设置排渗设施。排渗设施的渗流量除了应满足渗滤液排放要求外,还应兼顾尾矿库正常运行期间库内融雪、淋溶水的排渗要求。5.9.18干式尾矿堆积坝排渗设施设置应根据入库尾矿含水率、可能的浸润线位置合理确定。5.9.19干式尾矿库的库底宜设置排渗设施。排渗设施的渗流量除了应满足渗滤液排放要求外,还应兼顾尾矿库正常运行期间库内融雪、地表潜水的排渗要求。5.9.20尾矿堆积坝排渗设施设置应根据入库尾矿含水率、尾矿堆体顶面的喷淋洒水、库底渗透性等情况合理确定。5.10 干式尾矿库的防洪设计5.10.1干式尾矿库应设置可靠的防洪设施,并满足设计洪水条件下的防洪要求,确保尾矿库安全。5.
39、10.2干式尾矿库防洪标准应根据其各使用期的等别,综合考虑库容、坝高、使用年限及对下游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分别按表5.8确定。表5.8尾矿库防洪标准尾矿库各使用期等别一二三四五洪水重现期(年)10005000或PMF5001000200500100200100注:PMF为可能最大洪水。当确定的尾矿库等别的库容或坝高偏于该等下限,尾矿库使用年限较短或失事后对下游不会造成严重危害者可取下限;反之应取上限。对于高堆坝或下游有重要居民点的,防洪标准可提高一等。尾矿库失事后对下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危害者,防洪标准应提高,必要时可按可能最大洪水进行设计。采用露天废弃采坑及凹地储存尾矿的尾矿库,周边未建尾矿
40、坝时,防洪标准应按百年一遇的洪水;建尾矿坝时,应根据坝高及其对应的库容确定库的等别及防洪标准。5.10.3干式尾矿库防洪设施,应根据尾矿排放方式、地形、地质条件、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调洪能力、操作条件与使用年限等因素,经过技术比较确定。条件容许时,优先采用库外分洪与库内排洪相结合的防洪方案,尽可能减少入库洪水。常用的库内排洪设施有:排水井(斜槽)排水管(隧洞)排洪系统;库外分洪设施有:截洪坝排水管(隧洞)、环绕或部分环绕库区的截洪沟分洪系统等。5.10.4当库内排洪系统与库外分洪系统合并时,合并后的排洪管(或隧洞)宜用无压流控制。采用压力流控制应经过可靠性论证,必要时需通过水力学实验加以验证。
41、5.10.5排洪系统应避免经常出现有压、无压的交替工况。在排泄常年最大洪水时,宜为无压流;当设计为有压流时,排水管接缝处止水应满足工作水压的要求。排水管或隧洞中最大流速应不大于管(洞)壁材料的容许流速。5.10.6库前排矿的尾矿库,排洪系统按湿式堆存的尾矿库设计;库尾排矿的尾矿库的排洪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库区最终堆体顶面以上设永久分洪系统(拦洪坝、导流涵管或隧洞、截洪沟);2)当设计尾矿堆体总高超过60m,应设置中间截洪沟;3)应在下游拦挡坝前设置排水井、管或其他排水设施,排水入口应高于泥沙淤积标高0.5m1.0m以上,并应及时清理坝前淤积尾矿。4)当库区面积较大时,应在尾矿堆积区设临时
42、排水沟,将水排至两侧截水沟。5.10.7库中排矿的尾矿库的上游侧(库内)排洪系统应按库前排矿方式设计,下游侧拦挡坝及坝前排水系统按库尾排矿方式设计。周边排矿的库内排洪系统的进水口宜设在库区中央的集水区内。5.10.8干式尾矿库的水文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各省水文图集或有关部门建议的适用于特小汇水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当采用全国通用的公式时,应用当地的水文参数。有条件时应结合现场洪水调查予以验证。2)不考虑行洪时期库区水面对入库洪水的影响,按全面积陆面汇流计算。5.10.9设计洪水的降雨历时应采用24h计算,经论证也可采用短历时计算。5.10.10干式尾矿库一次洪水排出时间应小于72小时。
43、5.10.11干式尾矿库排洪构筑物的型式与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尾矿库的调洪计算应当采用水量平衡法。永久排洪构筑物的最小断面尺寸、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要求执行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5.10.12库内排水斜槽(或排水管)、排水井壁可根据实际情况预留排水孔,排水孔外侧应设反滤层。5.10.13山谷型尾矿库严禁采用永久机械排洪,可采用临时机械排洪。5.10.14排洪构筑物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设计。5.10.15排洪构筑物应考虑终止使用时的封堵设计。5.10.16排水构筑物的设计应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进行。5.10.
44、17埋入地下排水构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10.18除库尾排矿的干式尾矿库外,三等及三等以上的尾矿库不得采用截洪沟排洪。5.11干式尾矿库安全监测设施5.11.1干式尾矿库应根据其设计等别、筑坝方式、地形地质条件及地理环境等因素,设置必要的安全监测设施。三等及三等以上干式尾矿库应设置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安全监测设施。5.11.2安全监测设施的布置原则:1)应全面反映干式尾矿库的运行状态;2)坝肩及基岩断层带、坝内埋管处宜增设监测设施。5.11.3安全监测项目应根据入库尾矿的排放及堆存方式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及特殊性选择:1)干排尾矿库应监测入库尾矿含水量、滩顶标高、浸润线埋深、沉积和
45、位移、裂缝开张范围及程度;2)干排尾矿库在线监测应重点监测入库尾矿含水量、沉降和位移,可不监测浸润线埋深;3)四等及四等以上干排尾矿库应监测降水量。5.11.4监测仪器、设施的选择,应在可靠、适用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5.12干式尾矿系统安全设施施工及验收5.12.1尾矿库拦挡坝、副坝、防洪设施、监测及防排渗设施等安全设施的施工及验收应按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64)进行。5.12.2尾矿脱水与运输系统中的安全设施的施工与验收应按其相关规范、规程进行。5.12.3试生产过程中,尾矿脱水与运输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脱水后的尾矿含水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并满足尾矿运输、排放与筑坝要求。6 干式尾矿系统生产运行6.1 安全生产管理6.1.1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干式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干式尾矿库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6.1.2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干式尾矿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6.1.3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