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85KB ,
资源ID:445459      下载积分:10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454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时训练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为本站会员(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时训练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1、 课时训练 24 “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 “ 黄金时代 ” ,出现这种 “ 黄金时代 ” 的根本原因是 ( ) A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解析: A、 C、 D 三项分别是思想、阶级关系、政治军事变革的表现,这些表现归根 到底由生产力因素所决定。 答案: B 2春秋战国时期,告子曾与某人辩论人性问题。告子曰: “ 人性之无分 于善不善也,犹水之不分于东西也。

2、 ” 某人反驳曰: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此人可能是 ( ) 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孔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材料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 的意思是 “ 人性的善良,好比水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 (本性 ),水没有不往下流的 ” ,这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 答案: A 3.2013烟台模拟 孙 中山答日本人: “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 孙中山这么说主

3、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 解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关注民生,与孟子 “ 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 ” 的民本思 想相符合,故答案为 C。 答案: C 4某学者说: “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 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 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解析: 题干信息 “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 共同体意

4、识 ” 反映了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韩国形成了团结和 “ 自强不息的精神 ” 。由此可知, 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5商鞅变法时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能为这一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 A “ 节用而爱人 ” B “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C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D “ 为政以德 ” 解析: 本题考查墨家思想。墨家主张 “ 尚贤 ” ,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以才能选拔官吏,可以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答案: B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 “

5、百家争鸣 ” 的局面。 “ 百家争鸣 ” 产生的影响有 ( )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学在民间 ” 取代了 “ 学在官府 ” A B C D 解析 : 儒家在战国时期只是 “ 百家 ” 之一,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在西汉,排除 ;私人讲学的局面是 “ 百家争鸣 ” 出现的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 A。 答案: A 7.2013长春调研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 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 ) A “ 春秋大一统 ” B “ 罢黜百家,独

6、尊儒术 ” C “ 天人合一 ” 和 “ 天人感应 ” D “ 君权神授 ” 解析: 材料大意是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体现的是董仲 舒的 “ 君权神授 ” 思想,答案为 D。 答案: D 8.2013吉林统考 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 “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 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 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家思想 B孟子 “ 性善论 ” C道家思想 D “ 天人感应 ” 学说 解析: 材料中汉元帝认为天降灾祸是警示其统治失

7、策,而董仲舒的 “ 天人感应 ” 学说认为异 常的天象和自然灾害与统治者的统治失策密切相关,因此答案为 D。 答案: D 9.2013南京质检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 大的不同。其中 “ 发展 ” 体现为 ( )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 “ 民本 ” 发展为 “ 君本 ” 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 B C D 解析: 人文主义注重人的价值,汉代儒学中没有提及, 错误; “ 君本 ” 思想在汉代儒学中的体现是 “ 君权神授 ” 思想,适 应 “ 大一统 ” 的政治格局是对先秦 “ 民本 ” 思想的发展, 正确 ;汉代儒学继承了

8、先秦儒学宣扬的 “ 仁 ”“ 仁政 ” 等思想,增加了 “ 君权神授 ”等思想,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正确;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 错误。答案为 C。 答案: C 10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 天人感应 ” ,认为 “ 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 ,主张 “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 “ 为政以德 ” 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 “ 行仁政以顺天道 ” D “ 顺天命 ” 与 “ 大一

9、统 ” 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 “ 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 强调君权神授; “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体现了董仲舒以 “ 天 ” 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 “ 行仁政 ”的思想。 答案: C 11.2013深圳调研 董仲舒曰: “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 使富者足以示贵 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

10、稳定 来源 :学 _科 _网 Z_X_ X_K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大富 ”“ 大贫 ”“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 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 可知,董仲舒主张调配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安定。 来源 :Z_xx _k.Com 答案: D 1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 “ 百家争鸣 ” 到 “ 独尊儒术 ” 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思想的历史背景。由 “ 百家 ” 到 “ 独尊 ” 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思想专制,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

11、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来源 :学科网 13.2013益阳模拟 儒家、道家、法家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 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材料二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

12、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材料三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 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 这些原则开 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如前所述,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 “

13、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 的原因所在。 (2)结合材料二和 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 “ 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 的。 (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影响。第 (1)问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孔子的学说的观点分析其 “ 原因 ” ,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孔子学说最终 “ 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 的原因;第 (2)问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对中国人的影响作答;第 (3)问从法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进行分析,运用辩证的观点概括 “ 效果 ” 。 答案: (1)未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孔子的

14、主张不符合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 的需要。最终 “ 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 的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2)儒家提倡 “ 仁 ”“ 礼 ”“ 以德治民 ” ;道家强调 “ 无为而治 ” 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 (3)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一方面,秦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15、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 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汉武帝时期对其

16、他各家学说就真的 “ 皆绝其道 ” 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来源 :学 &科 &网 (2)根据材料二、三,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3)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及其影响。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作答;第二小问考查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考查新儒学的特点,即 “ 外儒内法,附会阴阳,济之以道 ”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2)问考查对新儒学的评价,概括材料二、三即可得出答案。第 (3)

17、问考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结合第 (2)问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文化的 “ 统一 ” 和政治的 “ 统一 ” 是一致的,而文化的 “ 统一 ” 又可成为政治 “ 统一 ” 的根基 )。没 有,如法家用重农抑商,以严 刑峻法来统治人民的主张也被汉武帝融入其统治思想。 (2)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三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 (3)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去考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