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山东高考 历史二轮备考策略,一、研究考试说明 把握考查的内容、形式及趋势,I.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考查学生的历史评述能力。,A.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重点难点知识 B.注重历史阶段性特征、整体特征的考查 C.注重各种史观的考查 D.史学比较方法的运用 E.注重史论结合式问题的设计,F.新材料、新情景 G.题目要像历史题; H.注重山东特色,二、二轮复习老师讲什么?,构建全方位知识体系,2、为什么?,A. 考试说明的要求,B. 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1、是什么?,A. 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B. 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C. 历史知识的三个比较,一、老师讲什么?,构建全方位知识体系,2、怎样讲?,
2、A. 以课为单位形成知识的 整体认识、纵横联系和比较,B. 以单元为单位形成知识的 整体认识、纵横联系和比较,C. 构建立体知识框架,D. 史观统领进行串讲,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人文史观、,唯物史观 、,社会生活史观、,多元史观、,二、学生学什么?,构建全方位知识体系,A. 以课为单位形成知识的 整体认识、纵横联系和比较,B. 以单元为单位形成知识的 整体认识、纵横联系和比较,C. 构建立体知识框架,D. 史观统领进行串讲,1、侧重记忆,2、侧重理解,三、平时考什么?,研究考试说明样题和历届高考试题,命制高质量模拟题,1、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2、注重阶段性特征的考查,3、
3、注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考查,4、注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考查,5、注重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考查,7、注重史论结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6、注重多元史观的运用和考查,内容,方式,四、考时注意什么?,1、学生模拟训练要定时定量,2、教育学生注意时间的分配,4、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5、老师全批全改,注重答题方法的指导,3、保证选择题的正答率,学生:夯实基础; 老师:建立体系,训练及讲评,2、限时限量模拟训练,重点讲解答题方法,五、二轮复习整体的规划,1、史观统领,构建全方位知识体系,3、二轮复习总体策略,谢 谢!,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
4、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山东卷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2D、加强唯物史观的教学,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阶段评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现象和本质的观点等等,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
5、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课标句式结构特点, 准确把握主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列举、知道、简述)的史实,(广度)认识(分析、探讨、说明)的结论(深度)依据课标表述,正确处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由史实得出结论)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由结论决定史实)3分析课标之间的联系,拓展主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本必修之间;古今中外之间;资
6、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如何研读课标把握主干知识,(山东2011,15).图6为(166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1 B.2 C.3 D.4,(山东2012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文科综合考评时间安排: 选择题:25 1.2=30分钟学科综合大:3 17=51分钟学科综合小:3 11=33分钟 选修:3 11=33分钟 合计: 147分钟,四4、提高非选择题的
7、得分率,A。读材料、审题目,所答所问 读研究主题,读材料出处,读时间、人物, 审题目求答项、审题目限定项 B。语言表达要具有学科特点 (历史题要答得像历史题,史论结合) C。卷面结构要清晰、条理 (提示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 D。部分同学可先做选修题目,训练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A。答题格式不规范 形式上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提示化。 内容上要做到要点化。可先总后分、史论结合。B。不能做到所答所问 原因:没有读懂材料;没有审清题目;,训练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C。不会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原因:不知回答问题的角度, 不会使用准确的历史性语言D。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问题或材料提出的是论,则一般要求回答具体的史实 问题或材料提供的是具体的史实或内容,则一般要求归纳总结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