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882KB ,
资源ID:537981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5379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大豆油与甲醇合成生物柴油及其工艺优化.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大豆油与甲醇合成生物柴油及其工艺优化.DOC

1、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大豆油与甲醇合成生物柴油及其工艺优化李芳浩 吴兵 蔡锦旺 李晨杰 韩晓祥* 王奎武 王彦波* (浙江工商大学应用化学系,杭州 310018)摘 要:以系列稀土改性磷钨酸为催化剂,大豆油与甲醇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各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工艺。研究表明,部分取代的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酯交换反应活性,其中Ce 2/3H1.0PW12O40催化剂显示最好的生物柴油产率(94.4%)和重复使用性能,催化剂中Br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间的协同效应是其具有高催化性能的原因。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物柴油合成的最佳条件为:醇油物

2、质的量比30:1 ,催化剂量为大豆油质量的6.3%,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148 ,该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为 96.6%,该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实验结果对以植物油、高酸值餐饮废弃油脂等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关键词 磷钨酸 酯交换反应 生物柴油 响应面法中图分类号:TQ5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ptimiz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soybean oil and methanol using rare earth metal ion- exchanged phosphotungstic ac

3、id as catalyst Li Fanghao Wu Bing Cai Jinwang Li Chenjie Han Xiaoxiang* Wang Kuiwu Wang Yanbo*(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Abstract: A series of Brnsted-Lewis acidic catalysts, namely MxH33xPW12O40 (M= La, Ce, Pr, Nd, Sm; x=1/3, 2/3, 1), was prepar

4、ed by incorporating rare earth metal cations as Lewis centers onto the superacidic tungstophosphoric aci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catalytic transesterification of soybean oil and methanol using MxH33xPW12O40 as catalysts were studied.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biodiesel was also optimi

5、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ally ion-exchanged catalysts had satisfactory catalytic performances comparing with the pristine H3PW12O40. Among them, the Ce2/3H1.0PW12O40 catalyst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with superior biodiesel yield (94.4%) an

6、d excellent durability.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catalyst was found to invoke Brnsted-Lewis acid synerg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n(methanol) : n(soybean oil) = 30 : 1, the amount of catalyst to oil 6.3%, reaction time 20 h and temperature 148 .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

7、ons, the yield of biodiesel reached 96.6%, which is in basic agreement with values predict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vegetable oil, high acid value waste oil as raw materials.Key wo

8、rds Phosphotungstic acid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Biodiese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生物柴油是指用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大豆油、菜籽油、动物油等)与低碳醇(甲醇,乙醇等)在碱或酸(如 NaOH、KOH、浓硫酸等)催化下通过酯交换 反应产生的脂肪酸酯,与收稿日期:2017-12-25作者简介:李芳浩,男,1992 年出生, 硕士,能源催化通信作者:韩晓祥,男,1974 年出生,副教授,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王彦波,男,1978 年出生,教授,食品营养与安全传统的石化柴油相比,它是一种具有含硫量低、高闪点

9、、环保无毒、可再生等特性的新型燃料。当以碱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时,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但反应对原料要求苛刻,预处理成本高。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时,设备腐蚀严重,反应后酸废液处理工艺复杂,且催化剂再生困难。采用沸石分子筛、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等催化制备生物柴油,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催化剂存在的一些缺点,但它们仍然存在相对活性低、易积碳、易失活等缺陷,由此,开展高效酯交换反应催化体系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1-5。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内生物柴油的生产基本上是用食用油为原料,虽然食用油作为原料时存在着成本高等问题,但是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带来的压力,并且生物柴油已

10、经确定为国家燃料产业发展的方向 6,7。杂多酸是固体酸的典型代表,被公认为是环保友好强酸性催化剂,可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其组成元素来控制其在不同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杂多酸催化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类似于溶解现象的体积变化,发生“假液相”行为。这些典型的性质使杂多酸在烯烃环氧化反应,缩醛反应,氢芳香化,氢胺化及醚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8-12。但是,杂多酸的低表面积及催化反应后回收困难同样限制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将杂多酸负载在活性碳、SiO 2、沸石、SBA-15 等 13-15合适的载体上可解决其问题,而以杂多酸盐进行催化反应时也可解决催化过程中催化剂流失的缺点 16-20,同时金属盐提供

11、的 Lewis酸位与磷钨酸提供Brnsted酸位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催化反应活性。本实验以稀土金属离子交换磷钨酸为催化剂,考察影响生物柴油合成的因素,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为低成本、规模化制备生物柴油提供基础数据。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试剂转基因大豆油:市售(一级),中粮福临门有限公司;甲醇及其他试剂:迈瑞化学试剂公司;硝酸铈,硝酸镧,硝酸钕,硝酸镨,硝酸钐:阿拉丁试剂公司;磷钨酸:昆山兴邦钨钼科技有限公司。1.2 仪器与设备气相色谱仪,GC7890B,美国安捷伦公司;红外光谱仪,NICOLET.380,美国Thermo;X 射线衍射仪,DX-2700,丹东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核磁共

12、振仪,Bruker Avance III 500,瑞士 Bruker 仪器有限公司; 热重分析仪,DSC 1 Stare system,瑞士 METTLE TOLEDO 等。1.3 方法1.3.1 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剂 MxH33xPW12O40 (M = La, Ce, Pr, Nd 和 Sm;x = 1/3, 2/3, 1, 为M(NO3)3 与磷钨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制备及其 FT-IR、XRD、TGA 和 31P MAS NMR 表征见文献17。1.3.2 生物柴油的制备将转基因大豆油、甲醇、催化剂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快速升温至反应温度后计时

13、,待反应数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后,过滤催化剂,乙醚洗涤催化剂,真空干燥后用于下一次反应。产物在Agilent 7890B气相色谱仪(FID 检测器,HP-5毛细管柱)上进行定量分析。月桂酸甲酯为内标物。2 结果与讨论2.1 不同稀土基磷钨酸催化酯交换性能研究不同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剂在催化转基因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可见,与纯磷钨酸相比,部分取代稀土基磷钨酸催化酯交换反应时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柴油产率,其中Ce 2/3H1.0PW12O40催化剂显示最好的催化性能,生物柴油产率为94.4%。酸可催化酯交换反应的进行,因而催化剂的酸性对酯交换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14、为进一步探讨稀土基磷钨酸催化剂中不同酸类型及强度在酯交换反应中的作用,实验中比较研究了不同配比铈改性磷钨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Ce xH33xPW12O40 (x = 1/3, 2/3, 1)系列催化剂中,随着取代Ce量的增加,生物柴油的产率先增加后降低。 31P MAS NMR 以及Py-IR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具有强 Brnsted酸性, CePW12O40催化剂具有最强的Lewis酸性,Ce xH33xPW12O40催化剂中随着x的增大Brnsted酸性减弱Lewis 酸性增强 17。相比具有最强Lewis酸的CePW 12O40以及具有最强Brnsted酸的磷钨酸催化剂,部分取代Ce2/

15、3H1.0PW12O40催化剂在酯交换反应中表现出最强的催化活性,催化性能的差异与催化剂的酸强度及催化剂中Brnsted酸和Lewis酸间的协同效应有关。试验中选择Ce 2/3H1.0PW12O40为催化剂,考察影响酯交换反应的因素,进而对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表 1 不同稀土改性磷钨酸在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a催化剂 生物柴油产率/%H3PW12O40 87.6Ce1/3H2PW12O40 92.8Ce2/3HPW12O40 94.4CePW12O40 70.7La1/3H2PW12O40 91.4Pr1/3H2PW12O40 93.2Nd1/3H2PW12O40 89.

16、5Sm1/3H2PW12O40 90.6a 反应条件:醇 /油物质的量比 30:1,催化剂用量 6%,反应时间 20 h,反应温度 150 。2.2 反应条件对 Ce2/3HPW12O40 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影响以 Ce2/3HPW12O40 为催化剂,考察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生物柴油产率随着醇油物质的量比增大而增加,醇油物质的量比为 30:1 时,生物柴油产率达 94.4%,继续增加醇油物质的量比,生物柴油产率降低。酯交换反应是一个可逆的反应,增加反应物甲醇用量有利于平衡向生物柴油生成方向移动。当醇油物质的量比增加到

17、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甲醇量,使反应溶液体积增加,催化剂浓度相对下降,生物柴油产率降低,因此选择醇油物质的量比30:1 进行后续反应。催化剂用量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也较大,由图可见生物柴油产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6%时,生物柴油产率最大。继续增大催化剂用量,生物柴油产率降低。酯交换反应是酸催化反应,催化剂量的增加,参与酯交换反应的有效酸性活性中心数增加,反应速度加快,产率增加。但是过多的催化剂使用量即过多酸中心会使副反应增加,从而导致生物柴油产率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物柴油产率先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提高,进一步增加反应温度时,产率降低。这是因为温度低时,反应物

18、分子间的有效碰撞降低,从而产率较低,而过高的反应温度会使得反应物分子间碰撞过于激烈,副反应速率增加,生物柴油产率降低。通常延长反应时间有助于反应充分进行。不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的产率有着重要影响,由图可见生物柴油的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时间超过 20 h 后,生物柴油产率增加不明显,说明此时反应接近平衡,进一步延长反应时间,生物柴油收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过长反应时间有利于逆反应的进行,从而使产率降低。图1 不同反应条件对脂肪酸甲酯产率的影响2.3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柴油的合成2.3.1 分析因素的选取及分析方案根据 Box-Benhnken 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综合单因素试验结

19、果,选取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较大的 3 个因素,即: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量和反应温度,分别以 A、B和 C 表示,优化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条件。试验因素和水平设计见表 2。以 A、B 和 C 为自变量,以生物柴油产率为响应值 Y,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 3。其中试验 112 号为析因实验,1317 号为中心实验,重复 5 次中心实验,用于估计试验误差。表 2 试验设计中的因素水平及编码水平因素水平醇油物质的量比 催化剂量/% 反应温度/-1 25 5 1400 30 6 1501 35 7 160表 3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变化水平 生物柴油产率/%试验号醇油物质的量比 催化剂量/% 反应温

20、度/ 实验值 预测值1 -1 -1 0 84.30 84.712 1 -1 0 90.10 90.623 -1 1 0 86.01 85.494 1 1 0 94.80 94.395 -1 0 -1 85.20 84.946 1 0 -1 93.90 93.547 -1 0 1 85.70 86.068 1 0 1 92.01 92.279 0 -1 -1 83.50 83.3510 0 1 -1 90.30 91.0811 0 -1 1 89.50 88.7312 0 1 1 85.40 85.5513 0 0 0 95.50 94.4014 0 0 0 94.40 94.4015 0 0

21、0 93.30 94.4016 0 0 0 94.70 94.4017 0 0 0 94.10 94.402.3.2 模型的建立与显著性检验 利用 RSM 软件对表 3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 4 所示。 模型 F 值为 49.68,F F0.01,模型 P 值远小于 0.0001,表明二次回归模型极其显著。本实验二次模型失拟项为1.66,相对于纯误差不显著,说明二次模型合理。另外,变异系数是衡量每个平均值偏离情况的参数,其值越小,重复性越好,该模型的变异系数(C.V)为 0.89%,在可接受范围。模型的复相关系数 R2 和 Adj R2 分别为 0.9846 和 0.9648,说明该方程拟合

22、程度较好,能够解释绝大多数因变量变化,小部分数据可能由于实验操作的随机误差等不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失拟。综上所述,该回归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各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由表 4 可知 A 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rF 显著性模型 289.84 9 32.2 49.68 0.0001 *A 109.52 1 109.52 168.95 0.0001 *B 10.37 1 10.37 16 0.0052 *C 0.011 1 0.011 0.016 0.9022A2 13.42 1 13.42 20.7 0.0026 *B2 61.2 1 61.2 94.41 0.0001 *C2

23、 49.03 1 49.03 75.64 0.0001 *AB 2.24 1 2.24 3.45 0.1057AC 1.43 1 1.43 2.2 0.1813BC 29.7 1 29.7 45.82 0.0003 *残差 4.54 7 0.65失拟项 2.52 3 0.84 1.66 0.3108 NS净误差 2.02 4 0.51总离差 294.38 16注:* ( P 0.001 ) 表示极显著; * ( P0.05 ) 表示显著; NS 表示不显著。2.3.3 因素间的交互影响借助Design Expert软件绘制了等高线图及曲面图(见图2)。等高线图的形状和线间距疏密程度可反映出两因

24、素交互作用的大小,等高线呈椭圆形和线间距密表示交互作用显著;等高线呈圆形,线间距疏则表示交互作用不显著。由图2a和图2b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等高线的形状接近圆形,而且线之间的间距很疏,表明醇油物质的量比与催化剂量、反应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图2c的等高线呈椭圆形,线间距密,表明催化剂量与反应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极显著。由图2d的曲面图可以看出当醇油物质的量比不变时,随着催化剂量的增加,生物柴油产率是先增加后减小,当催化剂量一定时,随着醇油物质的量比的增加,生物柴油产率是先增后减,这两个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显著,而醇油物质的量比对生物柴油产率的曲线更为陡

25、峭,故醇油物质的量比对响应值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样,由图2e和图2f可以看出,固定一个反应条件下,研究另一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物质的量比与催化剂量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显著,反应温度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与表4的方程分析结果相一致。图 2 各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的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 2.3.4 最佳工艺条件结合回归模型的数学分析可知生物柴油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醇油物质量的比为30:1,催化剂用量 6.33%,反应时间 20 h,反应温度为 147.8 ,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为 96.7%。考虑到实际操作的便利将催化剂量修正为 6.3%,反应时间 20 h,醇油物质量的比为 30

26、:1,反应温度为 148 ,在此条件下进行 3 次验证实验,测得生物柴油的平均产率为 96.6%,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这说明回归方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各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2.4 Ce2/3HPW12O40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 Ce2/3HPW12O40 催化剂显示较好的催化酯交换反应活性。本试验中还考察了最佳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见图 3。一次反应结束后,静置、分层,过滤分离催化剂、乙醚洗涤,然后 353 K 真空干燥 5 h 后即可循环使用。由图 3 可见,经过 6 次循环使用,Ce 2/3HPW12O40 催化剂仍具有较高的催化酯交换反应活性,生物

27、柴油的产率仍高于 90%。对循环使用 6 次后的 Ce2/3HPW12O40 催化剂进行 ICP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新鲜的催化剂相比,回收催化剂中 P 元素质量分数由 1.04% 降低到0.85%,以上结果说明 Ce2/3HPW12O40 催化剂是一种重复使用性能较好的催化剂,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12345660780910产率/%循 环 次 数图 3 Ce2/3HPW12O40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2.5 生物柴油的 GC-MS 分析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生物柴油样品用 GC-MS(Agilent 7890A-5975C)分析,以确定产物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达到

28、 98.1%,产品品质较好,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甲酯(34.3%)、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7.8%)、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4.8%)、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3%)、油酸甲酯(5.5%)、硬酯酸甲酯(6.4%)、二十烷酸甲酯(1.9%) 、山嵛酸甲酯 (3.2%)等。3 讨论生物柴油是代替石化柴油的主要新能源之一,近年来,它的制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中我们以转基因大豆油与甲醇为原料,以 Ce2/3HPW12O40 固体酸为催化剂来制备生物柴油。现代工业化大规模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中常采用的碱催化、酶催化、酸催化等催化方法。陈立功等 21以餐饮废油和甲醇为原料,N

29、aOH 为催化剂来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产率为 93.6%,研究发现碱性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时,对原料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水分含量要求高、工艺步骤繁琐、成本高 22;周位等 23以食用大豆油与甲醇为原料,并利用复合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甲酯得率在 90% 以上,但是生物酶催化时反应时间长、酶易失活,且生物酶的价格昂贵,造成生产成本高,故碱催化法与酶催化法都不适合工厂的大规模生产。酸催化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酸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时,产率高、成本低、催化剂寿命长并且避免了传统催化剂带来的问题。盖玉娟等 22以固体酸 H 分子筛催化高酸值油脂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产率达到 90%以上。改性杂多酸催化制备生物

30、柴油也受到广泛关注,这是因为改性杂多酸催化剂在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时不仅具有固体酸催化剂的优点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Chai 等 24以 Cs2.5H0.5PW12O40 为催化剂催化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时,具有与 NaOH 及 H2SO4 相当的催化活性,生物柴油收率达 93%以上,且反应体系中游离脂肪酸量及含水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中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单因素和响应面,可以看出相比于反应时间和醇油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量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更大。通过响应面优化处理发现催化剂量与反应温度的交互影响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显著,而反应温度和醇油物质的

31、量比交互影响不显著,这与高璐等 14人采用 SO42-/TiO2 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结果类似。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为 96.6%,与没有优化前相比提高了 2.2%,说明 Ce2/3HPW12O40 固体酸催化剂具有高效性,相关研究为改性磷钨酸催化剂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生物柴油探索了方向。4 结 论稀土改性磷钨酸催化剂在催化转基因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部分取代的Ce 2/3HPW12O40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酸强度及催化剂中Lewis酸中心的稀土金属离子及磷钨酸

32、中Brnsted酸中心(H +)间的协同作用有关。以Ce 2/3HPW12O40为催化剂,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物柴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30:1,催化剂量6.3%,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148 ,该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为96.6% 。参考文献:1 蔡绍雄, 张慧 , 郑德勇. 双键型离子液体制备及其催化油酸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7, 51(2): 26-30CAI S X, ZHANG H, ZHENG D Y. Preparation of double bond ionic liquid and its catalytic synthesi

33、s of biodiesel with oleic acidJ.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 51(2): 26-302 陈颖, 苗双, 乔腾飞, 等. 水滑石类复合氧化物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J. 硅酸盐通报, 2016, 35(1): 174-178CHEN Y, MAO S, QIAO T F,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talcite composite oxide catalyst for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J. Port

34、land Bulletin, 2016, 35(1): 174-1783 杨涛, 陶荣哨, 黄鹏, 等. 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J.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5, 22(1): 41-46YANG T, TAO R S, HUANG P, et al.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by transesterification catalyzed by solid baseJ.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2015, 22(1): 41-464 陈冠益, 赵鹏程, 陈鸿, 等. 酸碱树脂

35、两步催化含酸油脂制备生物柴油J. 太阳能学报, 2016, 37(6): 1554-1559CHEN G Y, ZHAO P C, CHEN H, et al. PH two step catalytic resin acid containing oil to produce biodieselJ.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2016, 37(6): 1554-15595 Fu J, Chen L, Lv P, et al. Free fatty acids esterification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self-synt

36、hesized macroporous cation exchange resin as solid acid catalystJ. Fuel, 2015, 154: 1-86 Gui M M, Lee K, Bhatia T S. Feasibility of edible oil vs. nonedible oil vs. waste edible oil as biodiesel feed stockJ. Energy, 2008, 33: 1646-16537 闵恩泽. 以植物油为原料发展我国生物柴油炼油厂的探讨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5, 21(3): 25- 28MIN

37、 E Z.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biodiesel refinery in ChinaJ. Journal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etroleum Processing), 2005, 21(3): 25- 288 Kim H J, Jeon Y K, Park J, et al. Heterocycle-modied 12-tungstophosphoric acid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epoxidation of propylene with hydrogen peroxideJ.

38、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13, 378: 232-2379 Han X, Ouyang K, Xiong C, et al. Heteropolyacid salt-based ionic liquid composite catalysts with tunable acidity for acetalization of benzaldehyde with glycolJ.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17, 543: 115-12410 Choi J H, Kang T H, Son

39、g J H, et al. Redox behavior and oxidation catalysis of HnXW12O40 (X=Co2+, B3+, Si4+, and P5+) Keggin heteropolyacid catalystsJ.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014, 43:155-15811 Zhou Y, Chen G, Long Z,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polyoxometalate-based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materials for liquid-phase org

40、anic transformationsJ. RSC Advance, 2014, 4: 42092-4211312 Knaeble W, Carr R T, Iglesia E. Mech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cid strength on alkane isomerization turnover rates and selectivityJ.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4, 319: 283-296 13 Badday A S, Abdulah A Z, Lee K T. Optimization of

41、 biodiesel production process from Jatropha oil using supported heteropolyacid catalyst and assisted by ultrasonic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13, 50: 427-43214 马景东, 李学坤, 高璐, 等. SO42-/TiO2负载磷钨酸型固体酸制备及表征J. 化学工程师, 2017, 31(3): 1-4MA J D, LI X K, GAO L,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42-

42、/TiO2 supported phosphotungstic acid solid acidJ. Chemical Engineers, 2017, 31(3): 1-415 Nilesh N, Varsha B, Anjali P. Efficient synthesis of biodiesel from waste cooking oil using solid acid catalyst comprising 12-tungstosilicic acid and SBA-15J. Fuel, 2014, 135: 253-26116 Pathan S, Patel A. Solven

43、t free clea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cohols catalyzedby mono transition metal (Co, Mn, Ni)-substituted Keggin-phosphomolybdates using hydrogen peroxideJ.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13, 459: 59-6417 Han X, Kuang Y, Ouyang K, et al. Role of lewis acidity over rare earth ion-exchanged heteropoly

44、tungstates during oxidation of alcoholJ.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2017, 70: 23-3118 Talebian-Kiakalaieh A, Amin N A S, Zarei A, et al. Transesterification of waste cooking oil by heteropoly acid (HPA) catalyst: optimization and kinetic modelJ. Applied Energy, 2013, 102:

45、 283-29219 Srilatha K, Sree R, Prabhavathi Devi B L A, et al.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rice bran fatty acids catalyzed by heterogeneous cesium-exchanged 12-tungstophosphoric acid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116: 53-5720 Zhang S, Zu Y G, Fu Y J, et al. Rapid microwave-assisted transesterifi

46、cation of yellow horn oil to biodiesel using a heteropolyacid solid catalys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3): 931-93621 陈立功, 周星, 杨鑫. 均相碱催化高动物油含量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 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 41(12); 52-55CHEN L G, ZHOU X, YAGN X.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waster edible oil with high animal oil content usin

47、g alkali homogeneous catalystJ.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 2010, 41(12); 52-5522 盖玉娟. 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 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36(10): 1671-3206.GAI Y J. Study on Acid Catalytic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D. Shando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07, 36(10): 1671-320623 周位, 杨江科, 黄瑛, 等. 复合脂肪酶催

48、化生物柴油的初步研究 J. 生物加工过程, 2007, 5(3): 20-26ZHOU W, YANG J K, HUANG Y, et al. Study on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with compound lipasesJ.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2007, 5(3): 20-2624 Chai F, Cao F H, Zhai F Y, et al. Transesterfication of vegetable oil to biodiesel using a heteropolyacid soild catalystJ. Advanced Synthesis Catalysis, 2007, 349(7): 1057-106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