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0KB ,
资源ID:46134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61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开题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开题报告】.doc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中医学对西方的交流与传播始于17世纪。最早是有来华教士带着颇为好奇的心理将自己的亲历介绍给西方的。自1676年至今,中医英译已走过了330多年。兰凤利在中华医史杂志上发表的中医英译的历史回顾中将这330多年人为地分成5个阶段。1第一阶段(16761854)1676年,痛风论文集(TREATISEOFTHEGOUT)在英国伦敦出版,该书系是由荷兰文转译成英文;针灸由BUSSCHOFH等人经日本译介到欧洲,ACUPUNCTUREACUPUNCTURE,针刺、MOXIBUST

2、IONMOXABUSTION,艾灸等词沿用至今,是中医英文术语中难得的一对真正标准化了的译语;译介者均为欧洲人,部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职员,大部分是来中国的传教士;译介内容多为见闻性、概述性的,或有关针灸、中医学史、药学、脉学等,尚未直接涉及中医典籍;英国还出版了多部拉丁文中医学著作。2第二阶段18551949这一阶段是中医翻译和研究在西方深入发展的时期。中国和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医药学译著的出版由欧洲逐渐转向国内。中国学者,主要是西医生,直接参与或承担译、著工作。这个阶段出版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学和中医药,而未见针灸学英文译著的出版。该阶段开始译介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但

3、均非全译。同时也基本终止了拉丁文中医学著作的出版。3第三阶段(19501971)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受到了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但中医英译却从未中断而且有了新的发展。仅19561960年期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20所中医学院。翻译活动首次在官方的组织下进行,避免了译文用词混乱,概念解释不一的弊端。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中国学者黄雯也将内经的一些重要章节译成了英文。这一时期,完全终止了拉丁语的使用,顺应了语言的发展规律。4第四阶段(19721991)这一阶段中医英语得到发展原因得益于两个原因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中药抗艾滋病作用的发现;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对针

4、刺麻醉药的推崇,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法再次叩开美国大门。这一时期翻译工作的中心完全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中国翻译工作者成了中医翻译队伍的主力军。翻译工作表现出了明显的广泛性和系统性。中医的主要经典著作及教科书的译本相继问世。翻译由实践转入理论总结。由于翻译工作有了广泛性和系统性,再加上长期翻译实践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为由实践转入理论总结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于是,一些经典著作出版了,例如德国文树德教授在美国出版了英译难经,英国李约瑟、鲁桂珍合著的针灸史略和麻醉理论,美国创刊出版的美洲中医杂志等。国内有中国政府组织编译培训教材中国针灸学基础、中国针灸学,张恩勤主编的英汉对照实用中医文库等。5第五阶段(19

5、92年至今)随着学术界对于中医英译的研究和探讨,人们越来越感到中医翻译界“各家学说”的状态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另外,中医英译中存在的理解偏差和对应词缺乏这两个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于是建立协调中医翻译活动的组织及设计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规范化的模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一时期,中医英译的特点1)理论研究有了实质性的发展,研究领域已触及到了中医翻译的原则这样一些带根性的问题;2中医翻译的理论研究纳入了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3)中医翻译界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4)系统的英汉中医教材相继问世;5)中医翻译活动由分散趋向联合,如张恩勤和徐象才主编的两套英汉中医丛书均有全国许多省市的

6、译者参与。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中医英语翻译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然而中国人参与的历史不久,全面系统开展翻译的历史更为短暂。因此,一方面可是说中医英译的历史悠久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中国的中医翻译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上升的空间也很开阔。国内外现状中医英语的发展建立在国内与国外的国际交流上。由于我国7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艺术、文艺和科技上面的交流日益加强。近几年来,我国国内对中医英译的版本层出不穷。1991年,李照国先生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ESP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建立“中医英语”的构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探究。在1995年,他又编写出版了中医英语教程,对“中医英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

7、结,论证了“中医英语”的概念机器在中医发展中的地位。谢竹藩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绝“中医药名词术语应以标准化”的课题,其成果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于2002年出版。这一些成果足以可见,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医英译的重视。但是目前,不少中医院校在研究中医英译的过程中,对于其概念、体系及应用认识不一,再加上缺乏统一教材,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偏差,应引起重视。当今社会,国外不少学者也争相翻译了很多中国古典中医著作。比如中国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难经先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英文版本,可见国外致力于中医英译的学者很多。然而现在很多国外学者都专注于古典著作的翻译,而对于词典字典方面的涉及很少。

8、因此,英国学者魏迺杰博士的英汉汉英中医词典、实用中医英文词典就显得比较突兀。除此之外,德国的文树德教授主持的“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研究”历史20年,是迄今为止西方规模最大的中医典籍翻译工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传统医学术语英语国际标准化”工作,2007年10月16日,公布了WHO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为今后传统医学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医英译还处于一种混乱的现状,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在翻译中医术语时按照字典或者词典上的要求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所以对于同一个术语的翻译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可见,建立正确统一的翻译原则及标准是非常关键的。发展方向中医英语发展的好主要取

9、决于两方面,一个是研究者的英语水平,另一个是对于中医科学的了解程度。在第一个方面上,国内外都必须注重研究者英语翻译技巧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标准才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中医英语翻译之中。目前,对于中医院校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医科学”实为重要。第二个方面,就是对我国中医科学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中医的术语还要学习中医的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中医英译做得很地道,做的国际化。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目前国内外中医英译的现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1991年,李照国先生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ESP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建立“中医英语”的构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探究。在1995年,他

10、又编写出版了中医英语教程,对“中医英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论证了“中医英语”的概念极其在中医发展中的地位。谢竹藩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绝“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语标准化”的课题,其成果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于2002年出版。目前,对于中医院校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医科学”实为重要。我过政府和学术界已经先后建立个多所中医药大学和几个研究机构。国外,英国学者魏迺杰博士的英汉汉英中医词典、实用中医英文词典对于中医英译领域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德国的文树德教授主持的“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研究”历史20年,是迄今为止西方规模最大的中医点击翻译工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传统医学术语应以国际标准

11、化”工作,2007年10月16日,公布了WHO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为今后传统医学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研究内容本文先是描述了中医英语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这几个阶段中可以发现中医英语翻译虽然历史悠久,可是却不完善,其发展空间还很大。再是通过中医英译的三个特点,即定义化、仿造化和多样化引出当今学术界存在的对于中医英译的两个问题。其一是对应词缺乏,其二是理解偏差。这两个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医英语的发展,使得其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需要借助中医英译的三原则,即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

12、国情,保持特色。本文着从这三个原则下手,紧紧围绕两个问题,系统阐述了中医英译应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发展。1INTRODUCTION11THEDEFINITIONOFTHETRANS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THEDEVELOPMENTOFTHEENGLISHTRANS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1THEFIRSTDEVELOPINGSTAGE22THESECONDDEVELOPINGSTAGE23THETHIRDDEVELOPINGSTAGE24THEFOURTHDEVELOPINGSTAGE25THEFIFTH

13、DEVELOPINGSTAGE3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LISHTRANS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1WORDCOPING32GIVINGDEFINITION33DIVERSIFIEDTRANSLATIONS4THEEXISTINGPROBLEMSOFTHEENGLISHTRANS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41LACKOFTRANSLATEDWORDS42THEDEVIATIONOFUNDERSTANDING5THEPRINCIPLESOFTHEENGLISHTRANSLATION

14、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51FOCUSINGONTHEMEANINGWHILELOSINGTHEFORM52CONTRASTINGTHEWESTERNMEDICINE,SEEKINGCOMMONGROUNDWHILERESERVINGDIFFERENCE53RESPECTINGNATIONALCONDITIONS,MAINTAININGCHARACTERISTICS6CONCLUSION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对于中医英译,主要运用的是三个翻译过程中的原则,即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薄文重医是因为中医属于科技用语,所以翻译时

15、应是科技翻译,而不是像翻译文学一样去翻译。比照西医,求同存异是因为中医英译必然会受到西医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名族特色固然很重要,但是同时应该也看到中医和西医的共性。尊重国情,保持特色是指在强调借鉴西医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不能把中医西医化,而是要找一条使中医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研究难点与预期达到的目标中医英语翻译应遵守的三原则已经被国际上认可,可是现在该领域还是一片混乱状况,其主要原因是译者在翻译时无法真正做到这三原则。所以如何真正掌握这三个原则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介绍了中医英语翻译仿造化,多样性以及定义化这三个特点,并指出其折射出在翻译过程中的对应词缺乏和理解偏差这两个

16、问题进行仔细探讨。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三原则,即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对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选题2010年9月30日2010年11月5日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010年11月10日2010年12月30日论文初稿2011年1月2011年3月毕业论文答辩2011年5月26日2011年6月10日五、主要参考文献NATHANSIVIN,“TRADITIONALMEDICINEINCONTEMPORARYCHINA”J,UNIVERSITYOFMINCHIGANCENTERFORCHINESEST

17、UDIES,19902,549XIEZHUFAN,ONTHESTANDARDNOMENCLATU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BEIJINGFOREIGNLANGUAGESPRESS,2003陈峰,关于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探讨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系,2006。姜雨孜,聂文信,浅谈中医英译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第3卷第5期,419420页。兰凤利,中医英译的历史回顾J,中华医史杂志,2008,第1期,2831页。罗磊,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初探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第2卷第3期,209240。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

18、社,1993。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1997。李照国,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科学J,教育论坛,1999,第3期,57页。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李照国,再论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第2卷第3期,235238页。闵玲,论中医英语翻译D,南京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2006。王秀文,王颖,医务英语翻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徐艳丽,毛红,中医英语翻译原则和标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第8卷第4期,569570页。杨天权,邵念贤,英语医学名著汉译技巧精华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