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0重庆潼南青年人才论坛重庆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本文为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的难点及对策研究”(06AJY008)阶段性成果。 以潼南县蔬菜产业发展为例张 明 玖(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摘 要: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林湾村为例,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乡村要根据市场需求,县域产业布局,以一村一品为主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一村一品 产业化 规模化 一、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价值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
2、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特色农业与产业化结合,是现代农业经济的特征。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和促进城乡统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由相对独立的家庭小生产逐步演变成关联性很强的社会化大生产。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以家庭为主体的独立经营转变成为以公司或联合体为主体的企业化经营。推动农业走向产业化经营的另一个原因是农产品生产的单位盈利水平有逐步下降,使农业生产者不得不考虑将原来相互分割的农产品经营环节重新加以续接,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由此来重新分配农产品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益,使农业
3、经营者获得或部分获得农产品或食品产、供、销过程中的利益,以克服单纯从事农产品生产收入增长缓慢,收益低下的缺点。这一变革过程使农民由初级产品供应者逐步演变成为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商。特色农业与产业化结合,是现代农业经济的特征。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而特色农业的壮大也将进一步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从而使产业化进程中各利益主体均享现代农业的收益。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业可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和技术的比较优势,推动和引导居民消费,扩大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缓解农业的弱质性。特色产业指一定区域范围内,以资源条件为基础,创新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为条件,制
4、造或提供有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或行业。农业特色产业的决定因素是区域内独特的自然资源、基础产业、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和政策导向等,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区域所特有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村社发展特色农业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途径。但特色农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要有恰当的组织形式,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的做大做强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在生产形式上变传统的家庭为主体的独立经营为由公司或联合体为主体的规模经营,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可使区域潜在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现实市场竞争优势,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
5、建立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区,而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建立又会进步加速产业化的进程,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二、重庆市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障碍及成因林湾村位于双江镇西面,距双江镇场镇8公里,属四川盆地浅丘地区,土壤以侏罗纪中统遂宁组厚层泥岩母质发育形成的红棕紫泥土和红棕紫色水稻土为主,富含钙质,土壤化学性质较好,费力较高,但是保水能力弱。地貌主要有馒头状浅丘及冲沟组成,村内沟谷纵横,群丘密布,平均海拔350450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40.8,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992.9毫米。全村幅员8平方公里
6、,现有耕地3576亩(其中水田1680亩,旱地1896亩),耕地仅占林湾总面积的1/3多点,其余为林地和草山。该村东西向一条河流穿过,穿越三组、四组、七组、八组、九组,一组、二组、五组、六组有大型灌溉塘堰,水资源比较丰富。交通、电视、供电、通信畅通。当前全村共715户2679人,现仅有800余人在村,在家人口中,018岁有202人,1860岁325人,60岁以上284人。2009年前该村的种植以传统种粮食为主,主要是水稻、玉米、红苕,经济效益低下,导致人口大量外流,土地荒芜严重,传统农业难以为继。2009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该村作为重庆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和产业基
7、础逐步成形,产业调整正着手进行。目前有200多头奶牛的千牛奶牛场,6800只七彩山鸡养殖的养殖场、小养猪场、土鸡养殖场、波尔羊养殖和长毛兔养殖,莲藕种植。虽然林湾的产业已具雏形,但产业发展仍任重道远、障碍重重。 其具体表现为:(1)主导产业不突出。当前机遇下,林湾村的产业发展思路仍然不够清晰。莲藕、鱼类、柠檬、奶牛、七彩三鸡、土鸡、生猪、兔子、羊、竹笋等,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上,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没有找到发挥乡村资源优势的支点。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划相脱节,一边在想发展什么产业,一边是在改变基础设施面貌,做基础设施的不知道这些设施支撑什么产业,产业发展的不知道这些设施如何支撑产
8、业发展。(2)土地流转不畅。村民习惯于家庭承包经营和传统稻麦种植的影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一方面不大愿意参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村民不愿意把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大户经营。在他们的心里,不种粮食作物就会失去温饱、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更由于近年来林湾村发展萝卜、梨、南瓜种植没有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使农民更有了说服自己的理由,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就更愿作壁上观。(3)主导产业扩大效应弱。就全村来看,当前惟有200多头奶牛的养殖最具规模和最具影响力,但是奶牛场就是引进来就了事,没有发挥奶牛养殖的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形成应有的产业发展氛围。其次就是200亩
9、莲藕种植,但就这规模的莲藕种植,分布在9个社,且大多数是政府连劝带送发展起来的。鱼类、柠檬、七彩三鸡、土鸡、生猪、兔子、羊的养殖更是零星分布。虽然这些种养殖都实现了专业户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都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4)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林湾村的在家人口共811人,其中0-18岁有202人,18-60岁有325人,60岁以上有284人。0-18岁的不是要人照顾,就是在校读书。18-60岁的人口中主要成员是45-60岁的,他们是最正式的劳动力,但是这部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虽然在家,但是却不在家务农,
10、他们在附近村镇或县城打零工,主要是从事建筑,早出晚归。50岁以上的老人担当起了生产的重任。而这部分从事生产的人员中,几乎都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他们对传统种植倒是能轻车熟路,可是对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的建立可就两眼一抹黑,无法有效满足产业所需劳动力。(5)资金短缺。资金上的短缺制约林湾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扶持力度不够。尽管今年来,政府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投入不足仍然影响着林湾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资金紧缺,政府对该村产业的规划也只能是上面送什么就要什么,导致产业发展零星繁杂,该强的没有实
11、实在在加强。同时,农民自身虽有积极性来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但 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三)乡村发展特色产业障碍的原因分析(1)群众思想发动不够导致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虽然镇、村都对产业发展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做了很多的宣传,但是对为什么要发展这一产业、怎样发展该产业、怎样市场化运作,群众仍然是不太明了。群众是最现实的经济学家,他们必须明白清楚的看见做这件事的实效,知晓该产业的来龙去脉,他们才愿意投赞成票。就如该村的莲藕种植,开始无人问津,直到村官带头种植、请来专家现身说法和组织部分群众实地考察,才逐步壮大了种植队伍。(2)经济来源单一导致农民不敢转让土地。一直以来,农民的生活就靠着自己的一
12、点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养活自己,繁衍后代,土地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他们的命根。直到80年代,人员开始外流打工,他们有的经济来源才多了打工收入 。可是随着大量人员的外流和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往家里寄钱越来越少,从事生产的农民的经济来源渠道又逐渐封闭起来。他们开始怀疑打工族挣钱的可持续性,他们相信有一天,还是要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因而不敢贸然丢掉自己的那几分地,(3)传统种植效益低导致人员大量外流。就以种水稻为例,假设没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亩田除去种子、农药、化肥、抽水电费等开支,人力和耕牛的劳动力不算钱,仅能获取400余元的收入,要是按当前林湾大稻谷请人收割250元一
13、亩算,那就只有近两百元的收入,将劳动再算成本,农民种水稻就完全没钱赚,就相当于所有的劳动投入只换来一口饭吃。而林湾村种植的作物主要就是水稻、玉米和红苕。由此导致很都年轻人都愿意到外地打工,哪怕在外只有不到每月一千元的工资。再加上通过升学等手段出去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再踏上农业的道路,进一步恶化了村的人力资源形势。(4)商业运作不熟悉导致发展思路不清晰。首先,林湾村在产业规划中,只留意到当期的投入,忽视产业链条的培养。没有谋划后期产品的加工、销售、品牌营销等后续产业不断延伸,更没有注意到突出品牌重点,发挥品牌效应。在品种的选择上仍然是人有我跟,将自己定位于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其次,林湾村没有留意到如何
14、融入市场体系中去。林湾村一方面没有注意培育农村产业经纪人队伍来促进农产品流通;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各类农产品市场提供信息。大多数村民的眼光还停留在双江市场、潼南市场。(5)发展思路不清晰导致资源优势不明确。由于产业思路的不清晰,导致对发展产业该利用什么资源、该村的哪些资源该发挥作用、哪些资源还没有被利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林湾水资源丰富,一万一千多亩地的村只有三千四百亩田土,其余就是林地和草山,非常适宜于发展水产养殖、水田蔬菜种植和林下畜禽养殖。可当前的土地资源开发中,仅仅停留在对300多亩田的开发,忽略了对土、林地和草山的经济价值开发。 (6)农村政策不够灵活减
15、弱助推力。农民投身产业在资金投入本上一直就是个大问题,一般都迫切需要财政和金融上的支持。可是财政仅停留在对政府大力推动的产业的扶持上给予支持上,其他的种养带头人则全靠自己奋斗。另外,小额贷款限额的政策也从两个方面限制种养大户扩大规模。一是金额限制,即使是申请贷款的大户用资财抵押也只能申请固定限额的贷款资金;二是外地户口或本村迁出户口到本村发展产业不能申请小额贷款,哪怕是有家人担保都不行。政策的不灵活一方面不能有效刺激村民的种养激情,另一方面制约产业的迅速成长壮大。 三、重庆市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及对策(一)发展思路 重庆市乡村产业发展应立足市场需求按照“分土地类别的一村一品”的思路,在政府的
16、主导下,协调区域产业、统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金融资源等资源,完善市场、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流转土地,以“公司+大户+农户”、“大户+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合作组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优势资源,引导农户遵循生态循环原理,促进种养良性互动,进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在推进工程中注重协调镇域、县域产业规划和当地其它资源的联合开发,并通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策略来强化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通过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社会资金和其他行业资金流入农村,实现资源的集聚效应,确保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对策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发动。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是提升
17、农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各农业区基层政府创新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下沉到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工作抓手,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部门和工作职责,齐抓共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在组织保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宣传单、讲座、光碟、书刊等宣传工具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切实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宣传,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先进经验和致富典型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自主创业,推动产业深入发展。(2)制定发展规划、建立激励机制。农民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无法把握各方面的信息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政府有义务
18、在认真研究本地资源、区位和布局特点,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规律,找准产业和产品发展的切入点的基础上,帮助农民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加强宏观指导。产业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村级特色产业的发展要重抓示范点、示范户,通过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来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同时,要对产业的推进实时跟踪,并辅以一定的激励措施,在规划实施期内,每年制定奖助标准,对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追踪,对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3)培育产业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农民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村级产业发展,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自我,认识本村资源优势,认
19、识本村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或降低市场风险。通过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体系。(4)注重市场信息,加快科技创新。农村信息服务终端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能让农民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政府要为农业的转型提供信息引导。同时在产业成长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着力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大
20、力推广对增产增收提升品质作用明显的农业实用技术。一方面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先进农技的推广,由农技推广单位、龙头企业、示范村、农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单独或合作实施,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和畜禽新优良种,学习先进生产工艺和包装新技术。再就是要聘请产业专家组,聘请农业院校或市县农业专家担任技术总监或“顾问”,定期到村调研,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5)注重财政引导,加强信贷支持。产业调整初期,需要财政有倾向性的引导来带动,对于合乎村情的产业,在示范阶段应该由财政给予一定的帮扶来促进其发展。同时,要多渠道保证金融资源的
21、供给,灵活财政和信贷政策,积极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通过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形式,提高产业资金投入总量,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通过财政和信贷,优化引资引智环境,助推特色产业发展。(6)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充分认识本村的自然资源,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选择合适产业发展。林湾村丰富的水资源、土资源和山地资源加上当前最具特色和规模的奶牛养殖,可以结合养牛场的畜牧兽医条件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同时可以开发的土和林的利用价值,发展特色种植和林下养殖,不断提升特色产品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参考文献:1李长云.刘畅. 赵淑华.美、日、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比较(J).商业研究,2009 (12):203-205.2高煦照.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12):10-12.3秦富.钟钰.张敏.王茜.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9(8):4-7.4王洪清.三峡库区农业化发展对策实证研究-以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65-167.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