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别康桥教案一、教材分析再别康桥以别离后对康桥往昔的追忆为内容的诗歌。诗歌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主线,是实践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典范之作。对比雨巷,二者在结构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相似。全诗七小节,首尾两小节都在反复的叠唱中,表达着诗人在现实情景中的感伤情绪;中间五小节为诗人的梦境或回忆、想象,意象的处理技法上都表现出了诗人的独到匠心。二、 学情分析在沁园春长沙雨巷两首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够对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进行赏析,但分析的过程还不够完整,较难从诗歌的语言中读出诗人的言外之意。因而,教学过程中试着在解读诗歌言外之意时插入对诗人的简介。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徐志
2、摩;2、 进一步学会分析诗歌语言含蓄、凝练和跳跃性特征的方法;3、 进一步掌握意象与情感的分析方法;4、读懂再别康桥的言外之意。四、教学方法范读和配乐朗诵、问题引导、小组探究、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问: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或许都曾和两个学校朝夕相处了很多年。如今离开母校的你们,最留恋母校的什么?最想回到母校的哪个角落?为什么?生答。师总结:我们之所以会对母校的某处风景、某栋楼有这么多的情愫,是因为我们在这里留下了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最重要的时光。当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这些人、事、物都会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将自己对母校的心思和情感都寄托这些我们人事物中
3、。当我们把这些我们用情至深的人事和景物注入笔端时,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情话。今天,我们讲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诗人最留恋的是母校的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二、朗读示范1、板书荇、篙、溯的读音并进行简单的解释。2、解题诗人曾留学英国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1922年8月,首次回国时作有康桥,再回吧一文。1928年,诗人再次游历欧洲并回到康桥,11月在归国途中的中国海上作再别康桥一诗,故言“再别”。三、学生根据配乐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云彩:飘动的、绚烂的、梦幻的金柳:色彩明亮的、摇曳多姿的、柳=留=留别青荇:绿油油的、充满生机的、富有生命力的潭
4、水:清澈的、纯净的长篙:诗人寻梦的方式星辉:浪漫的、美好的夏虫:沉默的、多情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丽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深沉的爱,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四、试着用诗歌里的四个字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作别云彩夕阳金柳青荇招摇榆阴潭水星辉满溯夏虫沉默挥手云彩 2、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小节的意境,为什么?并把这一小节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五、分小节赏析第一小节 作别云彩1、“我”走时“轻轻地”,可以看出诗人离别时怎样的心情? (1)结合住校生第一次离家和中秋假后再次返校和家人分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离别时的心情。并明确:离别之时,总是动作轻悄,缓步飘然而
5、去,只为不给送别“我”的对象制造更多的离愁别绪。 2、“轻轻地走”可以理解,为何来也是“轻轻地”? (1)唐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语。这种情感,在我们回到母校时也常有。“怯”是紧张的,激动的,急切的。在这样的心境下,我们回母校的脚步必然是轻的。我们沉浸在回忆的往事里, 害怕触及往事。“轻轻的”正是这种“近乡情怯”的体现。(2)诗人1920年康桥认识林徽因,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于1922年与原配张幼仪离婚。但徐、林二人并未走到一起,林徽因对于徐志摩并没有深厚的感情,更像是徐志摩的单相思。1931年,当徐志摩听说林徽因在北京举行演讲时,徐即刻从南京乘飞机往北京,但不幸的时,由于
6、天气原因,飞机失事。正是这样一段康桥往事,徐志摩回到母校不免勾起这段甜蜜而忧伤的回忆,“轻轻地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徐志摩的才情与他的多情是相似的。1924年,徐志摩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两人迅速坠入爱河,1926年10月,陆小曼离婚后与徐志摩成婚。3、为何招手也是“轻轻地”? (1)一言一行总关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一种离愁别绪中,我们总是希望离别的时间能慢点,离别的慢与动作的轻轻,正是这种心情的体现,是感伤不舍得心里写照。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第一小节连用三个“轻轻地”有什么妙处?(1)强调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与不舍,怕打破此处的宁静和美。(2)三个轻轻都传达出离别的感情,奠定整首
7、诗的情感基调。(3)形成往复回环的效果,富有节奏感。 二、分节赏析 第二小节 1、哪位同学可以描绘一下“夕阳金柳”的画面? (1)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河畔的柳枝上,如青丝般婀娜多姿柔软的柳条泛着金光。柳枝的倩影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微风吹过,泛起点点圈圈的涟漪。 2、“新娘”可否换成“姑娘”,为什么?(1)不好。“新娘”是一个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候,一个女子一生只有一次当新娘的机会,只有用新娘这个词,才能表现出康桥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和不可替代的地位。3、“荡漾”改成“飘荡”好不好?为什么? (1)飘荡是来回摆动;荡漾不仅有来回摆动之意,还有泛起阵阵涟漪感。 (2)诗人对新娘般的金柳的感情,不
8、是一飘而过的,而是久久不能平复的。用荡漾,更符合诗人的心境特点。 第三小节 1、“油油的”你能联想到哪些词?用“油油的”形容青荇,可否换成“自由的”? (1)绿油油、油光、润滑油 (2)“油油的”表现出青荇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荇在水中亮丽的光泽、自由地生长的情态。 (3)“油油的”讲青荇随水起伏、招摇荡漾的姿态表现了出来。 2、你能从“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中体会出诗人对康桥怎样的感情?(1)甘心是一种心甘情愿。诗人爱屋及乌,爱康桥,爱康桥的水,愿做一条水草,陪伴康桥,表现出诗人对康桥无尽的爱恋和永久的深情。第四小节 1、“揉碎在浮藻间”,是什么被什么揉碎在浮藻间? (1)彩虹一样的梦被浮
9、藻揉碎在清澈的潭水中。 2、怎么理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诗人将潭水比作虹,又将虹看作是梦。虹倒影在水里,也就是说诗人对康桥的迷梦沉浸在水里。之所以说“揉碎”,其实主要表现的是诗人被康桥的美陶醉以致意乱神迷。诗人第二次来到康桥,已经是六年之后的时间,然而诗人对康桥的梦却一直没有变化,藏在内心的深处,因此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而正因为此处有梦,才有了下一节的寻梦。第五小节 1、寻梦为什么是问号?(1)结合自身写日记的表达习惯,可以发现寻梦表明诗人在现实与梦境中徘徊,是诗人的自言自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半部分是对梦的回忆,而本节则是对梦的找回。(2)强化诗人的感情,表现诗人渴望再次回到
10、六年前在康桥的美梦之中。2、为什么说此节是诗人情感的最高潮? (1)结合自身经验谈。(2)诗经大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说,诗人是情到深处才想放歌,所以可以认为此节是诗人情感的最高峰。第六小节1、“夏虫也为我沉默”好在哪里?(1)拟人,将夏虫人格化,赋予了夏虫人的情感。实际上,夏虫的沉默,就是诗人离别时的无言。而无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语,而是心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纵然有千言万语,但离别是总是化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2、如何从本诗情感的起伏变化来理解“但我不能放歌”?(1)我想放歌,是因为我在梦中遇见了康桥
11、。而我之所以不能放歌,一是因为康桥的美让我不敢“造次”,不敢去破坏;二是因为我此时已然梦醒,回到了离别的现实环境中来了。3、你还能想到其他关于离别时千言万语化成无言的不舍与伤感的诗句吗?(1)苏轼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白居易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第七小节1、此处连用两个悄悄有什么好处?(1)与第一小节首尾呼应,表达诗人轻悄而来,又轻悄而走的情意。(2)强化诗人离别时候的伤感和对康桥的不舍深情的作用。(3)节奏上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三、小结本诗1、请你谈谈学完本诗之后对该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顺势讲解新月派诗歌的“三美”理论。(1)音乐美:节奏轻快,韵律和谐,抑扬顿挫,郎朗上口。(2)绘画美:意象和意境的布局、色彩等。(3)建筑美:诗歌的排列、字数等形式美。四、作业完成新课程新练习的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