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文言文虚词考纲第一部分 :要求掌握虚词之、其、而、以、则、乃、于、乎、焉、然、也、者、且91、【之】(一)代词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伤仲永)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子墨子闻之。(公输)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3这,此。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愚公移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为楚造云
2、梯之械。(公输)(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动词(形容词)。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
3、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马之千里者(马说)(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格式:之+地点名词。“(某人)去某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
4、称代词“我”。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其喜洋洋者也。(醉翁亭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
5、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其恕乎。(大概,也许)(论语)(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3、【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论语)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
6、却”。如:夫汉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5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4、【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
7、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后一个“以”) (唐雎不辱使命)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8、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寡人欲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
9、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5、【则】(一)连词1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于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2可是、却(表转折)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若”,“如果,那么”(表假设)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副词,1表示肯定,相当于 “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 副词,立即6、【乃】(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
10、去。(狼)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送东阳马生序)见渔人,乃大惊。(送东阳马生序)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7、【于】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1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胡不见我于王。(公输)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受制于人。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格式:于+动词。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皆以我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
12、章)8、【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然,胡不己乎?(公输)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表示感叹语气,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相当于“啊”、“呀”等。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13、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9、【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天倾西
14、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怒触不周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10、【然】(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谓为信然。(隆中对)(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志犹未已。(隆中对)(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
15、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11、【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苟政猛于虎也!2用在句末,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如:当余
16、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余闻之也久。(伤仲永)12、【者】1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2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13、【且】(一)用作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
17、并且;况且,再说。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让步关系,(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快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将近。)2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第二部分 :增补词汇虚词 或、虽、为、所1、【或】1.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译为有人有的某
18、人等。例如: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表示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3.用作连词。表示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例如:2、【虽】(一)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例如:豫州军虽败于长坂,
19、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二).复音虚词虽然。现在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例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3、【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一)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
20、去秽(赤壁之战)公为我献之。(鸿门宴)(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6)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二)用作助词。读阳平声
21、,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4、【所】(一)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二)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
22、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初中文言文虚词考纲第一部分 :要求掌握虚词1、【之】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5.予独爱
2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6.公将鼓之。(曹刿论战)7.何陋之有?(陋室铭)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其】1.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4.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3、【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3.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5.环而攻之而不
24、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9.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4、【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6.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6.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7.
25、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8.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9.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1.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12.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1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5、【则】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2.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5.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乃】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6、(黔之驴)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送东阳马生序)4.见渔人,乃大惊。(送东阳马生序)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6.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7.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7、【于】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4.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5.受制于人。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7.皆以我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8、【乎】1.此不
27、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5.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6.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8.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9、【焉】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不复出焉。(桃花源记)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10、【然】1.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2.然足下卜之鬼乎。
28、(陈涉世家)3.杂然相许。(愚公移山)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11、【也】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苟政猛于虎也!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12、【者】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4.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13
29、、【且】1.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将近。)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第二部分 :增补词汇虚词1、【或】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2.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记)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2、【虽】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3、【为】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为天下倡,宜多应者。(陈涉世家)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6.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4、【所】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