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4 ,大小:548KB ,
资源ID:483273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832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概述.ppt)为本站会员(ga****84)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概述.ppt

1、中小学生 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 及其辅导,引言,案例讨论: 帮这个孩子一把吧 这个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请做出具体分析。,一、基本情况: 潘某,男,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该生在一年级时父母接送、管教,时而有不良行为,与其沟通后能得到及时纠正。二年级时父母因孩子打碎一盆君子兰,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出现分歧闹起离婚,后在多人的劝解下父母和好,但从此在孩子的管教上互相推委。该生学习渐渐退步,情绪不稳定,没人惹他,他都会满地打滚,大喊大叫。他的行为也反常,常到垃圾箱里捡脏东西吃,一身衣服多日不见洗,迟到、说谎、打架等等负面情况都出现了,你还不能批评他,你一批评他,他就跑了,你还得满世界找他。

2、一时间成为班级中最脏、最难管理的学生。家庭状况: 父亲在小井采煤,母亲是热力公司临时工。经济收入稳定。父亲专制,粗暴,发脾气,对孩子的教育是“武力”解决一切问题。母亲溺爱孩子,一切事项考虑周详,孩子不愿写作业时代替写,发下来的测试卷如果成绩不好就撕掉或藏起来,为的是躲过父亲的“武力”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进行归因,主要有 1、家庭原因 2、学校原因 3、社会原因 4、个人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归因,主要有 1、“基本内需”与“需要缺失”的矛盾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基本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例:他的自卑、敏感),需要层次

3、理论图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教师、团体的接纳,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和尊重,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展。,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视、被压抑,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动不断遭到挫折失败,那么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甚至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 正如艾里克逊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因素。”,2、“成长趋势”与“环境压抑”的矛盾 (1)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恋情”应该得到成年人的充分理

4、解与积极引导。“青春恋”是最值得人类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对“青春恋”的积极引导将对人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无法估量的促进作用。“青春恋”如果遭受人为的禁锢、扭曲、打击,甚至恶毒的攻击,将会使青少年在人性上出现扭曲和异化,在人格结构上出现分裂,在情感表现上变得阴暗、冷漠、变异,在行为上出现叛逆和自暴自弃。 (例:花季少女沦为坐台女、高危恋情青春期 ),卡本特说过:“学校用一扇铁门把两性这事情完全关闭起来了。门边是一种沉默,一种严酷的沉默,于是合法的好奇心立刻各为其状地变成不合法的好奇心了,学校既不能公然承认学生的要求,于是违禁品在他们中间互相传授了,淫秽词典代替了聪明高雅的讲解了,损

5、害卫生的行为跟着来了,性的神圣一去永不回来了,于是学校里充满了早熟在学校中充满病态的谈话和想象了。人工压抑了那高雅的方面而使卑鄙的方面加速早熟,结果不过是那高雅的方面完全受损罢了。”,(2)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年,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动,先后会出现层次不同水平的自我中心状态。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过于高涨,学生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为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前者使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关注和批评,心理上的压力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后者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不能理解他们独特的情绪情感,于是他们表现为盲目冲动

6、、孤独善感、渴望独立、渴望被群体和他人接纳。,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遇到主要是来自师长的干预和压抑。他们对于无休无止的唠叨、婆婆妈妈的关心、神经过敏的查访、简单粗暴的教训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叛逆情绪。此时,如果师长滥用权威,采取高压政策,就往往容易将一部分学生“逼上梁山”(叛逆),或者“退隐江湖”(逃避),从而出现许多行为和心理问题。,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人的思维总是指向未来的,青少年尤其是这样。 如果一个学生屡屡遭受现实生活的挫折和打击,又根本看不到自己摆脱这种困境的希望所在,得不到来自外部的支持和帮助,那么他就会出现自我的迷失(我是谁?),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看不清人生的方向

7、,他就会放弃奋斗的意念,甚至出现严重的抑郁心理。(例:“非重点中学不读”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例1:她怎么变成了“问题学生”? 例2:“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那么,中小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呢?(区别:发展性、适应性心理问题轻性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以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一、学习障碍,定义 一般是指中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

8、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提示:学习障碍不等于学习成绩落后。 1、要把学习障碍与智力落后(智商70以下)区分开; 2、要把学习障碍与生理残疾(脑损伤)区分开; 3、要把学习障碍与家庭变故、个人情绪障碍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区分开。,学习障碍(困难)的基本类型 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提出五种类型: 1、一般性学习落后(含入学学习适应不良、学习方法缺陷、学习技能缺失); 2、语言表达能力差; 3、数学成

9、绩极差; 4、不遵守纪律(恶性循环); 5、学习活动偏离本人最佳点(动机水平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低于实际可达水平/ 教师要求高,学生努力超出极限/ 学习方法的缺陷,导致潜能被压抑)。,刘翔平提出学习障碍的三种类型 1、感觉统合失调型视觉、听觉、动作功能失调,造成书写、绘画、阅读、计算等方面能力低下。 2、理解和记忆失调型不能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加工、理解和记忆,对较为抽象的学习材料难以领会。 3、学习策略失调型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能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自我管理时间和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 1、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

10、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心理过程因素。 2、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遗传因素。 3、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环境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进步。例:数学“差生”终于考上大学了。 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心理辅导课集中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成功

11、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真正有效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要求,而是让我们的教学要求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现实教育环境中学习障碍问题的复杂性 1、学习障碍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正常表现,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实环境中,学习障碍往往成了“选拔淘汰”教育或“选拔淘汰”预备教育的重要标准。各种名目的“快班慢班”、“实验班平行班”、“奥赛班普通班”,从初一、高一开始就在事实上把一批批学习障碍学生集中在一起,使他们环顾四周发现的都是一张张“失败者”、“落伍者”的熟悉的脸,看到的都是欲哭无泪的“苦恼人的笑”。这种无情的现实不可能不严

12、重地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

13、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2、学校应试教育压力的直接承受者是教师。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本来可以保持的教育理智,抑制他们原本潜能无限的教育智慧,并使他们在学习障碍学生面前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而所有这些,又必然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态度言语转化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新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3、可见,除了少数学校和少数“幸运者”之外,学习障碍学

14、生在事实上是许多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本来应该是“紧急接受援助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成了最受忽视、最受嫌弃、最无回天之力的一群。在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初级中学里,这一个群体的数量是不容低估的。这样一个群体不仅隐含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心理危机,使他们自身的人格发展方向变得更为不可确定,而且会引发许许多多的行为障碍甚至是青少年犯罪案件,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及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4、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煞费苦心的辅导和干预措施难免变得苍白无力。辅导教师的辅导理念常常会与无情的教育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有时还会使自己的辅导进程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我们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都不是

15、“牧师”,我们所作的工作不是为了息事宁人、让学生顺从命运的安排。我们的辅导不会去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辩护。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开始,尽可能地改善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小环境,更多地给他们以关爱和帮助,并且引导他们在不合理的现实面前,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大写的人”!,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定义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

16、为,1、过失行为 说谎行为 课堂违纪行为 考试作弊行为 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厌学、逃学行为 网络迷恋行为 例:单身母亲的哭诉 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依赖行为 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逆反行为,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例:不是为了“偷”的偷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例:少年团伙犯罪案例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例:谁来救救我的孩子? 自杀,“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架、调皮

17、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敲诈勒索。 经常逃学或旷课 。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残忍地虐待动物。 虐待他人。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达到或超过3条、造成轻微后果的,可视为轻度品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1、生理因素: 精神发育不全、

18、脑损伤等可能造成心理活动异常; 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生理和心理的矛盾状态。,2、心理因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 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 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好冲动; 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3、家庭、社会因素: 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家庭暴力;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4、学校教育的缺失: 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能力分班具有标记作用,影响教师期望及学生自我知觉,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形成事实上的待遇差别 / 能力分

19、班形成高度竞争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外部与内部压力 / 能力分班影响学生情绪,后段班学生沮丧、没价值、受拒绝,前段班学生紧张、焦虑); 师生关系的不良(教师的权威式领导 / 体罚与心罚造成对立情绪 / 低成就学生失去自尊与颜面,破罐破摔); 辅导功能不(重视不够 / 不能及时提供心理支持与情绪宣泄出口),行为障碍的矫正,行为障碍的矫正1人本主义“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 1、认真倾听,无条件地尊重与接纳 2、表达共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积极的正向关注 概括起来说就是: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行为障碍的矫正2行为疗法 1、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2、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3、消

20、退法 4、代币法 5、示范法(模仿法) 6、厌恶疗法 7、系统脱敏法 8、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9、行为契约法 10、放松训练,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定义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 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称为“情绪障碍”。,常见种类 1、焦虑障碍 例1: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 2、强迫障碍 例2:我控制不了 3、学校恐怖症 例3:“我一上学就头晕”,4、

21、抑郁性障碍 5、癔症 例4:没有近视,为什么“视物模糊” 6、青春挫折综合症(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为表现形式),情绪障碍的识别界限 1、无法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解释的学习能力失调。 2、无法与同伴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情况下或现实情境消失后,继续表现出不当的情绪。 4、持续地、长时间地(不是几天)表现出苦闷、沮丧的情绪。 5、衍生出与个人或学校问题有关的躯体病症,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情绪障碍的矫正 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 出现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般都能意识到自己需要辅导和帮助,或者主动要求辅导和帮助,因此首先要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其所遇到的有关

22、具体问题。 2、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 3、帮助当事人改善人际关系。 4、症状严重的要及时转介。,四、人际交往障碍,定义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人际交往障碍的常见种类 1、自卑与同伴交往退缩(社会退缩行为) 2、师生交往困难(例:N次转学后的辍学) 3、亲子代沟(例:痛恨父母的男孩) 4、孤独与孤傲 5、嫉妒与猜疑 6、自我中心 7、过度敏感、防御心理及反应过度,人际交往障碍的辅导对策 1、调整认知结构,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23、、悦纳自己 2、训练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沟通方式,目光、表情、距离等非语言信息,化解矛盾的技巧等) 3、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增强个体的人际吸引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5、个体训练技术:角色扮演,五、青春期性心理障碍,定义中小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对自我身体发育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以及对待异性交往需求及交往行为方式等方面明显地偏离同龄人群体的正常发展水平,而带来的持续的心理失衡及行为偏差。,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常见种类 1、异性交往障碍 2、异性交往失当(交往过密、失恋) 讨论 对中学生恋情我们能做什么? 3、自慰(性幻想、性梦、手淫)焦虑 例:一个声称自己有病的

24、学生 4、青春期发育(体像体貌、性器发育、遗精初潮)焦虑 例:“我不是一个好女孩”,5、性角色认同障碍 6、性代偿(看黄色书刊、录像、影视等性代偿行为) 7、性过失与性罪错 8、性偏离(双性恋、同性恋、恋物癖、窥淫癖等),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主动干预 1、增进青春期中学生对性成熟过程的知识,强调这时期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不必过分忧虑。 2、鼓励学生适当地装扮自己,以改善体态上自己不满意的特征,从而变得快乐起来,并学习适当的性别角色。 3、引导家长、有关教师了解此时的青少年学生难免有疲倦、乏力、功能失调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暂时的退步不加责备,并适当减轻其负担,以免产生不愉快或挫败

25、的感觉,进而诱导其发展潜能。,4、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必要的异性交往,多组织集体交往活动,以满足中学生向往与异性交流的情感需求,并引导他们把握异性交往分寸,防止学习期间交往过密(预防在先)。 5、宽容学生出现暂时性的忧郁,减少其受排斥、不受关爱的感觉。只有当青少年学生觉得快乐时,才可能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可能愿意来学习成人的行为模式。 6、对已经出现“青春期恋情”的学生,一要理解,二要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来引导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六、人格障碍(个性障碍),定义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正常人格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行为特征,是指因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模式和对环境的适应不良。 生活

26、中有少数人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长期不能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就是人格障碍(即个性障碍)的表现。,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 1、一般始于青春期。往往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著。 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最主要的行为特征。 3、常常把自己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从不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 4、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解,从不考虑他人的心情和状态。,5、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任何一个接收他的新群体的气氛无不受其行为特点的不良影响。 6、自己行为的后果经常伤及他人,使得左邻右舍

27、鸡犬不宁,但自己毫无知觉。 7、总要等到别人告发或埋怨自己时,才知道自己有怪僻或不良行为,而不会自己首先感到不安并主动求助于他人。 总之,人格障碍者往往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与他较接近的人很快便可领教其怪癖。,人格障碍的常见种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偏执、嫉妒、过分敏感、极度自我中心、推诿责任、牢骚满腹)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经常违法乱纪、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对人冷酷无情、以给他人带来痛苦为乐事、绝不认错) 以上两类男性均多于女性。 3、冲动型人格障碍(行为和情绪极易冲动、易怒、经常发生争执和冲突、动辄攻击他人、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4、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谨小慎微、过分自我关注、追求完

28、美主义、 内心缺少安全感) 5、焦虑型人格障碍(经常紧张焦虑、提心吊胆、感到不安全和自卑、夸大生活中的潜在威胁、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批评过于敏感) 6、依赖型人格障碍 7、分裂型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及外表服饰奇特、性格内向、回避社交、待人冷漠、爱幻想或有奇特信念,男性多于女性) 8、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爱表现、言行夸张、渴望别人注意自己、经不起一点批评),识别界限 1、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明显偏离了所在文化和社会人群认可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至少在以下四条中的两个方面有异常表现: 认知(把自己的困难归于命运、社会和他人,思维极端化,自我中心,没有责任感和罪恶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29、缺乏认识) 情感(高度脆弱,情绪极端,忌妒心极强,难以控制冲动) 人际关系(紧张,攻击,偏执,) 行为(不良、怪僻,违抗社会习俗),2、人格类型持久不变,可以追溯到少年期或青春期。 3、人格障碍的表现有普遍性,涉及个人或社交场合,导致社交适应不良。 4、排除药物和器质性病变,人格类型不是由药物影响或躯体外伤所致。 5、排除精神病,人格障碍不是真正的精神病,而仅仅是人格的异常。,必须强调 人格障碍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上成年人而言,但它的发病往往始于儿童期和青春期,特别是在中学阶段。人格障碍与儿童、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因此,对中小学生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偏离常态

30、的特征或行为倾向性,决不能熟视无睹,必须引起家长、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能加以识别。但是,中小学生的人格尚未定型,可塑性还很大,不能轻率地把他们的某些特殊反应误认为是人格障碍。,七、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不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管理干部、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对如何处理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用人本主义辅导技巧走进学生心灵,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2、绝对地

31、尊重每一个学生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班主任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生活各方面都无法获得归属与安全感时,那种无根而漂浮的感觉,很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静思之中,我只觉得内心的绞痛,又有那深沉的惋惜和遗憾。 林孟平博士,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

32、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高度尊重” 要以罗杰斯的 “以学生为中心” 观点为基础。 “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泛政治化”倾向。 “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加以及时的引导。 例:他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一个“差生”的转变过程,3、接纳学生的差异。 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 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展”)。

33、,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班主任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心灵的沟通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 班级工作的效绩之大小,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能。 能否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否有效

34、地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意识及技巧。 掌握最基本的人本主义辅导技巧,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无条件的关注 用教师的体态语言(表情、眼神、身体姿势与动作)和真诚的语气向受导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现在关注的唯一目标”。关注是尊重学生的基本体现,也是成功辅导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倾听与表达同感 倾听是辅导的根本,是无条件关注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平常处理学生问题时使用的那种教导式甚至是训导式的说话口吻,不仅是“聆听”,而且是用心去倾听学生讲话,并以积极的体态语言和有限度的应答语来表现自己对受导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引导学生宣泄郁积的情绪 辅导是

35、一个很情绪化的过程。由于教师对学生表示了真诚接纳的态度,学生就有可能将郁积已久的精神苦恼向教师倾诉,这会给受导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摆脱其恶劣心境,强化其战胜自我的勇气。,平等探讨,助人自助 辅导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平等探讨的过程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自省自明。具体要求是: 多提问题,少加评论; 多做启发,少做说教; 多鼓励对方独立思考,少讲个人主观意见; 多做思想沟通,少做逻辑分析; 多谈开放式建议,少做封闭式结论。 把以上四种基本技巧归结起来,就是人本主义的辅导技巧,即“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辅导技巧。,(二)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不合理的认知,1、艾利斯理情行为疗法的三条基本理论依据 认知是情感

36、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ABC理论) 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情绪障碍者往往存在着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失真是当事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失真得到识别和矫正,当事人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的改善。 艾利斯认为,人天生就有歪曲现实的倾向。但是,人也能够接受理性,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考和自我挫败行为。由于情绪来自思考,所以,改变情绪或行为要从改变思考入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信念中的核心信念则是根深蒂固的。 人的

37、情感和行为接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在面临一些情境时,当事人可能会产生一些快速的估价思维,它们不是深思熟虑或理性的结果,而似乎是自动涌现的,通常出现得相当迅速而简单。所以被称作“自动思维”。,当某种自动思维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导地位时,人就会以这个信念为主线解释问题,他的倾向选择性集中于证实自己的核心信念的信息,而无视或者削弱其它相反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这种信念是不正确的和功能障碍性的,当事人依然会对其坚信不疑,并会带着一种极为消极和自我否定的态度去解释他所面临的各种情境。,例:英语考试焦虑的认知模式,2、因此,艾利斯在ABC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ABCDEF理论。 D环节为驳斥,它包括三

38、个要素: 、侦测找出那些非理性的核心信念,特别是那些绝对性的语句。如:“我应该”、“我必须” 以及造成自我惊骇、自我贬抑的自动思维(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潜意识中有哪些古怪的、顽固的想法?用一张白纸写下来),、辩论学会和这些功能不良的观念进行自我辩论,进行验证性的质疑,得出不同结论。 通常使用的辩论方法有: 驳斥非理性信念通过思考、驳斥、辩论、解释、分析和教导等方式向自己挑战,消除非理性信念的控制,将意识带往理性的层次。 认知的家庭作业挑战自我,找出绝对化的信念,追踪和质疑内部语言中那些不合理的信念。这一过程不是在大脑中无形地完成的,而要实实在在地写在纸上。,、分辨在辩论后,进一步学会分辨理性的信

39、念和非理性的信念。 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最好会发生什么? 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最好会发生什么? 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 E是效果,就是以合理的思考替代不合理的思考。 替代的技巧有: 改变自我告知内容语言可以塑造思考,思考也会塑造语言。认知失真者都有一些无助和自责的语辞特征,改变语言就是改变思考。 幽默的使用对抗过于严肃的自我。, F是新的情绪状态。 当事人不再感到严重的焦虑或消沉,也不再感到沮丧和自我

40、责备,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艾利斯的“理情行为疗法”,又称为ABCDEF六环节认知矫正。,(三)用行为疗法技巧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这是行为疗法中比较容易被一般教师所理解和运用的辅导技巧,指的是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与支持(以正强化手段为主),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不良意向和不妥行为,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努力。 注重辅导目标的具体化与明确化; 对学生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追究其潜意识与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影响; 注重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良好行为方式; 时时注重对每一阶段目标的检查评价。,1、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不良行为是错误学习的结果。 教育与环境在儿

41、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加强训练,人是可以摈除不良旧习、重塑一种新的健康的行为方式的。,2、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 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消退法 代币法 示范法(模仿法) 厌恶疗法 系统脱敏法 斥责 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行为契约法 自我控制法 放松训练,(四)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发展性和预防性的主动干预,1、根据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和班级实际情况选好主题。 2、态度决定一切。精心设计,精心实施,教师充满激情、热情、真情、深情,学生自然不会当儿戏。 3、不要怕是否会上成主题班会课或者是思想品德课,因为掌握心理辅导课的规律必定要有一个过程

42、,要像飞行员一样积累“飞行时数”。 4、多反思、多研讨、多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总 结, 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到帮助和辅导。 每一位教师都有辅导的责任。辅导是为了教育,教育离不开辅导。 辅导并不神秘,依据心理学规律实施的教育艺术就是辅导的艺术。 辅导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技巧,也是一种教育境界。辅导可以帮助教师走出平庸的教育生涯,使教育过程变成教师的一种精神享受,并使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