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与 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目 录,一、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一)水稻栽培技术的沿革,随着品种的改进和栽培技术的进步,生产上形成了以品种形态和产量构成为特征的穗数型、穗粒兼顾型、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即因种(品种)栽培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 第一次水稻绿色革命的矮秆化和早熟化,以矮脚南特,广陆矮4号,二九青等为代表的矮秆品种得到推广应用,株高由原来高秆品种的140cm矮化到75-85cm,收获指数提高到50%以上。60年代引进晚粳品种农垦58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功实现了北粳南移。栽培上采取了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籼型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幅度地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杂交晚稻的千粒重提高到28-30g,比常规晚稻品种增加6-7g。栽培上采取了稀播壮秧、少本匀植、结构型施肥等措施,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例如,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水稻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