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试论苏青作品的民俗文化一、选题的意义苏青是四十年代走红的女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青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版本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评论文章视角多样、风格繁多,但是,从研究方法上看,论者大都集中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通过对其作品的研读,我发现不论是她的小说还是散文都贯穿着大量民俗描写。这些民俗描写,不仅成就了当年的苏青,而且使苏青的作品拥有持久的魅力,在封闭了半个世纪后重新回到读者身边。杨义先生在谈到苏青的结婚十年时说“除了心理描写具有女性作家的敏感细腻的特点之外,对婚礼洞房、生儿育女、归宁省亲一类民俗的描写也颇具有可观之处。比如,写宁波姑娘出嫁有坐花轿的
2、特权。传说是宋康王泥马渡江后,被金兀术追急了,为一个乡村姑娘救了命。他即位后降旨赐以坐仿御轿的形式而造的花轿的权利。但是自个儿孤零零地闷在花轿中,却想起那位散发吐舌的女性轿神。传说她因不服恶霸抢亲而吊死轿中,后被皇帝封为轿神去考察新娘的贞节的,这又使我深感康王此举是以怨报德了。这类风俗描写渗透着情感体验,散发着飘逸的才气。”苏青的这些民俗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助于体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增强作品的亲和力,扩大发行量,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在这一意义上说,民俗描写成就了苏青。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苏青的作品主要是关于家庭妇女的,也有社会人生方面的,主要作
3、品有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路佳人等。用其集子饮食男女这个名字,可概括她作品的内容和总体特征,即描绘的是饮、食、男、女的世俗社会人生,写的是饮与食的生活趣味,男与女的生存冲突。通过描写民俗活动,透视民俗现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使作品表现的社会更加真实、丰富,塑造的典型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烘托的典型环境更加绚丽多彩,揭示的主题更加含蓄深刻。本文试从婚俗、食俗、礼俗、语俗四方面对其中的民俗描写进行归类和分析,反映那个特殊年代、特殊地域宁波和上海的一部分市民的生活相,论述民俗描写在苏青小说中的独特地位。2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苏青的
4、作品有散文77篇,长篇小说3部,中短篇小说4篇。在认真研读其作品后发现她的作品虽然不多,却因坦率大胆、平实真切、直言无忌而别具一格。本文在结合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试采用民俗学的视角,对苏青作品中出现的婚俗、食俗、礼俗、语俗对推动作品的情节、营造作品的氛围、凸现人物的性格、强化故事的效果等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进行论述。四、毕业论文提纲民俗文化的生活概括之所以能为文学创作增添光彩,首先决定于民俗的普遍性。而苏青作品中描写的地方民俗正是处处带有作者鲜明的生活痕迹,朴实而亲切,通俗而透彻。本文主要从以下个三方面来进行阐述(一)婚俗1结婚十年从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亲迎场面写起,既富有地方特点又带有“中西合
5、璧”色彩的半新半旧的婚礼,正与他们整个婚姻生活十分相似。2宋康王泥马渡江获救与花轿的来历,轿神与处女贞节的故事,“拜堂”与“闹房”等与情节交融的婚俗描写使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展开显得极其自然、真实而不露丝毫斧凿之迹。(二)食俗1吃与睡豆酥糖、断肉记、饭、买大饼油条有感、夏天的吃、谈宁波人的吃等一系列“食”散文充分展现了宁波的饮食文化,呈现给读者一幅朴实可喜的民俗画。2苏青的作品就像一道宁波菜,看似平淡无奇,入口却能啧啧称赞,不失本味。“犹如做文章一般,以为有内容有情感的作品原是不必专靠辞藻,因为新鲜的蔬菜鱼虾原不必放什么料理的呀”苏青这种饮食观与传统菜系讲究的“新鲜”观念不谋而合。(三)礼俗1宁
6、波人重人情,结婚十年中归宁过夏的八色礼品和三道茶等使小说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2结婚十年和歧路佳人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写了宁波一带生孩子的风俗,外婆的催生礼和满月礼体现出宁波一带富庶繁荣的同时,也反映出宁波人的精细和实际。(四)语俗1结婚十年散发着宁波方言土语的气息,生动形象而近乎调侃。32苏青的散文中还使用宁波的许多头衔,反映了宁波历来崇商重商的商业习俗。无论是苏青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还是其对多味人生的品味,都无时无刻地渗透了民俗文化的基因,不折不扣地打上了率真,朴实的烙印。五、主要参考文献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
7、0043苏青结婚十年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4苏青歧路佳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苏青苏青文集饮食男女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6盛白玉从苏青作品浅析海派作家写作中的吃J安徽文学,2009,37苏青苏青散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8白晓明苏青的市民生活和“市井文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59毛海莹,王娇菜一幅清新质朴的民俗画论民俗文化对苏青创作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09,110何莲芳市民人生的女性言说再论苏青散文品格J新疆大学学报,1998,21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王安忆寻找苏青M上海三联书店,199613王一心苏青传M
8、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4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苏青作品的民俗文化苏青的作品有散文77篇,长篇小说3部,中短篇小说4篇。实斋、谭正璧是最早评论苏青的评论家之一,实斋指出苏青的文字“是赤裸裸的直言谈相,绝无忌讳”。谭正璧把苏青和“五四”时期冯沅君、谢冰莹、黄白薇等作家来比较,认为“她纯粹是个为了争取性欲满足而斗争的斗士”,“仅仅为了争取属于人性的一部分情欲的自由”,“只喊出了就在个人也仅是单方面的苦闷”。这些说法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有失偏颇,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八十年代,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开始传入大陆,“张爱玲热”一度兴起,这位旷世才女在我看苏青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
9、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加之二人的密切关系,苏青借她的这位朋友的“风光”渐渐被世人关注,“苏青热”在大陆一度高涨。九十年代以来,苏青研究进入高峰,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三卷结合对苏青的生平遭际的介绍对其代表作结婚十年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行文流利清婉,浅白而不流于俚俗”,有“妩媚而自然的神韵”。钱理群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也对苏青及其作品有所涉及。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吴福辉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等多将其纳入海派文学来进行考察。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以鲜明的女性文学观点重估了苏青在文学世界中的真实性,并认为她“在男权社会关于女人的铭文上留
10、下了一道深深的划痕”。紧跟其后的就是大量的苏青作品开始出版,各种传记也应运而生,王一心主编的苏青传(1999年)填补了苏青传记写作的空白。专题论文更是异彩纷呈,切入视角多种多样,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苏青为主题,可以检索到1134篇文章,涉及作家苏青的154篇,以作家苏青为主题,可以检索到115篇文章,经整理涉及作家苏青的专题论文约140篇。纵观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期刊论140多篇,约80的论文中出现了相同的字眼女性意识;约90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女性作家的名字张爱玲,可见,苏青研究90年代进入高峰期以来依旧难逃单一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也难逃出张爱玲的影子。另外,这一时期与5其他女作家作
11、品进行对读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除与张爱玲作品对读外,还有与王安忆、池莉、林白等当下女作家作品进行对读,但在与张爱玲对读研究中依旧难逃“扬张抑苏”的窠臼,我认为,这些领域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拓。从民俗学研究视角切入研究,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如毛海莹、黄娇菜一幅清新质朴的民俗画论民俗文化对苏青创作的影响开门见山地指出“苏青40年代受到热捧与其作品中涉及的民俗文化不无关系”,然后分析苏青文本中所涉及到的宁波特有的饮食文化、婚俗文化,最后归结为其文本中“民俗文化与民俗心理的统一传达出了市民的物质理想、情感理想和人格理想”,最后说“与那些所谓的女性精英文化相比,苏青的散文同样毫无愧色地以其对
12、市民俗世生活、凡俗人生的探索性抒写进入现代文学优秀作家的行列。”将文学的研究拉伸到一个新的领域民俗学研究,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拓展了视野。钟军红民俗文化描写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是从民俗学的角度阐明了苏青文本的超越之处,说“作品通过民俗的摄入,大大地加强了小说的可读性。”用民俗学研究视角分析文学文本无疑是还原当时人类普通生活形态的最佳方法之一,而用这一视角分析苏青文本在肯定苏青文学价值方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这一时期又出现了几位卓有实绩的苏青研究者,比如毛海莹、张晓红、钱亚玲等,毛海莹所著论文相对数量较多,涉及范围较广,有从宏观研究的试论苏青作品的独特性,到微观研究的试论苏青笔下的母性情节,再到文学
13、史观切入的论苏青边缘写作的文学价值、穿越时空的“私人化写作”,还有民俗学角度进行分析文本的苏青作品语言的民俗学解读。其研究涉及范围之广、眼光之独到、笔触之细腻是80年代至今苏青研究者中少有的,其穿越时空的“私人化写作”将苏青、林白二人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私人化写作”的传承关系进行阐发,强调了苏青的“私人化写作”对女性文学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这种论述形式在研究方法上为研究者进行贯穿现当代的通史研究提供了范本,对推动当代文学的创作与研究都有积极意义。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她于2005年推出寻访苏青一书,上篇将苏青一生线性的呈现在读者面前,道出了豆酥糖、外婆的旱烟管、小脚金字塔、夏天的吃等优美散文
14、诞生的现实土壤与女性意识萌生的现实条件,下篇“文字现苏青”对自己多年来对苏青研究的一次总结、梳理,她“在研读文字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基础上给广大苏青研究者奉上“一个活生生的、更贴近作家作品原生态的资源与感受”,从而“传达出更多的独特的文学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青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出版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此一阶段的评论文章视角多样、风格繁多,但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论者大都集中用女性6主义批评视角,为什么不可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呢民俗学视角和大众文化视角虽有涉及但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稍显不足,总之,苏青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有很多盲点,更
15、有许多尚未开掘的领域,希望在唤回那个生动、真实苏青的同时,给苏青以公正的文学史评价,将苏青的文化遗产化作当代的精神资源。参考文献1实斋记苏青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2谭正璧论苏青与张爱玲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方贤绪女性主义的感觉世界苏青解读一种J苏州大学学报,2003,(4)6程亚丽凝视肉体苏青女性写作的文化意义J齐鲁学刊,2003,(5)7钱亚玲叛逆女神的不归之路从女性文学史视角评苏青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5)8毛海莹、黄娇菜一幅清新
16、质朴的民俗画论民俗文化对苏青创作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09,(1)9曾守群从众而超俗从市井书写向度剖析苏青散文特色J科技信息,2009,(4)10汪贵霞苏青长篇小说研究D安徽大学,200711毛海莹寻访苏青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2吴成年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报,1998,(3)7本科毕业设计(20届)汉语言文学论苏青作品的民俗文化8摘要苏青的作品因坦率大胆,平实真切,直言无忌而别具一格,她描绘的是饮食男女的世俗社会人生,写的是饮与食的生活趣味,男与女的生存冲突。通过婚俗、食俗、礼俗、语俗等一系列民俗描写,透视民俗现象,她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宁波和上海一部分
17、市民的生活相。可以说,民俗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苏青,使她的作品通俗而不失本味。关键词苏青;民俗文化;世俗“风俗”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诗序中说“美教化,移民俗”;礼记亦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到底什么是风俗呢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认为“风俗应该包括物质的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组织如家族、村落及各种固有的民间结社、岁时风俗、人生礼仪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文化等。”【1】民俗是一个民族相沿积久成习的文化习惯,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民俗文化的生活概括之所以能为文学创作增添光彩,首先决定于民俗的普遍性。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有它多姿多彩的民俗习惯。文学艺术要
18、反映社会,要描写人,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民俗文化。任何优秀作家的创作动力几乎都来自于他的生活,而作家的创作风格又与他的生活背景、生活状态密切相关。正如胡兰成所说的那样,苏青把宁波人的热辣与世俗带进了她的文字空间。苏青是一个世俗的宁波女子,而她的民俗创作恰恰是这方面一个十分典型的代表。她的作品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描摹景物都逼真自然地表现出沪、甬两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和语言风采,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苏青到老都操着一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她的上海话是带口音的,有些乡土气息,她对故乡的深情往往是通过一些细微小事的回忆流露出来的。作品中时时表现出宁波方言、生活习俗。如结婚时坐的花轿,坐月子的种种规矩,
19、如结婚十年和歧途佳人中,什么“催生礼”、“满月礼”都会令宁波同乡倍感亲切。苏青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一言一行,她把个性的要求现实化依靠现实生活经验打底,务实而不务虚。她写的宁波人的吃,一点一滴,人们不但不倦不厌,反而被宁波的饮食方言、风土人情深深吸引。【2】苏青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除了又写过一部续结婚十年外,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只有一部歧路佳人。她写的最多要数散文随笔,而且大部分都取材于身边琐事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苏青作品中描写的地方民俗是处处带有作者鲜明的生活痕迹的,朴实而亲切,通俗而透彻。苏青的“俗”,就像不放调料的咸菜黄鱼汤,那么原汁原味,能够尝9到最初的味道。她用“柴米油盐”体验着生
20、命存在的价值和快乐,看到了别人忽略的生命内核,她所要求的人生不是浪漫的,却是热闹的真实。恰如胡兰成在谈谈苏青中所说“苏青的文章正如她的为人,是世俗的没有禁忌的。”【3】苏青作品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作品中的乡土气息是十分浓厚的,从语言、物品、人称、居住环境到风俗习惯,处处都有表现。本文采用民俗学的视角,对于苏青作品中出现的婚俗、世俗、礼俗、语俗等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民俗文化在苏青作品中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作用。一、婚俗“中西合璧”结婚十年在上海揭起了“苏青热”,使她成为名噪一时的“大胆女作家”。据说到1948年底,这部小说出版达18版之多,并不逊色于张爱玲的传奇。杨义先生在谈到苏青的
21、结婚十年时说“除了心理描写具有女性作家的敏感细腻的特点之外,对婚礼洞房、生儿育女、归宁省亲一类民俗的描写也颇具有可观之处。比如,写宁波姑娘出嫁有坐花轿的特权。传说是宋康王泥马渡江后,被金兀术追急了,为一个乡村姑娘救了命。他即位后降旨赐以坐仿御轿的形式而造的花轿的权利。但是自个儿孤零零地闷在花轿中,却想起那位散发吐舌的女性轿神。传说她因不服恶霸抢亲而吊死轿中,后被皇帝封为轿神去考察新娘的贞节的,这又使我深感康王此举是以怨报德了。这类风俗描写渗透着情感体验,散发着飘逸的才气。”【4】民俗的形成,大多伴随着一定的历史掌故,而民俗文化的流传既有相当的普遍性,又带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特色。宋康王泥马渡江
22、获救与花轿的来历,轿神与处女贞节的故事,新旧合璧的婚礼毛海莹说“苏青的代表作结婚十年就是借助婚俗文化的魅力,在描绘女主人苏怀青的命运、婚姻变化中,生动地刻画了怀青这样一位典型人物的民俗性格。结婚十年首先就从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迎亲场面写起,从而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仿佛读者也是这迎亲队伍中的其中一员,急着想看看漂亮的新娘子。”4的确,苏青的婚俗描写是非常丰富而充分地。结婚十年的第一章便是新旧合璧的婚礼,故事从怀青上轿前夕开篇,讲述了主人公苏怀青和徐崇贤的婚礼与当时的上海文化时尚不谋而合、土洋结合、新旧掺杂。他们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广告,选定的良辰佳期是“中华民国21年10月10日”,这是颇
23、有新派味道的双十节,并非农历的什么黄道吉日。举行婚礼的地方是当时中国城镇的公共场所,与西方的教堂相似的青年会礼堂。这些都是西华的、新式的,可是新娘去教堂不是坐轿车而是坐花轿。婚礼当天,按照当地婚俗新娘上轿当天不能下地,男宅雇定的花轿没有进女宅之前,新娘也不能下床,害得怀青在床上憋了整整一上午,尿急10只得轻轻翻过身来,跪在床上扯开枕套,偷偷把小便渗入木棉做的枕芯里。上轿之前,新娘要呜呜痛哭,表示不愿上轿出嫁,然后由她的兄弟抱上轿。出嫁时的怀青,单纯而稚气未脱。待弟弟抱她上轿时,见小弟气喘吁吁,索性下地自个走进花轿,全不顾亲友在一旁虎视眈眈几个与婚俗仪式结合为一体的细节描写,苏青的描写大胆而直白
24、,将怀青单纯略带任性的个性表露无遗。怀青就要告别浪漫的少女时代成为新娘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尽管对旧习俗不完全在意,但为着不违背母意,仍认真半敷衍地按照旧例行事,直到上了花轿。这时文中这样写道“说起这花轿的规矩来,母亲倒是教过我的,她说坐定后便纹丝不能动,动一动便须改嫁一次。我一直不敢动,直到后来伴娘把一只滚烫的铜炉放在我脚下了,灼得我小腿都快焦掉,不禁左挪右挪的把屁股不知颠了多少次。至于我将来是否会再嫁三嫁而至于多少次嫁呢,那是有待事实证明了。”这里描写怀青对古老习俗的违逆,虽然出自无可奈何的境况,但已暗示了她不幸婚姻。而苏青乘坐的花轿在青年会礼堂停下,那个上海来的嘴涂得红菱般的少妇探过头来,
25、打量了一下新娘,然后评价道“这个新娘是N城打扮,没上海派头”。从中看得出上海人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那瞧不起外地人的恶习。这场既富有地方特点又带有“中西合璧”色彩的半新半旧的婚礼,可以说正与他们整个婚姻生活十分相似。当苏青将其糅进大大小小的生活事件中,并以她率真含情的文笔写来,作品读来就饶有兴趣且使文章充满了知识性和兴味性。作者在描述这场新旧合璧的婚礼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特定的地域风土人情和渲染古朴民风,而是透过其表面上的所谓“新形式”,挖掘出了内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如坐轿要分等级,处女坐花轿,寡妇坐彩轿;姑娘如出嫁前行为不贞轿神要降灾;老太太对新娘的审验等,这些内容已经与时代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
26、。这场婚礼表面上看似新旧合璧,实际上是两者糅合的“不伦不类”的产物。苏青用朴素的语言记述了这场婚礼,在再现宁波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关切。二、食俗“不失本味”“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和吃法,宁波也不例外。宁波有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外地人常常这么形容宁波人的口味“宁波人,黄泥螺,咸呛蟹。”虽有些以偏盖全之嫌,但也从某种角度认可了宁波口味的独具特色。苏青作为宁波人,自然也对“家乡菜”特别有研究,诸如“炝蟹”、“桂花黄鱼”、“油焖笋”、“盐烤笋”、“肉里肉”豆瓣、“草紫”、“红烧鳗”、“冰糖甲鱼”,苏青均能如数家珍地脱口而出,并知其做法。【5】宁波菜以烹
27、制海鲜著名,而吃海鲜最讲究的就是新鲜。苏青所作的两条鱼中的大、11小黄鱼,堪称宁波菜的标志,文中透着浓浓的乡情。“仗仗亮”、“透骨新鲜”,她用极具方言味的词汇来形容家乡的特色菜,这类搭配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而呈现给我们的,是最亲切的市民视角一个买着黄鱼,做着咸菜黄鱼汤的最真实的苏青。黄鱼制作的每道菜,光看样子都极其普通,没有华丽的装饰,家家都会做,讲求的是实用,评判标准也只有一条味道好不好吃到嘴里味美才是真道理,而且要不失其本味。这太符合宁波人的观念了追求实际的宁波人,从来不怕被人指责精明。只要尝一口黄鱼的鲜美,你就会明白,形式的努力在现实的实惠面前有时很可笑,宁波人很会生活。苏青曾用非常自豪
28、的笔调在谈宁波人的吃中描述过“在我们宁波,八月里桂花鱼上市了,一堆堆都是金鳞灿烂,眼睛闪闪如玻璃,唇吻微翕,口含鲜红的大条儿,这种鱼买回家去洗干净后,最好清蒸,除盐酒外,什么料理都用不着。但也有搀盐菜汁蒸之者,也有用卤虾瓜汁蒸之者,味亦鲜美。我觉得宁波小菜的特色,便是不失本味,鱼是鱼,肉是肉,不像广东人、苏州人般,随便炒只什么小菜都要配上七八种帮头,糖啦醋啦料理又放得多”【6】应着这真性情,就不难理解为何苏青不喜欢广东菜了。广东菜的做法太过讲究调料、色泽与配饰,追求稀有名贵的鲜艳靓丽,追求调料的充分多样,这种类似“什锦”的东西,早就辨不出主料原来的味道了。苏青坦诚地写道“说到吃,当然太贵的东西
29、我吃不起,对于不清洁的东西我又不肯吃,所吃者无非在简单事物中略加讲究而已。”“只喜欢吃宁波式的,什么是什么,不失其本味。”“不失本味”,这是宁波菜的精髓,也是苏青最打动人的魅力。苏青的作品就像最普通的一道宁波菜,看似不起眼,入口啧啧称奇,不失本味。苏青大谈饮食男女,在吃与睡、断肉记、饭、买大饼油条有感、夏天的吃、蛋炒饭、谈宁波人的吃等一系列“食”散文很带劲地细说着早餐的搭配、说熬粥的火候、说做宁波汤圆时面粉与水的比例、说她父亲如何做家常小菜、说如何自制冷饮以及品尝杨梅和水蜜桃等宁波特产的水果她就在大家熟悉的朋友里“讲大道”,菜羹竹笋,乳腐咸蛋,吃得落胃,啖得舒服。清明节前后吃蚕豆、春笋,盛夏吃
30、清蒸茄子、麻油拌豆腐,冬天吃汤圆,不流失菜的原味,新鲜又美好。苏青是地道的宁波人,她有着宁波人特有的罗曼蒂克以物质为基础的罗曼蒂克。什是生活苏青会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就是在家与菜场之间周旋的平台。苏青很习惯这种不曾渲染过的生活,无需掩饰或装点。她平静客观地陈诉着,总给人一种天涯若比邻的亲切感,像是聊天,又像是自言自语。苏青的“俗”,像不放调料的咸菜黄鱼汤,那么原汁原味,能尝到最初的味道。在苏青的眼里和笔下,人生是多么实际12三、礼俗“重礼亲情”礼俗即礼仪习俗,它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是以种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来抒发人际间相互尊重、敬爱、情谊和愉快的交往。宁波人重人情,“礼尚往来”在
31、宁波风俗中尤见明显。“礼多人不怪”的俗语可以反映宁波人对礼仪的接纳程度,“来是人情去是债”的口头语更说明“回礼”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除了婚俗之外,苏青在结婚十年中还用大量的篇幅叙写了当时宁波一带的“催生礼”和“满月礼”习俗。如“母亲拣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来替我“催生”了。先是差人来通知,随后抬了两杠花团锦簇的东西来,都是婴儿用的,有襁褓,有小袜,有僧领黄布小袄,有葱白缎绣花嵌银线的小书生衣。书生帽也是缎制,有二条长的绣花飘带。”【7】37出嫁的女儿怀孕八九个月以后,娘家要准备一份礼物,挑选吉日送到婆家去,名曰“催生”,就是希望女儿快把孩子顺利生下来,而且最好能够生男孩。所以,催生礼主要是为尚在母腹
32、中的小孩准备的婴儿礼物,一般是襁褓、小袜、僧领黄巾、小袄等。因为人们总是希望生男孩,所以书生衣和书生帽也是必不可少的。小书生衣是葱白缎子料,还要绣花嵌线。还有“满月礼”,就是孩子生下来以后,产妇在婆家坐月子,在这一个月内,娘家的人是不来看望的。这一点与现今北方地区的风俗迥然不同。直到孩子满月那天,娘家人才登门,并送来满月礼。满月礼比催生礼更加复杂,除了衣物还有食品。作品中怀青的母亲送来的满月礼中形形色色的衣服就有360件之多,棉的夹的单的都有,绒线衫背心披肩连衣裙样样齐全。鞋子也各式各样,有船鞋、象鞋、猪鞋、兔鞋、狮子鞋。因为弥月要穿老虎鞋,所以单单这种老虎鞋就做了10双,“有大红缎绣黑白花的
33、,有金黄缎绣黑绒花的,有湖色缎钉碎珠花的,有粉缎映五彩花的,一只只老虎头上都有很大的“王”字,眼睛斜挂,黑白分明,十分神气”。【7】52满月礼中的食品也讲究吉利,其中有长寿面、面筋、桂圆和洋糖四样合在一起叫做“长命富贵”。这四样东西用朱红圆盘装起来,再插上福禄寿三星象和绒花之类,用来祭神拜菩萨。从这些带有宁波气息的民风民俗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里的民间物品和民俗形式所代表的地方符号和心理符号,在体现宁波的富蔗和繁荣的同时,又让我们看到宁波人的复杂和精细。除了“催生礼”和“满月礼”之外,结婚十年中归宁过夏的八色礼品和三道茶等形形色色的描写也使小说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创造了特定的环境氛围,为
34、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生活环境。归宁这一习俗其他地方想必也有,但是宁波的比较独特,女儿出嫁后的三年中,一般总是在夏天被接回娘家过夏,也许是怕夏天气候炎热,女儿在婆家水土不13服容易生病吧。怀青第一次归宁恰好是端午节前后,所以婆家裹了八斗米的粽子,满满装了一担,还准备了八色节礼两封包头、百十只咸光饼、各式糕点、各式水果这些东西挑到娘家后,自然要分给左邻右舍。而且大人小孩的穿着都非常讲究,尤其是小孩,从头新到脚,还挂了金锁片、银项圈、金制响铃,怀青还特意给她的女儿薇薇带上一本辟邪的皇历。怀青回到娘家后,母亲的接待也很讲究先是三道上好龙井茶,然后吃桂圆汤,最后是燕窝粥,甚至隔壁邻居也捧了一些点心过来
35、。本来是很正常的回娘家,搞得这么隆重、繁琐。既说明出嫁后回娘家的不容易,也显示双方父母为了不丢面子,不惜大肆铺张。透过点点滴滴的礼俗描写,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寡母独立支撑这个场面的深深同情和对这种繁琐礼节的不满。此外,作者还通过徐、苏两家在民俗礼仪上的些微区别,写出了人物性格得以形成的典型环境。结婚十年中的徐家和苏家两个时近民国30年仍拘守礼节,对传统婚育习俗循规蹈矩的江南书香世家,便分别是男女主人公成长的典型环境。然而两个家庭又是如此的不同前者双亲健在,家境富足,旧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这个家庭中仍根深蒂固;后者父亲去世,家庭虽不贫寒但已在破败之中,寡母为维护面子不得不在俗礼上做足功夫,实际有些环节
36、已得过且过,并不十分认真地看待。因此,从这样的两个家庭中走出来的必然是在两个在观念和作为上都有所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怀青嫁到夫家后时时处处感到的束缚和呈现的浓厚的男权意识也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四、语俗“直言谈相”语言虽不属于风俗,但语言习惯和话语法则就有很强的俗成性。正如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样,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它积淀着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某一地域独特的风俗和民情。【7】苏青作品的主体是普通话,但她常常有意无意从方言的宝库中提炼、采撷鲜活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进入文学作品,如宁波方言、上海土语。苏青用地道的宁
37、波方言和生动的地方俗谚构筑起了一个民俗的文学世界,这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是苏青创作的核心所在。苏青在作品中运用宁波方言有多种形式,首先是运用一些地地道道的宁波方言词语。“那么顶好你自己替他叫裁缝制去。我是连小囡的鞋底都做不及,还有阿小的衬衫裤,再说可怜的阿大”(月朦胧)“阿青顶爱吃豆酥糖,我撮些豆酥糖屑末放在她嘴里,她便咕咕咽着不再响了”14(豆酥糖)“她的胸口缀着朵大珠花,珠子都是滚滚圆的,大而调匀”(续结婚十年)“瞧我给你借的那些东西好不好我是动煞脑经的”(歧路佳人)在宁波方言中,常把“顶”字放在词语的开头,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最”,如上述的“顶好”、“顶爱”。单音节的形容词前后
38、都可以加叠音成分,叠音成分加在前面表示“很”,如“滚滚圆”。其他像“动煞脑筋”等结构的四字短语也是宁波方言的显著特点,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其次,宁波的一些地方谚语在苏青的其他作品里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小子撑肚脐,丫头只摸腰”(结婚十年)、“初生娃娃吃的是折花奶”(科学育儿经验谈)是宁波人经验习俗的一种体现;“先开花,后结子”(生男与育女)、“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教子)是老百姓信仰祈福的民俗心理的再现;“落水要性命,上岸要包袱雨伞”(两条鱼)、“螺蛳壳里做道场”(搬家)体现了部分市民为人处事的交际习俗;而“书读到屁股眼里去了”(搬家)、“天下老鸦一般黑”(论离婚)则是宁波人低调论事、追求心
39、理平衡的一种民俗思维。此外,透过苏青的一些方言词汇我们还可以瞥见宁波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其短篇小说中职务称谓的运用很好地说明这一点。称谓语是说话人在称呼或指代某人时根据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方的身份、职业等因素而对他使用的指称用语,其类别有亲属称谓、人名称谓、职务称谓等。一个地方的称谓语系统可以鲜明地反映出当地的社会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伦理观、价值观、政治背景等。【8【“大司务,这鱼实在不坏,不过日脚多些。算算仔二角洋钿一两,你落得便宜些。”短篇小说两条鱼中陆续出现了“大司务”、“剃头司务”、“巡捕先生”、“外国头脑”等称谓词语。宁波人喜欢在“司务”前加上不同的职业名称,如“裁缝司务”、“铁匠司
40、务”、“泥水司务”等,反映了宁波历来崇商重商的商业习俗。不但如此,苏青在两条鱼中提到的“外国头脑”、“巡捕先生”也无不折射出宁波作为中国早期通商口岸的悠久历史。宁波,是上海的门户,是对外贸易的枢纽,在那里生活的人普遍关注自身利益,重视商机和经济效益。他们不像北京人,有事没事聊政治,谈国家大事,宁波人向来讲究过日子,注重生活质量,信奉世俗的自由自在。看着苏青的作品,大约可以让我们认识大多数宁波人说着宁波话,吃着小黄鱼,精细而实际。她的作品透着一种平易近人的世俗美,不存在多少庄重性、严整性,却透着日常生活才有的那份消闲的,有情有趣的习气。苏青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江浙一带度过的,所以宁波、上海两地的地域
41、文化对她的性格气15质、思维方式、审美爱好乃至文体风格都有深刻影响。当然,苏青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她的小说、散文以及她的为人做事和在文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无不注重实际,从不谈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她将人生看作一件实物,是必要的任务,既然不可逃避,就有负起责来。她说“牺牲须于人有益,白送掉性命只是一种无谓的损失。”【9】她认为最好是“或不牺牲而获得好处,才是顶值得赞美的行动”【10】109“人类都有经商的天才,不为获利而投资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10】111可见,苏青选择民俗创作不仅是个人生活和时代环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四十年代的她已经认识到“读者”对一个作家作品生存
42、的决定作用,也是她赢得上海滩读者市场的秘诀所在。正如王安忆在寻找苏青一文中写道“倘若能看清苏青,大约便可以认识上海的女性市民”;“假如能够听见苏青说话,便会在上海的摩登里发现有宁波味,这是上海摩登的底色”。【11】任何一个有独特风格,尤其是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作家,都有其浓厚而深渊的文化传承渊源,其创作必然带有地域文化的鲜明印记。苏青的市民生活来源于宁波、上海这两块相距不远的土地,她的民俗描写也就深深地根植在这里。苏青以她特殊而平凡的人生经验感悟着她的生活,创作着她的作品。虽然平淡,甚至显得琐碎,但当你把自己也置身于她所展示的生活场景中时,你会发现你就生活在其中,你就会发现民俗描写的魅力。参考文献
43、1钟敬文民俗学及其作用J民间文学论坛,1983,(2)2郑健儿浅析宁波文化对苏青创作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614163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854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855毛海莹,王娇菜一幅清新质朴的民俗画论民俗文化对苏青创作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09,16苏青苏青散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3857苏青结婚十年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129苏青敬告妇女大众M/苏青苏青文集下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39810苏青牺牲论俗人哲学之二M/苏青苏青文集下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1苏青歧路佳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1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