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孙九霞 2012.4.21北京,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汇报内容,一、研究目的、意义和基础二、研究方法及过程三、主要研究成果四、思考及研究的后续拓展,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意义和基础,一、研究目的,为西部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目的地社区的社会转型提供外部动力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为旅游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向基本目的:探寻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有效模式,二、研究意义,(一)现实意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居民的有效参与社区参与旅游是社区发展的良好途径一些旅游社区面临着发展困境(二)理论意义拓展中国旅游学的学科内容和研究视角,并提供案例支持 丰富和发展中国
2、人类学的理论,推进人类学的应用性发展 在西方中心的强势话语中加入本土学者的思考,促进旅游人类学的本土化为国际理论界提供中国的经验研究及理论解释,拓展中国学者应有的国际空间,三、研究基础,(一)概念区分社区是指旅游社区。社区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在内的系统工程。 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社区旅游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社区发展的中间环节。居民群众是社区发展的参与主体,政府组织是社区发展的倡导和指导主体。参与式发展隐含了社区参与,即社区居民积极主动的自我参与。参与式发展同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因而社区旅游是否有效促进了社区发展,还要看社区参与
3、的程度及参与式发展的实施效果。旅游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中隐含了新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延伸。,(二)以往的研究1、国外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研究 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西方旅游人类学分为两大流派,各侧重于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 标志性著作: 1977年出版的由史密斯主编的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是旅游人类学的标志性成果,它标志着英语国家学者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内涵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并提出了“旅游人类学”的概念 ;纳什的旅游人类学(1996),综述了旅游研究
4、的成果。,研究领域: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 旅游的本质、社会功能等的理论探讨; 旅游者的特性、动机、旅游体验研究; 主、客互动关系研究; 旅游客源地研究; 旅游的真实性研究;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 现代趋势: 研究领域越来越广阔,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深入。西方的人类学家已发展 到对旅游过程、参与体验、文本虚实以及话语权力等“后现代”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的层面 。 欠缺: 关于社区参与方面,旅游人类学者的贡献不大。对于社区如何发展旅游、如何参与旅游,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还不多。,2、国外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 代表性著作: 1985年,墨非的旅游:社区方法,具有先导意义。国外社区参与旅游
5、发展的研究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践经验,内容涉及参与的机制、模式、类型、意义,及其对该理论的反思。研究的地域多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研究进展: 自Murphy始,西方背景的学者最先是将社区及其旅游参与当作一种旅游规划方法纳入研究视野的,并逐渐深入人心; 国外社区参与研究是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道前进的,社区支持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 对社区及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各种技巧,及参与项目评估的反馈机制和评估公众参与的程式; 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受到学者(尤其是旅游学者的质疑);,3、国内旅游人类学和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国内的旅游人类学研究特征:
6、 实用主义倾向浓厚。旅游开发、文化保护、旅游扶贫。;具有人类学发 展早期的特征:提供决策;社区参与很少关注。社区参与研究: 90年代以来,社区参与的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中国学者的热切回应。有的是明确用社区参与这一概念,有的关注居民,隐含了社区参与的理念。目前国内的关于旅游的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和宏观的研究,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的案例研究。同时,有关的研究大多沿袭西方的思路,仅限于西方理论的分析框架。真正原创性的、得源于中国现实特点的理论探讨相当欠缺。,(三)本研究的出发点1、延伸国内外已有的研究 国内外社区参与的研究脉络:缺失;作为旅游规划的因素加以考虑;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以考
7、虑。 进一步延伸为:作为社区发展的需要加以考虑;作为主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发展模式的选择。2、提供案例支撑 本研究基于对社区人的具体行为的直接观察,提供一幅相对真实的社区参与图景,不同于某些单向度的理论假设。3、克服西方中心视角的偏颇 和以往从西方为认知里发展起来的理论保持一定的距离,先从中国的现实中发掘出一些基本认识;然后再拿其去比照非中国的社会,试图形成一般性的学术概念。这是中国旅游人类学形成自主性并真正为国际学术界作出贡献的一种尝试。,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和原则,(一)研究方法1、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2、深度访谈法(In-depth
8、 interview)3、一般访谈和座谈会法4、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5、过程事件分析6、文献法(Documentation method),(二)研究原则1、整体观2、主位(emic)研究与客位(etic)研究 3、文化多样性理念,二、研究过程,(一)西双版纳傣族园社区 1、2002年12月 2、2003年4月 3、2003年7月 4、2003年910月 5、2003年12月中旬2004年1月初(二)阳朔遇龙河社区和世外桃源社区 1、2002年3月 2、2003年8月 3、2003年12(三)2004-2007,第三部分 主要研究成果,一、不同类型的案例地,傣族园
9、:景区和社区一体化,企业主导遇龙河:景区和社区紧密相连,居民先自发参与,政府后来介入世外桃源:景区和社区保持距离,外来企业开发,居民有限参与代表了社区参与的三种类型,(一)景区与社区一体化的傣族园景区,1、社区参与主要方式: 开傣楼、经营傣家乐、公司招工,2、公司主导的社区参与策略对社区居民进行综合管理 在村级基层组织的基础上,成立村寨协调小组 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教育、培训和指导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干栏式建筑保护 在多方面的参与中,让社区居民获益 3、社区参与中存在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 公司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公司与村民之间,村寨之间及村寨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二)景区与社
10、区紧密相连的遇龙河景区,1、发展阶段个体少量参与期(2002年之前)多元参与期(2002.42003.8)大规模无序参与期(2003年8月31日之后),2、政府的尴尬以规范管理为初衷以无序和失控为结局政府管理失灵的主要原因 合法对非法不满;政府所属公司从中获利; 部门配合不够,乡镇协调难度大; 政府信任度下降。,初始阶段忽视了社区参与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参与是企业和政府永远的挑战,(三)景区与社区保持距离的世外桃源景区,二、社区参与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特点一: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高 成因:获取经济收益;吸纳剩余劳动力;对旅游负面影响缺乏认知。特点二:农民的参与程度低 成因:参与能力
11、弱;相对地位低;整体意识差;缺乏参与机制。,特点三: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社会正效应 经济以外的表现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推动了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特点四:社区参与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 成因:处于明显的变动期;公司或政府占主导地位; 农民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矛盾呈现地域和文化差异。,三、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选择,在剖析三种不同的社区参与类型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政府有限主导、社区能力建设、民主参与、合同制约、第三方力量的介入等路径,提高社区的参与度。,路径一:政府有限主导,政府在各个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这意味着社区参与本身就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关键是要明确干预什么、何时干预、干预到
12、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干预。1、制定可行的旅游公共政策2、提供社区民主参与的制度平台 参与渠道不畅或单纯自上而下决策的后果是矛盾、冲突和农民的反抗 ;参照成功经验,搭建社区参与平台 3、明确地方政府在社区参与中的角色定位 当好社区参与规范制定者的角色、摆脱经营者的角色、充当旅游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者角色。,路径二:社区能力建设(empowerment),1、推行参与式发展 2、加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3、培育社区组织和社区精英 建立社区旅游协会等社区组织 ;发挥社区旅游精英的带动作用 ;利用传统社区组织的权威作用 ;基层行政组织发挥新的动员能力,路径三:合同制约与法制规范,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所
13、能发现的治理社会的最好方式。1、合同是社区参与中有效的制约手段 社区居民的行为是可以用合同来规范的;社区居民的利益是可以用合同来保障2、合同有效的前提是合同公平、公开 不公平或不透明的合同是未来隐患;农民的弱势地位是相对的 3、法制规范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路径四:第三方力量的介入,1、扶助相对弱势的社区 2、制衡占主导地位的政府3、为政府提供咨询和服务,第三方力量主要指涉独立于政府之外又区别于市场部门的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行业协会、志愿者团体、学者阶层、新闻媒体等组织和群体。这些组织和群体的发展和壮大是公民社会的重要体现,其特征是民间性、自主性、自愿性、公益性。,
14、四、中西社区参与对比及中国有效模式建构,(一)中西社区参与差异对比1、民主化进程不同2、NGO、NPO等民间组织发育程度不同3、旅游发展阶段不同 4、社区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不同 (二)中国对西方社区参与可能的超越1、避免西方中心视角 2、超越西方社区参与的局限,旅游企业 投资开发社区旅游 为社区提供参与机会 旅游业良性发展,(三)中国社区参与有效模式的建构1、基本模式,第三方力量 扶持相对弱势的社区 制约占主导的政府 为政府提供咨询,社区主体 为实现社区参与而进行能力建设: 推行参与式发展 接受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培育社区组织 培育社区旅游精英 社区参与目标为:社区发展,合同制约和法制规范,各级
15、政府与旅游相关部门 制定旅游公共政策 提供旅游参与平台 制定规范、协调关系,协作,制约,依赖及扶助,资源供给竞争,意见和诉求,政策和平台,支持与规范,制衡与咨询,提供地方性知识,技术援助能力培养,2、模式的基础结构: 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企业经营第三方力量介入法制规范 3、模式的运行原则: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第四部分 思考、进展及展望,一、几点思考第一:作为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社区参与模式,当更多种类型的案例纳入,更长时期的追踪考察后,模式的结构和要素可能会发生变化。第二:社区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社区参与的主体。但目前社区居民只是参与经营活动,其所拥有的多元资本与浅层次参
16、与不相称,社区丰富的文化资本未给农民带来实质的收益。希望通过政府、企业、第三方力量的多元推动,促使社区在参与模式中充当起主体角色。,第三:社区参与中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社区的整体利益缺乏代言人。旅游业充当的是“石头”的角色,但它的属性并不似石头般坚硬和固化,实际上它是敏感而脆弱的。因此,需要很用心地开发,才会回馈给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可持续的效益和发展。同时需要政府的及早介入和规划者的不退场。第四:法治首当其冲的功能,就是约束政府,其次才是约束经济人。真正的“良法”不仅出于政府与法律部门的“美意”,更应出于全体公民的综合利益诉求。“法治”不是赐予的,而应由多元力量来共同推动。,
17、二、目前的研究进展,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研究继续深化继续关注社区旅游研究,将研究和思考推进到规划领域,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社区旅游发展的纵向特征及内部动因乡村社区到城市社区通过课题推动研究走向深入并实现学科交叉国家社科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拟出版传承与发展:变迁中的族群与文化(商务印书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旅游对目的地族群文化和认同的影响兼论旅游人类学的学科构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型事件推动下的城市传统社区再造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以案例跟踪为支撑云南西双版纳广西阳朔新疆喀纳斯海南三亚云南丽江云南雨崩贵州岜沙广州城市社区,三、展望:旅游与人类学的契合及多学科对话,将研究问题转向人类学关注的重点领域:旅游与族群、族群文化、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深化有关理论并开展多学科对话:地方化、去地方化、再地方化旅游与城乡统筹、乡村城市化旅游凝视与权力旅游中的“实在”与“虚无”原真性与利益主体视角(社区主体视角)社区旅游与社会空间再生产,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