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红高粱看赵季平电影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近十年研究综述于渤涵 刘鲲鹏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音乐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大批优秀电影音乐人涌现,赵季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电影音乐作品以丰富的民族特色著称,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红高粱为出发点,对近十年关于赵季平电影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民族因素及其对电影的作用等方面梳理了相关文献,以期对中国的电影音乐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赵季平 电影音乐 民族特色 红高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的电影音乐人和中国第五代导演一起,为我们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影片。赵季平无疑是当时电影
2、音乐人中的佼佼者,他始终坚持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以自己对于电影音乐的独特认识,使他的电影音乐创作,既有灿烂的民族色彩,又有现代音乐之光华,创造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对于赵季平电影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中国电影音乐的繁荣,更能为中国未来电影音乐的发展提供借鉴。赵季平先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红高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通过红高粱电影配乐来研究赵季平电影音乐中民族元素的文献进行综述,对民族元素,民族元素成功融入电影的原因以及民族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 民族元素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家族,该片以童稚的观点用第一人
3、称回忆了抗日战争中“我爷爷”于占鳌和“我奶奶”激情四射的爱情故事。在进行此片的音乐创作时,导演张艺谋同赵季平在美学观念上达成了共识,即用非常规的思维、非常规的乐队组合、非常规的音色去进行创作,说穿了就是要走不寻常的道路。在电影红高粱中,赵季平以他多年来农村生活的经验和对中国民乐的深刻认识,进行了大胆洒脱的音乐创作,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影片红高粱的音乐由主题歌妹妹曲,两首插曲颠轿曲与酒神曲以及其他童谣,器乐组成。在这些主题曲,插曲和背景音乐的创作中,赵季平借鉴了民歌,戏曲等多种形式。(1) 民歌电影中的三首歌曲均借鉴了民歌元素。其中以颠轿曲最为明显。曹广壮、刘瑶、和童敏帆在各自的作品
4、中对于颠轿曲中的西北民歌特色均有表述。其中曹广壮明确地指出,颠轿曲改编自河南民歌抬花轿,并在其中加入了汉族音乐元素。童敏帆进一步提出,颠轿曲的节奏和歌词也借鉴了民间抬花轿的元素,富有画面感。一些学者也对酒神曲中的民歌元素进行了分析。项筱刚在从四部作品看新时期电影音乐的中国流派中提到,酒神曲融入了北方的劳动号子的特点,并加入了一定的民间说唱因子。使得该曲显得非常口语化,“亦庄亦谐,充满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此外,刘瑶在论赵季平民族音乐在中的运用中指出,除了这三首歌曲外,赵季平先生在影片的结尾处还直接引用了当地的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通过
5、两遍没有变化的吟唱,让影片大爱大恨的情感长久地停留在了人们的心间。笔者在综述时发现,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三首歌曲时只考虑了其中借鉴的民歌元素,而童敏帆则在以红高粱为例,论证民歌在电影中的作用中直接将三首歌曲定义为西北民歌。而将其中的戏曲、民族打击乐器归为民歌中的地方性元素。(二)民族器乐对于民族器乐出神入化的运用,也是赵季平先生影视音乐作品的特点之一。这点在红高粱配乐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多数对红高粱进行研究的学者都承认,超常规的乐队配置是本片配乐的最大亮点之一。本片的配乐没有使用任何西洋乐器,只用了简单的几件中国民族吹打乐器唢呐、笙和鼓。乐队编配采用了超常规的做法,三十只唢呐、四只笙加一架中国大箭鼓
6、,多声部重叠,构筑出具有交响音乐特点的独特音响造型,在人的内心荡起了强烈的震撼。这一点在马波、项筱刚、朱裔文等人的作品中均有表述。此外,项筱刚指出,红高粱中的配乐具有“经济性”或者说“精炼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他认为在本片中,器乐片段并不多,却贵在少而精。他通过电影中的“野合”片段具体说明了这一观点,并引入了“音团”概念。另一方面,他认为在某些场景的刻画中,赵季平先生使用的乐器其实很少,但效果却极佳。“一声低音大锣响起,紧随其后的是色彩陛打击乐器的刮奏声、小锣声、铙的渐弱浙慢的敲击声,几秒钟内、几件少得不能再少的打击乐器便营造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青杀口环境。”而刘瑶则从唢呐和中国
7、大鼓这两样民族乐器的特性出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中的一种,是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和嘹亮,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戏曲的伴奏中应用。而作为影片中出现的重要民族乐器,唢呐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和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影片刚开始的阶段,唢呐夹杂在主人公 “九儿”出嫁时的吹打乐中,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独特韵味,彰显了影片的民族风味。而结尾唢呐作为独奏乐器的背景音乐则反映了“九儿”在迎接新生活时的喜悦。中国大鼓属于双面膜鸣乐器,音色深沉响亮,雄壮有力,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一般不做独奏乐器。但在本部电影的民间乐器运用中,赵季平出奇
8、制胜地运用大鼓作为独奏的乐器并成为电影片段的背景音乐,加强了影片音乐的独特魅力。表现了在面对生和死时的思考与内心情感的撞击,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撞击。笔者在综述时发现,多数学者虽然提到了器乐在红高粱中的独特作用,但其观点大致相同,很多学者或直接或间接借鉴了马波在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中的观点。缺乏对其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和研究。(3) 戏曲从赵季平先生的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出明显的戏曲味道。而站在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电影音乐中掺杂了许多戏曲的成分也使乡土味道显得更加浓厚。而赵季平先生对于戏曲方面的造诣在本片的音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片的三首歌曲分别采用了不同地区的戏曲因素。这在项筱刚、龚佩燕、马
9、波等人的作品里均有阐述。酒神曲取材于河南豫剧民间音乐元素,音阶旋律同音反复,旋律走向呈直线型,没有大的音域跨度,曲调高亢; 语言通俗易懂,充满激情。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而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歌词中所用的衬词“哎!啊!哇!呀!”很明显是取材于民间戏曲的音乐元素。曹广壮在论赵季平电影音乐风格及创作特征通过妹妹一曲的创作过程更直观地体现了秦腔在该曲中的运用。最初,张艺谋本来打算在此处运用一段戏文。但演唱者姜文发现戏文很难唱好,学了一个多月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赵季平在其中加入了民谣的元素,让这首歌既保留了秦腔的风味,又简洁通俗,易学易唱
10、。 对于颠轿曲中的戏剧色彩,学者们的研究出现了一定的空白。多数人对于颠轿曲仅提及了它的民歌特色。认为它改编自鲁西南抬花轿、云里摸及唢呐牌子曲。但项筱刚在赵波的这一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分析,认为颠轿曲带有浓烈的山东地方戏曲特色的吹打乐伴奏,借鉴了鲁地戏剧特色。2、 民族元素对电影的作用民族元素是赵季平影视音乐作品的最大特色,也从各个方面对影视作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童敏帆以民歌为例,从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民族元素对电影的作用。1、 民歌加强了影片的情感色彩。民族特色的电影音乐发挥着电影音乐所固有的作用,即通过与剧情的配合,从视听两方面推动情节发展。它深化了主题,渲染了气氛,也反映着人物的内心世界。2、
11、 民歌增强影片的美学魅力。民歌有着自己鲜明的美学特点: 土气,大气,大得雄奇,美得撩人。红高粱中的陕北民歌,有着自身及其丰富、细腻的情感特征,它的出现使得观众更深入的探究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对人性的张扬和赞美。3、 民歌增强了影片的地域民族特色。红高粱中的民歌通过大幅度跳跃的唱腔高度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人民的质朴和勤劳及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4、 电影中的民歌让人们认识电影。民歌被艺术家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媒体的作用,很快便流传开去,使人们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民歌中,向往歌声的发源地,想象着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人们前去观
12、看电影的欲望。童敏帆对于民歌在电影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笔者认为,在同期通过红高粱对赵季平进行研究的文献中,这一阐释最为全面。但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具备一定借鉴作用。龚佩燕提出,民族特色元素可以增加电影音乐中的大众性。民族音乐具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元素,可以拉近电影作品与观众间的距离,贏得观赏者的亲睐,由此实现电影音乐“艺术性与大众性”完美结合。此外,刘瑶认为,在电影音乐中增添民族色彩,提升了电影的深度,赋予了电影传递民族文化的作用。参考文献1马波.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2期2项筱刚.从四部作品看新时期电影音乐的中国流派.电影艺术.2007年第6期3朱裔文.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创作特征探析.电影文学.2012年第8期4刘瑶.赵季平民族音乐在红高粱中的运用.电影文学.2012年第23期5曹广壮.论赵季平电影音乐风格及创作特征.电影文学.2012年第24期6吴俊廷.浓笔重彩中的阳刚基调.芒种.2013年第3期7龚佩燕.山西民间音乐素材在赵季平音乐作品中的应用研究.音乐大观.2013年第8期8童敏帆.以电影红高粱为例,论民歌在电影中的作用.北方音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