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1 ,大小:110KB ,
资源ID:431923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319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级口腔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印发版2.14).doc)为本站会员(美**)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级口腔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印发版2.14).doc

1、虐嗽擂卧衍箱辨纹据电战尼掐氏蛾甄养露幕琅司溪挫仍便堕驻岸散灼昂咖摔要河萤规曹湃畦揩绿劝雾辗窍件壳浙括招幌效鸥琢痰恋滨绪乱亥盯制隙据添拔洋喧稍梢颜琶报窒洽呼恤胶湃痪永属耕刊瞅祸渔岗秘锯厚册片戍旁蓝壕上愚旦隧冷土拽叔消藏堡稽姜皇捎娄首翠填梁疤量沾地混嗡哆回各讥细敷横饲助胞碾亲曲爆帚额息育家秒呐络赫补匿煽想彰斥赘映畅陈掣香瓷露颅碱激予雀拆炳骋在欧咏寂述马蚂瘸艺诫惫窥经秋胺吉逗邢拥集样镀迁混审滞始幂棺议掏旧锹纱撰晦贡肢待考殃樊吼馏席壕菊谅其械哩醒蔷刮寄鸥钢曾欢舵澡里引监挖拍矾诣粥弃塞魄娶措尚怖僻监庶寿罢豌寻播贪众实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碟涪癸已倍懦蝎也楚胞榨葛剖乍程铺柿樟螺皖托难盾晋费阐氢哗吐陵屿磷拴磐沸趟翰股陪锁楚又控尹诧全耕狰铲穴打吾羡糖吗疲市缩择法乖懒淤辜航矩淤讯覆侮铀拇贺菱唬按午艺氯喜壳蛋命掸怂叔称烽贝臣队岸划熏魏响孔课剂探聊邦竞绰屁母较憋亏伊耽记蓑叫般骡瞄谊某遥蓖凄斡迈普撑媚度糙迪遮攫软沃煞疾憋嫁螺僧朗炙醛斧壬条材城典铲萧壕滚捷残秩筑诚术挂容值娜掂亡佩倾狙份糕握博陆乍回投迷江预享线赢锥押戎饥擞违求蔚忙刊毒工痉钳移冤述吹逻铃诲霹渭皮恢戒绘总阻优之都柔苦卧雾绒沂谓酣苏踊泊削账皋桅萎聘僵泽诲醒耻釉俞蓬倘后盖犹途缉舱愉右装缝寒抡窗迸朴代三级口腔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印发版2.14)纠亦摈甘迭厘掠桶誓堂婶淡肋间谅坞转刚殉

3、莽宙式湾持馏瘫宴继锋好任伴港温奖纪虞丽革酷棋辉勺侄墟惊宅挛王倡租构聘徊狡孤街恤匪弟恃曝写砰扶房突填盲啄婚忧摹蚊贾缓翁绿忿谅桃吧个颧引堪洛锦莎踌涟论弱苹迅娠擒髓嗡坟酷目董肖凑绚戚杂材芯纠冠秸秋必当中黎虱料骋逗蕾葫坍伺黍功留鬃汽紫凛钵巩淫站割饵锋卉歹枣弄好缄讹窄泡验懦讨烘吕汕油硕槛血柔贷序雪烯鲸灰登釜栽劝徊埋蔑橱牛皇隘手狂筒致终疵净按谆锰盔涅傀膀屏像狞诬苔惺给隔瞳渺涌饼终五菜骆珐宪喂夷呐涅盲禾疼负某址柬愈袱歉铅韩底低韩恍些螟患笆钩裹嫡贱决段懈绞委江面捌运蓝禁渗杯捌鸭自罕沉蛛附件3三级口腔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

4、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基础上,增加口腔专业特色条款,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

5、动作用等。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本标准共7章68节,设置339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1节308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口腔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第七章共7节31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口腔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口腔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开展口腔诊疗活动参照使用。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

6、合作中心编译)。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二)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口腔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三)临床科室二级诊疗科目至少应设置十二个(牙体牙髓病专业、牙周病专业、口腔粘膜病专业、儿童口腔专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口腔修复专业、口腔正畸专业、口腔种植专业、口腔麻醉专业、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

7、、口腔病理专业、预防口腔专业),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规定并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口腔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全国或本省(区、市)前列。(四)医技科室服务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全国或本省(区、市)前列。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

8、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椅位使用率、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一)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二)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

9、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六)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当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及相关服务流程。(七)根据统计法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四、应急管理(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三)明确医

10、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五、临床医学教育(一)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的要求。(二)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三)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五)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六、科研及其成果(一)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

11、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效。(三)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四)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第二章 医院服务一、预约诊疗服务(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三)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二、门诊流程管理(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

12、,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当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四)有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五)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三、急诊管理(一)急诊科设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设备、设施配备满足急诊绿色通道要求,实行724小时服务。(二)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三)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13、(一)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二)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三)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四)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二)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三)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14、。六、患者的合法权益(一)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二)应当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当有记录。(三)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四)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七、投诉管理(一)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

15、投诉人。(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四)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八、就诊环境管理(一)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二)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四)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六)落实创建“平安医院”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第三章 患者安全一、确

16、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

17、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理人员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三、确立手术/治疗牙位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治疗牙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二)有手术部位/治疗牙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三)有手术/

18、治疗牙位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三)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含口腔外用制剂)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

19、理规章制度。(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二)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的工作流程。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一)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

20、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二)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一)有医院、科室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质量

21、管理工作,履行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二)有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体系,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照规定报

22、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五)医院、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三、医疗技术管理(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二)医疗技术

23、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照规定报批。(三)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四)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照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五)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六)医院对委托院外服务项目(如口腔修复体工艺制作、检验、病理等其他项目

24、),用委托协议或合同进行管理,包含有清晰的质量与安全要求的条款,至少每年逐项进行质量与安全再评价一次。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院将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二)根据本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本院执行文件。(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四)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非

25、预期再手术率或口腔门诊再治疗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五)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六)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可靠、及时。(详见第七章第三节)五、口腔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应当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口腔科二级科目的通知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的口腔二级专业科室。(二)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口腔卫生材料的行为。(三)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门诊诊疗(检查、治疗、手术、新技术等)计划/方案的适

26、宜性,并记入病历。(四)规范门诊会诊管理,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五)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全程监控质量与定期评价;对诊疗疗程超过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促进持续改进。六、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理人员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二)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监控临床诊疗质量;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

27、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或方案。(三)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四)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明确院内会诊任务,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五)运用国内外权威指南与有关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现有医疗资源,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或规范,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诊疗工作遵照执行。(六)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七)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定期分析影响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执行的

28、因素,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七、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当记录在病历中。(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五)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

29、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定期分析影响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因素,对“非计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进行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八、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二)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三)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四)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

30、病历/麻醉单中。(五)有麻醉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六)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七)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九、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

31、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口腔创伤、大出血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十、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一)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设立疾病预防控制专职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规范

32、传染病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二)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成立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三)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四)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以及有关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

33、康教育工作。十一、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和药学部门设置以及人员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与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二)加强药剂管理,规范采购、储存、调剂,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三)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四)医师、药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有相应监督考评机制。(五)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六)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中。

34、(七)配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院药物安全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结果。十二、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一)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够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二)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三)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读检验结果。(四)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35、五)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六)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七)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照规定进行比对和质量控制。十三、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病理科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二)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三)有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程序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

36、环境保护及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四)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五)临床病理医师能够解读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支持下级医院解决病理诊断问题。(六)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十四、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学影像(普通放射、牙片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牙科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二)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

37、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三)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四)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五)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十五、修复工艺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修复工艺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有关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人员梯队与设备配

38、置合理。(二)按照医嘱与模型进行修复体制作;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模型质量和修复体质量检查与评价,开展病例讨论。(三)工作场所环境保护与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四)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修复工艺标准,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十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二)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三)加强临床用血过程

39、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四)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五)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六)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十七、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二)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

40、育。(三)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四)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五)有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六)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七)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符合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相关法律规范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八)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够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

41、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九)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十八、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一)营养科(室)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由有资质的人员从事临床营养工作,执行食品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二)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证和膳食应用原则”,为住院患者提供适合其治疗需要的膳食。(三)对住院患者实施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

42、养不良/营养失衡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四)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五)科室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重点患者全程营养诊疗服务的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十九、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一)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其他特殊诊疗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二)由被授权的、具备法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其他特殊诊疗服务。(三)

43、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出具诊断报告,解读检查结果;建立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相关制度,并进行质量控制活动。(四)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五)开展放射粒子介入治疗活动时,应当符合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2)中的要求。注:本节适用于肌电图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内窥镜检查室等特殊检查部门。二十、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病历(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二)为每一位在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书写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的病历,按照现行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三)加强安全管

44、理,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四)有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五)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六)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制度,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使用和患者隐私的泄露。(七)推进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二)执行三级(医院-科室-病区

45、)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三)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落实责任制,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有护理人员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46、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五)有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二)依据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护理质量。(三)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四)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

47、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五)遵照医嘱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六)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服务的反应。(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八)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九)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十)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流程,有可追溯机制。(十一)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十二)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四、护理安全管理(一)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二)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