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84.50KB ,
资源ID:4346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3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浅谈网络舆论监督——权利与权力的博弈.doc)为本站会员(文****钱)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浅谈网络舆论监督——权利与权力的博弈.doc

1、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网络舆论监督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学院文法学院专业班级09级行政管理3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撰写日期2013年5月8日1目录摘要2引言4一、网络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制约4(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涵义4(二)以权利制约权力是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5(三)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公共权力制约中的作用6(四)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公众权利向权力的转换7二、网络舆论监督在公共权力制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0(一)网络媒体自身具有局限性10(二)网络舆论监督内容不全部真实10(三)网民素养有待提高11(四)国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管理制度不完善11(五)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12三

2、、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和建议12(一)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12(二)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13(三)提倡自律,提高网民素养13(四)国家加强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举措14(五)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技术监管15四、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72摘要网络舆论监督,是网民通过在互联网上表达倾向一致的意见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其本质是意见监督,即通过网民的集体意见对现实中的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影响。网络时代的兴起,为公众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提供了新方式和新途径,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以往传统的媒体监督相比较,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独特优势和明显的时代特点。

3、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便捷、高效,也促使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网络舆论监督在公共权力制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网络媒体自身具有局限性;网络舆论监督内容不全部真实;网民素养有待提高;国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提倡自律,提高网民素养;国家加强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举措;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技术监管等措施来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权力,权利,博弈3ABSTRACT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

4、NTERNETUSERSTHROUGHTHEINTERNETEXPRESSAGREEMENTTOTHESUPERVISIONOFTHESTATEANDSOCIALAFFAIRS,ITSESSENCEISTHEOPINIONSUPERVISION,BYUSERSOFTHECOLLECTIVEOPINIONONTHEREALITYOFTHESTATEANDSOCIALAFFAIRSINFLUENCETHERISEOFTHEINTERNETERA,THEREALIZATIONOFTHERIGHTOFTHEPUBLICTOPROVIDETHENEWWAYANDTHENEWWAYOFRESTRICTIN

5、GTHEPOWER,BUTALSOPROVIDESANEWPLATFORMANDTHEMEDIASUPERVISIONTRADITIONALPHASECOMPARISON,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HASUNIQUEADVANTAGESANDDISTINCT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SFAST,CONVENIENT,EFFICIENT,ALSOCONTRIBUTEDTOTHERIGHTSOFCITIZENSCONSCIOUSNESSSTRENGTHEN

6、SGRADUALLYBUT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NTHEPUBLICPOWERCONSTRAINTSALSOEXISTMANYPROBLEMSINTHEPROCESSOFSPECIFICPERFORMANCEINNETWORKMEDIAITSELFHASLIMITATIONSCONTENTOFSUPERVISIONBYPUBLICOPINIONNETWORKARENOTTRUEINTERNETLITERACYNEEDSTOBEIMPROVEDTHESTATEOFNETWORKSUPERVISIONMANAGEMENTSYSTEMISNOTPE

7、RFECT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FORTHELACKOFTECHNICALSUPPORTCORRESPONDINGETCTHROUGHTHEIMPROVEMENTOFLEGALSYSTEMTOPROMOTETHESTANDARDIZATIONOF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TOSTRENGTHENTRADITIONALMEDIASUPERVISIONOFNETWORKSUPERVISIONTOPROMOTESELFDISCIPLINE,IMPROVETHEINTERNETLITERACYCOUNTRI

8、ESSHOULDSTRENGTHEN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MANAGEMENTMEASURESUSEOFTECHNOLOGY,TOSTRENGTHENTECHNICALSUPERVISIONOFINTERNETCONTENTANDOTHERMEASURESTOSOLVETHEABOVEPROBLEMKEYWORDSTHENETWORK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POWER,RIGHTS,GAME4浅谈网络舆论监督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引言现今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加强了公民在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了权利监督权力的立法基

9、础,而且也有助于实现个体公民监督权力向舆论监督权力的大转变。另外,我们也应看到网络舆论监督所固有的缺陷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因此,当今的网络舆论监督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规范性,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和社会管理为网络舆论监督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应该对网络作出各种规范性措施,保证政府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主导作用。网络的出现为公众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话语平台,公众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话语权,实现了舆论监督在主体上的公共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舆论监督方式网络舆论监督。众多网民正在成为监督公权力的生力军,网络舆论在社会监督公权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也引起诸多关注。一、网络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制约(

10、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涵义网络舆论监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刘召成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姜岭君认为“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刘召成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与人格权保护,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7期5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有学者根据事实和意见的区别,将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具体划分为网

11、络新闻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所谓网络新闻监督是指传播者以在互联网上公开传播新闻事实的方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其本质是事实监督。就网络舆论监督而言,是指网民通过在互联网上表达倾向一致的意见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其本质是意见监督,即通过网民的集体意见对现实中的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网络舆论监督既不完全等同于新闻媒介的监督,也不完全等同于非新闻媒介监督。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复合形态。从上述观点看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网民通过在互联网上表达倾向一致的意见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其本质是意见监督,即通过网民的集体意见对权力机关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为产生影响。(二)以权利制约权

12、力是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远的主题。从社会学角度而言,人类文明社会蕴含着一个十分重要而深刻的逻辑悖论一方面,社会秩序由于其自身缺陷内在地要求政治国家运用其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国家又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能为社会公益的实现、社会秩序与公民权利的维护提供有力的权力保障,又天生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存在破坏社会秩序、腐蚀社会肌体、侵害公民权利的危险性。因而,人们对权力是既依赖又怀疑的态度。人们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探索从来没有止步过,从人类实践对权力制约的历史来看,权力制约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

13、力”。伴随着权力制约理论发展,以权利制约权力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以权利制约权力”也是民主社会所特有的治国政策,其社会意义在于在正确解释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合理地配置权利,使权利能起到限制权力滥用的作用。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方式,不仅恰当划分公、私利益领域,规定公权力不可侵入的公民权利领域标准以制约国家权力,为了防止公权力被私自滥用,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民还被赋予了监督国家公权力的权利。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只有人民群众实现了对权力的监督,才算是真正有效的制约,一旦离开了民众的监督来谈权力制约问题,就无法找到公权力制约的有效方法。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制约

14、方案仅仅是停留在权力运行表层,而没有深入到权力的实质。如果国家承认公民享有保留的权利,规定国家公权力不能逾越,这是一种社会公众权利对国家权力的消极制约的话,那么公众监督权的行使则是对国家公权力的一种积极制约,权力制姜岭君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理性探讨,青年记者,2008年第23期陈顺清论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约理论为公众舆论监督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尽管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在公权力制约的过程中,由于实际操作的困难,以权利制约权力仅作为其他主要权力制约模式的补充形式存在,公众的监督权作为对公权力的一种积极制约,其作用也很难实际有效

15、的发挥。因为社会公众作为权力监督的主体是分散的,在以往由于受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的限制,形成不了强大的社会公众舆论监督的合力,而个体的监督能力往往是极其有限的。网络时代的兴起,为公众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提供了新方式和新途径,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从权力制约的角度来看,网络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公众将互联网作为舆论集合的平台,对掌握社会公权力的人以及公权力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公众权利对公权力的一种社会制约方式。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的优越性打破了传统的媒体话语权被公权力垄断的现状,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了社会公众监督主体地位的强势回归,强化了公众在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深度和广

16、度。和以往传统的媒体监督相比较,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独特优势和明显的时代特点。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便捷、高效,也促使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中国的众多网民为网络舆论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而网民参与的平等性、普遍性和低限制性,也激发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使网络监督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网络监督的匿名性和隐蔽性给公众带来了较多的安全感,对各种问题的讨论也变得更加自由和真实。网络监督的匿名性还使得公众所提供的信息线索比以往来得更真实、准确,因而对公权力的监督更加彻底。在现今的一些公众事件上,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网络舆论也推动了公众事件发

17、展的进程,最终使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这类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具有很强的权力监督能力。网络舆论监督以其高效、迅捷、灵活的方式深入到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造成了巨大压力,它也使公权力处在从未有过的自我警示和约束之中。(三)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公共权力制约中的作用1促进公民参与,影响舆论方向在网络媒体出现后,网民可以通过互动,将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政府、传媒机构认为重要的问题变为舆论的一部分。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信息传播多向,传播范围可以瞬时传遍地球每个角落。互联网成为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一个主要渠道。在一7系列事件的网上讨论中,

18、网络舆论都显示出舆论导向的作用。在网络媒体竞争的压力下,传统媒体往往会主动贴近,报道敏感的新闻事件,评论敏感的时政话题。正是在这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背景下,大众传媒开始更积极主动地为各种利益诉求开辟表达的空间,促使某些民众关心的问题成为公共问题,进而推动国家政策、体制、法律制度的变革,使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决策公开化、透明化、科学化。2维护公民权利,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我国宪法虽然对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许多公民的权利还只是停留在宪法纸面上的应有权利,而缺乏相应的保障力量使这些权利进一步落到实处。由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不对等的局面,使个体公民权利在面对

19、强大的公权力侵犯时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济而伴随着网络媒体出现的网络舆论,可以使公民在个体权利被侵犯时表达反抗的声音。典型事件是2009年的云南“躲猫猫”事件,人们关注的不仅是该事件的最终解决,而是要如何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3制约公共权力,推动廉政建设网络舆论监督由于其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关注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在揭露滥用权力行为、关注权力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信息来源广泛,传递便捷,网上舆论一旦形成,将形成网上网下的共同互动,包括专门监督机构和被监督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对话,那些原来人们敢怒不敢言的腐败罪行可以首先在网络上被揭批,未被发现的谎

20、言可能在网络上被捅破。这些特点使普通网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使公共权力不可能完全在暗箱中操作,有利于促进公共权力公开、公正地行使。如2008年底的周久耕事件和2009年女检察官借车事件等,这些事件一旦曝光,舆论的压力就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动力。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监督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我们要更多地利用网络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着力提升监督水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舆论监督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舆论监督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网络舆论监督才能够在公共权力制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公众权利向权力的转换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当今一种

21、新兴的、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监督方式,迅速地取得相当高监督成效,网络舆论监督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是怎样运作的,很值得去8探讨。1通过公众舆论压力发挥对公权力的制约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选举权发挥作用。由于民主社会里每一届政府和官员的命运最终决定于选民的投票,而舆论监督中的问题揭露和社会批评会影响选民对被揭露和批评者的最终评价,选民评价越低,就不可能当选或者连任。对于那些希望在竞选中当选或者连任的官员,他们会特别的注意公众舆论对他们的评价,也会谨慎地行使社会公众赋予的权力。这表明,舆论监督可以借选举权发挥其对公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作用,这也是舆论监督的监督与制约功能根本和最终的方式。(2)通过公众

22、舆论压力促进公共权力自身监督机制的运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公权力内部所设置的监督机制往往因为缺乏相关的信息和动力,内部监督机制很难启动。社会舆论监督通过公开批评等方式为公权力内部监督机关提供了相关信息。在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批评等方式容易引起公众广泛的注意,形成较强的舆论压力,从而迫使有关机关启动监督机制进行自我调查和处理。(3)激发国家公权力行使机构和官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官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并不是自主产生的,而是法治与道德共同作用的结果。官员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对官员进行的法律和道德教育,还依赖于外部的社会舆论力量。外部社会舆论压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官员自身具有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产生

23、自我约束行为;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们提升自身道德和法治意识,从而产生自我约束意识。近年来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事件频繁发生,并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成效,这也为基于中国社会实际的民主监督提供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案例。通过对诸多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对公权力的制约主要通过其中的两个途径实现,即通过公众舆论压力启动公权力内部的监督机制和激发公权力行使机构和官员的自我约束意识来实现。但是公众舆论监督只有在具有权力效应时才能发挥真正的社会制约的功能,这里需要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从社会个体言论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第二个转变就是公众舆论这一社会行为转变成政治行为,进入政治活动;第三个转变是监督权利转变

24、成权力,对所监督的对象产生现实的约束力。2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它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开放性。公众随时可以网上浏览信息,可以通过发帖跟帖、网上聊天、开博客、发微博等方式自由发表言论、展现观点,充分感受网络带来的快捷便利,网络成为公众发表意见和交流建议的舆论新平台。(2)快捷性。网络具有同时同步传输和快捷广泛的搜索功能,用户在数秒之内就能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这种快捷性,使得网络在信息急速传播集聚的优9势瞬间显现。哈贝马斯指出“传媒的作用在于它创造了一种公共领域,即一个发表公共舆论和进行公众辩论的场所。”公共领域可以整合社会公众意见,形成公共舆论,制约公共权力。网络相比传统媒体更容易

25、创造一个表达公众舆论和进行公众辩论的“公共领域”。而网络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3)互动性。互动性是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这种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单向性和很少反馈的现状,将单一的传播对象转变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不仅满足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同步或异步互动,而且也满足受众与受众之间大规模的互动,因而产生了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这种互动性使每一个高热度问题在网上辩论的都非常活跃,进而形成了网上公众舆论,它产生的巨大舆论压力,就使得任何公权力部门、官员都无法轻视。(4)隐匿性。在网络上,每个用户都可以暂时隐匿部分或者全部在真实社会的身份和特征,只需凭借一个随

26、意的代码就可以与其他人互动或交流信息。因而,隐匿性成为网络平台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个体都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的角色,在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人们可以屏蔽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顾虑,进而很轻松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5)直接性。在传统的舆论中,公众监督的声音大多是由传统新闻媒介代替并实现的,并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传统媒介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公众舆论监督就等同于传统新闻媒介监督。网络平台的出现,使普通公众不需要依赖传统媒体也可以将自己的声音放大,公众的意见不再被随意“加工”,意见的表达和传播更直接、更真实,网络也成为网民意见表达和思想交流的自由空间。网络在舆

27、论监督方面的种种优势,也使得舆论监督在监督方式、监督力度、监督影响、监督成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传统新闻媒介,在为实现权利向权力的转换方面更加顺畅直接。舆论是公众对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自发形成的、能产生一定社会威慑力的倾向性意见。舆论的低级形态是公众个人言论所扩展的群体舆论,当它们的表达趋向一致时便构成了众意,最终形成民意。网络舆论监督也是如此,它最初的形态是民众个体信息的展现或意见表达,伴随着公众网民对问题的关注而形成大规模的社会舆论,最终对国家公权力产生影响。总体上,网络舆论监督的一般程序是网民首先在网络发帖,对信息进行曝光或意见表达,引发具有敏锐洞察力或强烈责任感的网民进行跟帖,进一步

28、表明观点,进而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初步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在形成社会舆论而引起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制造舆论压力,显示其权力制约效应,才能真正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在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公众的声音传递到了政治系统,在强10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下,国家权力部门对相关事件予以关注和重视,并积极介入到整个事件的调查与问题的解决中来,并朝着舆论主体所希望推动的方向发展,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可能直接改变政府决策,进而形成与舆论的良性互动。二、网络舆论监督在公共权力制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网络媒体自身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是网络舆论中的网络语言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网络本身是虚拟的,网民在网

29、上的活动具有匿名性,再加上信息服务提供商管理上的不足,容易导致网络舆论呈现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此外,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还是谣言的发源地。尽管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网民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可这类网络言论是网友自由随意发言,目的性不强、主题分散、导向不明,因而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社会舆论分散、偏激与非理性、谩骂与攻击、群体的盲从与冲动等问题相继出现。另一方面是网络舆论监督力量出现越位。要分清楚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二者之间的界限,网络暴力是指发生在网络世界,导致了滥用和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一般属于一种网络群体性事件,可能会侵犯相关利益人的合法权益。(二)网络舆

30、论监督内容不全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基本前提。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舆论监督只有真实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效果。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些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故意制造出一些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事件,不惜违背客观真实这一媒体的基本价值追求。而网络媒体由于其传播信息的自由和无距离,使得一些虚假消息能够被迅速放大,在虚假信息的传播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造成的危害也远甚于传统媒体,直接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网络舆论极化倾向严重。一些学者以网络舆论经常表现出的“集体无意识”以及网民的结构特征为论据,认为网络舆论监督主体不能真正代表民意。群体极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

31、,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对国内网民的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网民群体可能出现极化倾向,这就导致网络舆论也可能形成偏颇的意见,从而无法进行公正的判断。11(三)网民素养有待提高网络平台的众多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网络在为舆论监督提供更多更自由空间的同时,也给舆论导向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黑格尔曾经说过“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其中包括一切偶然的意见,它的无知和曲解,以及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这一点在网络舆论监督中体现得极其明显,社会舆论分散、众多谣言、观点和语言偏激、公众群体的盲从与冲动等非理性问

32、题在网络舆论监督中频频显现。网络世界的低成本风险,使得个人的理性很轻易被情感所左右,特别在一时间真伪难辨的信息以及故意制造的流言和谎言面前,网民的个人判断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非理性所导致的“群体极化”、“网络暴力”、“舆论审判”等诸多现象,不仅不能推进民主法治,还很可能破坏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因此,网络舆论监督并不完全具有正能量,它也有不可避免的社会局限性,甚至隐藏着相当大的社会稳定风险。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社会监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然而对网络的规范监督不可能依靠网络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国家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舆论监督与言论自由是密切相关的。言论自由是舆论监督的

33、最直接的理论依据,是实现网络舆论监督功能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网络舆论监督规范的重点在于言论自由。(四)国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关于言论自由的监管有两种一种是对于言论本身的,它的目的在于划定言论的合法与非法界限,规定哪些是合法的言论,可以允许存在,哪些是非法的言论,而必须加以限制和惩罚。这种对于言论本身的监管,可以称为规范性监管。而另一种监管是针对公共论坛的,它管理着言论的表达和传播的方式以及公共论坛的结构。这在可以看着是一种配给性权力,它决定在公共论坛上发言的对象,并规定其发言的方式和话语权的大小。这种监管可以称为管理性监管。网络言论自由是公众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对网络

34、言论自由的规范也应通过规范性和管理性监管来实现。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言语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宪法保护,然而,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并不只是是保护一般的说话的自由,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众政治性言论,言论自由的核心在于批评政治自由,即揭露国家公权力及权力使用者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由,以及对政治行为和现象进行批评辩论的自由。由于法律对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作用是有限的,管理性监管在世界各国的言论自由规范中广12泛存在。在一个有着着广泛管理性监管的国家,即使在内容上是合法的言论,也不是每个公民愿意怎样说就怎样说的,他必须在政府的管理监管调控下

35、来表达自己的自由言论。管理性监管的存在使得即便合法的言论也必须以合法的方式表达出来。国家对于言论本身的规范性监管实际上是对言论自由所表达内容的限制,这是对公民言论自由的实质性限制。管理性监管是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是一种形式上的限制。(五)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有关网络实名还是匿名的辩论,实际就是国家管理监管权力如何行使的问题,它决定网络言论自由将以何种合法的形式表达出来。网络为公众匿名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权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匿名一方面使公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法律、道德的约束,从而能更加充分、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政治观点与政治意见,但也带来了行为失范,道德缺失、侵权严重的

36、问题。公众登录网站是否应先提供自己现实社会的身份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如果管理性监管运用不当,就会制约公众在公共论坛上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管理性监管不仅是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管理,更是对实现舆论监督的表达自由权利的管理,它可以使原本没有表达途径的声音通过某种渠道表达出来,也可以使原来微小的声音扩大音量,能够被足够多的人听到。国家行使管理性监管的目的不是限制公众网络言论的自由,而是为了防止网络言论自由权利被滥用,因此国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管理特别需要慎重,并要有一定限度。不管国家采取何种管理性监管,都应符合善治的理念,以有利于网络公共平台的培育为标准,以防矫枉过正,

37、压制了民主意见表达的生存空间,从而削弱了舆论监督对权力制约的影响力。三、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和建议(一)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任何文明的社会都离不开法律,法律是解决纠纷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同样,网络社会也需要法律来对其进行引导,以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针对互联网上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媒体审判等非理性行为,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恰当的界定和引导。虽然我国已经通过了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这些13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直至目前,对于自由和隐私网络监督和司法独立等的关系尚未厘清。更重要的是,法律对人肉搜素

38、等有可能发展为网络暴力现象的认识存在着诸多分歧。因此,尽早制定出一部网络监督法显得迫在眉睫制定网络监督法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障公民网络监督的权利,还要特别强调网络舆论监督的限度,即对公民权利无差别的尊重和保护。在对大多数人的权利保护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障少数人的权利,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政府官员虽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时时刻刻接受群众的监督,但他们也拥有有限的隐私权,其个人权利同样不可侵犯。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公民或基于义愤或基于情绪发泄,对被监督的对象诉诸语言暴力,网上的语言暴力有时候甚至会转会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暴力,严重地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都是与互联网民主监督的目的背道而驰的网络监

39、督法就是既要保障公民拥有互联网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也防止对这种权利的滥用。(二)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网络舆论监督的目的是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控制,而落脚点则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因此,当网络舆论监督离开了理性的审查,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利时,就要对监督的行为以及方式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督,传统媒体必须要勇于承担这一重责。传统媒体可以充当网络监督的引导者,促使网络监督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相对于互联网而言,传统媒体由于具有独立的新闻采访权和严格的把关功能,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传统媒体可以本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选择和过滤,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媒体的

40、偏见传统媒体推进了网络媒体监督的深度在网络社会,网民的匿名性以及非理性等特点,使其把关人功能大大削弱在对涉案官员进行责任追究的同时,也会掺杂着各种谣言和暴力,因此大大地降低了网络的可信度传统媒体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议题的演化强化和分化。同时,传统媒体的不断采访又为网络媒体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造成螺旋式网络舆论的产生。(三)提倡自律,提高网民素养网民是网络媒体的使用者,只有所有的网民对自己在网络媒体上的行为负责,互联网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净化。互联网并不是一块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的地方,每一个网民都应对其行为负责在网络审判和媒体审判中,网民所表现出14来的一种集体狂欢其

41、实是一种自我的放纵当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谩骂攻击和诽谤等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正当权利,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网民首先要学会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从长期来看,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法治和自律的结合,网民的自律是网络伦理的终极目标和终极关怀在网络社会中,网民的自律对于网络社会有序化的价值不言而喻,而网民的自律则更加需要网民素质的日渐提高,并且不断地走向成熟。提升网民的素养需要网民自觉地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自身的网上文明行为应对网络暴力和媒体审判等非理性行为。更重要的是,网民要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地参与网络行为,提高自身甄别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四)国家加强应对网络舆论监督

42、管理的举措(1)逐步实现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化根据我国传统监督机制变化的特点和发达国家网络监督制度的经验,尽快制定和出台网络监督的相关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民众质询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等。同时,建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审查制度,对网络监督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权利义务以及违法行为的惩罚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快干部监督的专门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网站监督服务功能,实现网络监督与实体监督的有效衔接。由于网络舆论监督不能直接去问责相关官员,最终还要依靠决策部门分析、取舍,依靠各级纪律检查部门、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因而公共决策部门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2)公共部门及政府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

43、监督是一种由技术手段的变革所引发的新的监督方式,目前这种监督方式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对于这种新事物,掌握公共权力的各个部门和社会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对当今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了解互联网,利用网络监督和管理干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新时期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应当以平等的心态,开放的视野,法治的理念去对待和推进网络监督,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达到约束自身权力和监督干部的作用,而不能消极对待网络监督,置之不理甚至采取手段进行打压。(3)进一步加强公共部门信息公开网络舆论监督中被监督主体主要是权力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因此公共部门应该主动建立与监督群体的联络机制

44、、高效的舆情搜集和反应机制,对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要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必须让公众及15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公共部门活动的各类信息,因此要不断地探索信息公开的渠道,降低信息公开的成本,加强信息公开化方面的建设。政府要以网络公共事件为契机,加强网络民主建设,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借助公众力量完善官员责任追究机制,让网络成为公民政治参与和监督权力的重要载体。(五)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技术监管互联网是一种技术依赖性极强的新兴媒介,网络舆论监督的出现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因此,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和引导也必须采用技术手段目前最常见的技术手段就是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分级与过滤,这是

45、一种内容预审行为的技术,即通常所说的敏感词过滤目前大多数的网站论坛聊天室以及等即时通讯软件,根据影响力的不同都会采用或接受程度不同的敏感词预先过滤或延后发布在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谩骂侮辱等人身攻击的网络暴力对网络监督的干扰,就要对任何出现涉及这些敏感词汇的言论进行技术监控,这些敏感词汇应该通过技术的手段进行自动屏蔽,以净化网络环境虽然通过技术手段来对互联网进行监管受到自由主义者的强烈抨击,但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然而,自由主义者的批评值得我们反思互联网技术监管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因此这种技术监管也必须不能以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前提,以防止技术监管对表达自由

46、和信息自由流动造成的不应有伤害。四、结束语就目前社会的监督模式而言,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扩大了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参与政府监督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情绪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我国现行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因此,想要行使我们的权利,把权力关进笼子,我们只有全面深入科学地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并不断地对其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防腐剂和民主推进剂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6参考文献1陈顺清论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

47、学版,200532三成热点事件网络制造网民感叹信访不如信网N重庆商报,200912223徐文生我国舆论监督与政府官员名誉权的冲突与规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钟芸中国舆论监督体制的现状、对策与思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5英安东尼吉凳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谢靓我国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初探D武汉武汉大学,2005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8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9候健表达自由法制中的管理性权力J比较法研究,2008210戴著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J理论前沿,20090511周若辉谈

48、谈互联网时代廉政建设与网络监督J湖湘论坛,20090412张磊,陈发鸿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监督领导干部机制发展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13周可达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J学术论坛,2009714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集团,200315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致谢转眼间,大学四年就过去了,大一却恍若昨天。而今,我又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一路走来,感受颇深。在人生很重要的阶段,我非常感激这四年时光中的良师益友。首先,非常感谢

49、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赵民学老师,在论文的选题,写作和修改上给与我的指导和督促,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的非常细心和耐心的指正,让我获益匪浅。赵老师和蔼可亲,治学严谨,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是我今后工作和学习的榜样在完成论文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此,谨向赵民学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愿您工作顺意,桃李满园其次,非常感谢我在农大四年中非常敬佩的老师们是你们教会了我在今后生活中的态度和责任,让我有信心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最后,感谢我的大学四年的同窗们,你们是我人生中的美好而宝贵的财富。感谢你们的帮助和陪伴。谢谢你们吕赟09级行政管理(3)班2013年5月18指导教师评语(主要评价论文的工作量、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写作水平等)论文的工作量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写作水平签名年月日答辩委员会评语及论文成绩(主要评价论文的性质、难度、质量、综合训练、答辩情况、不足等。评定论文成绩)论文的性质、难度、质量学生的综合训练、答辩情况、不足等论文成绩主任委员签名年月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