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目录,一、概述,二、流行病学,属于双RNA病毒科、禽RNA病毒属。IBDV可分为2个血清型。血清I型(鸡源性毒株)和血清II型(火鸡性毒株),引起鸡群发病的主要是血清I型。病毒的抗原性变异不大,常用的疫苗株对流行株仍然具有很高的保护效率。,发病早期,病毒可存在于除脑以外的绝大多数组织器官中,但是以法氏囊和脾脏含毒量最高,其次是肾脏。IBDV在彻底清洗、消毒的鸡舍中仍然存在,可存活2-4个月。耐酸不耐热。在pH7.0-7.5之间比较稳定,在pH12.0时可被灭活,在酸性pH12.0条件下可存活。耐热。7030min才被灭活。,由于病毒无囊膜,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但是强碱、甲醛、酚制剂、复合碘胺类有效。,传染源:病鸡和隐性感染鸡。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易感动物:鸡、番鸭、北京鸭和珍珠鸡,但仅有鸡发病。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往往突然发病,传播迅速。表现尖峰式死亡和迅速康复(感染后第3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该病临床上分为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典型感染由强毒株和超强毒株引起,潜伏期2-3天。最初可见部分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