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nit 1Active reading (1)大学已经不再特别了有这么一种说法:“要是你能记得20 世纪60 年代的任何事情,你就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岁月。”对于在大麻烟雾中度过大学时光的那些人,这话可能是真的。但是,20 世纪60 年代有一件事人人都记得,那就是:上大学是你一生中最激动人心、最刺激的经历。20 世纪60 年代,加州的高校把本州变成了世界第七大经济实体。然而,加州大学的主校园伯克利分校也以学生示威、罢课以及激进的政治氛围而著名。1966 年,罗纳德里根竞选加州州长,他问加州是否允许“一所伟大的大学被喧闹的、持不一意见的少数人征服。”自由派人士回答说,大学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们有
2、能力容忍喧闹的、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在欧洲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以新的姿态和激情地投入到自由和正义的事业中去,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运动引发了他们与当权者之间日益升级的暴力冲突。许多抗议是针对越南战争的。可是在法国,巴黎大学的学生与工会联盟,发动了一场大罢工,最终导致了戴高乐总统辞职。20 世纪60 年代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不仅仅是激进的行动。不论在什么地方,上大学都意味着你初次品尝真正自由的滋味,初次品尝深更半夜在宿舍或学生活动室里讨论人生意义的滋味。你往往得上了大学才得以阅读你的第一本禁书,看你的第一部独立影人电影,或者找到和你一样痴迷吉米亨德里克斯或伦尼布鲁斯的志同道合者。那是一段难以想象
3、的自由时光,你一生中最无拘无束的时光。可如今那份激情哪儿去了?大学怎么了?现在,政治、社会和创造意识的觉醒似乎不是凭借大学的助力,而是冲破其阻力才发生的。当然,一点不假,高等教育仍然重要。例如,在英国,布莱尔首相几乎实现了到2010 年让50的30 岁以下的人上大学的目标,(即使愤世嫉俗的人会说,这是要把他们排除在失业统计数据之外)。不过,大学教育已不再是全民重视的话题了。如今,大学被视为人们急于逃离的一种小城镇。有些人辍学,但大多数已经有些麻木,还是坚持混到毕业,因为离开学校实在是太费事了。没有了20 世纪60 年代大学生发现的令人头脑发热的自由气氛,如今的大学生要严肃得多。英国文化促进会最
4、近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在决定上哪所大学时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课程质量、就业前景、学费负担、人身安全问题、生活方式,以及各种便利。大学已变成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在就业市场上增加就业几率的一个机会,上大学本身不再是目的,它给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暂时想象一下:你能够改变世界。童年与大学之间的距离已缩小了,大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经济方面的。在一个没有保障的世界里,现在的许多孩子依赖父母资助的时间比以前的孩子更长。21世纪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根本无法自立门户,因为那太昂贵了。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通讯革命。儿子或女儿每学期往家里打一两回电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5、。如今,大学生通过手机与父母保持着脐带式联系。至于寻找痴迷无名文学或音乐的同道好友嘛,没问题,我们有互联网和聊天室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在那黎明时分活着是至福,但年轻就等于身在天堂!”华兹华斯的诗句说的可能是法国大革命,但是对于20 世纪60 年代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诗句同样真实生动。可是为什么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它们怎么就不真实了呢?Active reading (2) 后一切的一代弗兰克托马斯是普林斯顿大学二年级学生,主修文学理论专业。他希望当人权律师。我从没指望通过上文学理论课来了解我这一代人的特征,或了解美国大学是如何在变化的。这门课是让你在课堂上扮酷的带着一丝熬夜太多的困劲儿,穿
6、着一件T 恤衫,上面印着“去过那儿,干过那事儿,对,这就是那件T 恤衫”或诸如此类带有讥讽意味的俏皮话。我是这样在课上消磨时间的:一边费力地听着性别理论和后殖民主义这样艰深的话题,一边用我的iPod 检索着好听的音乐。可是当我开始学习后现代主义的时候,我突然咔嗒一声开了窍。我提起精神,开始重新审视大学生活。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很难说,从定义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几乎是无法定义的就是有点儿否定和反对先前的一切的意思。这就让人很难看清它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一术语是在1949 年被首次使用,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断定,对于文化或社会的未来,后现代态度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对我来说,它令我感到好奇,因为
7、后现代似乎说的正是我那些酷劲十足、困兮兮的和冷嘲热讽、穿T 恤衫的朋友们。我们在那么多方面都是“后”的:后冷战,后工业时代、后生育高峰、后9.11。我们这一代人来自所谓的短世纪(19141989),生于其末尾。这个世纪充满了战争和革命,它改变了人类文明,推翻了强权政府,给我们留下了非同寻常的机会和特权,我们所得到的机会与特权比从前任何一代人都要多。可是我们该干什么呢?我们该像历代大学生那样去造反、叛逆吗?我们要上街去一遍又一遍地高喊“不看到变化,我们决不离开”吗?不,我们做着相反的事情:我们去参战,根本不问为什么;我们放弃自己的公民自由权,我们每天在晚间新闻中观看破坏和死亡。在大学里,我们在请
8、愿书上签名,加入各种组织,把自己的名字添加到各种邮件通讯录中,戴为癌症研究义捐的标志腕带,观看电视转播的为非洲饥民募捐明星义演音乐会和为全球气候危机募捐明星义演音乐会甚至去音乐会现场,假如能搞到票的话。可是我们代表什么呢?就像真正的后现代一代那样,我们无法描述我们的政治抱负,我们没有可以激发灵感、鼓舞斗志的领袖人物,我们没有哲学,我们没有方向或主题。我们只是被我们之前的一切所定义,我们是切格瓦拉T 恤衫的一代。这是一场运动,好像是鼓励个人集体表现自我,似乎是在等待革命。作为年轻人,人们期待我们愤怒,因为那是年轻人的正常行为。但是,我们如何反叛怀念革命的父母一代?我们如何去反叛有时候比我们更想闹
9、革命的父母?我们不反叛。不反叛就是我们的反叛。我们真正的精力不是放在校园里,而是放在互联网上。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发展的交流思想和受挫感的机会。我们不再游行示威;我们不再到街上去,我们去聊天室。“我们以往所知的美国大学即将终结。对我这一代人来说,与激进主义相关的是基地组织,而不是气象员组织。“校园接管”听起来不大像1968 年的伯克利分校,却更像2007 年的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歌词的寓意则属于另一个时代,并不反映当今的现实。可是,科技革命就像20 世纪60 年代的革命一样真实而深刻只是不那么明显而已。它是正在推进中的未完成的事业,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也许等到我们的父母不再说他们样样都好而我
10、们一无是处时,他们也许会明白,后一切的一代说的话也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在书写革命,我们在用自己的语言书写革命。Unit 2Active reading (1) 同感是怎样表露的霍普才九个月大,一见到另一个婴儿摔倒,泪水就涌了出来。她爬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就好像是她自己摔疼了。15 个月大的迈克尔去把自己的玩具熊拿来给正在大哭的朋友保罗;保罗不停地大哭的时候,迈克尔替保罗捡回他的安乐毯。这些小小的表示同情和关爱的举动被接受记录同感行为训练的母亲们观察到了。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的婴儿期。实际上,从他们出生的那天起,婴儿们在听到其他婴儿哭闹的时候就会觉到不安有些人认为这种反应是同
11、感的最初先兆。成长心理学家发现,甚至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之前,婴儿们就感受到了同情的痛苦。甚至在出生后几个月,婴儿就会对周围人的烦躁不安做出反应,就好像他们自己的烦躁不安一样,看到别的孩子哭也跟着哭。到了一岁左右,他们开始意识到痛苦不是他们的,而是别人的,可是他们对这样的事情似乎还是感到不知所措。例如,在纽约大学的马丁L 霍夫曼所做的一项研究中,一个一岁的孩子把自己的妈妈拉来安慰哭闹的朋友,却忽视了同在一室的朋友的妈妈。这样的困惑在其他一岁大的孩子身上也能看到,他们模仿别的孩子的痛苦,也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例如,如果别的婴儿伤了手指,一个一岁大的孩子就会把自己手指放进
12、嘴里,看看自己是否也感觉到痛。看到自己的妈妈哭,婴儿即使没有眼泪,也会擦拭自己的眼睛。这种所谓的运动神经模仿就是“同感”这个词于20 世纪20 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EB 铁钦纳首次使用时的原始技术含义。铁钦纳的理论是:同感萌发自对他人痛苦的一种身体模仿;这种模仿继而在自己心里引起同样的感受。他当时在寻找一个与同情有所区别的词;同情是针对他人的一般困境而发的,无须分担他人的任何感受。小孩两岁半左右就渐渐不再有运动神经模仿行为,那时他们会意识到别人的痛苦与自己的不同,会更有能力安慰别人。下面是摘自一位母亲日记里的典型事例:一位邻居的婴儿哭了,珍妮走近前去,试图给他一些小甜饼。她跟着他转,开始带着哭腔
13、低声自言自语。她然后试图抚摸他的头发,可是他躲开了他平静下来,但是珍妮仍然面带忧色。她继续给他拿来玩具,轻拍他的头和肩膀。在这个年龄,幼儿对于他人感情波动的总体敏感度开始有所不同,有些像珍妮一样,感同身受,有些则麻木不仁。国立精神健康研究院的玛丽安 拉德克亚罗和卡罗琳 察恩瓦克斯勒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种在同感关注方面的不同大部分与父母怎样教养子女有关。她们发现,如果在家教中让孩子特别注意他们的恶作剧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比如对孩子说“瞧你让她多伤心啊”,而不是说“你真调皮”,孩子就比较有同感心。她们也发现,观看他人遇到痛苦时别人的反应,儿童的同感心也会受到影响。通过模仿亲眼所见,儿童能培养出一
14、套同感反应行为,尤其是在帮助那些苦恼人方面。Active reading (2) 这位是桑迪我的朋友向生人介绍我的时候,虽然我嘴上从不说什么,但我心里喜欢。我喜欢他们说“这位是桑迪她是聋子”的时候脸上那副骄傲和荣耀的表情,就好像我证明了他们的仁德善心。我也喜欢生人脸上那瞬间的震惊表情、匆忙的微笑和他们竭力装出的“正常脸色”。如果他们这套仪式做得够好,我就会微微转过头,把头发掖到离他们较近的那只耳朵后面。他们总会说些好话,夸我的粉红色助听器,我的朋友们则一旁灿烂地微笑着。实际上,我在考虑开始收藏助听器。它们是比耳环更好的首饰。我曾经看到过一款“一夹得”带罩助听器的广告图片,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
15、颜色,绝对时髦。那就像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埃斯特的爸爸给她买的精美昂贵的手袋一样。那时,我们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却无法仿效,因为我们的老爸没那么多钱去娇惯我们。而现在,只有我能戴助听器。朋友们也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说实话,我挺喜欢耳聋的。在那次车祸和愚蠢的安全气囊破裂之后的头几年,日子不好过,但是现在,耳聋让我在朋友中间显得很特别。我的好朋友没有一个是听力残障的,因为我不是天生耳聋,在我失去听觉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朋友圈。他们中的多数人都热心积极地参加这场“表演”。你知道,在你谈论朋友时,你会把称他们为“酒吧侍者德鲁”、“女权主义者卡罗尔”、“能用舌头给樱桃梗打结的家伙格雷格”等等。我
16、是“聋女桑迪”。我喜欢这个称呼。我没有任何其他突出的个性或能耐。从来没有过。还不仅仅是与众不同。我确信,假如我不戴粉红色的助听器的话,我生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发生或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跟柯林之间的事儿。我初次遇见柯林是在一次公寓派对上。女权主义者卡罗尔给我们彼此做了介绍之后,我把头发拢到两耳之后,凑得更近些,不是因为他把那套仪式做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是个情种。谁都能注意到在不可避免的惊讶之后他脸上恢复的微笑。握手之后,我们去拿喝的。在临时搭建的吧台和沙发之间的某个地方,卡罗尔不见了。“你通常都像这样读口形吗?还是也用手语?”过了一会儿他问。我告诉他说:“我多数时间只读口型,因
17、为这比用手语更容易,尽管这不是我一直盯着你的嘴唇的唯一原因。”他大笑起来。我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后来,主人放大音乐的音量,调暗“舞池”的灯光;我不得不凑近他,很近很近,以便能在昏暗中接着读他的口形。我的确读到了他的口型。我们照例交换了电话号码。一周之后,柯林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打来了电话。我们出去玩了,发现对方在大白天依然好看,因此彼此感觉满意。我又读了更多的口型。在两个月之内,柯林和我就开始约会了。Unit 3Active reading (1)窃取的身份“弗兰克从未上过飞行学校、医学院、法学院因为他还在上高中。”这是2002 年的电影有种来抓我的剧情简介。影片讲述了弗兰克小阿巴格纳尔(列奥
18、纳多迪卡普里欧饰演)的故事,影片主人公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年轻骗术大师,曾在不同时间扮演医生、律师和飞行员的角色,在26 个国家伪造了价值六百万美元以上的支票。他成了联邦调查局伪造罪头号通缉令名单上最年轻的人。在影片中,阿巴格纳尔被虚构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卡尔汉拉提(汤姆汉克斯饰演)追捕,但后来逃脱了。他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专攻白领犯罪的顾问专家。那是一部很棒的电影,但那种事情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吗?其实,有种来抓我是根据弗兰克阿巴格纳尔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他的行骗生涯持续了六年;被抓住后,曾三次逃脱监管(有一次是从飞机上的厕所逃走的);在法国、瑞典和美国的监狱中总共度过了六年时光。他现在开办了一家咨询事务
19、所,为企业界提供防造假咨询。他挣到了足够的钱,赔付了所有的受害者,如今是一位数百万富翁。2003 年以来,身份盗窃案变得越来越常见。很少有人会想象到,为了防止改变人生的犯罪,像把邮件拿到邮局去寄而不是丢在信箱里等人来取、把文件切碎而不是直接把它们连同垃圾一道扔出去,甚至使用价值一两块美元的笔之类的事情已经变得多么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变成身份盗窃案的无名受害者。我们花费许多时间和金钱,去努力挽回我们的名字、我们的信用、我们的钱和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我们可以增加防止此类犯罪的机会,但是它永远不会消失。这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列一份“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的单子,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
20、心态。虽然网上银行现在很常见,但国内有一大群人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占人口的15还是更喜欢用纸。而且,30的诈骗案都发生在这群人当中。支票上有身份盗贼所需的你的所有信息。如果你用圆珠笔,笔迹可以用一般的家用化学药品除去,钱数可以改变。每天发出的有问题的支票高达一千两百万以上,平均每秒13 张以上。支票造假是个大产业每年以25的速率增长。犯罪分子指望我们犯错误,好让他们更容易得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身份盗窃发生之前就防范它呢?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不要把你的邮件留在邮箱里过夜或过周末。小偷就等着危险信号的出现,以便通过你向外投寄的邮件找寻有用的个人信息或支票。用签字笔填写支票和重要表格,签字笔的
21、墨水会渗进纸张的纤维中,无法用化学药品除去。还有,切碎或撕碎含有个人信息的所有文件,然后再把它们丢进垃圾桶。记住,网络上有大量机会可以被小偷利用来根据你自己的身份伪造假身份。我们都知道黑客行为和木马软件对电脑数据库中个人信息的威胁。但是在谷歌上搜索某人也会透露大量个人信息,在线社交网站如“我的空间”、“相册”和“毕波”也一样。正如我们离开办公室去厕所时要随身带上钱包一样,注销你的电脑以防临时起意的盗窃也是值得的。最后一点,假如你遭遇较传统方式的抢劫在大街上挂失你的信用卡显然是要做的第一件事。但是别忘了,即使挂了失,信用卡也可以用作身份证来获得购物卡那你就有了犯罪记录。身份伪造可以肆行多年而不为
22、受害者所知。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的诈骗者觉得身份犯罪简直是太容易了。如果你的身份尚未失窃,那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对你动手。就会轮到你的。Active reading (2)就数量而言企业需拥有大量的资讯可供随时调用,为什么这很重要呢?因为那样的话,亚马逊就知道你阅读什么,能够给你提供你喜欢的书,而不是试图让你买你不喜欢的书。那么,有什么不妥吗?要是我正走在大街上,有人主动过来要卖给我什么东西的话,是不是很吓人?也许没没那么吓人。人们试图卖给我东西并不很吓人。就算他们不停地试图卖给我东西显然他们已经老于此道,或者他们推销的方式令人不太舒服,也没什么吓人的。推销并不吓人,除非你是推销员。要是我
23、走在大街上,我的面孔被一个推销员的照相机拍照,这是不是很吓人?那也许令人恼火,也可能是合法的。吓人吗?也许不。推销员对面孔背后的人又了解多少呢?要是我走在大街上,我的面孔被一个推销员的照相机记录下来,而那照片可以与某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档案上我的正面相片自动比对,这是不是很吓人?这样的话,那推销员就可能了解我大量的底细:我的姓名、我在哪家银行存款、我住在哪儿等等。如果照相机不是推销员的,是不是很吓人?在日益集权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经济格局中,信息到处流通。迟早它会到达它的主人或目前拥有它的任何人能够随意处置它的地方。对方也许是遵守道德规范的也许。假如说我们从恐怖分子那里更不用说从动作电影那里学到了
24、一招,那就是,工具也是武器。全球通用的信用卡和支持它们的数据库是去除商业摩擦的工具。换句话说,它们是以让各方最省事的方式从人们那里取钱的工具。所以,如果他们是想卖给我东西,那没什么问题。如果对方是亚马逊,那也没问题。但如果都不是的话,那就有问题了。我还没有提到身份盗窃,但这肯定是朝着那方向发展的。身份盗窃是指未经许可使用我的身份信息来行骗。我的信息流传得越广,可以找到它的地方就越多,发生盗窃的可能性就越大。与一个标识符相关的信息越多,一桩身份盗窃案所造成的改变也越多。在我们的社会里,虽然没有人因此而丧命或被它毁掉,身份盗窃是很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有比身份盗窃更糟糕的事;通用标识符也会导致那些更糟
25、糕的事情。无论通用身份的前景如何,我们尚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样一个世界:在其中,无论我身在何处,一切都可能与我有关联。我们尚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世界给予我们的无可置疑的方便及我们在面对一切组合、强化(要是合理的话那该多好啊)的信息时所感到的危险之间保持平衡。这危险模糊,但显然很近。Unit 4Active reading (1)上头条世界各地的媒体都以头条报道同一新闻的情形并不很常见。这样的事件得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这正是2001 年9 月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塔之后发生的情形。从那一刻起世界改变了模样,这样说也许并不夸张。但是,使9/11 值得纪念并(用媒体喜欢的话来说)具有新闻价值的不
26、仅仅是它的历史性和国际性。还有震惊和恐惧。这一消息极度震撼,极具爆炸性。事发多年以后,许多人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一消息时身在何处和当时正在做什么。他们能记得自己的反应:对全世界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第一本能是去把这一消息告诉别的人。这就证实了那句老话:“坏事传千里”。一切重大新闻都是如此。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脸色煞白地向一班吃惊的七岁孩子通报说,肯尼迪总统死了。我并不知道肯尼迪总统是谁,但是我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不安,后来就跑回家去告诉了父母(当然,他们已经知道了)。事实上,这是我最早的记忆之一。那么,新闻到底是什么?一个事件光有客观重要性显然还不够世界上有大量全球性的大问题,都会造成
27、戏剧性的后果,从贫困问题到全球变暖问题但由于它们都是进行中的,并不都集中在同一天上头条。对比之下,9/11 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奇特怪异、出人意料,还(可能使读者对身陷那场悲剧中的人们的困境感同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极具人性。奇特怪异并不意味着重大。就拿今天的中国日报上关于一只老鼠延误了一架从越南飞至日本的航班这条消息为例吧。在河内机场有人发现那只老鼠在一架飞机的过道里奔跑。它最终被12 名技术人员合力逮住,他们怕它会咬破电线,造成短路。飞机晚点了四个多小时才起飞。你也许会说,这并不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事件(除了少数乘客到另一国赴约迟到以外)。但是全球却颇有反响,从亚洲经苏格兰到美洲的电子版报
28、纸都有转载(爱丁堡晚报的标题是“捉老鼠延误航班”)。另一个新闻价值的元素是即时性。这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近。一周前发生的事件一般来说就不是新闻了除非你刚刚读到它。“何时”是受训记者常被教导用以勾勒新闻故事的五个“Wh(何)”问题之一(其余是何人、何事、何地和何故);今天、今晨、昨天很可能在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时间副词中名列前茅。同样,即将发生的事件(今天、今晚或今夜)也可能具有新闻价值,虽然,从定义上讲,它不出人意外,也就不那么耸人听闻了。说到即时性,能够实时播报新闻的媒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就比报纸的优势大多了。眼看着事件在你眼前展开与次晨早餐时在报上读到它的感觉大不相同。但是,电视新闻未必比
29、报纸报道更客观或更可靠,因为你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是经记者或编辑根据特殊的目的,或至少是按照预定指示筛选过的;它们是从一个独特的视点展现给观众的。如果把相机移到别的地方,你就会看到另一番景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会谈到“媒体霸权”或多或少隐蔽地影响公众的权力。但也许到了30 世纪,这种权力将有所减弱,或至少下放给普通民众。个人博客的大量出现,通过像“任你漂流”这样的网站自我广播的可能性,以及权限开放网页(wiki 网)的增长都意味着任何人有任何话要说或有任何东西要展示现在都能立刻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和电视即将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是,在永不休止的搜寻有趣新闻奇特怪异、出人意外和
30、极具人性的新闻的过程中,它们将越来越多地转向网站收集资料,为全球信息网提供令人称奇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消息。Active reading (2)报纸会消失吗?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报纸击中前门、窗户或邻居的狗的叫声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对着一杯咖啡,也许还有早餐,读报的仪式是风暴之前的平静,是工作日开始之前愉快平静的一刻。可是,在所有讲英语的国家,报纸编辑们正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发行量下滑了,因为越来越多的读者转向互联网阅读新闻了。这意味着广告收入也在下滑,而报纸定价却在上升,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挣到一样多的钱。当然,像报纸这样价格敏感的产品可能会失去读者;恶性循环会不断加剧。那么将来会发生什么呢?
31、报纸会消失吗?这种下滑是20 多年来的长期趋势,在互联网问世前就出现了。五分之四的美国人曾经读报。如今,似乎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读。1990 至2000 年间,成年人中每天读报的人数从52.6% 下降到37.5%。年轻人中,情况更遭:只有19的18 至34 岁的人自称每天读报。仅有9% 的人相信报纸上的信息。互联网广告的运作方式与报纸广告的不同。广告商可以逐分逐秒地监视广告是否在起作用,而不需要再依赖报纸的发行量。互联网可提供的更多的窗口鼓励着为增加广告收入所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印刷和生产成本已无情地上涨了。结果,纽约时报公司旗下各种报纸裁减了700 份工作。巴尔的摩太阳报即将关闭其住外新闻机构。
32、在英国,多数报纸都缩小了开本,意在吸引年轻读者,但是因为“小报”具有廉价商品的含义,有些报纸就称新开本为“缩编版”。所有发行量大的报纸都建立了强大的网站。互联网为任何有意见的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窗口;报纸编辑最喜欢的莫过于给他们提供各种不同的反馈和意见,他们能从中得到安慰。如今十几岁的少年已不记得曾过过没有互联网的日子了;只有在写关于印刷新闻这一特定媒体的作业时他们才去读报。不可否认报纸对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每年有近40 亿棵树木被砍伐用来造纸,约占全部木材砍伐量的35%。毫无疑问,许多用来造纸的树木是在特别的种植园出产的,它们是定期栽种和砍伐的。而且,昨天的报纸常被回收再生,变成今天的报纸。尽管
33、如此,在美国,造纸厂是对空气、水体和土地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日报或周报依然是个伟大的传统。“没有周日版报纸的周日就不是周日,”这样的评语常见于在英国所做的调查。其他意见则让人注意到报纸比便携式电脑更方便:“我的报纸的电池永远不会没电,”“假如我的报纸掉到地上,它不会摔破,”“空姐从来不会叫我把报纸收起来,”还让我们想到英国全国的外卖食品的传统包装纸,“你可以用它们来打苍蝇,还可以用来包鱼。”如此看来,报纸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将来报纸发展的趋势包括对本地新闻需求的日益增长,而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晚期的对生活方式新闻的持续开发利用尤其在个人理财和旅游方面将会创造新的收入来
34、源。有些评论者建议,报纸不应粗制滥造(这是增加市场份额的通常做法),而应该精工细做。也就是说,尊崇以正直、诚实和不偏不倚的态度从事新闻报道的原则。具有为读者所敬重的办报立场的报纸肯定比互联网上逐一阅读的同类报道享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声望。此外,小城镇报纸对于为人父母者总是意味深长,因为其子女的照片也许会在上面登几天,成为新闻。人人都放假的时候,坐在扶手椅上读传统的周日版报纸将是难以打破的习惯。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或者,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看到报纸的消亡?Unit 5Active reading (1)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一座小岛上的
35、美军基地里。虽然流血和破坏的场景揭示了一些战争的恐怖,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小说。没有英雄或英雄行为,敌人并不真是德国人(在故事中并未出现),而是能致你于死地的任何人包括你自己的长官。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是一部滑稽小说,其主要人物,一名叫约萨里安的飞行员,只有一个目标活到战争结束,然后回家。他以为通过装疯就能做到这一点。那是个粗鲁的玩笑,可是达尼卡大夫并没有笑,直到约萨里安又执行了一次任务之后,再次来求他要求停飞尽管这没有任何指望。达尼卡大夫窃笑了一下,很快又沉浸到他自己的麻烦中去了,这包括怀特哈夫特指挥官那天早上一直在向他挑战,要和他比印度式摔跤,而约萨里安则恰恰在彼时彼地决定要发疯。“你这
36、是在浪费时间,”达尼卡大夫不得不告诉他。“你难道不能让疯子停飞吗?”“哦,当然。我必须。有一条军规说我必须让疯子停飞。”“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停飞?我疯了。问问克莱温格去。”“克莱温格?克莱温格在哪儿?你把克莱温格找来我就问他。”“那就随便问谁吧。他们会告诉你我有多疯。”“他们疯了。”“那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停飞?”“他们为什么不要求我让他们停飞?”“因为他们疯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当然疯了,”达尼卡大夫回答。“我刚才告诉你他们疯了,不是吗?你不能让疯子来断定你是否疯了,对吧?”约萨里安冷静地看着他,换一种方法说。“奥尔疯了吗?”“他肯定疯了,”达尼卡大夫说。“你能让他停飞吗?”“我当然能。不过他
37、得先请求我。这是军规的一部分。”“那他为什么不请求你?”“因为他疯了,” 达尼卡大夫说。“要在无数次死里逃生之后还坚持执行战斗飞行任务,他一定是疯了。当然,我能让奥尔停飞。不过他得先请求我。”“他要想停飞就只需做这些吗?”“就这些。让他请求我吧。”“那你就可以让他停飞了?”约萨里安问。“不。那我就不能让他停飞了。”“你是说有卡子?”“当然有卡子,”达尼卡大夫回答。“第二十二条军规。任何想要逃避作战任务的人都不是真疯。”只有一个卡子,那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它规定:在面对真正的、紧迫的危险时考虑到自身安全是理智的思维过程。奥尔疯了,因此可以停飞。他只须提出请求;而一旦他提出请求,他就不再是疯子,就
38、得去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如果去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奥尔就是疯了,如果不去他就不疯,但如果不疯,他就得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去飞,他就是疯子,就无需飞;但假如他不想飞,他就是正常的,就不得不飞。约萨里安被这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绝对简单深深地感动了,不由得充满敬意地吹了声口哨。“第二十二条军规,可真是个卡子,”他说。“它是所有军规中最好的一条,”达尼卡大夫表示同意。Active reading (2)安妮弗兰克日记的故事“1944 年6 月13 日。又一个生日过去了,我现在15 岁了。我收到了不少礼物:一本艺术史、一套内衣、两根腰带、一幅手帕、两罐酸奶、一罐果酱和两小块蜂蜜饼干彼得和我在配楼里待了两年
39、了我们经常谈论将来、过去和现在,可是我想念外面真实的世界,而且我知道它存在。”安妮弗兰克在她现已出名的日记中写下了这些话,当时她和她的家人躲在“秘室”里,那是她父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后面的几间屋子。弗兰克一家实际上是难民,是从德国移民到荷兰的犹太人,定居在阿姆斯特丹以逃避纳粹的迫害。但是在1940 年5 月,当德国军队入侵并占领了荷兰之后,对荷兰犹太人的迫害也很快就开始了。像所有的犹太人一样,安妮和姐姐玛戈被禁止去上学、骑自行车,甚至坐汽车。他们只被允许进某些店铺,任何时候都要在衣服上戴着一颗黄星以表明他们是犹太人。大卫王之星,一种重要的宗教象征,被纳粹变成了一种耻辱的标志。到了1941
40、 年,纳粹开始大量逮捕犹太人,把他们送往劳改集中营,劳改集中营很快就变成了死亡集中营。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把他的家人和他的生意伙伴的家人藏起来。1942 年7 月6 日,就在安妮开始写日记数周后,弗兰克一家躲了起来;一周后,范佩尔一家人也加入进来。在其后的两年里,八个人就关在六个小房间里,绝不能外出。没有足够的吃的,两家人生活在贫困状态之中。在躲藏的日子里,安妮一直坚持写日记。她逐日叙述“秘室”里的日常活动,也记述自己的梦想和憧憬。她很难设想未来;她和别的人都清楚,犹太人被捉住会有什么下场。“我们的许多犹太人朋友和熟人都被成群地带走了。盖世太保对他们非常粗暴,用运牲口的拖车把他们运送到
41、德伦特最大的集中营威斯特伯克,他们把所有犹太人都遣送到那里。如果说在荷兰都这么糟,那么在德国人送他们去的那些遥远的蛮荒之地又会是什么样呢?我们猜想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在被杀害。英国广播说他们正在被毒气熏死。”1942 年10 月9 日尽管在许多方面都是个普通的十几岁少女,好奇、自我批评而且喜怒无常,安妮还是个相当有天赋的诚实的作者,为生存的权利而斗争着。正是这一点赋予了她的日记如此强大的力量:“我没有放弃所有理想,这简直是奇迹;它们显得那么荒唐和不切实际。然而,我紧紧抓着它们,因为我仍然相信,不管怎么样,人们的内心都是真正善良的我必须坚持我的理想。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的理想会实现。我完全不可能把我
42、的生活建立在混乱、苦难和死亡的基础上。我眼看着这世界正慢慢地变成荒野;我耳听着那逼近的雷霆,终有一天也会把我们摧毁;我感受着数百万人的苦难。然而,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不知为什么觉得一切都将变好,这残酷的现实也将结束,和平和安宁将再度回归我必须捍卫我的理想,因为也许我能够实现它们的时候就要到了。”1944 年7 月15 日安妮写这些话,并非在展示简单幼稚的乐观主义。那是她的信念和人类尊严权利的宣言。它传来的是一个孤独少女的声音,她为自己写作,但同时也是所有无辜受邪恶迫害者的呐喊,他们的命运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难。这就是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被誉为犹太人大屠杀(其间有六百万犹太人被杀害)之声的原因:
43、她的话代表了全人类的心声。1944 年8 月,他们的藏身处被突袭了,纳粹官员逮捕了每一个人。他们被带往一个过渡性集中营,被迫做苦工。从那里,他们又被用火车送往奥斯威辛。一个月后,安妮和玛戈被转移到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她俩均于1945 年3 月死于斑疹伤寒和饥饿。安妮弗兰克时年15 岁;她的姐姐19岁。在躲藏的八个人中,唯一幸存者是奥托弗兰克。他在战后发现了女儿的日记,设法出版了它,以表彰她的勇气。当安妮在日记中写下“我希望你对我会是极大的支持和安慰”这句话时,她不可能知道,在她死后,她的文字也会是对全世界的支持和安慰。Unit 6Active reading (1)梦想成真当夜幕降临悉尼
44、时,雨也开始悄悄地从夜空中飘落。几百盏灯把澳大利亚体育场照得灯火通明,场内的声音震耳欲聋。走向跑道时我看了一眼四周看台上无数的脸,但我的注意力还是很集中。再过几分钟奥运金牌的归属就要见分晓了,它悬挂在远处,很诱人。我心在剧烈地跳动,口干舌燥,肾上腺素猛增。童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令人非常兴奋,又胆战心惊。我知道,为了确保能梦想成真我必须强迫自己超越已知的极限。我极力保持镇静,告诫自己不要紧张,要坚持按原计划做,按自己的节奏跑。我知道那些俄罗斯姑娘起跑很快这场比赛我落后俄罗斯运动员叶莲娜普罗科霍洛娃不能超过十秒。如果我做到这一点,冠军就是我的了。我望着四百米跑道的起跑点,屏住
45、了呼吸。这些年来,在世锦赛、英联邦锦标赛以及欧洲锦标赛的八百米赛跑中我屡战屡败,饱受挫折。现在,它再次横在我与奥运冠军头衔之间。我的英国支持者在为我欢呼,声音特别大,就好像看台上只有他们是粉丝。我听到他们喊我的名字,为我鼓劲加油,听到他们充满希望的呐喊。宽阔美丽的体育场上到处飘扬着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国旗,我感觉自己和观众融为了一体:我们有着同样的期盼,同样的梦想。几个小时前,我的脚踝在跳远时受了伤,缠上了绷带,但是我忘掉伤痛,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他们的叫喊声势浩大,使我精神振奋,我感到镇定自若。我知道自己会全力以赴,拼尽全力跑完全程。我感觉自己已经进入最佳状态。我只要跑两圈就行了,就两
46、圈。跑完这两圈,过去两天以及28 年来所有情感和身体上的辛苦付出就将被胜利或者失败所淹没。这一跑真是生死攸关。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也就是跑两分钟,谁都能跑两分钟。发令枪响了,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圈还好,我跟其他人跑得一样快,但我觉得比平时要累得多,比我预想的要累得多。这次锦标赛赛前长达数周的艰苦训练以及这两天激烈的比赛所带来的疲劳在我的赛跑过程中显现出来了。精神和肉体的疲倦开始向我袭来,我不得不反击。普罗科霍洛娃一开始就领先。最重要的是我不能被她甩得太远,我得紧紧地跟着她。最后一圈的铃声响起时,我比她落后2.3 秒。只剩最后一圈了,就一圈,我能赢,我必须坚持跑下去。到最后150 米的时候我听见观众
47、高声叫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为我加油助威这时我的腿疼得要命,我看见我和那个俄罗斯运动员之间距离正在拉大。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脚还在继续向前迈步,这时候就全靠精神毅力来支撑了。普罗科霍洛娃正在向前冲,我不能让她甩开了,我必须跟上她。我开始倒数剩下的距离:60米、50 米、40 米、20 米。我看得见计时器了,我能赢,但成绩会很接近。最后终点线出现了,我冲了过去,累得精疲力竭。我跑完了。冲过终点线时我最初的念头是这次赛跑比预期的要艰苦得多,记得八周前我以2 分12.2 秒的成绩打破了个人最好成绩。然后,我的心思转向了比赛成绩:我赢了吗?我想我是赢了,过终点线时,我知道其她运动员的位置,我肯定我赢了。但
48、是,如果我不是亲眼看见记分牌上的成绩,我就无法让自己相信这是真的。当我站在那里,抬头望着记分牌等待确认成绩时,我竭力打消脑子里消极的念头,但是我还是禁不住想:如果我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怎么办?如果我经历了这些磨难却又一次失败了,那该怎么办?Unit 6 Sporting life190我听见远处转播比赛的解说员在谈论两天来的艰难赛事,我好像听见有人说:“我觉得她做得够好了。”接下来,来自德国的萨拜因布劳恩走过来告诉我我赢了,他们在我之前打听到了消息,她问我当奥运冠军是什么滋味。我笑了,但还是不敢肯定。接下来的那一刻将让我铭记一生:计分牌上我的名字亮了。那一刻我惊呆了。如释重负,平静了一会儿,感谢
49、我内在的自我帮我度过了这两天。我感到全身一阵振颤,这时候该做的事是:高举双手,紧握双拳。我向粉丝们望去,他们正兴高采烈地挥舞旗帜,鼓掌呐喊。我是奥运冠军,奥运会的冠军。Active reading (2)揭足球的短波尔多:我的一位法国朋友在最近的一次晚餐宴会上说起垒球时哈哈大笑:“当两个队友在场上来回投球时,另外七个小伙子在边上站着无事可做。”我知道,如果一个人不是从小就接触某项外来的运动,他就很难对它感兴趣。现在我正遭遇同样的文化壁垒。6 月9 号世界杯足球赛就要开始了,而我对球员在“球场”上干些什么却一无所知。看起来这是给这个所谓的精彩赛事揭短的一次大好机会。我看足球也有好几年了,我所看到的就是22 个穿着短裤的成年人在场上疯狂地奔跑,力争踢到球,互相绊倒对方。我猜想他们的目的是要把球踢进网里(也叫球门),可是,如果不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