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
2、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2月下旬)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第二阶段:具体实施
3、阶段(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3月)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整理、归档四
4、、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
5、、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二、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概念界定:问题意识主要是
6、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二、)研究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7、。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三、)研究内容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三、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
8、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美国教育家杜威在30年代对“探究”或“反
9、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四、 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一)研究策略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0、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3.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给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支持,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4.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二
11、个月时间);第二阶段是问题意识形成阶段(二个月时间);第三阶段是自觉探究问题阶段(二个月时间)。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二)实施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 主要工作:(1)选题、申请立项;(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2、 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5)(1) 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2) 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3、研究总结阶段(2012、6)(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五、 预期成效及成果形式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