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行论,论名,论义,译礼,入造论之理,所入之自性,圆满结尾,真实宣说,讲述宣说之必要关联,入者所依补特伽罗,入者之意乐,趋入之方法,礼赞句立誓句示现谦虚,各自之本体宣说之必要如何宣说,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意乐之所依福德之心稀罕,发心之功德,受持之方法,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第二品 忏悔罪业,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第四品 不放逸,第五品 正知正念,第六品 安忍,第七品 精进,第八品 静虑,第九品 智慧,第十品 回向,甲,乙,丙,丁,发心之功德,真实功德,具功德之合理性,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共同功德,特殊功德,断除罪业成办利乐满足愿望名义转移以喻赞德,分类本体之差别功德之差别,教证之合理性,理证之合理
2、性,自行利益是殊胜施主是殊胜福田不为痛苦所害称为应礼处与皈依处,意乐殊胜,加行殊胜,丁,戊,己,庚,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科判,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以护送着之喻说明罪业之果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辛,意乐之所缘广大宣说意乐超世间,加行所缘之广大其他无有如此加行,发心之功德,真实功德,具功德之合理性,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共同功德,特殊功德,断除罪业成办利乐满足愿望名义转移以喻赞德,分类本体之差别功德之差别,教证之合理性,理证之合理性,自行利益是殊胜施主是殊胜福田不为痛苦所害称为应礼处与皈依处,意乐殊胜,加行殊胜,丁,
3、戊,己,庚,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以护送着之喻说明罪业之果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辛,意乐之所缘广大宣说意乐超世间,加行所缘之广大其他无有如此加行,第10课 颂词,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续第9课,芭蕉树生果的问题,芭蕉树的果是不是生一次就没有了?,我觉得两种说法都可以理解。其实,有关“芭蕉树是否有芯”,每个人也说法不一,即使生于热带,住在芭蕉树旁边的人也不太了解这些,虽然他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所以,别人的话也不一定可靠,自己亲眼所见可能才算有点依据,否则,也会有各
4、种差错的。,讲经说法与造论的差别,造论时,文字上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形成文字后很难改动,但历代大德对讲经说法和辩论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印度的论师旃扎古昧认为:在讲经和辩论时,词句、比喻上稍有矛盾也是可以的。上师如意宝说过,我们在讲经或辩论时,是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家明白其中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要特别重视语法和比喻,可以对某些特殊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专门宣讲一些道理。,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早上观修的问题,1、观修时,会经历五个阶段不同的境界,(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光明藏论、释迦牟尼佛广传),第一阶段: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第二阶段: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第三阶段:如平原江河之修行觉受
5、第四阶段:如大海离波之稳固觉受第五阶段:如山王般稳固之究竟觉受,2、对凡夫人来讲,每个阶段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训练,有些人几个月后,心才能稍微安住下来;有些人好几年以后,才能达到第二步境界。,3、观修的要求,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决定观修内容;观修过程中,在最初和中间一定要想:我是为了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如果心特别乱:在面前放一张佛菩萨的照片,先看着他,当其相貌基本上能显在心中时,就闭着眼睛开始观想,直至眼前的相貌逐渐消失,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时,再睁开眼睛看一会儿,然后又观如此反反复复,经过好几个月的练习,久而久之,心才能够稍稍专注下来。,如果实在观想不了: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念释迦牟尼佛心咒
6、:“达雅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一边观想,一边这样念诵,逐渐你的心才会堪能。记住,心里一定要想:我祈祷释迦牟尼佛,就是为了自相续中能够生起菩提心。,早上观修的问题,4、上师的勉励(掌握规律、不退转、坚持),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掌握规律,刚开始时,分别念肯定比较多,这不是什么坏事,是正常现象。,不退转,发了愿以后,修行最好不要退;如果特别忙或者生病了,可以利用后面的时间慢慢补上;假如有人完全不修了,上师不会强迫,但会比较失望。,坚持,共修的过程中,有些人的效果可能比较好,有些人不太好,有些人一点也不好,但不管怎么样,如果能够坚持,这种情况会慢慢改善的。,前颂中讲了定业可依靠菩
7、提心来压伏,此处讲的是不定业能依菩提心而彻底摧毁。,末劫火: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这个器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最后毁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末劫火,热度相当于七个太阳加在一起,刹那间能将一禅天以下全部摧毁无余。定业:指自己故意去造的业;不管是善业恶业,如果自己故意去造,来世一定会成熟果报。比如故意去杀生、犯戒、造五无间罪、毁坏三宝,这些绝对都是定业,如果没有对治,来世必定会感受果报,但若遇到了菩提心,就不会堕入恶趣。不定业:而无意中所造的称为不定业。定业不能改:是指如果没有好好地忏悔,在没有对治的情况下,定业确实不能改,一旦遇到了对治,定业也是可以改变的。,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辛五、
8、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颂词意思:,末劫时有一种特别炽热的火,能在刹那间摧毁整个器世界,同样,菩提心犹如末劫火一样,能在生起的一刹那,摧毁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所以,菩提心的功德的确相当大。,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相续中如果具有菩提心,就根本不会堕入恶趣。(法王如意宝),1.比喻说明华严经: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2.教证说明印度入菩萨行论大疏: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即使你的罪业再大,一旦
9、有了菩提心,就像一点盐融入大海一样,盐味马上就会被大海隐没;涅槃经:“何人一刹那,观修菩提心,彼之诸福德,佛陀不能量。”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在讲“愿菩提心的功德”时,也可以找到这个内容。,正:我们造过的很多恶业,若想通过其他方法完全根除很难,通过这次学修,如果能真正生起菩提心,那么相续中的罪业该压制的已经压制了,该摧毁的已经摧毁了。,提出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反:不说其他罪业,光是在吃饭的问题上,杀害了很多生命;生命必须要用生命才能偿还,如果没有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没有好好地忏悔回向,以后有没有解脱的机会?,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解释无著菩萨的讲义,1.华严经中云:“能焚诸恶行如末
10、劫火。”,无著菩萨在每个颂词中基本都引用了佛经的教证,容易让不同的人产生信心。来自藏传佛教也好,印度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认识菩提心。理论与实际a. 通过这次学习,要真正明白菩提心与菩提心相似的善妙功德的区分。b.求法不易,依靠科学技术的方便,不需要到藏地苦行,就能轻而易举听闻如此殊胜的佛法,同时获得传承,这种机会,是最难得、最好不过的一件事了。c.这次学习,应该有一份难得之心,这样学习才会成功。d.上师反复考虑公开传法的问题,想通过这种方式,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能让大家明白佛教的教义。如果真正有收获,这就是上师讲经说法的目的e. 希望大家能真正明白菩提心的每一个道理,尤其是
11、通达入菩萨行论的所有颂词和讲义,认认真真地去学习。,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解释无著菩萨的讲义,2.善天尊者说:“一刹那之大安忍不缘所取,所以必定能焚烧(罪业)。”,可以解释为胜义菩提心,也可以解释为世俗菩提心,是不缘自私自利这种所取的大安忍,这样的菩提心能焚毁所有的罪业。,从菩提心失毁的角度,以护送者的比喻来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即菩提心能压制罪业,包括五无间罪,但并不能根除;从菩提心没有失毁的角度,以末劫火的比喻说明菩提心能断除一切罪业,即便是转生恶趣的罪业也能从根本上断除。无著菩萨的观点:如果对治力特别强的话,五无间罪也可以被根除;如果菩提心的对治力不强,也就是利他的心不强烈,那么菩提
12、心只能压制罪业。,4.菩提心具备具备二种功德(压制罪业、根除罪业)并不矛盾,3.护送者之喻与末劫火之喻并不重复,如果获得了越来越殊胜的菩提心,那么功德也会越来越超胜,是从循序渐进而获得来讲的。因为在菩提心力量不强的时候,对五无间罪等罪业只能起压制的作用,暂时让它不成熟,一旦堕入恶趣,也能在很快的时间中获得解脱。但如果菩提心的力量相当强,即使造了五无间罪,也能从根本上断除。所以,一颗菩提心有两种作用并不矛盾,就像火一样,既能够压制水,也能让水完全干涸。,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辛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颂词意思:,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难以一一道尽,
13、为了补充说明,论中又引用了华严经的教证:智者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菩提心的利益无法限量!,弥勒:弥勒菩萨对一切万法的本体完全证悟了空性,成为释迦牟尼佛的补处,在因地时名字就叫弥勒(意为慈氏),获得佛果时也叫做弥勒,即我们所谓的“弥勒佛”。,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辛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坚财之子名善财,寻求殊胜菩提行,菩提心功德分类a.在汉传佛教中,华严经可分为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等不同的版本。b.这里是按照藏传佛教的华严经,经中讲了一百三十种菩提心的功德。,善财参学善财童子于文殊前发心后,为了寻觅菩萨学处而逐渐前行:a.按照汉传佛教华严
14、经的观点,是五十三参;b. 按藏传佛教华严经中所讲,是依止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c.按照印度布布达论师的教言,是依止了一千一百位善知识。,弥勒菩萨以比喻的方式宣讲菩提心的功德善男子,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一切有情赖以生存,故如大地,能真正杜绝一切贫困,故如多闻天子;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故如父亲;能真实成办诸事,故如摩尼宝王;能满足一切心愿,故如妙瓶菩提心具有此等及其余千百万无量无边利益 ,引用华严经中的记载,讲述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求法时,弥勒菩萨宣讲了菩提心的殊胜功德,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理论联系实际:高僧大德学佛精神 VS 凡夫人,由华严经
15、教证引申,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高僧大德重视学习华严经,2.华严经殊胜功德,藏传佛教中,学习研究华严经的高僧大德比较多;汉传佛教,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华严宗的大德对华严经情有独钟;唐朝的清凉国师,一辈子钻研华严经,一生中传讲了五十多遍,每年基本上都讲一遍。憨山大师说过:不读华严经不是佛教徒。黄念祖老居士经常宣讲华严经中的十种神玄 黄念祖老居士:北京邮电学院的教授,物理学方面的科学家。,若想将世间法与佛法结合起来,必须要懂得华严世界一些不可思议的奥义,如果能真正通达,对现在所谓的奥秘也会有所认识的。例证: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观点,华严经,方便的时候应该好好学习,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
16、。,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理论联系实际:高僧大德学佛精神 VS 凡夫人,由华严经教证引申,高僧大德,凡夫人,把修法放在首位,认为世间法不是人生的主要目标,最主要的就是获得菩提心,就是要学习佛法。,把学佛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整天都是没完没了,脑袋里全是满满的世间法,真正留给佛法的空间相当少。,清凉国师每天讲经八个小时道宣律师听了二十遍四分律顶果钦哲仁波切,一生中听了七百多函经论的传承,不能吃苦:求学的过程中,不要稍微累一点、听经时间长一点就叫苦连天;傲慢:有些人学过一点世间理论,读过博士、硕士等,相续中就生起傲慢心,根本将佛法不放在眼里。对佛教有偏见:妄下断言“佛教是一
17、种教条主义”、“佛教对生活没什么帮助”、“学佛的人是在世间中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了,才把佛教当作一种精神安慰”,精进,(态度),(行为),怠慢,发心之功德,真实功德,具功德之合理性,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共同功德,特殊功德,断除罪业成办利乐满足愿望名义转移以喻赞德,分类本体之差别功德之差别,教证之合理性,理证之合理性,自行利益是殊胜施主是殊胜福田不为痛苦所害称为应礼处与皈依处,意乐殊胜,加行殊胜,丁,戊,己,庚,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以护送着之喻说明罪业之果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辛,意乐之所缘广
18、大宣说意乐超世间,加行所缘之广大其他无有如此加行,第10课 颂词,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菩提心分类,涅槃经,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华严经,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现观庄严论:,地、火、月、水等二十二种比喻,二十二种分类,经庄严论,信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可以在世俗人的心里产生。,从相续产生角度而言:,入行论中菩提心之分类,就是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是从本体方面来分的。,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特殊功德)分三:一、分类,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归纳而言,菩提心可
19、分为两种,一是愿求菩提心,一是趣行菩提心。,颂词意思,第一品菩 提心利益 发心之功德,(特殊功德)分三:一、分类,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讲解,1.教证:华严经“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无著菩萨此处所引用的教证几乎全是华严经,有些执宗派偏见的人都没有理由不承认。,2.中国现状,学佛的人大概有一亿多,虽然一些殊胜日寺院里人山人海,但大多只求自身利益,真正发了愿菩提心的很少,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菩提心的就更少了。,3.理论联系实际,大家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一定要发起菩提心。区分利他行为、慈悲心和菩提心: 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也就是为利益他众而希求圆满正等觉佛果。 捐钱、希望学校、扶贫项目等不是菩提心,是一种利他行为,真正菩提心是以佛法来饶益众生,令他们最终获得佛果,心里面这样发愿,行动上也这样去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