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钩体为革兰阴性菌,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对日光、酸碱、消毒剂敏感,钩体:表面抗原具群特异性;内部抗原具有属特异性。24个血清群及200个血清型,,有波摩那型、犬热型、黄疸出血型;,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南方以野鼠为主,北方以猪为主。,(二)传播途径:接触疫水传播为主,也可经口传染。,(三)易感性:普遍,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但由于菌型繁多,故可再次感染。,(四)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国内至少有26个省市自治区有流行。1稻田型:南方水稻田区多见。2洪水型:北方多见。3其他:雨水型、职业型、游泳型、散发型等。,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钩体经皮肤侵入体内,经淋巴系或直接进入血循环繁殖,产生毒素形成初期钩体血症,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群。钩体可广泛侵入人体几乎所有内脏器官,在肝脾肺肾脑等器官中尤以肝内数量最多,然而肝脏的病损程度并不一定很严重,这就提示钩体本身似乎无直接的致病作用。,发病机制及病理,(1)具备三大发病要素:钩体数量多,致病力强,毒力大;(2)由于钩体毒素与肺组织间相互反应引起肺毛细血管功能改变或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