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基于建构理论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1、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建构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等人。然而,建构主义的真正兴起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们纷纷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并为21世纪的教育提出种种设想和蓝图。讨论建构主义,首先应该提到的是皮亚杰的贡献。瑞士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然而他的贡献不仅是对儿童心理学或者是整个心理学,甚至对哲学认识论也有贡献。其中,他对建构主义的影响尤为深远,其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
2、解释人类知识的科学理论。即发展认识论;二是提出了一个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用以解释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的知识建构;三是区分了三类知识,从而影响了教学方式。维果斯基是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是“维列鲁”学派的领袖,也是社会文化理论的创立者之一。维果斯基对西方心理学和教育界的影响是在他去世20年以后才开始的,维果斯基的理论涉及两种心理机能、语言的中介作用、内化、最近发展区等一系列关键词。有关这些方面的理论传入西方后,形成了作为建构主义重要一派的“社会建构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认知研究基础上的关于教学的一般理论,综合其个人的研究和皮亚杰的学说,布鲁纳形成了自己的
3、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他们当前的和过去的基础上建构新思想或概念的一种积极过程。建构主义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可以说它是对传统认识论具有革命性挑战的理论。建构主义以多重视点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知与学习的不同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等。这些流派虽然侧重点方面存在差别,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看法又几乎相同,或者可以互补。他们从学习观
4、、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正面影响着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2、建构主义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建构主义这种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潮正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902年代以来,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科学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这些科学教学模式,对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课题研究模式建构主义主张基于课题项目的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做中学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做”,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做”是指一切与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是各种实践性、操作性学习活动。开展做中学活动,要加强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
5、发生过程还要加强实习、练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二、问题解决模式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主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认为这是一条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思路。在科学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有途径是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探究学习模式建构主义主张科学教学应以多样化活动为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恰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思
6、想由来以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萨其曼和施瓦布等已经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四、情境学习模式建构主义主张基于丰富资源的情境性学习。情境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5由此,情境性学习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应借助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应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钩,应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五、概念转变学习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间的相互
7、作用,进而建构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途径,已经形成了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们一般称这些看法和思维方式为前概念或原始概念。这些前概念大多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的,有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因此,人们一般把前概念称之为错误概念。西方一些研究科学教育的学者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转变、发展和重建,就是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过程。3六、社会文化模式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教育专家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倡导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科学史、科
8、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的HPS教育。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的学习可称之为基于HPS的学习。这一模式把学习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也可称之为社会文化模式。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这不少的问题与挑战。首先在理论上,一些研究者认为,建构主义主要是关于学习的理论,而不是关于教的理论,因而如何把学的理论转变为教的理论是教师教育者多面临的重要挑战。另外,一些研究者指出,不应该把建构主义作为唯一的理论框架,应让教师们知道,建构主义只是理解只是和学习的一种途径或方式,但不是唯一的。第
9、二在标准问题上,存在个体性与统一性要求的冲突。如一方面,为让教师学习者进行自主的探究,强调教师教育者应持开放的态度,放弃控制;而另一方面,又要把好的教学标准以及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作为重要的目标。第三在教师问题上,有研究表明,改革会使教师们感到孤独、紧张、害怕、不安。许多教育者观念的改变存在困难,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学中常常忽略自己观念的转变。另外改革需要教师教育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四在学生方面,许多学习者因对这种教育形式不熟悉,在开始学习时会产生恐慌。另外学生在接受这些新的角色、开始自我定向的学习等方面会感到困难。最后是政策等问题,改革对现有的政策和教学条件等提出挑战。为保证工作的
10、有效开展和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在报酬、资源、政策等方面进行支持。3、研究方向为推进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效地革新传统教学,国际学术界一直在进行效果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在开展学习环境效果的研究和解释相关原因时,研究方向经历了从考察单一角度、单一变量,到考察多个角度、多种变量的变化。先前得研究已经表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效果的实证研究,并不总是得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以往研究者在试图解释这些学习环境没有取得效果的原因时,大多从课程特征、教学目标、认知效果等角度分析。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研究效果不能只关注课程特征,只考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只关心认知效果,如学生成绩。这使得效果研究方向有了新的变化。
11、一些研究者认为,效果研究应该考察评价影响学习过程的多种变量,也就是说,需要从多个角度、多种变量来理解和改善教学与学习的效果。参考文献1唐迅著,建构新世纪教育理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52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实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43辛自强著,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4朱家雄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5赵瑛编,建构理论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09,2726冯丽霞,从认知建构理论看数学思维障碍成因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82857刘孟卓,对受皮亚杰影响的认知建构理论的简要分
12、析J法制与社会,2008,(上)3098李珊珊,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北师大学报,2008,41681739梁凤华,戴新林,个人建构理论对师生互动的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919310余泓,郭进峰,基于建构理论的大学数学教学J青海师专学报,200824024211陈太道,建构理论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4,(11)6712陈太道,建构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中的应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6,(13)91013吴新华,浅谈建构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1999,691014候衍辉,数学课堂教学建构理论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6,1113014015赵文才,卢学谦,现代建构理论与数学教育J岱宗学刊,1997,410410516陈玲娟,用建构理论来讨论一道函数题的思想方法J数学教学研究,2004,10151717杨敦耀,运用数学建构理论的程序和方法J湖南社会科学,1993,5717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