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文献综述 兰州市生产型中小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1. 国外激励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民营企业激励制度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激励理论。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熟称“内容型激励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它也被称作是“行为型激励理论”。除了这两类激励理论的研究外,国外学者也对人力资本进行了研究。 ( 1) 赫茨伯格 (1959)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了保健 激励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 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可以用来体现高水平员工的不满意,激励因素可以
2、用来体现高水平员工的满意度。他认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促发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 2) 克雷顿奥尔德弗 (1969)年发表的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提出了“生存 -关系 -成长( ERG)理论”。他认为,人们共存在 3 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 ( 3) 麦克利兰 (1969)年出版的激励经济成就 (与 D G Winter 合著 )一书中系阐述了成就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 机或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耍。这些需要并非像马斯洛理论所指出的那样是先天的本能欲求,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成就需要理论也称后天需要理
3、论。 ( 4) Mahmoud M. Nourayi and Sudha Krishnan(2006)管理控制系统的一个最重大的成分就是激励机制和激发性基础的报酬契约。大部分的高管以现金和公司股份的形式作为奖赏。我们的数据表明:超过 82.5%的观察值包括给高管的额外津贴,甚至于更高的份额大约 94.5%,高管都有职工优先认股权。 我们的分析表 明以市场为基础的回报方法对没有职工优先认股权的公司意义更大。然而,以会计学为基础的回报显然不会被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所严重影响。 ( 5) J. Patrick Coolican(2009)年轻 的 , 具 有潜力的新人总是 会 得到较高的报酬,但是我们
4、必须明白:只有 那些 最具创新意识和努力工作 的人 ,这样的待遇才会多持续几年 。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是工会。它们保护工人不会被解雇,尽管这恰恰是所必要的。与此同时, 对于处于职业生涯中期或者末期的工会领导者们,退休金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民主党员们正在内华达和华盛顿进行公务员赔偿体系改革,工会是他们的绝对支持者。 2 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由以前只注重简单的劳资行政管理开始转到复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而激励在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1.1 对激励对象的研究 ( 1) 着重于对工作积极性职工需求 的调动和员工激励的研究 。 张慧 ;
5、( 2007)在员工的需求和企业多元化分析 企业员工需求内容不同 ,满足手段不同 ,需求程度不同 ;企业员工在工作中 ,有的积极工作 ,有的偷懒与消极合作 ,有的紧张与疲惫。因此应采取多元激励机制 ,建立多元物质激励体系 ,非物质激励和有效的决策激励机制。 来激励同员工的积极性。 ( 2) 着重于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的研究。 张冬梅( 2006)在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及激励方式 对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与激励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她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 :经营者人 力资本为什么是高价值的 ?为什么要对经营者进行高激励 ?怎样对经营者进行高激励 ?她的论点是
6、:在为经营者人力资本 “高价值 “,所以需要对经营者进行 “高激励 “;对经营者的 “高激励 “才能体现经营者人力资本 “高价值 “。 1.2 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 ( 1) 从企业的角度 。 张慧 ;( 2007)在员工的需求和企业多元化分析 对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企业契约的不完备 ,所以激励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的根本手段。企业员工需求内容不同 ,满足手段不同 ,需求程度不同 ;企业员工在工 作中 ,有的积极工作 ,有的偷懒与消极合作 ,有的紧张与疲惫。因此应采取多元激励机制 ,建立多元物质激励体系 ,非物质激励和有效的决策激励
7、机制。 来激励同员工的积极性。 ( 1) 从能力等级角度 。 员晓哲 ( 2003) 在高新 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职能及其需求 人力资本的获取与管理是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随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组 织弹性化及扁平化、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组织精简及整合等企业管理热潮的兴起和发展 ,人力资本的职能确认与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中心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和人力资本的内涵也对企业人力资本提 出了新的职能要求。主动进取、团队沟通与合作、逻辑推理与分析和成就导向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基本职能要求。 1.3 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 3 ( 1) 激励机制内容研究 。 侯仁勇 ; 胡桂林 ;在
8、企业激励机制理论研究激励是指创造满足职工需要的条件 ,激发并维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这一定义中包含了如下 2 层含义 :一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二是维持职工的积极性。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 ,才能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 ( 2) 激励机制意义研究及约束机制分类 。 徐传谌( 1997)在 论企业家行为激励与约束机 制 认为激励机制是为了保证人力资本的地位及利益。约束机制则可以防止人力资本侵犯货币资本的利益。激励机制包括:经济激励机制,地位和权利的激励,企业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 ( 3) 激励机制的偏差研究 吴兰 ; 徐丽娟 ( 2006
9、)在 解析不完备激励机制下的激励偏差 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 ,是企业梦寐以求的 ,企业都期望自己的员工在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指导下 ,其行为指向是企业希望的 ,与企业利益一致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 :激励机制本身的特性 用作激励的指标的可量化性及其能被量化的程度 ;需要考虑的质量确认指标体 系的维度 单一还是多重 ;以及被激励者的状态 ,被激励者参与任务的数量等等 ,企业激励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了影响。 ( 4) 激励机制在经济中和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钱颖一认为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很重要的一点,改革开放以来,人的积极性同改革前相比,其变化天翻覆地。前 15 年通过放权让利,使得人们追求利益,激励起到了
10、非常大的作用。产权也好,公司治理结构也好,最终还是为了要提供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同时对决策人提供约束机制。激励起一个发动机的作用,约束起一个刹车的作用。在前 15 年缺乏对约束的强调;在过去的 5 年,比较偏颇地强调管理和约束,对于激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3 总结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加,而对民营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提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必要选择。通过研究分析激励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激励制度表明了对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一定要快速必要的建立起来。 国外特别是美国在民营企业激励方面的研究已
11、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全面并且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个人对其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绝对值 ,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即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4 合理而感到满意。罗伯特豪斯的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是通过一个模式把上述几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强调任务本身的内在激励作用,兼顾因完成任务而获取得外在奖酬所引起的激励等等。他们有的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需要进行研究,有的着重从人的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入手,有的则从研究激励的目的着手进行研究。 相对而言,中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并且只是就事论事,各成
12、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显得 杂乱无章。经济激励机制,地位和权利的激励,企业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是宫内激励机制的主要约束。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结合企业实际,系统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新动向,形成我们自己的民营激励理论和已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以更好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贡献。这也是我们以后进行激励理论探讨时要努力的方向 。 5 参考文献 1 哈罗德孔茨 ,因茨韦里克 . 管理学 M. 郝国华等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 2 莱曼波特 , 格雷戈里比格利 , 理查德斯 蒂尔斯 . 激励与工作行为 M. 陈学军 , 谢小云 ,顾志萍等译 . 机械工业
13、出版社, 2006.9. 3 苏舍佩尔 . 管理心理学 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05 4 员晓哲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职能及其需求 J 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7. 6 郭惠容 . 激励理论综述 J. 企业经济 2001. 7 张冬梅 .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及激励方式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06. 8 徐传谌 . 论企业家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1997.9. 9 向可明 . 层次激励发挥能动性挖潜增效 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分析 J. 现代商业, 1993.12. 10 俞文钊 . 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 M. 大连,东
14、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0. 11 银路 , 赵振元 . 股权期权激励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7. 12 苏伟伦 . 卓有成效的激励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4. 13 朱芝洲,俞位增,蔡文兰 . 现代激励理论的演进轨迹:二维框架分析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 14 秦凤华 . 试论中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 J. 市场周刊, 2009.7 15 詹秋月 . 西方激励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J. 商业经济, 2007. 16 谢应宽 . BF 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 J. 贵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年 01 期 17 吴兰
15、,徐丽娟 . 解析不完备激励机制下的激励偏差 J. 科技信息 , 2006 年第 1 期 18 张慧 . 员工需求与企业多元激励分析 J. 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2007. 3. 19 侯仁勇 ,胡桂林 . 企业激励机制理论研究 J.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2000.8. 20J. Patrick Coolican Employee incentives in public, private sectors are poles apart Tuesday, May 26, 2009 21 Mahmoud M. Nourayi and Sudha Krishnan The impact of incentives on CEO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Economics, 2006, Volume 53, Number 3, Pages 402-42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