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1 ,大小:200KB ,
资源ID:532465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532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宜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宜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

1、1宜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送审稿)“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目标 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 ”是承前启后的重要 时期,也是推 动全民创业、富民兴县,加快宜黄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平安宜黄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好这一规划,对 宜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第一章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县努力实施“一招三化” 的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完成了“十五” 计划提出的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计到 2005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8.83亿元,比 2000 年的 6.01 亿元增加 3.2

2、9 亿元。 “十五” 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12%。2005 年预计完成财政收入 5848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040 万元, “十五” 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 长 10.54(剔除政策性减收,同口径比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0 年的47:31:22 调整为 34:39:27,第二、三产业比重 5 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 年增长 1.61 倍,实现利税增长 1.63 倍,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所有制结构逐步改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 74,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22.4%,比 2000

3、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 14.382亿元,年均增长 27.2%,是改革开放初期至“ 九五”期末的将近两倍。开工建设了新自来水厂、工业园区、河东新区、水岸名苑、花园小区、凤神巷小区、沿江路亮化、美化、城乡电网改造、临宁线石宜段、县乡公路改造、防洪堤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以临宁线为重点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大改善了我县区位条件。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农村经济经营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税、计划、投资、金融、外贸、粮食、流通、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

4、,开放型格局正在形成。预计 5 年间直接利用外资 755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 19.61 亿元,分别是“ 九五” 时期的 2.6 倍、9 倍;出口创汇达 380 万美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和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和产业化步伐加快, “两基” 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全面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县财政统发机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有新的发展,以安石中学为代表的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房项目建设已全面竣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09以下。人民生活水平

5、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0 年的 2196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3263.7 元,年均增长 8.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很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第二节 发展环境“十五”期间宜黄经济 正处在加速时间, “十一五”期间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增长潜力,既有机遇,更具挑战。我们有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的指引,有改革开放多年来奠3定的基础,有近几年在加快发展中积累的经验,有全县人民迫切要求改变面貌的强烈愿望,就一定能够抢抓新机遇。从外部环境看:一是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国内外资本流动活跃,呈现国际

6、产业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新态势,为我县广泛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的分工提供机遇;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为我县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我县不仅受全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长珠闽三个三角区经济中心的辐射,而且是浙闽经济向内地延伸的腹地;我县处在以抚州为中心的 1 小时经济圈,以南昌为中心的 2 小时经济圈,这些都为我县承接南昌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三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将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从我县自身条件看:一是资源相对优势, 为经济发展积

7、蓄了后劲。我县在土地、生态、水电、劳动力等有着较为突出的相对优势,这将为孕育和培植新兴支柱产业积蓄了发展后劲;二是临宜公路修通,宜黄至昌厦一级公路接口处对接, “吉抚” 高速公路预计“ 十一五”开通和县乡公路全面改造,使我 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仍然较弱,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缺乏有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产业 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乏力,财政增长速度趋缓,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城镇建设相对落后、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 “三农 ”问题仍

8、较突出,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我们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突破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不断开创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4第三节 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 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保证,以壮大支柱产业,增强财政实力,以建设好县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赶超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生态宜黄、和谐宜黄。力争通过 5-10年努力,把宜黄初步建设成为

9、江西“小水电大县” 、 “毛竹之乡” 、沿海发达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全国中部地区的“塑料强县” 。做好“十一五 ”期间的工作,必 须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上下必须切实做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是我县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务必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力争主要发展指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五个统筹”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

10、突破“ 就农业论农业、就农 村抓农村” 的传统思路,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反哺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新路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把社会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就业为优先目标,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把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坚持科学发展贯穿5于加快发展的始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投资带动型向以投资为主,消费、出口协同推进型转变,促进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向城乡协调发展模式转变。

11、要把增强自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坚决革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弊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大突破。加快培育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全县市场化进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创造体制环境新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更加重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经济建设,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更加重视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的

12、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第四节 发展目标综 合 考 虑 我 县 发 展 的 趋 势 和 条 件 ,“十 一 五 ”期 间 ,我 县 经 济 社 会 发 展保 持 快 速 协 调 发 展 态 势 ,完 成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阶 段 性 任 务 ,主 要 目 标 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预计到2010 年 ,全 县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17.76 亿 元 ,比 2000 年 的 6.01 亿 元 增 加 11.75亿 元 ,人 均 GDP 达 到 960 美 元 ;全 县 财 政 收 入 在

13、2005 年 0.55 亿 元 的 基 础上 翻 一 番 ,2010 年 达 到 1.1 亿 元 ,年 均 增 长 15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22:51:2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1。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至 1 吨标煤以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6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下,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电视人口覆盖率 99,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全面实现安全卫生饮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内。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5。2010 年年末达 12.8 亿元。实际引进省外 50010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年均增长 15,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年均增长 8,出口创汇年均增长 10。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城镇人口达到 9.25 万人,县城建成面积达 8.6 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 40.0。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取得较大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岗位年均增加 0.17 万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5 年增加 4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42和 50以下,城镇人们居住面积达到 30 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砖混结构居住面积达到 35 平方

15、米以上,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76。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30。垃圾处理达 80%。耕地得到切实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成果,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开垦工作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500 美元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7系。人民生活普遍富裕

16、。人民群众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资 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成为富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强县。专栏 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 “十五”计划目标 实际完成情况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国有经济比重利用“三外”资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人口城镇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城 镇 居 民 人 均 住 宅 建 筑 面 积专栏 2:“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

17、目标(一)8指标 单位 2005年预计 2010年预期 年均增幅() 指标属性生产总值 亿元一产 亿元二产 亿元工业 亿元三产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美元财政总收入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直接利用外资 亿美元出口总额 亿美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注 :、生 产 总 值 的 绝 对 值 预 期 数 均 按 当 年 价 计 算 ,年 均 增 速 均 按 可 比 价 计 算 。、人 均 生 产 总 值 绝 对 值 为 有 可 比 性 ,汇 率 统 一 为 8.3,预

18、 期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为 ,到2010 年 全 县 总 人 口 将 达 到 万 人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2005 年 预 计 为 ,2010 年 预 期 为 。9专栏 3:“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二)指标2005 年预计2010 年预期 年均增加 指标属性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电视人口覆盖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森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化率()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人口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 能耗(吨标煤/万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第二章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10建设社会主义

19、新农村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根据“ 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 的思路,全面发 展农村建设,着力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全力推进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 创建好班子、建立好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从 2006 年开始,全县按自然村的比例,每年安排 710的自然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十一五” 末达 标新农村占 4050。第一节

20、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实施沃土王程、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模式,恢复绿肥生产,增强土地肥力,提高复种指数。加速推进廖坊灌区和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小( 二) 型以上病险水 库除险加固,加强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实施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续建配套项目,注重改善品质、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形成年水稻制种面积达 万亩,生产良种 万公斤以上,使粮食总产稳定在 万吨以上,进一步巩固我市粮食主产区的地位。第二节 调整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资源尤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