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海兩岸憲法修改之比較分析,報告人李炳南,2報告架構,3台海兩岸憲法修改之比較分析,問題意識的出發點兩岸有共同性 1社會主義式憲法 2以黨領政 3修憲頻率高,4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動力分析,促成兩岸修憲的共同因素社會結構的轉變正當性的需求政治精英的抉擇政黨的運作,5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動力分析,社會結構的轉變中國大陸因為計畫經濟失敗,改革開放之後逐漸邁向市場經濟,導致憲法與社會實際的發展有所衝突,於是開始了一連串的修憲。台灣的政治民主化與台灣的前三次修憲有很大的關聯,6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動力分析,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帶來相關變化1.菁英甄補制度化的程度漸高 (Andrew Nathan,2003)
2、 2.中共擴充人民反映意見之管道 (Andrew Nathan,2003) 3.私營企業主等市民社會要素增強4.經改帶來了意識型態的重塑 (Mary E. Gallagher ,2002),7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動力分析,正當性的需求 台灣將正當性建立在定期選舉,使人民接受政府之統治。 中國大陸將正當性建立在意識形態的重新型塑,以及經濟改革的成就上。,8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動力分析,台灣修憲為何較中國大陸頻繁?統獨因素 台灣沒有像其他東歐國家立刻制憲,原因在於國民黨的統治下,經濟表現仍相當傑出,在民眾心中仍相當有合法性。此外,之所以修憲不制憲,與國民黨認為這部憲法是全中國人民制訂的而具象徵意義有關
3、。修憲機關擴權 歷次修憲,無論修憲主軸為何,國民大會均在這期間取得一定的好處,9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一、修憲機關的設置二、意見的表達與匯集三、修憲程序之探討,10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修憲機關的設置受全俄蘇維埃大會(The Soviet Congress of the Union)。中國大陸全國人大的設計將權力集於身五五憲草的國民大會亦是將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集中在國民大會之下,11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中國大陸的修憲過程一、意見的表達與匯集自上而下:先形成草案再徵求意見自下而上:先匯集各方意見再形成草案二、一機關修憲,12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八二憲法規定之修憲程
4、序,八二憲法規定的修憲程序,13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台灣的修憲過程一、意見的表達與匯集 大型之體制外會議 : 國是會議、國家發展會議二、一機關修憲至兩機關修憲,14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第一階段(19902000年)修憲程序,15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第二階段(2005年)修憲程序,16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第三階段(2005年以後)修憲程序,17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過程分析,一、修憲機關之創置皆受到前蘇聯影響二、兩岸修憲過程政治導向皆很濃厚三、中國大陸修憲過程逐漸細緻,台灣 修憲過程逐漸粗糙四、台灣有修憲機關擴權之問題,中國大陸人大則無此問題,18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體
5、例與內容分析,修憲體例 :部分修憲修憲內容:政治性內容 經濟性內容,19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內容分析,中國大陸 修憲體例之探討 附加式的部分修憲: 採用憲法修正案的方式 八二憲法的修憲內容 前三次修憲:修正經濟體制為主 第四次修憲:稍稍加入政治改革,20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內容分析,台灣 修憲體例之探討 取代式的部分修憲 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增修條文獨立增列 第二階段:增修條文全文修訂 第三階段:增修條文的全文修改,21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內容分析,台灣的修憲內容 以改革政治體制為主 1.前三次修憲:政治民主化 2.第四次修憲:中央政府體制調整 3.五、六、七次修憲:國會制度調整 有學者稱其為: 分期付款式的制憲模式,22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內容分析,中華民國的歷次修憲, 經濟議題不被關注 基本國策中國民經濟一節與現實經濟發展之衝突,23台海兩岸憲法修改的綜合分析,一、採用部分修憲之文本形式二、面臨憲法經濟體制之規定與 社會變遷不相適應的情形三、呈現漸進式修憲之特點四、中共先經濟後政治體制改革, 台灣修憲以政治議題為主五、中共漸有完善憲政制度之趨勢,24結論,兩岸修憲共有的特點一、修憲次數頻繁二、修憲過程政治導向濃厚三、採用部分修憲之文本形式四、修憲目的政治性強五、漸進式的修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