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06KB ,
资源ID:476333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763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DOC

1、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高铁梅 /刘玉红 /王金明 原载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年第 6 期 【标题注释】本文得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资助,批准号: 01JAZJD79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项目号: 70171019。 【作者简介】高铁梅,女, 1951年生,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教授(大连 116025); 刘玉红,女, 1978年生,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硕士研究生(长春 130023); 王金明, 1975年生,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博士研究生(长春 130023)。 【关 键 词】通货紧缩 /总供给曲线 /产出缺口 /非对称效应 /TARCH模型

2、/可变参数模型 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有着复杂的背景,既与处于市场化转轨过程有关,又与体制上一些特殊因素有关。本文试图利用 TARCH 模型和变参数模型从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非对称效应、货币原因、总供给曲线和产出缺口,以及消费需求、企业效益对物价的影响等多个视角定量分析和探讨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原因。 一 引言 从 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中国经济从通货膨胀的高峰入 了通货紧缩的低谷。但物价指数并不是一直在谷底徘徊,还是出现了向上波动,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还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见图 1)。近年来,政府一直将克服物价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但中国经济仍未能

3、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通货紧缩成因的讨论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社会总需求不足(注: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 1998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 1999 年展望,经济研究 1999 年第 1 期。);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以及农民收入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减少了需求(注 :张新泽等: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物价低位运行和货币政策指标调整,金融研究 2002年第 11期。);( 2)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注: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管理世界 1999年第 3 期;谢平等: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经济研究 1999年第 8期。

4、);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注:余永定:打破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经济研究 1999年第 7期。);经济发生阶段性过剩,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竞争不断拉动价格下降(注:张新泽等: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物价低位运行和货币政策指标调整 ,金融研究 2002年第 11 期。);( 3)货币供应量增幅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及存款的超常增长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相对缓慢(注:范从来:供给冲击、价格总水平下降与货币量紧缩,金融研究 2002 年第 4 期。);( 4)由于核算性偏差和体制性压抑(主要是价格管制性因素和市场准入壁垒)造成了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严重扭曲(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课题组:核算性扭曲、结构性

5、通缩与制度性障碍,经济研究 2000 年第 9 期。);( 5)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所不当,政策调整滞后(注:吕江林:我国通货紧缩的政策 成因,经济研究 2001 年第 3 期。)。( 6)生产率提高降低了成本,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注:张新泽等: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物价低位运行和货币政策指标调整,金融研究 2002年第 11 期。)。这些观点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大多数学者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进行阐述,虽有少数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也是采用比较简单的固定参数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描述非对称冲击的 TARCH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物价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同时从

6、货币供应量 M, 1和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来分析通货紧 缩的货币成因。进一步地,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生产函数、产出缺口等推导出扩展的总供给曲线,采用可变参数模型估计出中国近年来动态的总供给曲线,还估计了消费需求、企业效益对价格影响的可变参数模型,力图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统计月报、中经网( ) 图 1 消费物价指数(实线)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虚线) 二、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非对称效应分析及通货紧缩的货币原因 (一) TARCH模型 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关于扰动项 , t的假定是零均值,同方差和序列不相关,但是对经济时间序列而言,这种假设很难满足。在

7、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中,会出现预测误差 , t的条件方差 2, t与 , t-1存在某种相 关性的情况。为了刻画这种相关性, 1982年 Engle提出自回归条件异方差( ARCH)模型(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Model)。 1990年 Zakoian和 Glosten, Jafanathan, 1993年 Runkle又引入门限( Threshold) ARCH模型,称为TARCH 模型(注:参见 Robert F. Engle,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w

8、ith Estimates of Variance of U. K. Inflation. Econometrica, vol.50, 1987, PP.987-1008。): 和 , t-1 0 对条件方差有不同的影响:当 , t-1 0 时有一个倍的冲击;当 ,t-1 0时有一个 +倍的冲击。只要 0,就存在非对称效应。如果 0,我们说存在杠杆效应,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效果是使得波动加大;如果 0,则非对称效应的作用是使得波动减小。 (二)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非对称效应 由于货币政策及其它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及时滞导致经济中出现了不同于货币政策开始实施阶段的条件因素,以致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环境发生

9、了变化,此时,货币政策在产生一般的紧缩或者是扩张的政策效应基础上,还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效应,我们称之为“非对称”效应。 表现在经济中,就是使得某些经济变量的波动加大或者变小。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于物价的非对称效应,进而探讨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特点及其成因。 本文使用 1991 年第一季度至 200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注:本文所采用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经网( )和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统计月报。由于 GDP缺少 1991-1994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利用 1991-1994年的年度 GDP数据,用数值方法近似推算出相应期间的季度 GDP 数据。除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外,所采用数据均做了

10、季节调 整,所有的模型均采用美国 QMS公司开发的、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著名计量经济软件 EViews 4.0计算的。并且本文所有的模型都进行了协整检验,变量之间满足协整关系,以下不再说明。)建立了通货膨胀率( , t)的 TARCH模型。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PI,上年同期 =100)减去 100 代表通货膨胀率 , t,货币政策变量选用狭义货币供应量 M, 1的增长率( M, 1R, t)、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7 天)( R, t),模型中解释变量还包括货币流通速度( V, t)( V, tGDP, t/M,1t)、通货膨胀率的第一期滞后( , t-1)。使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代替存款利率

11、,是由于目前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利率管制国家,中央银行对利率直接调控,因此名义存款利率不能够反映市场上货币供需的真实情况。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于 1996 年 1月成立, 1996 年 7天以内的同业拆借的比重为 28.78,而 2001年已上升为 82.23,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重要场所。由于同业拆借市场能够较为迅速地反映货币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因此可以将同业拆借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利率。(注:杨英杰:泰勒规则与 麦克勒姆规则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年第 12 期。)由于中国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时间较短,我们计算出一年期存款利率与银行同

12、业拆借利率( 7 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97,高度相关,所以我们根据一年期存款利率的趋势,将同业拆借利率由 1996年向前外推至 1991年第一季度。 由 TARCH模型的回归方程和方差方程得到的估计结果为: 在( 4)式中, TARCH项的系数显著不为零,说明货币政策的变动对物价具有非对称效应。需要注意,方差方程中非对称项的系数是负的。这就说明,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率 ,t的非对称影响是使得物价的波动越来越小。观察图 2,我们还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非对称作用在不同阶段对通货膨胀率表现是不同的:在经济过热时期,如 1992 1994 年期间,通过( 3)式货币政策变 量的紧缩作用,导致了货币

13、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减速作用非常明显,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率方程的残差 , t非常大,由方差方程( 4)可知这一时期物价波动很大,但 , t-1 0,则 d,t-1=0,所以 TARCH项不存在,即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1995 1996年初 , t-1 0,则 TARCH项存在,且其系数是负值,于是非对称效应使得物价的波动迅速减小。当处于经济增长的下滑阶段,它的残差只在零上下波动,虽然 , t出现负值比较多,但是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扩张作用非常小。近年来中央银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仅简单地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分析,还要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货币化过程和金融技术发展滞后进行

14、深入研究。 图 2 通货膨胀率方程的残差 , t (三)通货紧缩的货币原因 在通货膨胀率 , t方程( 3)中,通货膨胀率的货币供应弹性和货币流通速度弹性都是正的,说明它们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是同通货膨胀率方程的残差 , t向的,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会使物价上升,减少会使物价下降。而通货膨胀率的利率弹性是负的,说明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利率的上升将使通货膨胀率下降,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利率的下降将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1996 年第一季度至 2003年第一季度同业拆借利率( 7 天)由 12.49降为 2.23,下降了 10.26个百分点,为了简单起见,不考虑( 3)式中 , t-1

15、的传递效应,由( 3)式中通货膨胀率的利率弹性为 -0.255,可以计算出利率的下调使得物价上升了近 2.62,如果考虑 ,t-1的传递效应,利率政策对缓解通货紧缩的作用会更大些。本文认为,中央银行近年来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对抑制通货紧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着体制上和结构上的许多相当复杂的因素,抵消了利率政策的效应,因此货币政策只能起到减少物价波动的作用。下面依据方程( 3)中对 1994年第一季度至 2003年第一季度物价波动的货币因素进行如下实证分析: 1.货币化进程快速推进,导致对 货币需求的增加;而现实流通中的货币量又呈现出明显的紧缩状态 M, 1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体现市场总需

16、求的水平,对消费物价和生产资料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本次通货紧缩的情况看,流通中的货币呈现出明显的紧缩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货币化进程加快, 1983 1993 年,货币供应量 M, 0、 M, 1、 M, 2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6.48、21.96、 27.17。而 1994 1998 年,货币供应量增幅一直在下降。 M, 2的增长率从 1994 年的34.4下降到 1998年的 14.84; M, 1的 增长率从 26.8下降到 11.9; M, 0的增长率从 24.3下降到 10.1。从理论上说,由于经济增长率保持 7 8,物价涨幅又很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不算少。但是由于这次通货紧缩

17、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市场化的同时,还经历着经济货币化的过程。许多在计划经济时期不进入市场交易的服务和商品相继开始交易,如通讯、证券、房地产、旅游、文化教育、私人汽车等等,货币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显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如果仅仅考虑通常情况下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按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货 币数量公式来考虑货币政策,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 GDP同步增长的水平上,就会使货币供给量与其需求量之间不匹配,从而出现物价的波动。(注:刘骏民等:从虚拟经济角度看通货紧缩,成思危主编成因与对策:透析中国的通货紧缩,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 233-272 页。

18、)由于在中国现阶段只有 M, 1才具有交易手段和支付手段,所以中央银行对 M,1控制最有意义,从( 3)式可以看出,如果 M, 1增长 1,忽略 , t-1的传递效应,物价增长率 , t将上升 0.074。因此,中国在处于货币化进程中时 ,货币供给量的严重不足是本次通货紧缩的因素之一。 2.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市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关系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从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Y可以看出,与总需求相对应的是 MV,即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表现为市场总需求。在货币量和产出一定的条件下,由 P=MV/Y可知,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会导致物价上涨;反之,若货

19、币流通速度下降,物价就会随之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影响着价格总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图 3中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量, 1985年以来, 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从( 3)式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将导致物价增长率的下降。而近年来货币供应量 M, t的增长速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同时下降,导致实际的货币流通量 MV 下降是中国这次通货紧缩的货币成因。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月报 图 3 货币流通速度 V(年度)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会出现下降趋势,这需要从体制因素、金融技术状况、利率水平、经济不稳定程度、通货膨胀预期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在几乎所有的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先是随着

20、货币化的深入下降,然后又随着金融创新和经济的稳定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如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二战前呈现下降趋势,而在二战后又大幅上升。其货币流通速度的最初下降应归因于随着农业相对重要性程度降低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实物交易和实物支付逐渐被货币所取代。虽然 二战后收入的提高、较高的利率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对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上升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金融技术的提高。(注:劳埃德 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马晓萍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年,第 375-412页。)中国在市场化进程中,由于货币化和金融深化是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起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化和市场化的

21、进程必然导致货币需求量激增,而 GDP 的增幅又大大地低于货币需求量的增长,所以在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下降。从( 3)式可以看出,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 降 0.1,忽略 , t-1的传递效应,物价增长率 , t将下降 0.628。因此,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下降也是本次通货紧缩的重要货币因素。 三、总供给曲线的估计和产出缺口弹性的实证分析 (一)总供给曲线 研究中国的物价波动绝不能忽视对总供给曲线和产出缺口的分析。由菲利普斯曲线、生产函数和工资加成定价方程可以推出价格水平和产出缺口的关系(注: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李庆云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 18

22、8-191、 403-425 页。): 式中, P 为当年价格水平, P, -1为上年价格水平,参数( 0)衡量了产出缺口对物价水平的反应程度。 Y代表实际产出, Y 代表潜在产出,( Y-Y ) /Y 是产出缺口。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是决定 价格的重要变量,实际 GDP 高于(或低于)潜在产出常常被认为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成为货币当局应该采取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的信号。潜在产出常常与产出的长期成分(或趋势成分)相联系,这样产出缺口就与产出的短期成分(或波动成分)有关。持续形成的正缺口将产生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正缺口越大,则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持续形成的负缺口则会使物

23、价下降,负缺口越大,物价下降越多,甚至到了一定程度会发生负通货膨胀,即通货紧缩。利用通货膨胀率 =( P-P-, -1) /P, -1将( 5)式变换为: 系数表示了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总供给曲线就越陡峭,总需求曲线的较小变动,也会导致物价的大幅波动;而越小,总供给曲线越平缓,此时即使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较大,物价的波动也相对较小。 (二)潜在产出的估 计和产出缺口的计算 Hodrick-Prescott滤波(简称为 H-P滤波)是经常使用的经济变量趋势分解方法。利用H-P 滤波可以将经济变量序列中长期增长趋 (注:刘金全: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吉林大 学出版社, 2000年,第 46-47页

2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统计月报、中经网(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图 4 通货膨胀率 , t(实线,左坐标)和产 出缺口 Gap, t(虚线,右坐标) 观察图 4,可以发现中国从 1997 年以来,产出缺口 Gap, t和通货膨胀率 , 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 1998 年到 1999 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近于停滞,宏观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 1998年底实际产出开始低于潜在产出,即产出缺口由正缺口转为负缺口,并且逐渐变大,使得这一阶段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降低,从 1997 年第一季度的 5.2下降到 1999 年第二

25、季度的 -2.1。 2000 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经济增长加快,负产出缺口逐渐变小,在 2002年下半年实际产出再次高于潜在产出,出现了正缺口,这就部分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导致物价水平也相应出现了小幅上扬的趋势。 (三)可变参数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 由于经济改革、各种外界冲击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用以往的 OLS 等固定参数模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就需要考虑可变参数模型( 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下面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来构造可变参数模型: 线的斜率 , t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近几年总供给曲线逐渐变得平缓

26、。由供需理论可知,当总供给曲线斜率较小时,需求的增加只能使得均衡物价向上提高很少,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是很大。为了应对长时期的通货紧缩,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但是如前所述,由于货币政策力度不够,并没有达到提升物价的预期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央行担心在大量投放货币之后,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事 实上,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由于目前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很小,即使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需求迅速升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不会很大,不会引发物价的大幅上涨。所以,应该继续加大货币的投放量,加大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力度,提高货币

27、流通速度,使中国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阶段。 (注: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第 11 章,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没有列出状态方程。) 图 5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的产出缺口弹性 , 2, t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图 6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 t 四、消费需求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 本次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更为突出。我们将物价变量选择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RPI, t(上年同期 =100)减去 100,消费变量选择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CTR, t和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CUR, t,序列 D, 2是

28、一个虚拟变量,它在 1997年第一季度 至 2000年第二季度为 0, 2000年第三季度至 2003 年第一季度为 1。我们加入这个虚拟变量是因为前一阶段 3个变量的变化大体相同,在 2000年第三季度至 2003年第一季度 CUR, t出现反向变化。变参数模型如下: 图 7 物价指数的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弹性 , 1, t 从图 7 可以看出物价指数的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弹性 , 1, t,在 1997 2002年上半年虽有小幅波动,但基本处于下滑的状态,这一期间由于体制改革 ,职工下岗压力增大,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特别是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和教育四大政策的同时出台,进一步加剧了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和

29、支出不确定性的预期,表现为即期消费下降、预防性储蓄大量增加。 2002年下半年后消费弹性 , 1, t有所上升,同时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2003 年第一季度达到 10.79,加上政府采取了多项启动内需的政策,使得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也在稳步回升, 2003年第一季度达到10.4,这就使得通货紧缩的压力得到缓解。 图 8 物价指数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弹性 , 2, t 从图 8可以看出物价指数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弹性 , 2, t 从 1997 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阶段,同时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除 2000 年略有上升外,基本处于下降阶段。 2003年第一季度弹性为 0.167,即农村消费品零

30、售额增长 1只能带动物价增长 0.167。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依然不振,对其中的原因要认真分析。首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需求增长。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过多依靠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1995年比 1978年上升了 4.3倍,而目前国内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价格,在开放程度很强的今天,靠提高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难以为继, 2002年农副产品价格比 1995 年下降 22.5。(注:张新泽等: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物价低位运行和货币政策指标调整,金融研究 2002 年第 11 期。) 1997 2002年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约为 4.2。农民的收入和购买力上不去,自然就谈不上消费的

31、增长。其次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收入增加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工业化和农产品结构调整。再次是流通渠道不畅,消费环境差,限制了消费增长。农村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与城市相差甚远,直接影响了现代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我国农村人口占 70,但是农村消费与城镇消费相差很多, 2003年第一季度农村消费只占城镇消费的53.68,因此农村的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应 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 五、企业效益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本次通货紧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效益低下。我们选月度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IPPI, t

32、(上年同月 =100)减去 100作为物价变量,效益变量选择工业利润增长率 PR, t和产成品库存增长率 IR, t,建立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参数模型(样本区间: 1996年 10 月 2003年 3 月): 图 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利润弹性 , 2, t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告别了“短缺”经济,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生产能力也出现了严重过剩。据对全国 600 余种商品调查,从 1999年至今, 80以上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的为零,其中 440种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近 90。(注:张新泽等: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物价低位运行和货币政策指

33、标调整,金融研究 2002 年第 11 期。)市场供过于求引发了价格大战,各厂商为了保住已有市场,或占有别人市场,不惜成本竞相降价,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衡量企业效益 最常用的指标是利润率。 1997年 5 月 1998年 3月,工业利润水平一直处于下降阶段, 1998年 3月降到谷底。虽然 1998年 4月以后,工业利润仍处于较低水平上,但由于基数较小,使得 1998 2000年工业利润的增长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图 9可以看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利润弹性 , 2, t在 1998 2000 年也处于上升趋势,因此导致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回升。从图 1 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曲线可以看出,1998 200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上涨, 2000年 7月已达到 4.5,这其中工业利润率的上升功不可没。在 2000 2001 年期间,工业利润的增长率出现了下降趋势,同时这一阶段利润弹性 Y,2, t也在下降,使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开始下滑, 2002 年 2月下滑到 -4.2。因此工业利润率的变化是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