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罗山高中 2015 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1 B (“体现”的主体是人,不是原生文化 ) 2 B (“没有产生的土壤”错,原文是无法泛滥 ) 3 B (“每个人”不妥,原文的“我们”是就整个民族而言;“能够从中寻找到”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应该去寻找”的意思 ) 4 C 【解析】审:谨慎、小心。 5 A 6 B 【解析】不是 “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 ”,而是让西夏与 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宁。 7 (1) 赵元昊将 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关键词 “慢 ”“谴 ”“绝 ”每译对一个得
2、 1 分,全句意思通顺得 2 分 ) (2)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关键词 “罪 ”“边臣 ”“先事之备 ”每译对一处得 1 分。全句意思通顺得 2 分 ) 【参考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材,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 “(应 )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 (以此 )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 (这是 )必胜的方法。 ”当时国力强盛,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 (最终还是 )决定用
3、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 “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 ”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人马因向 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方平说: “(如果这样做,这是 )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 。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都得到。 ”当时朝廷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守丞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
4、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器械,不断前往守蜀。又下诏催促方平出发,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 “这一定是谣传。 ”路上遇见戍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 (此时 )正值上元节张灯, (方平让 )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替 他们上奏免赊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 “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 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 。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年间以前,每年征调百娃疏浚汴水。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以尺寸的小利为利益却失去了
5、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 (发兵 )出塞。后来敌寇没有能够来, 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 “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 ?敌寇没有能够 来, (是 )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一天天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 “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 ?”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祜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答案】 8、诗歌的二、
6、三联借助“秋色”“雁落”“霜月”“寒渚”“江声”等意象,( 1 分)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深秋江上泊舟图,( 2 分)表达了羁旅行役的愁苦之情。( 2 分) 9、诗歌的尾联“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描绘了孤城在岸上耸立,小船独泊在江边,诗人独立船上,“角声”使作者惊醒,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 3 分)也寄寓 了作者因得罪权贵,仕途不顺的人生慨叹。( 3 分) 【解析】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情景关系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列出意象(或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此题注意意境的特征是“凄清孤寂”,情感是“羁旅行役的愁苦”。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 诗歌情感的题
7、目,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作者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探究,情感要包含 两个方面即表层和深层,表层就是字面的情感,深层要结合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分析,做到知人论世,此诗题目中有“泊”,注释中“被弹劾”“取消任命”,诗中又有“孤”“独”“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可知表面是漂泊之苦,深层对人生的感慨。答题时要有层次,或按表层到深层的顺序,或按诗句的先后顺序分析。 10、【答案】( 1)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先攻。 (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1)答案: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分,答 D给 1
8、分; 答 B、 C不给分。 解析: B“细腻的笔触”有误; C 工作组长与副县长主要是用以衬托主人公徐阿婆的; D 徐阿婆这形象完全通过侧面描写。 ( 2)答案:美丽端庄,气度不俗:从徐阿婆年轻时代的回忆以及八十三岁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曾经的美丽,以及年老后依然保持不俗的气质;清名至上,自尊自立 :她还小米、还钱等行为,说明她的自尊独立,对清明的看重;吃苦耐劳,隐忍顽强:她年老坚持干活,可见她的勤劳,命运多舛,经历社会动荡、亲人离去、名誉的“玷污”等种种变故,依然挺直身板生活,可见她的隐忍顽强。 解析:先阅读小说,从动 作、言行、心里描写和情节发展的角度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第二,概括出徐
9、阿婆这一形象的气度不俗、自尊自立、隐忍顽强和吃苦耐劳。第三,整合形成答案, 注意与材料的结合。 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 3)答案:表现“我”对徐阿婆的同情、钦佩与敬重;以“我”的反应,衬托徐阿婆遭际之不幸、个性之顽强及对清名之重视;“我”的反应渐次强烈,反映徐阿婆随境遇之蹙迫,其志弥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 解析:找出这些词语在文中的相关位置,结合语境去分析它们的含义及作用。 ( 4)答案:观点一:认为自然合理。 徐阿婆对清名的追求,就如朝 圣者朝圣时的虔诚与忠实的心情; 在当今社会徐阿婆对清名的“另类”追求,颇有独行侠
10、“独行”的意味; 联想自然巧妙,更好地塑造了徐阿婆坚守清名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认为矫情做作。 徐阿婆不过是山区的一位老妪,如此联想,过分拔高人物; 徐阿婆还钱本身与清名未必相干,这与朝圣者与独行侠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尚有距离; 徐阿婆对清名的坚守有点执拗,如此联想,显得做作。 解析:这是开放题,需要考生先明确观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 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 6 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 1) 共同点: 两则材料都认为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压力。( 1 分) 不同点: 第一则材料侧重说明将会实施“ 渐进式延迟退休 ”方案(延迟退休不宜操之过急),并指出了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原因;( 2 分)第二则材料重点在于说明养老金的 缺口巨大 以及延迟退休对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实际作用 。( 2 分) ( 2) 共同看法: 延迟退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 2 分,大意对 即可) 材料二的理由: 数据统计表明养老金空账基数庞大且增长速度很快,延迟退休对于弥补养老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