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首届教育体制改革成果专家推荐项目简介1市南区教育局优秀教师交流项目:出台市南区教育局优秀教师交流制度市南区教育局“十二五” 优秀教师 交流方案等文件政策和评优评先、考核加分等激励与保障措施;积极推行校长轮岗制,目前区内 80%的公办中小学校长和 86%的中小学副校长已完成 轮岗,并 成立“名校长工作室” 与年轻 校长组成研究 团队;建立了中层 干部每 3 年“ 全出竞进、换届竞岗” 制度; 积极推行优 秀教师交流制,采取尊重个人意愿、学片内交流、校际点对点帮扶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统筹确定调配方案,对参与交流老师严格把关,保证质量。2011 年,全区共有 84 名教师参与交流,占符合条件优秀教师
2、总数的 12%,预计“十二五” 期间,参与交流教师将达专任教师的 60%,“因优秀而交流” 的理念逐渐树立。该改革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名校品牌输出、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优质资源的扩大,形成了优质辐射、骨干帮带、着眼全局、面向全体的教育格局,域内校际之间差距逐步缩小。 中国教育报、 大众日报等各大媒体都给予重点报道和跟踪采访。2开发区教体局加 强 小 区 配 套 幼 儿 园 建 设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法,成立由局分管领导牵头的项目管理团队和由区法制办、财政等参与的项目推进团队,聘 请国家、省、市学前教育 专家, 组成项目智囊团,参与项目实施及政策论证;建立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出台新建小区
3、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办法关于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配套幼儿园规划、供地、建设、 产权及管理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建立督查考核和财政奖励机制,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区对各街道办事处年度考核内容,对由办事处或社区投资新建的配套幼儿园或创建省市十佳、模范标准的幼儿园给予一次性奖励;创新资源补充机制,积 极推动政府回购小区配套幼儿园;实行政府批次建设工程,在居住密集地段逐年由管委投资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实施“名园 1+X 工程” ,成立青岛西海岸学前教育联盟,发挥各方 资源优势互助成长。2011 年以来,建成小区配套幼儿园 10 所,全部用于举办公办及公办性质幼
4、儿园,增加学位近 3000 个。配套幼儿园办园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近年来投入使用的 20 处配套幼儿园,省市示范园 15 处,市一类园 5 处。中央电视台、 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3城阳区教体局农村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项目: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学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建立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工资统筹机制。一是在统筹主体上,从街道统筹提升为全区统筹,区统筹比例达到 90%;二是在统筹项目上,从仅统筹工资待遇提升为工资加“五险一金” 全面待遇的 统筹,2013 年非事业编幼师人均月工资达到 2334 元,其中区财政统筹工资人均每月 2205 元;三是
5、建立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幼儿教师工资由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 1.8 倍增长到 2 倍,五项社会保险缴存基数达到社平工资的80%。该项目的实施,较好解决了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待遇这个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难题,吸引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前来应聘,近三年招聘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 300 余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 50%以上,具有较好的创新性、领先性和推广价值。4即墨教体局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建立政府主导的领导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在城区部分初中实施区域大集团教育的通知关于实施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的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明确教育、财政、 规划、国土等部门的职责,加
6、强了经费、 师资等保障;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先后创建区域内的集团模式、学段间的共同体模式和区域间的互动联盟模式,成立 4 所中学共同发展的“28 中教育集 团” ,建成“ 镇域内小学教育集团” ,按照不同区域组建了 4个初中教育联盟和 6 个小学教育联盟;建立集团内学校管理机制,成立了以优质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实施小组,统筹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和推进,实 行统一调配干部教师、统一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统一组织教学质量分析、 统一集团单位评价机制、统一培训干部教师、统一分配奖励表彰名额、统 一享受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政策等办法,建立起集团的有效运行机制;强化对改革难点问题的解决,市政府专门出台意
7、见,对集团内教师流动、培训及待遇予以保障。到 2012 年底,即墨市教育集团达到 24 个,成员单位 125 个,集团化3覆盖率达到 64%。集团化办学改革,充分发挥 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城乡间、校 际间优质均衡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显示了较强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5青岛二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先后出台青岛二中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办法青岛二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施办法等 17 项配套文件政策;增设学校创新发展指导办公室和教师发展处两个中层机构;建立了人文、科学、技术、工程四大 类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开设了 100 门校本课程,选 拔有创新潜质的学
8、生组成“卓越”实验班;建立了教师发现和支持学生优势智能发展机制,建立科学创新、机器人及模型等 6 大类专业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建成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坊和人体健康 4 个实验室,2013 年 计划再建设 5 个,建成 10 大类创新实验室群;构建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在校外,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软控股份和海 尔集团等高校、企业联合建立多个支持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在校内,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学生创新活动平台,开展 6 大类、30 种创新类活动或比赛。整个改革项目的设计和推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符合青岛二中学生实际,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对培养学生、教
9、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示范性。6青岛三十九中蓝色海洋教育项目:学校先后制定了青岛 39 中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青岛 39 中海洋人才培养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等近 30 个配套文件政策;成立了海洋教育研究室、中国海洋报海洋教育编辑部和首个海洋创新人才培养班;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 课程”三位一体的海洋课程体系和“ 四个一工程” 海洋实践系列活动, 开设大学预科课程,为学生高校专业选择奠定基础;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海洋教育教师团队,聘请海大、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 40 多位教授、研究员、博士引领学校海洋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成立“ 博士工作室” ,聘 请海
10、大研究生作校外辅导员;建有海洋科学实验室、海洋教育 资料室和海洋世界展厅,与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等签订联合育人协议,建成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校内外海洋教育实践基地;设立海洋教育奖学金和课题立项资金,海洋班同学研究课题多项获奖。4该项目符合青岛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战略,符合学校实际和定位,学校已成为蓝色海洋教育的龙头,被国家海洋局授予全国首个“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 ,多次在全国、省、市范 围内推广海洋教育 经验,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7青岛科技大学政产学研融合项目: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形成“开门办学、引财引智、用好政策、合作共 赢”的工作思路,对重点科研项目先行孵化, 创办 10
11、余家以科研成果为主体的学科性公司进行科研成果的自主孵化、中试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达 4 个,实现成果产业化;启动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建设,重点 发展橡胶、化工、高分子等新 兴 科技产业,建成德国朗盛(青岛)研发中心、 软控研发中心等一批龙头项目,引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86 家国内外一流企业和研发中心入驻,取得丰硕成果;依托大学都市科技园,牵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市北区人民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及中国橡胶谷共建协议,并纳入青岛市“十二五” 规划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十二五” 发展规划。该项目发挥了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建立学校、地方、企业“ 三位一体
12、”的协同创新体系,逐渐走出一条从单一的项目合作到科研整体介入,从学科性公司到上市公司,从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到校地联手打造行业助推器的政产学研融合之路,探索出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科大模式” 。学校先后十次受邀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做 专题报告, 光明日 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连续两次被评为“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8市财政局财政保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项目: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122 号)、 关于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的通知(青财教201137 号)等文件政策;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从 2011 年起全市
13、各级财政部门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 2012 年安排 1.2 亿元, 较上年增长 1.4 倍;设立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按照每生每年平均 1200 元的资助标准对困难幼儿进行资助,资助面覆盖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总数的 10%;建立公办园生均 经费补助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制度,其中公办园生均经费达 650 元/生/ 年,普惠性民办园生5均达 1000 元/生/年, 2013 年标准提高到 1200 元/生/ 年;启动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2011 年以来全市投入近 10 亿元,其中市本级拨付奖补资金 1.1 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447 所,提供学位约 8 万个;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
14、计划,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市、区(市)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1-2012 年,支持市教育部 门共培训园长、骨干教师 1500 人,园长后备人才 500 人,幼儿教师 17000 余人。该改革项目是财政部门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政策制度体系健全、财政投入力度较大、补助资助标准较高,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促进了学前教育发展,成效显著。9. 市人社局创建“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项目:为解决教师队伍人员统一招聘造成的补充机制僵化、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市人社局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有关事宜的通知(青人社字201312
15、号)等文件政策,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在抓好统一招聘基础上,通过取消户籍限制、扩大教育部门招聘自主权等方式,创 新事业单位招聘机制,建立了“1+N” 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主要包括:批准教育系统单独发布招聘简章面向全国公开招聘,2013 年对本科以上岗位不再设定户籍限制;建立灵活招聘机制,允许教育部门灵活安排时间,直接赴外地高校、科研院所招聘紧缺人才和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对需求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岗位允许设置为紧缺岗位,不受 1:3的报名比例限制,解决了部分岗位招聘不足的问题,提高招聘成功率;打破先笔试后面试的传统选拔方式,推行面试前置遴选优秀人才;扩大灵活招聘范围,搭建直属学校和青岛生源免费师范生
16、双向选择平台,面向山东生源免费师范生进行公开选聘。2013 年,全市公开招聘教育人才 2240人,实际招聘 2044 人,直选高校毕业生 23 人,优选免费师范毕业生 29人,招聘成功率达 91%以上,硕士研究生学 历占 33%以上,党员占 44%以上;此外,开通系统内交流通道,合理分流安置校改富余教师,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推动教师配备均衡化。该改革试点项目满足了学校的个性化需要,对教育队伍人才引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N” 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 中国组织人事报对我市实施的灵活招聘机制予以宣传报道。 610. 市委组织部、市编委办、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项
17、目:为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家办学,2013 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编委办、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五部门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启动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上半年先在市教育局局属单位和崂山区开展,下半年在全市展开。主要举措包括:取消中小学校干部的行政级别, 县级 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将归口管理教育干部;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试用期制度、教育管理后备人才制度,采取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等方式,完善校长选聘制度;按照校长专业化要求,建立特级、高级、中级、初级校长的职级管理制度;建立校长定期交流机制,鼓励校长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职,促 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延长优秀校长任职年龄、退休年龄等措施,适应 教育事业特点,延长校长事业周期;建立完善社会参与的校长办学满意度评价制度;建立教育工作巡察、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问责等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该项改革试点政策力度较大,配套制度完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