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时训练 20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2013武汉调研 光绪年间的嘉善志 风俗类记载: “ 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 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 ” 这反映出当地 ( )来源 :学 #科 #网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解析: 材料大意是乾隆、嘉庆年间社会风气尚且淳朴,到咸丰、同治年间受苏沪等地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是城镇中,男女穿着服饰都变得 喜新厌旧。材料中没有反映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A错误;服饰等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B错误; C与题干和设问无
2、关,排除。 答案: D 2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 问候 “ 老师好 ” ,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习俗的变迁。从材料可以看出,跪拜礼已经被取消,这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答案: C 3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 20 世纪 20 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 “ 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 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 (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 )之臭味 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 对
3、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来源 :学 #科 #网 Z#X# X#K A B C D 解析: 在题干信息中, “ 旗 ” 暗指清朝贵族, “ 不可以以旗名 ” 体现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 观, 正确;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 符合;由其狭隘的民族观说明在当时新旧思想激烈碰撞, 正确 。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 C 4西餐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餐文化。下列关于西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传入中国 B烹饪方式和就餐礼节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C西餐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摆上百姓的饭桌 D西
4、餐馆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主要是归国华侨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习俗的变化。 D 项说的只是西餐出现初期的情况,不符合后来乃至改革开放后的情况,所以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 由 “ 乘客不分男女座 ” 可知新式交通工具对男女有别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 A正确; B、 C 不符合材料内容, D 与材料无关
5、。 答案: A 6.2013石家庄模拟 1912 年 8 月 20 日时报刊载的 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 “ 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 ”“ 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 (才 )气焰煞 ”“ 草帽高戴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 ” 。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受苏州人的喜爱 B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C西方的时装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D苏州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解析: “ 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 ”“ 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 (才 )”“ 草帽高戴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 ” 均体现了苏州人士装束中传统和现代、中式和西洋的混杂, B正确;A、 C 无法从
6、题干的材料中得出,可以排除 ;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1895 年马关条约中规定的, D 错误。 答案: B 7.2013潍坊模拟 近代中国, “ 赶火车 ”“ 赶轮船 ”“ 赶汽车 ” 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B C D 解析: 火车、轮船、汽车是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它们的传入逐渐改变着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其运行时间相对固定,所以人们不得误 时,同时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其结果,排除 。 正确。 答案: C 8近代以来,火车
7、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 C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的扩展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便利了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而不是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故 D 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9据人民网报道: 2012 年中国高速公路 总里程已达 8.5 万公里 ,仅次于美国 (10万公里 ),为了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012 年国庆期间国家出台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 7 座及 7 座以下小客车免费通行,下图是京珠高速公路上的滚
8、滚车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来源 :Z+x x +k .Co m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交 通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的结果。 A、 C 两项也是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由 B项决定的。 答案: B 10求是杂志所属的 “ 求是理论网 ” 开通官方微博,不久就集结了不少 “ 粉丝 ” ;某知名女艺人在 “ 七夕 ” 公布婚讯的微博被转发累计达 508 649 次。微博的 “ 崛起 ” 说明( ) A其短小精悍的特
9、点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B网络成为最主要的传播媒体 C政府开始启用现代科技理政 D微博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传媒的变迁。微博形式短小,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是 重要 媒体,不是最主要的, B错误; C项错在 “ 开始 ” ;微博的内容不见得都是真实的, D 错误。 答案: A 11 “ 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 ” 这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 “ 双刃剑 ”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D电子计算机技术
10、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根据材料中 “ 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 ” 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双向的,故 B项符合题意。 答 案: B 12 2012 年 4 月 28 日, 17 岁的安徽高中生小郑为了买一个 iPad2,竟然以 2 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这件事引发媒体热议,连美国的一些媒体也报道了这个 “ 卖肾买苹果 ” 的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科技产品能给人带来全新的享受 B我们既要利用高科技之利又要认识其弊 C对高科技产品就应努力追求拥有 D电子产品的诱惑力谁都不可阻挡 解析: 本题考查通讯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注意题
11、干 “ 说法正确的是 ” ,材料反映了高科技产品带来的负面影 响,所以 A、 C、 D 都不正确。我们要全面看待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充分认识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负面影响,如影响视力、影响社交、使人沉迷游戏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二年清廷颁布 “ 易服令 ” ,规定 “ 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 。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 清政府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 “ 方巾 ” 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 摘自百度
12、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 材料 二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 “ 随地抛弃 ” , “ 往来践踏 ” 。 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 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 “ 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 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 来源 :Z
13、xxk.Com 摘自刘力 衣 冠之制的解 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四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 “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 “ 剃发易服 ” 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 。 (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 “ 改易服饰 ” 的核心思想。结
14、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 “ 易服 ” 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初至民国初年 “ 易服 ” 的认识。 答案: (1)特点:以满人样式为基准;强制;残酷;时间长。 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 (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 (封建性 )。 (3)思想: “ 易西服 ” 是政 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 改易服饰 ” 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
15、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 (4)影响: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5)认识: “ 易服 ” 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服饰从等级、尊卑走向大众化,具有进步性; “ 易服 ” 与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 “ 易服 ” ; 民族交往、中外交流是 “ 易服 ” 的重要因素之一; “ 易服 ” 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 “ 西学 ” ,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
16、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 18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7、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 特点? (3)综上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答案: (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和文化。原因:政治: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 作用,加上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 事业迅猛发展。 来源 :Z* x x *k.Com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