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数年间,他把学校教学质量从全县后 3 名提高到前 3 名;他婉拒民办学校 20 万元高薪聘请,坚守乡村校园;工作 20 年,他始终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学校宿舍内,除了一台电视机,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 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一中校长张伟,年仅 42 岁就累倒在岗位上。他的工作日志上写着:“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张伟的最后 72 小时3 月 15 日,张伟督促工人把女生宿舍楼前 600 多平方米的空地翻修成水泥坪,一直忙到半夜。16 日,他指导九年级学生做中招考试分组实验练习;晚上和同事王
2、增禄值夜班,处理一起学生纠纷,一直到 17 日凌晨 1 点多。17 日,他上午 10 点参加九年级教师中考复习备考会;下午 4 点召开全体教师会;晚上 7 点 40 分,最后一次到教学楼检查完学生晚自习,在办公室准备当晚召开的校领导班子成员会议材料。会议还没有开始,张伟就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前。 “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啊!”当晚和张伟一起检查校区的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哽咽着说。其实,张伟去年就被检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张伟的同学吴光远告诉记者:“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劝他说,都过 40 岁的人了,犯不着这么拼命干工作。可是张伟却说,人家把孩子交给咱了,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
3、孩子和家长。 ”在张伟倒下的办公桌上,大家发现他亲笔记录的最后一天工作日志:“3 月 17 日,教师例会。一、做好月考准备工作;二、各班做好学雷锋、见行动,从我做起演讲工作;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只要用心干,学校一定会改变面貌”张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跟着当教师的舅舅上学读书。深知读书不易的他,从小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高中毕业时,他以全校应届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取了周口师专中文系。 “他家庭条件不好,学习很刻苦,从不让别人资助。 ”吴光远说。1994 年,张伟毕业后放弃了到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秋渠一中工作,当了一名普通教师。2003 年张伟接任校长时,秋渠一中教育质量连续 3 年位居全县
4、后 3 名,校舍简陋,生源流失严重,全校只有 300 多名学生,教师们也都在想方设法调离。面对眼前的状况,张伟对全体师生说:“我们只要用心干,就会改变面貌。 ”他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为了节约有限的费用,他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来旧砖铺平校园路面。 “重活他总是抢在前边,休息时和大家聊天,外边的人都看不出他是校长。 ”回忆往事,学生韩晨历历在目。相对于校舍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难。为了稳定生源,他号召教师子女全部在秋渠一中上学;为了提升德育管理水平,打造书香校园,张伟带头阅读、背诵国学经典,向学生推荐文章、书籍;他创造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管理法,让学生在担责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张伟
5、一直担任毕业班语文老师,当了校长也没有变,他以自己的教学得失为例,每周召开业务讨论会,千方百计联系青年教师到省、市名校学习,调动了全校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现在,我们学校学生增加到 1100 多人,每年都有 10 多所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副校长刘华说。2011 年到 2013 年,秋渠一中连续 3 年中招人均分数全县第一,中招综合量化指标均位居全县前 3 名,连续 5 年受到省市教育管理部门表彰。当校长 11 年留下的是欠账两只搪瓷碗,一双筷子,是张伟用了 10 多年的餐具。 “他平时就在学校食堂吃饭,早餐稀饭碗里放一筷子咸菜,午餐晚餐一碗主食,一碗菜,从没超过 3 块
6、钱,端起来就和学生一个桌上吃。 ”学校食堂师傅丁运平说着就掉下了眼泪, “3 月 18 日早上,他还在食堂喝了碗稀饭” 。“他当了 11 年的校长,留下的是欠账。 ”张伟的舅舅说。张伟上有 60 多岁的母亲,下有 5 岁的女儿和不足 1 岁的儿子,妻子没有工作,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养家糊口,但师生有了困难他从不吝啬。王增禄父亲住院动手术,手术费东拼西凑仍差 2000 元,张伟马上让妻子韩春英拿来了 2000 元。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韩春英为儿子买奶粉借来的钱。“待我就像亲闺女一样。 ”八年级学生孙丽影自幼父母去世,是张伟资助的学生之一。她说,如果没有校长的帮助,自己早就辍学了。严于律己、宽以待
7、人是张伟一贯的品格。堂哥张文杰找张伟通融,想让孙子享受“两免一补”的学费优惠,没想到张伟一口回绝。看到堂哥生气的样子,张伟解释说:“比咱们困难的家庭还很多,不能因为我是校长,就搞特殊。 ”张伟去世后,数千群众自发前往吊唁,表达哀思。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学习的活动。周口市、郸城县也发出了向张伟学习的号召。(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李易衡)倒在办公室的农村校长他把一所农村薄弱校办成“名校” ;去世前两个多小 时,他还在巡视学生晚自习;他有两个未了的心愿:陪母亲去医院做手术后的复查,陪上高三的女儿好好吃顿饭。他叫张伟,河南省郸城
8、县一名普通的农村校长。3 月 17 日,20 点 10 分,一辆 120 救护车呼啸着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驶出,朝县人民医院方向急驶。20 点 30 分,县人民医院选调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检查、会诊、治疗,努力想留住患者生命。22 点 10 分,患者与世长辞。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就这样走完了他 42 年的一生。本来计划在晚上召开的学校领导班子会,成了他最后的“遗憾” 。生命的最后 3 天时光追溯到张伟生命的最后 3 天。3 月 15 日,周六,张伟和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一整天都在和工人们一起修整学校女生宿舍楼前的水泥地坪。3 月 16 日,周日,白天,张伟指导九年级学生做中招考
9、试分组实验练习;晚上,和九年级教师王增录值夜班,处理一起七、八年级学生纠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 1 点17 分。3 月 17 日,周一,上午 8 点半到 9 点半,张伟和学校政教主任刘锦华共同处理前一天晚上未处理到位的学生纠纷;上午 10 点,他参加每周一上午必须召开的九年级教师中招复习备考会;16 点,召开全体教师会;17 点,召开全体班主任会;19 点 40 分,他最后一次到教学楼巡视各班晚自习之后,在学校值班室倒了一杯开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准备参加 20 点 20 分召开的校领导班子会。19 点 53 分,几分钟前还陪同在各班检查的张洪涛突然接到张伟的电话,说自己不舒服,张洪涛赶到时,见他
10、坐在办公椅上,身体伏在办公桌上。从这一刻起,张伟就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再也没说一句话。同事们把他连同他的办公椅一起抬上了救护车,经医生诊断,张伟系脑干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教育事业。让薄弱校翻身1994 年,张伟从周口师专毕业,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远离县城临近安徽的秋渠乡,在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孩子就近也能上好学。张伟先后当过班主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2003 年,他临危受命,接任秋渠一中校长。当时的学校人心涣散,教育质量已连续 3 年在全县位居后 3 名,生源流失严重,群众极不满意。从此,张伟和他的团队下决心要把学校办好。张伟的家离学
11、校只有 200 多米,但他却长年住校, “工作忙,实在没办法” 。他既是校长,又是九年级历史教师。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2011 年、2012 年、2013 年连续 3 年中招平均分居全县初中第一,中招综合量化均位居全县前三;在校生不断增加,目前达到 1100 多人;县内外许多学校纷纷慕名来学习,学校成为郸城农村教育最亮的“牌子” 。2010 年,张伟被评为周口市优秀校长,2012 年被评为郸城县十佳校长,2013 年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未了的心愿1972 年 9 月出生的张伟,幼时家境贫寒,父亲弟兄三人,两个未娶,幼小的张伟过继给了大伯。张伟和大伯一起生活,靠着勤奋努力,终
12、于端上了“铁饭碗” 。就在张伟工作后的第二年,大伯病逝,给大伯送终后,他又回到了生父身边。张伟的两个弟弟在外打工,有出息的他就成了年迈父母的依靠。天有不测风云,生父 5年前去世,留下了一笔医疗费债务,母亲去年乳腺癌刚做过手术,妻子小学文化在家务农,一双儿女分别在高中、初中求学,他成了妻儿的“天” 。3 月 15 日、16 日,周末假期。张伟本有两个心愿:陪母亲去医院做手术后的复查;陪上高三的女儿好好吃顿饭,祝贺她顺利通过北京电子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他的心愿却成了永远的遗愿。3 月 18 日,郸城县委、县政府领导得知张伟的事迹后,要求有关方面安排好张伟的后事,并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13、活动,学习宣传好张伟同志的事迹。(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张本宝 刘学源)教育脊梁 人民教师风采“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早春的郸城,乍暖还寒。偶尔一阵轻风掠过,仿佛在擦拭着人们的眼泪。3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南街村一处破旧的小院里,一场简单的追悼仪式正在举行。爱戴他的学生来了,以前的同学来了,学校的同事来了,教育部门的领导来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来了,数千人的送别队伍,从院内的悼念棚前一直延伸到院外,每一个人都眼含泪水深情地送别他秋渠一中校长张伟。“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 ”简易肃穆的
14、悼念棚前,一副只有 16个字的挽联,浓缩了张伟 20 年的教师人生。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践行焦裕禄精神“张伟校长,张伟同志,张伟好兄弟:如果不是站在你的遗像前,如果不是这么多领导和亲朋好友来送你,我还是不相信你已经离开我们”追悼仪式上,作为患难与共 20 余年的“战友” ,秋渠乡中心校校长朱全好一边擦泪一边动情地回忆着自己与张伟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正年轻,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对谁都好,村里人都知道!”今年 74 岁的李秀兰老人,看着张伟从小长大,她流着泪反复重复着这句话。“要不是参加张校长的追悼会,很多人不会想到,他的家离学校只有 200 多米,他却 11 年吃住在校。 ”秋渠一中德育主任刘
15、锦华说。“上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张校长路过同事的办公桌,一边仔细询问工作情况,还一边开玩笑地说, 我这里还有点铁观音,你们喝不喝?如果不喝可就没有了啊 。他那天还在这的,就在这啊”说着说着,秋渠一中九年级化学教师韩新愿嚎啕大哭。“张校长,您怎么就走了呢?我们离不开您啊”学生们的哭泣声此起彼伏,声声呼唤令人动容。3 月 17 日晚上,张伟最后一次到教学楼检查完学生晚自习,在办公室准备当晚召开的校班子会材料时,突然脑干出血,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能醒来。“如果不是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张校长也许不会离开,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啊!”当晚陪同张伟检查的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哽咽着说。其实,去年张伟就被检查出
16、高血压、高血脂,但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张伟的同学吴光远告诉记者:“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劝他说,都过 40 岁的人了,犯不着拼命干工作。可是张伟却不这么想,他说, 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人家把孩子、把下一代交给咱了,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 ”3 月 20 日下午,记者走进张伟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工作日志,详细记载着当天的各项工作记录:“3 月 17 日,教师例会。一、做好月考准备工作;二、各班做好学雷锋、见行动,从我做起演讲工作;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在这一页工作日志下方,一行苍劲有力的笔迹特别醒目:“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
17、献。 ”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张伟在生前的最后一天,还在学习焦裕禄精神,其实,这也正是他人生精神的真实写照。郸城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切实让榜样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说。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濒临关门的学校成了“名校”张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高考结束后,勤奋好学的他考出了全校应届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周口师专中文系。1994 年,
18、大学毕业后,张伟又主动放弃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自己的老家秋渠乡,在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2003 年,张伟担任秋渠一中校长。当时的秋渠一中,校园泥路坑洼不平,校舍简陋。尤其是教育质量,连续 3 年位居全县后 3 名,生源流失严重,全校只有 300 多人,本来数量就不足的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要求调走。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临危受命的张伟发誓:“我一定要把秋渠一中办成全县最好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 4000 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在充满荆棘的办学道路上艰难跋涉。校舍简陋,他积极奔走呼告,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校园道路不平,他亲自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来旧砖铺平路面。 “张校长没一点
19、儿架子,干什么活儿都亲自带头。当年我们搬砖铺校园时,他总是跑得最快、搬得最多。 ”回忆起往事,目前在郸城三高高三年级就读的韩晨仍历历在目。然而,相对于校舍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难。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 ,张伟首先从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上下功夫,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班子建设方面,秋渠一中坚持每周开一次业务学习会,提高管理水平;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既团结了干部又推进了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从师德教育入手,调动了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促使秋渠一中教育质量“脱胎换骨”的另一个“法宝”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成立了业务小组,集体备
20、课、评课、赛课,全面抓好高效课堂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张伟还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深入省内外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听课、座谈,虚心请教,并把所学逐步转化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管理办法。 ”秋渠一中副校长刘华说。11 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秀教师团队逐渐形成,省市县级师德模范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攀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现在,在校生已经达到 1100 多人,每学期都有 10 多所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学校出名了,张校长却走了”刘华痛心地说。婉拒 20 万元高薪,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套布沙发3 月 20 日下午,记者先后来到张伟的两个“家”秋渠乡南街村的“家”和学校
21、食堂二楼的两小间不足 20 平方米的“家” 。在南街村的“家”中,由于常年无人居住,4 间瓦房里除了一个破柜子和几袋杂物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顶棚更是破烂不堪。在学校食堂二楼的“家”中,只有一张床、一张旧桌子、一个布衣柜、一台旧电视机和一套 3 年前花 740 元购买的布沙发。 “这间屋子冬冷夏热,有时下雨还会漏水,屋外简单垒起的小棚子就是张校长家的简易厨房。 ”学校一位后勤教师说。客厅里,张伟的妻子韩春英身体斜倒在沙发边,悲痛地告诉记者:“自从他当了校长后,我们全家就搬到学校住,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但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他好好地活着”张伟家庭贫寒,父亲 5 年前去世,留下一笔医疗费
22、债务;他的母亲去年乳腺癌刚做过手术,妻子小学文化在家务农,一双儿女分别在高中、初中求学。张伟每月 2000多元的工资是全家的“经济支柱” 。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的局面,每天早上四五点钟,韩春英就来到学校厨房,帮助洗菜、切菜,每月工资 800 元。她还用煤球炉在家里负责给全校教师烧水送水,一年的工资是 2000 元。张伟当上校长后,妻子希望能够涨点儿工资,被他拒绝。 “我当校长哩,你咋能搞这个特殊?”韩春英流着眼泪回忆说。至今,韩春英的工资一分钱也没涨,而这两份工作,她已经坚持了 15 年。尽管家庭经济十分紧张,但哪个同事手头紧,张伟却总是毫不犹豫地掏出几百元钱,他还资助了好几名贫困学生。3 月
23、20 日,从网上看到张伟去世的消息后,郑州科技学院 2013 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单秋香,专门请假赶回母校送别自己的老师。 “张校长当时教历史课,他上课生动有趣,我们都爱听。我初三毕业考上职专后,上不起学,他还给我拿了几百元学费。 ”把一所薄弱校办成了“名校” ,张伟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不断有民办学校或企业出高薪向张伟伸出“橄榄枝” 。2012 年暑假的一天,张伟来到朱全好办公室说:“有一所民办高中跟我说了 3 个月了,聘请我担任教务主任,年薪 20 万元,并安排家属在后勤岗位工作。如果考虑家庭情况我应该去,可我真不忍心离开秋渠。我该怎么办?”“按工作、按对家乡教育做贡献,你不能走;但按你的
24、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发展,你应该去。你慎重选择吧,因为你常说, 人的幸福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来衡量和体现的 。 ”朱全好说。然而暑假开学后,张伟又出现在秋渠一中的校园里,他舍不得离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秋渠一中。结婚 19 年,带妻子坐一次火车的愿望成为遗愿3 月 17 日,张伟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午 10 点参加完学校中招备考会后,他在教师“汉字工程”每周展板上工工整整写下了一行粉笔字,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全校师生留言:“胜利的时候不要忘却从前,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 ”“连续 3 年,学校中招平均分位居全县初中第一,综合量化考核居全县前 3 名。今年的中招考试在即,张校
25、长是在鼓励全校师生,2014 年中招要继续考出好成绩。 ”3月 20 日,站在“汉字工程”展板前,郸城县教体局人事股股长于广锋指着那行隽秀的粉笔字悲痛地说。朱全好告诉记者,担任校长 11 年,张伟时刻心系学生的学习、食宿和安全。我们在一起时,他总对我说:“我习惯在校园里,有时出去开会或学习,哪怕是一天、半天,身在外地心却总是在学校。 ”“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张校长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校园。有时出差晚上回来晚,他怕影响我休息,就自己用钥匙轻轻打开大门。 ”看守学校大门的卫钱立老人说。2012 年,秋渠乡作为郸城县唯一的乡镇代表,接受全省教育先进县创建验收,而秋渠一中则成为教育先进县创建工作的关键。虽
26、然要在短短的 3 个月时间完成任务,张伟却依然接受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军令状” 。面对教师们的质疑和埋怨,张伟却笑着说:“这世上没有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那段日子,值班巡夜的教师每天深夜都会发现,校长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验收成功后,张伟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没有起床。把青春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对教育的痴情,使他忘记了家庭,疏忽了亲情。张伟父亲去世时,正赶上星期日,第二天他就强忍悲痛站在了讲台上。“张校长对我影响最大。 ”秋渠二中校长刘中华曾经与张伟做同事 12 年。在张伟的影响和培养下,刘中华先后在秋渠一中任政教主任、副校长,2012 年到秋渠二中担任校长。 “在张伟身
27、上,我看到最多的是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这种爱 20 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我很幸运,遇到了张伟这个好校长。 ”秋渠一中教师王增禄说。由于家庭情况不好,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是张伟忙前忙后为他介绍对象。王增禄结婚后,张伟又想法设法把他的爱人调到秋渠一中任课,夫妻俩得以团聚。“他就是这样,谁家的孩子没办户口,哪个小伙子还没找对象,谁最近身体不舒服,哪个班的孩子家境贫寒、个性倔强,他都一一记着。心中总是想着大家,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刘华说。很多人都说张伟很“傻”:废寝忘食扑在学校里,家庭妻儿都顾不上,每个月拿如此微薄的工资,无车无房,家徒四壁, “不知道他图什么”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