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88.50KB ,
资源ID:436213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362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

1、第一章 学前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一、 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

2、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教育研究的特征:1、规范性2、系统性3、创造性4、历史性5、经验性6、有效性7、可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一、 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1、 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2、 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

3、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3、 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二、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 2、伦理性 3、实用性 4、可行性 5、适宜性第三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三、收集研究资料 1、保持客观性 2、注意系统性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五、形成研究结论六、撰写研究报告第四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一、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指研究的目的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内容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些以解决当下

4、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的研究。二、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三、 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四、 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作业:1、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2、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别。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第一节 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一、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 1、问题、研究问题 2、教育研究问题以及具有的特点 3、确立研究问题二、确立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确立研究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首要环节 2、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来源一、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范围 1、教育本质 2、教育功能 3、教育组织 4、教育政策 5、教育内容 6、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 7、受教育者 8、教育者

5、二、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 2、教育理论3、科研规划 分别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三节 确立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一、 意义性原则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二、 可行性原则1、主观条件 2、客观条件三、 创新性原则 1、内容的创新 2、方法或科研角度的创新 3、问题具有生长点第四节 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一、 界定研究现象二、 初选研究问题三、 初探研究问题四、 界定研究问题五、 陈述研究问题六、 论证研究问题七、 修改确立问题作业:1、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研究问题的来源。2、结合一例,描述一个具体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第三章 查阅文献第一节 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意义查阅文献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6、包括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对有价值信息与资料的记录、归纳、解释及撰写文献综述。1、界定研究问题 2、寻找研究的新思路 3、获得研究方法的指导 4、识别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寻找新的理论支持 第二节 查阅文献的步骤和原则一、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 1、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内容 2、查阅文献 3、整理和筛选资料 4、写文献综述 二、查阅文献的基本原则 1、查阅文献要“全” 2、查阅文献要“准” 3、查阅文献要“真” 4、查阅文献要“勤” 5、查阅文献要“思”第三节 查阅文献的具体办法一、 传统手工查询 1、书籍的查询 2、期刊的查询 常用的查阅方法:顺序查找法 倒查法 回溯查找法 循环查

7、找法 即期累积法二、 运用计算机检索 第四节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在广泛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并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范围内已有的文献写出评述。1、研究者挑选文献和撰写综述的原则P63作业:1、描述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试图区分各种类型的文献并明确其在研究中的不同作用。2、描述研究者挑选文献和撰写综述的原则。第四章 什么是量的研究第一节 量的研究综述一、量的研究的含义 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二、量的研究特点 1、研究结论的可重复验证性 2、研究结论的推广性 3、借助统

8、计数据说话三、量的研究有点与局限性 优点:1、量的研究的标准化、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研究结论更为客观准确。 2、量的研究的结论具有推广性 3、量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4、量的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局限性:1、只能对社会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很难获得深层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 2、不能描述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也不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像物理学元素那样得到精确的测量。3、实际操作的艰难性。第二节 量的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抽样 是指从一个特定的群体中选择一个样本的过程,目的是使

9、该样本准确的代表总体。(一)、抽样的要求 1、界定总体界限2、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3、合理的样本容量 4、适宜的抽样方法(二)、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多级抽样 5、整体抽样 6、有意抽样 7、方便抽样二、变量 是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或与所要研究与测量的特性有关的那些随条件和背景变化而在质与量上会起变化的那些方面。(一)、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连续变量和间断变量 3、定量变量与定性变量三、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也就是对测量对象的某一方面属性给出一个可资比较的数值。(一)、测量量表的分类 1、

10、类别量表 2、等级量表 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5、模糊量表(二)测量的基本类型 1、常模参照测量 2、效标参照测量 (三)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 1、间接地 2、社会性 3、近似性四、误差 是与测量目标无关的任何一种变量或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准确的测量结果。(一)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2、取样误差 3、测量误差五、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六、效度与信度(一)效度 指的是测验或其他工具能测得的特质或功能的程度。1、效度的种类: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容效度 表面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二)信度 指研究所测得的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测量,其结果的相似程度。种类

11、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4、评分者信度 (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三节 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设计一、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充分发挥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研究假设 3、对研究假设涉及的抽象命题进行操作化定义,形成可观察和测量的具体变量;4、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收集资料;5、分析和研究资料,概括和检验假设研究。二、研究设计的目的 1、提供有效的研究问题的答案2、控制差异三、控制差异的方法 1、随机化 2、设计中建立一些条件或因素作为自变量 3、保持条件或因素的不变 4、统计调节四、量的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作

12、业:1、解释抽样的含义,分析抽样的方法。2、解释信度和效度的含义,描述信度和效度的几种基本类型及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第五章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一节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的含义一、实验研究 就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优点和局限P105二、准实验研究 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的安排被试进行试验处理。第二节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设计标准一、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1、实验假设 2、实验被试 3、实验变量 4、实验控制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 7

13、、结论二、实验研究的设计标准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够解释结果。2、不加人为修饰:决定着实验结果能不能推广到非实验设定的情景。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能充分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做出判断的足够精确度。5、真实有效的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不应被实验的误差所影响。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7、有代表性:我们常常希望将实验结果进行推广。8、省力原则:如果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比较简单的设计而不是复杂的设计。第三节 准实验设计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14、 1、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前测后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3、索罗门三组设计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1、实验时仅操纵其中一个自变量 2、试验时操纵多个变量三、时间系列设计 1、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2、多组时间系列设计四、单个被试设计 1、A-B设计 2、A-B-A设计 3、A-B-A-B设计作业: 1、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异同。2、描述常用的准实验设计。第六章 调查研究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与类型一、调查研究的特点 1、间接性 2、广泛性 3、现实性 4、难控制性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1、现状调查 2、关系调查 3、发展变化调查 4、原因调查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一

15、、文献法二、历史法三、抽样法四、重点法五、典型法六、普查法七、内容分析法八、访谈法第三节 问卷设计一、编制原则 1、适宜原则 2、简明原则 3、整齐原则 4、礼貌原则 5、诱导原则二、编制程序 1、草拟问题 2、归类分组 3、写出简函和填答说明 4、列出基本资料填答栏 5、结语三、编织形式 1、开放型 2、封闭型 3、半定案型四、题目的呈现形式 1、题目的排列顺序 2、题目与答案的空间位置 3、指示语的呈现五、其他注意事项第四节 评定与报表作业:1、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2、描述问卷的编制程序。第七章 量的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 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特征1、正确性 2、客观性 3、公正性 4、可读性

16、第二节 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技巧一、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般包含标题、署名(作者和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问题、假设、研究方法与过程、结果、讨论、结论、小结、参考文献等二、各部分的撰写技巧与注意事项1、标题 2、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文献综述6、研究问题7、研究假设 8、研究方法 9、研究结果10、讨论 11、结论 12、附录与参考资料目录作业: 1、分析量的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2、分析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所应注意的撰写技巧。第八章 什么是质的研究第一节 质的研究概述一、什么是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

17、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的特点:1、在研究的情景上,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2、在研究过程上,质的研究讲究开放和灵活。3、在资料类型上,质的研究的资料多事文字形式的描述的资料。4、在研究目的上,质的研究重视对意义的阐释性理解。5、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上,值得研究结果具有现象描述的特征。6、在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上,质的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法。7、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上,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不同P181第二节 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一、界定研究现象,

18、确立研究问题1、界定研究现象 2、提出研究问题 3、对研究作出界定4、对研究问题作出陈述 5、陈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了解背景知识,建构概念框架1、了解背景知识 2、建构概念框架三、选择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 1、选择研究对象 2、进入现场 3、收集资料 四、分析资料,建构理论1、整理和分析资料 2、建构理论 3、理论检测五、撰写研究报告第三节 质的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适宜性一、质的研究取向与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相适应1、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独特性2、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3、学前儿童发展具有动态性二、质的研究的思路与学前教育学科相契合1、质的研究对价值的认可符合学前教育的特点2、质的研究的整体

19、性符合学前教育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质的研究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使其特别适合学前教育研究三、“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可能作业:1、分析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不同。2、描述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第九章 观察法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一、观察法的含义和构成要素1、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直接观察,并进行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最后获得对研究问题的认识。2、观察法包括四个要素: 观察者 观察的手段 观察的对象 观察对象的状态二、观察法的特征1、目的性与计划性 2、直

20、接性 3、情境性 4、情感性 5、及时性 6、纵贯性 7、普适性三、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资料较客观、可靠。缺点: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 3、受观察情境的限制 4、受观察范围的限制 5、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四、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适用范围第二节 观察法的类型一、根据观察的目的,可分为探索性观察和验证性观察二、根据观察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观察和局部观察三、根据观察者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与否,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四、根据观察对象的范围和广度,可分为全面观察和抽样观察五、根据观察是否通过中介,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六、根据观察者和观察事物的状态

21、,可分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七、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八、根据公开程度,可分为隐蔽性观察和公开性观察。九、根据观察是否有严格的设计,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十、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分为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十一、根据观察的准备程度,可分为封闭式观察和开放式观察十二、根据对所观察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度,可分为描述性观察、推论性观察和评估性观察。第三节 观察法基本程序一、量的研究中观察法(一)观察前进行严格系统的组织和计划1、界定观察的变量2、确定观察记录方式3、选择观察记录工具4、做理论准备(二)进行预备性的观察1、挑选和培训观察者2、确定观察信度(三)选择观察方

22、法1、时间取样观察法2、事件取样法(四)在观察时避免干扰1、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2、观察者个人偏见与观察者污染3、观察者遗漏4、观察者倾向二、质的研究中观察法(一)观察的目的和原则(二)观察的实施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观察者及其角色;确定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提纲;2、实施观察:开放式观察;逐步聚焦;回应式互动;选择观察内容;观察的记录方式;观察者的反思第四节 观察的记录方式一、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1、根据记录的时间或频率不同,可以分为:频率计算记录、间隔记录、连续记录2、根据记录的手段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描述记录、表格(图示)记录或符号记录、仪器设备记录二、量的研究中常用的观察

23、记录方法1、观察评定法 2、清单法 3、轶事记录法作业: 1、说明观察法与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局限。2、观察法的类型有哪些?第十章 实物分析第一节 实物分析的含义及价值一、实物分析的含义及特点1、实物分析主要是研究者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自己所看到的物品的意义的过程。2、实物分析的特点:a、以实物为证据,让实物自己说话;b、强调研究者与实物制作者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对事物的意义建构;c、研究者自身的“倾向性”影响实物分析的视角和结果。二、实物分析的价值1、作为质的研究的一种资料形式,实物可以扩大我们的意识范围,增加多种研究手段和分析视角。2、实物通常是自然情境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为我们提

24、供被研究者言行的背景知识。3、由于观察或访谈所得的资料不一定可靠,实物分析还可以用来进行补充和相关检验。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实物类别一、作品样本 1、园长的作品样本 2、教师的作品样本 3、幼儿的作品样本二、文字资料 1、园长的文字资料 2、教师的文字资料 3、家长的文字记录 4、家园联系册三、影像资料四、各种测验和调差结果第三节 如何收集和分析实物一、如何收集实物资料二、实物分析的原则 1、考察资料本身的“倾向性”2、审视研究者自己的“倾向性”3、借助专业知识对实物进行分析第四节 关于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一、建立成长档案的价值1、描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2、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动态评估 3、

25、支持以“幼儿为主”的学习二、如何创建成长档案 1、创建成长档案的原则 a、成长档案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计划性 b、撰写说明与评语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c、成长档案的创建从开始到作品收集都应该重视幼儿的参与 d、整个过程应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2、成长档案的内容 a、幼儿的作品 b、教师、家长的文字记录 c、照片 d、录音带和录像带记录 e、各种测验和调查结果3、资料的保存三、创建成长档案的步骤1、准备 a、做一个简单的计划 b、利用一个已经做好的成长档案,向幼儿解释什么是成长档案 c、邀请家长的参与2、收集幼儿的作品 a、收集作品 b、让幼儿针对自己作品口述简短的意见3、拍摄、4、为幼儿做记录 a、与

26、幼儿的面谈记录 b、幼儿的观察记录作业:分析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原则、内容及步骤。第十一章 访谈法第一节 访谈法的类别与价值一、访谈的含义 访谈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二、访谈的类别1、按结构分类:结构性、无结构性、半结构性2、按对象范围分类:个别访谈、集体访谈3、其他分类方式:一次性访谈和多次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三、访谈法的优势与局限第二节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一、访谈前的准备1、编制访谈提纲 a、质的访谈提纲设计b、量的访谈设计2、选择访谈对象、协商有关事宜 a、选取适合的访谈对象 b、选择访谈的时间

27、地点 c、准备好访谈所需的工具 二、进去访谈现场1、与访谈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2、访谈开始前的谈话三、正式访谈1、提问 2、倾听 3、追问 4、回应 5、访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6、访谈中的记录 7、访谈结束第二节 焦点小组访谈一、焦点小组访谈的含义与特点1、焦点小组访谈是与一个团体的受访者针对某一主题所作的访谈,访谈中所围绕的主题即是访谈的“焦点”。2、特点 a、交叉信息激发与验证 b、访谈本身成为研究对象 c、同伴压力和集体性思维二、焦点小组访谈的组织1、明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2、抽取访谈对象3、决定访谈的数量4、选择访谈场所、安排访谈座位5、访谈中记录三、焦点小组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一)基

28、本要求 1、明确自己的角色,推动多元互动场景的形成2、创造一个轻松、安全、平等的氛围(二)焦点小组访谈的访谈者应具备的关键素质1、亲切且具坚定性2、敏感与警觉3、接入和推动介入4、善于表现求知意向5、转移与激励6、灵活性7、掌控四、焦点小组访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策略1、委婉转移策略2、积极鼓励策略第四节 访谈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一、访谈法的应用范围二、如何对幼儿进行访谈1、注意谈话技巧2、处理好幼儿与成人的关系3、创设访谈情景作业:1、分析访谈法的有事与局限。2、如何设计访谈提纲?第十二章 资料分析与理论建构第一节 资料分析的思路与思维方式一、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1、线性模式 2、互动模式

29、二、资料分析的思维方式1、因果分析2、“整分合”的循环论证3、运用直觉和想象三、资料分析的具体手段1、写备忘录2、写日志、总结和内容摘要3、画图表4、与外界交流第二节 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一、阅读原始资料二、登录1、选择思考单位2、设立号码三、寻找“本土概念”四、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1、编码本及其作用2、编码系统的内容和结构3、编码系统的调整4、原始资料的登录方式与研究报告撰写方式之间的联系第三节 资料的归类与深入分析一、类属分析1、类属与号码的区别2、类属分析指的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一个过程。3、设定类属的标准二、情景分析1、情景分析指的是:将资料放置于

30、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经行描述性的分析。2、情景分析的具体步骤 a、寻找核心叙事和故事线 b、按照已设立的编码系统为资料设码,寻找叙事结构 c、将资料进行归类并整合成一个具有情景的整体三、类属分析和情景分析的利弊和结合P3201、类属分析的长处和短处2、情景分析的长处和短处3、类属分析和情景分析之结合第四节 质的研究中的扎根理论一、扎根理论的宗旨和建构理论的方法二、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1、从资料产生理论2、理论敏感性3、不管比较的方法4、理论抽样的方法5、文献运用的方法和准则6、检核和评价三、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1、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2、二级编码(关联式

31、登录或轴心式登录)3、三级编码(核心是登录或选择式登录)作业: 1、论述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思维方式、具体步骤和手段。2、分析扎根理论及其操作程序。第十三章 质的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 质的研究报告的特点一、质的研究报告与量的研究报告的比较P343二、质的研究报告的写作特点1、写作本身就是思考2、写作就是对现实的建构第二节 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原则一、深描1、为何要深描:研究的结论必须有足够的资料支持2、如何深描:a、引言与分析的比例问题 b、使用引言的格式 二、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1、研究报告中作者表露自己态度的方式 a、描述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的运用 b、使用前人理论的方式2、考虑写作的对象

32、读者第三节 质的研究报告的成文方式一、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1、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共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3、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这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4、研究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包括抽样标准、进入现场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式、写作的方式5、研究的结果,包括研究的最终结论、初步的理论假设等6、对研究结果的检验,讨论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等二、处理研究结果的方式1、类属型2、情景型3、类属与情景结合型第四节 写作的基本过程一、进入状态1、制定写作大纲2、

33、与假想读者进行对话3、自我追问4、营造写作氛围二、开始写作1、克服写作前来自自身的阻抗2、写作的时间和顺序三、继续写作1、保持写作的兴趣和热情2、机智地对待写作中的困难3、牢记自己的研究问题4、不断聚焦四、整理初稿1、宏观层面: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调整2、微观层面:对文字进行修改和润色五、收尾1、避免结论的绝对化2、不宜过分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和作用作业:分析质的研究报告的特点、成文方式、写作原则和写作步骤。第十四章 行动研究及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点一、含义与发展历程行动研究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专职教育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针对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

34、体问题,运用各种可能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以最终寻求解决问题、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宗旨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三、 基本思路与特点1、实践者成为研究的主体2、为行动而研究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4、注重对行动的反思和计划的调整5、研究过程的民主化6、研究成果的多样性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类型与局限一、针对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侧重内容的不同,行动研究可以概括为:1、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行动所进行的研究2、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3、研究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二、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出的反思来看,行动研究分为:1、内隐式“行动中获得”2、行动中反思3、对行动进行反思三、根据研究

35、参与者的身份背景,行动研究分为:1、合作模式2、支持模式3、独立模式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步骤、方法与评价标准一、行动研究的步骤1、计划2、行动3、反思4、撰写研究报告二、行动研究中的具体研究方法三、行动研究的评价第四节 行动研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一、行动研究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的必要性1、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与研究状况的需要2、专职学前教育研究者研究思路的转变3、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二、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行动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时间与精力2、明确自己在行动研究中的身份与职责3、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研究氛围4、将研究问题尽可能具体化5、周密计划研究步骤与具体工作内容6、建立研究档案、详细收集各种研究数据作业:1、分析行动研究的特点。2、分析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