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次作业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100 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人的影响是最为基础的。 2. 收入划分的核心是税收权限的划分。 3. 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结构应当合理,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比重。 4. 从 1978年到 2005 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5. 公共物品是确定,它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6.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理共同遵循和恪守的原则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配置资源以降低市场缺陷为归宿。 7. 财政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依据 在于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8. 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
2、的消费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的产品。 9. 财政政策运用公开市场活动、调整银行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10. 假设 X表示某种物品的总数量或总效用, Xi( i=1, 2, 3, , n)表示第 i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或效用。 对于私人物品来说,存在如下公式: X=Xi( n=1, 2, n) 11. 充分就业就是 100%的就业。 12. 调节社会总供求,是由政府通过有目的地协调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供求总量 向平衡点移动。 13. 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基本上是一条直线上升的曲线。 14. 同国外横向对比回归分析模型是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
3、内,其他变量保持不变, GDP 的增长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的模型。 15. 资源配置职能应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而且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为辅。 16. 公共物品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可具体用下面的表达式来表示: 17.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按照自己从公共物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水平真实地表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但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公共物品成本。 18. 我国目前的复式预算制度将政府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预算。 19. 市场机制论认为,外部性的产生源于产权的不明晰。 20. 帕累托最优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21. 一般正的外部性产品供应得多,而负
4、的外部性产品供应得少。 22. 公共物品只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3.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4. 在任何条件下,改善 效率都不可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25.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居民两个部分。 26.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27. 对于 “ 搭便车 ” 行为所带来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个体选择机会的方式来解决。 28. 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 29.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
5、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30. 事权范围划分明确与否是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与否的基础和起点。 31. 如果政府在 路边小店里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产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32. 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也不需要设立国库。 33. 在长期的 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34. 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正性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35.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共有产权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36. 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国家决算则是政府预算执
6、行的总结。 37. 提高税收折旧率可以刺激私人增加投资。 38. 假设 X表示某种物品的总数量或总效用,表示第 i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或效用。 对于公共物品来说,存在如下公式: 3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40. 如果政府对一种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征收销售税,那么卖者将承担全部税收负担。 答案: 一、判断题( 100 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