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设备管理,5.1 I/O系统,顾名思义,I/O系统是用于实现数据输入、输出及数据存储的系统。在I/O系统中,除了需要直接用于I/O和存储信息的设备外,还需要有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和高速总线。,I/O设备,I/O设备的类型1)按设备的使用特性分类 按设备的使用特性,可将设备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存储设备,也称外存或后备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用以存储信息的主要设备。该类设备存取速度较内存慢,但容量比内存大得多,相对价格也便宜。第二类就是输入/输出设备,又具体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交互式设备。,2)按传输速率分类 按传输速度的高低,可将I/O设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速设备,这是指其传输
2、速率仅为每秒钟几个字节至数百个字节的一类设备。属于低速设备的典型设备有键盘、鼠标器、语音的输入和输出等设备。第二类是中速设备,这是指其传输速率在每秒钟数千个字节至数十万个字节的一类设备。典型的中速设备有行式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等。第三类是高速设备,这是指其传输速率在数百个千字节至千兆字节的一类设备。典型的高速设备有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3)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可将I/O设备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块设备,这类设备用于存储信息。由于信息的存取总是以数据块为单位,故而得名。它属于有结构设备。典型的块设备是磁盘,每个盘块的大小为512 B4 KB。第二类是字符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
3、和输出。其基本单位是字符,故称为字符设备。它属于无结构类型。字符设备的种类繁多,如交互式终端、打印机等。,4)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可将I/O设备分为如下三类: (1)独占设备。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访问的设备,即临界资源。因而,对多个并发进程而言,应互斥地访问这类设备。 (2)共享设备。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当然,对于每一时刻而言,该类设备仍然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 (3)虚拟设备。这是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 通常,设备并不是直接与CPU进行通信,而是与设备控
4、制器通信,因此,在I/O设备中应含有与设备控制器间的接口,在该接口中有三种类型的信号,各对应一条信号线。,图5-1设备与控制器间的接口,1)数据信号线 这类信号线用于在设备和设备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信号。对输入设备而言,由外界输入的信号经转换器转换后所形成的数据,通常先送入缓冲器中,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的比特(字符)数后,再从缓冲器通过一组数据信号线传送给设备控制器。对输出设备而言,则是将从设备控制器经过数据信号线传送来的一批数据先暂存于缓冲器中,经转换器作适当转换后,再逐个字符地输出。,2)控制信号线 这是作为由设备控制器向I/O设备发送控制信号时的通路。该信号规定了设备将要执行的操作,如读操作(
5、指由设备向控制器传送数据)或写操作(从控制器接收数据),或执行磁头移动等操作。3)状态信号线 这类信号线用于传送指示设备当前状态的信号。设备的当前状态有正在读(或写);设备已读(写)完成,并准备好新的数据传送。,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是计算机中的一个实体,其主要职责是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它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去控制I/O设备工作,以使处理机从繁杂的设备控制事物中解脱出来。,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1)接收和识别命令 CPU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多种不同的命令,设备控制器应能接收并识别这些命令。为此,在控制器中应具有相应
6、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接收的命令和参数,并对所接收的命令进行译码。 2)数据交换 这是指实现CPU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对于前者,是通过数据总线,由CPU并行地把数据写入控制器,或从控制器中并行地读出数据;对于后者,是设备将数据输入到控制器,或从控制器传送给设备。为此,在控制器中须设置数据寄存器。,3)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 控制器应记下设备的状态供CPU了解。例如,仅当该设备处于发送就绪状态时,CPU才能启动控制器从设备中读出数据。为此,在控制器中应设置一状态寄存器,用其中的每一位来反映设备的某一种状态。当CPU将该寄存器的内容读入后,便可了解该设备的状态。 4)地址识别
7、就像内存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一样,系统中的每一个设备也都有一个地址,而设备控制器又必须能够识别它所控制的每个设备的地址。此外,为使CPU能向(或从)寄存器中写入(或读出)数据,这些寄存器都应具有唯一的地址。,5)数据缓冲 由于I/O设备的速率较低而CPU和内存的速率却很高,故在控制器中必须设置一缓冲器。在输出时,用此缓冲器暂存由主机高速传来的数据,然后才以I/O设备所具有的速率将缓冲器中的数据传送给I/O设备;在输入时,缓冲器则用于暂存从I/O设备送来的数据,待接收到一批数据后,再将缓冲器中的数据高速地传送给主机。 6)差错控制 设备控制器还兼管对由I/O设备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若
8、发现传送中出现了错误,通常是将差错检测码置位,并向CPU报告,于是CPU将本次传送来的数据作废,并重新进行一次传送。这样便可保证数据输入的正确性。,设备控制器的组成1)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 该接口用于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共有三类信号线: 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数据线通常与两类寄存器相连接,第一类是数据寄存器(在控制器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寄存器,用于存放从设备送来的数据(输入)或从CPU送来的数据(输出);第二类是控制/状态寄存器(在控制器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这类寄存器,用于存放从CPU送来的控制信息或设备的状态信息)。,2)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在一个设备控制器上,可以连
9、接一个或多个设备。相应地,在控制器中便有一个或多个设备接口,一个接口连接一台设备。在每个接口中都存在数据、控制和状态三种类型的信号。控制器中的I/O逻辑根据处理机发来的地址信号去选择一个设备接口。 3)I/O逻辑 在设备控制器中的I/O逻辑用于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它通过一组控制线与处理机交互,处理机利用该逻辑向控制器发送I/O命令;I/O逻辑对收到的命令进行译码。每当CPU要启动一个设备时,一方面将启动命令发送给控制器;另一方面又同时通过地址线把地址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的I/O逻辑对收到的地址进行译码,再根据所译出的命令对所选设备进行控制。,图5-2设备控制器的组成,I/O通道,I/O通道是一
10、种特殊的处理机,它具有执行I/O指令的能力,并通过执行通道(I/O)程序来控制I/O操作。但I/O通道又与一般的处理机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指令类型单一,这是由于通道硬件比较简单,其所能执行的命令主要局限于与I/O操作有关的指令;二是通道没有自己的内存,通道所执行的通道程序是放在主机的内存中的,换言之,是通道与CPU共享内存。,通道类型1)字节多路通道(Byte Multiplexor Channel) 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它通常都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一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操作。这些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
11、享主通道。 2)数组选择通道(Block Selector Channel) 字节多路通道不适于连接高速设备,该通道虽然可以连接多台高速设备,但由于它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控制一台设备进行数据传送,致使当某台设备占用了该通道后,便一直由它独占,即使是它无数据传送,通道被闲置,也不允许其它设备使用该通道,直至该设备传送完毕释放该通道。可见,这种通道的利用率很低。,3)数组多路通道(Block Multiplexor Channel) 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传输数据。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
12、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它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因而这种通道既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也正因此,才使该通道能被广泛地用于连接多台高、中速的外围设备,其数据传送是按数组方式进行的。,“瓶颈”问题 由于通道价格昂贵,致使机器中所设置的通道数量势必较少,这往往又使它成了I/O的瓶颈,进而造成整个系统吞吐量的下降。 解决“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如图5-5所示。换言之,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 多通路方式不仅解决了“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个
13、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总线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各部件,如CPU、存储器以及各种I/O设备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总线来实现的。总线的性能是用总线的时钟频率、带宽和相应的总线传输速率等指标来衡量的。随着计算机中CPU和内存速率的提高,字长的增加,以及不断地引入新型设备,促使人们对总线的时钟频率、带宽和传输速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便推动了总线的不断发展,使之由早期的ISA总线发展为EISA总线、VESA总线,进而又演变成当前广为流行的PCI总线。,图5-6总线型I/O系统结构,ISA和EISA总线1)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14、)总线 这是为在1984年推出的80286型微机而设计的总线结构。其总线的带宽为8位,最高传输速率为2 Mb/s。之后不久又推出了16位的(EISA)总线,其最高传输速率为8 Mb/s,后又升至16 Mb/s,能连接12台设备。2)EISA(Extended ISA)总线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ISA总线已难于满足带宽和传输速率的要求,于是人们又开发出扩展ISA(EISA)总线,其带宽为32位,总线的传输速率高达32 Mb/s,同样可以连接12台外部设备。,局部总线(Local Bus) 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特别是全运动视频处理、高保真音响、高速LAN,以及高质量图形处理等技术,都要求总线具有
15、更高的传输速率,这时的EISA总线已难于满足要求,于是,局部总线便应运而生。所谓局部总线,是指将多媒体卡、高速LAN网卡、高性能图形板等,从ISA总线上卸下来,再通过局部总线控制器直接接到CPU总线上,使之与高速CPU总线相匹配,而打印机、FAX/Modem、CDROM等仍挂在ISA总线上。在局部总线中较有影响的是VESA总线和PCI总线。,1)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 该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位迅速占领市场。VESA总线的带宽为32位,最高传输速率为132 Mb/s。它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推出时,广泛应用于486微机中。但V
16、ESA总线仍存在较严重的缺点,比如,它所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台,在控制器中无缓冲,故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也不能支持后来出现的Pentium微机。,2)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总线 随着Pentium系列芯片的推出,Intel公司分别在1992年和1995年颁布了PCI总线的V1.0和V2.1规范,后者支持64位系统。PCI在CPU和外设间插入一复杂的管理层,用于协调数据传输和提供一致的接口。在管理层中配有数据缓冲,通过该缓冲可将线路的驱动能力放大,使PCI最多能支持10种外设,并使高时钟频率的CPU能很好地运行,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 Mb/s。PCI既可连接ISA、EISA等传统型总线,又可支持Pentium的64位系统,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