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54.90KB ,
资源ID:5444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544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毕业论文: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文****钱)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毕业论文: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doc

1、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 民族认同的影响 学 院: 教育学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毕业年限: 2012 年 学生姓名: 学 号: 200841000241 指导教师: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申请人 指导老师 摘要 内隐自尊和民族认同都是当前心理学研究者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自从A.G.Greenwald 等人 (1995)开创性地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以后,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传统的意识层面开始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内隐自尊逐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是当今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1 世纪我国学者开始对内

2、隐自尊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民族认同研究与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 由于民族认同既会对国家和地区稳定产生影响,也会对个体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造成影响,西方许多国家都较早开始关注少数民族的认同问题,21 世纪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随后关于民族认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继出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把内隐自尊与民族认同的研究结合起来,探讨了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与民族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1) 回族大学生普遍具有内隐自尊效应,表现出在无意识层面对自身评价有更强的积极倾向 ;同时内隐自尊在性别因素上呈显著差异,而年级和专业两个因素上差异不显著。 (2) 回族大 学生

3、整体认同状况积极,既有较高的本民族认同,又有较高的中华民族认同 ;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高度正相关,并且本民族认同高于中华民族认同。 (3)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得分与民族认同得分总体相关不显著 ;民族认同高、低分组与内隐自尊高、低分组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回族大学生 , 内隐自尊 , 民族认同 1.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提出、选题意义及价值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促进民族繁荣。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群体,被广泛关注, 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异地上学,与各个民族群体混合居住,

4、通常认为 , 被个体或者群体所建构 和赋予的意义是构成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这其中首先体现出认同的建构性特点。认同并非是个体或者群体所固有的特质 , 而是在特定的、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境中通过人际、群际间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建构、解构和再建构的过程与结果。因此,面对新的环境,回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我所在民族群体与其他民族群体的认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纵观自尊的研究,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外显的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影响的研 究还是比较少见。因此,本研究试图以回族为例,从内隐自我的研究来探讨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内隐自尊的研究 ( 1)自尊的含义

5、 自尊 (Self 一 esteem)作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引起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要比我国早。 Wi11iam James 于1890 年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自尊进行论述,将自尊定义为通过比较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来确定的一种自我感觉。而 RogerS 认为,自尊是指自我态度中的情绪和行为成分。 Cottle 认为。自 尊是指个人在“积极”与“消极”维度上的价值判断。Lawrence 认为,自尊是指儿童对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总特征的情感性评价。而Steffenhafen 则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知觉的总和,其中包括他的自我概念(心理的 )、自我意象

6、 (身体的 )和社会概念 (文化的 )。 国内学者也对自尊做出了大量界定,如朱智贤认为 :“自尊是指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作的评价。”林崇德认为 :“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我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 志之一。”林传鼎、陈舒永、张厚粲等则认为 :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它是自我意识中的核心要素,也是人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尊感强表示肯定自己、信任自己、看重自己,自尊感弱表示否定自己、轻视自己。一般地说,自尊感强的人较富有独立性,自尊感弱的人独立性较弱。自尊感强弱与对别人的态度也有一定关系,对

7、自己采取肯定与信任态度,对别人态度也常如此。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易采取不信任态度。 综上所述,自尊可以概括为对自我评价的情感性体验,自尊是由自我评价引起的,是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由于自我评价及其情感体 验有正负之分,因此,学术界的自尊概念也常有积极消极之分,即高自尊与低自尊。 ( 2)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 要研究内隐自尊,首先要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测量。由于内隐自尊是无意识的,对其测量多采用间接的方法,以避免自我展示、自我增强等意识作用的影响。 内隐自尊早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阈上态度启动任务 (内隐自尊表现为,在知觉阈限以上呈现的与自我相关的启动词,使得被试对积极词的反应快于对消极词的反应

8、 )、阈下态度启动任务 (内隐自尊表现为,在知觉阈限以下呈现的与自我相关的启动词,使得被试对积极词的反应快于对消极词的反应 )、 Stroop 颜色命名任务 (内隐自尊表现为,对自我积极句子的颜色辨别快于对自我消极句子的颜色辨别 )、内隐自我评价调查 (内隐自尊表现为,自我态度启动后,对积极词的提取易于对消极词的提取 )、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 (内隐自尊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姓名首字母和生日数字的偏好 )、词汇完成测验 (内隐自尊表现为,在自我认同的启动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残缺词补全成正向词 )、自我统觉测验 (内隐自尊表现为,个体对不同人脸图片“偏好程 度”的排序和“与自己相似程度”的排序具有

9、高度的正相关 )。 Greenwald 在 1988 年提出内隐联结测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 IAT)。在内隐联结测验 (IAT)中,内隐自尊效应表现为,被试对自我词一积极词的联合任务反应较快,对自我词一消极词的联合任务反应较慢。外部情绪性任务中,内隐自尊它表现为,被试对彩色目标词汇包括自我词和非我词进行颜色判断时,个体对自我词与具有积极性质的按键事先形成条件反射的联合任务反应速度较快,对自我词与具有消极性质的按键事先形成条件反射的联合任务反应速度较慢。 Jennifer K.Bosson, William B.Swann, 但对于重测信度,较为理想的

10、只有内隐联想测验和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 (0.69,0.63, 0.53)。 目前,国内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来测查内隐自尊的比较多,很少有人用首字母和生 日偏好任务测量内隐自尊,鉴于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有较为满意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本研究对内隐自尊的测量采用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 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有两种测验方式 :一种方式是要求被试在一个 Likert 式量表上 26 个字母或一定范围内的数字的偏好程度进行评价,然后用被试对其姓名首字母或生日数字的自评分数减去他评的平均数,其差值作为该被试内隐自尊的指标 ;另一种方式是同样要求被试在一个 Likert 式量表上对 26 个字母或一定范围内的

11、数字的偏好程度进行评价,但用某被试对其姓名首位字母或生日数字的自评分数减去 该被试对所有字母或数字评价的平均数作为其内隐自尊的指标。研究以人们对姓名的首字母和末字母的平均偏好程度 (均减去对字母的一般评价 )的相关作为其内在一致性的指标,发现其相关为 0.57。 尽管目前测量内隐自尊的方法有多种,但结果都不太一致,很多测量方法的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多不太理想。这表明很多现有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内隐自尊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结构。不同的测量方法触及到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个侧面,有的直接测量到了个体对自我的内隐态度,如 IAT,而有的测量了自我态度的结果,如工 IPT

12、(首字母偏好任务 ),因而间接性更加明显。 ( 3)内隐自尊的研究进展 内隐自尊的概念从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但发展迅速。内隐自尊受到研究者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内隐自尊的性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内隐自尊与其他社会认知结构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其中有的研究可能同时 涉及多个方面。 Greenwald, A.G& Farnham, S.D.以内隐联想测验 (IAT)为工具,对内隐自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隐自尊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自我态度效应,与他人相比,个体更倾向于将自己 和积极事物相联系。国内研究者以相同的工具进行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研究结果。 B

13、osson 等人采用六种方法对内隐自尊的测量表明,内隐自尊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自我态度效应。关于内隐自尊的性质,现有的研究取得了一致的研究结果。 内隐自尊一经提出,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Greenwald & Farnham 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低的正相关。 Smith 研究发现内隐自尊比外显自尊高时,外显自尊通常不稳定,而外显自尊比内隐自尊高时,外显自尊相 对稳定。Schimmack,U. Diener, E.以姓名字母偏好任务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内

14、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相关,证明这两种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同。国内蔡华检以 IAT 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和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结构,两者之间只存在低的正相关。耿晓伟、郑全全也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 关于内隐自尊的稳定性问题现有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有的研究发现内隐自尊是相对稳定的结构,只能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 渐改变,而有的研究发现内隐自尊具有情境性,与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认知资源、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有关。 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行为等的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内隐自尊的研究趋势。 Spalding和 Hardin 发现,当处于压力情境时,高内隐自

15、尊者比低内隐自尊者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焦虑 :高内隐自尊者,无论处于压力情境与否,均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焦虑。 De和 Peter 调查了内隐自尊与各类社交恐惧症的关系,发现高焦虑被试的内隐自尊得分较低。蔡华俭对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抑郁个体的外显自尊低于正常个体,但两者的 内隐自尊差异不显著。对抑郁个体而言,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两类个体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说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组合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关。付春江关于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杨福义、梁宁建关于问题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发现,问题学生和普通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

16、尊的组合状况不同,前者有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后者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问题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心理健康的其他指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 Greenwald, A.G& Farnham, S.D.的研究表明,内隐自尊越高,越能抵御和缓冲外界环境对自尊的威胁。 Pelham& Hetts 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遭遇失败体验后,内隐自尊对个体的自利判断倾向,即白发的不太为社会所偏好的行为具有更好的预测效度。 Bosson 等人的研究发现被试的内隐自尊与其所受到的评价显著相关,高内隐自尊的被试在自尊,自我胜任力 (Self-competence)和自我确定性

17、 (Self 一certainty)上都获得高评价。这说明内隐自尊不仅影响非言语行为,也会对言语行为产生影响。 可见,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 、行为等的关系受到外显自尊的调节作用,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对应关系或组合方式与心理健康和行为有关。 内隐自尊与其他社会认知结构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内隐自尊与身份认同、偏见等有关。 Aidman, Eugene V.&Carroll, Steve M.在内隐自尊、性别认同和性别态度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个体的内隐性别偏好可以由内隐自尊、内隐性别认同及其交互作用加以预测,而被试自我报告的性别认同和外显自尊则没有预测作用。 Shelly D.F.的研究发现高

18、内隐自尊的个体比低内隐自尊的个体更为偏好他们的性别和种 族。 Greenwald 等的研究反映了内隐自尊与相关的社会认知结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2.2 民族认同的研究 ( 1) 民族认同的含义 “民族认同” (national identity) 的概念衍生于民族研究领域的 “认同”涵义。认同 (identity),最初源于哲学中两事物相同时“甲等于乙”的同一律公式。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一词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也即社会群体成员在认识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但在辗转使用中,“认同”又在原义外稍稍偏离,衍生出另一种涵义,可将 其概括为 :“社会成员

19、对自己某种群体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认同产生于社会交往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都会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因某些共性而产生认同。一般来讲,认同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辨别和取舍,从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将自己和他人归属于某一特定客体。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职业、身份、国家制度等通常是认同的媒介。 关于“民族认同 (national identity)”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大心理学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 视角展开研究,所确定的民族认同的结构和问卷维度也各不相同。 Phinney 是美国心理学领域民族认同的重要

20、研究者之一,她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对民族的归属感和承诺、对民族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民族活动的行动卷入。 Carla 等认为,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 L 引 Drew Nesdale&Anita s.Mak.认为民族认同有广一义和狭义两重含义。广义的民族认同是指对某一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即国家认同。狭义的民族认同是指一国之内的各个民族对各自民族文化的认同,即族群认同。 我国学者高永久认为,民族心理认同是该民族群体成员普遍具有的对本民族归属感和感情依附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孙九霞将民族认同界定为,民族成员对自我身份归属的认知以及在心理上的依附感。张诗亚

21、指出,所谓的民族认同实际上便是找准独特的民族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就民族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独特性。此处张诗亚所指的民族认同暗含了这种独特性给个体带来的白豪感、安全感、价值感和尊严,因此是侧重于民族认同的情感支持功能的。史慧颖在综合了国内外民族认同定义的基础上指出,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 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 、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 (本研究所述民族认同取自史慧颖的定义 )。 ( 2)民族认同的结构 史慧颖在总结了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族认同包括两个层次、三个成分,两个层次指中华民族认同和本民族认同。三个成分指,一是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简称

22、为“归属感” ),二是对民族文化的评价 (简称“文化认同” ),三是对民族社会状况的评价 (简称“社会认同” )。归属感 :包括对民族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民族归属感指个体对所属民族群体的强烈从属和依恋情感。民族自豪感指个体对所属民族感到骄傲、快乐、满意或满足的 总体情感。文化认同 :对民族文化因素的积极态度,包括对民族信仰、风俗礼仪、语言文字、餐饮服饰、历史以及整体文化的积极评价。社会认同 :对民族社会状况的积极态度,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教育、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积极评价。史慧颖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结构层次全面、清晰。本研究采用史慧颖根据对民族认同的结构划分。 ( 3)民族认同

23、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 目前关于民族认同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问卷法。 Phinney 根据其提出的民族认同结构编制了包括 14 个题目的民族认同测量量表。该量表用以测量民族认同的三个方面 归属感与对本民族群体的态度 (包括 5 个项目,如 : “我对本民族及其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 ),民族行为与习俗 (2 个项目,如 :“我参加本族群的文化习俗活动,如特殊食物、音乐或风俗” ),基于探索和承诺的民族认同获得 (7 个项目,如 :“我非常了解本民族及其对自己的意义” )。采用四点量表记分,选择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把 14 题的得分相加取其平均数即为民族认同得分,得分从 1 分到 4 分

24、,即从极低民族认同到极高民族认同。量表测量的三个方面虽然在概念上是分离的,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变量进行分析,标志着对本族群的积极情 感、参与性和忠诚。在后来研究的基础上, Phinney 删除了其中的 2 个题目并做了稍微修改,现在的量表包括 12 个题目,包含两个因素 :个体对自己民族身份意义的探索 (5 题,如 :“我花时间想要对本民族更了解,比如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风俗” )和个体对本族群的肯定、归属感 (7 题,如 :“我很高兴成为自己族群的一员” )。量表的记分和以前的相同。除 Phinney 自己外,其他研究者也使用该量表进行了民族认同研究, MEIM 被认为是使用范围很广和很有效

25、的民族认同测量量表。国内万明钢、陈晶、秦向荣、史慧颖等也主要是参考 Phinney 的量表编制自己的问卷,通过问卷法进行的民族认同研究。 投射法 投射法用于民族认同研究始于早期的 clark 和 clark 所做的经典研究 黑人自恨 (Black Self 一 hatred)研究。研究调查了 3 一 7 岁黑人儿童的颜色喜好 (color preferences)。要求儿童在一幅画上涂上同他们自己皮肤一样的颜色或者他们想成为玩伴的孩子的皮肤颜色。结果发现黑人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是黑人,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于黑人儿童身上的白人导向 (喜欢与白人有关的事物 )现象。后来他们又做了洋娃娃偏好 (

26、doll preference)研究。研究中让儿童被试通过用白洋娃娃或黑洋娃娃来回答问题,比如 :给我一个好 (洋 )娃娃,给我一个坏 (洋 )娃娃,给我一个有好颜色的 (洋 )娃娃,给我一个象你的 (洋 )娃娃。通过这些投射测验, Clark 和 Clark得出结论 :黑人儿童可以正确地进行自我认定,但是他们对白皮肤存在着明显偏好,同时对于自己的皮肤颜色存在着消极态度。此为民族认同研究历史上的经典研究,对后来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验法 实验法在以一般群体为对象的社会认同研究中用得较多。 Sherif 等和 Tajfel 均通过实验法证 明了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歧视现象。

27、 Ng 和 Sachdev 等 (1984, 1985)通过实验发现了高权力群体对低权力群体的歧视行为。 Arbona 等 (1999)通过对黑人儿童和拉丁裔儿童 (n=330)的实验 (包含本少数民族认同、双亲在场及同伴负面行为影响三个实验因子 ),发现本民族认同能预测黑人儿童对斗殴的态度,民族认同越高的儿童,越采取友好行为。实验法由于变量控制严格、因果关系清晰,有助于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因此受到高度推崇。但由于民族认同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用此方法展开民族认同的研究还不多。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强调在自然情境下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田

28、野考察法同心理学中的现场研究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田野调查法有助一于了解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及容易收集重要的、相关的背景资料。田野调查法 (Field work),又称为实地调查法,或田野工作法,它是实地观察各民族社会的方法,是所有从事各种民族问题研究的人十分重视的一种方法。民族学工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田野工作,才能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验证有关假设。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 的主要根据,许多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心理学家甚至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问题时,都开始、而且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田野调查法。 1.2.3 民族认同与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 民族认同与自尊 (

29、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 )的相关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国内还比较少。 在 Clarry Lay&Maykel verkuyten 的研究中,他用“我是谁”的问卷分别调查移民到加拿大和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青少年,发现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青少年更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些青少年的集体自尊与个人自尊呈正相关,而且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青少年有 更强的集体主义精神。 Rosemary E. Phelps, Janice D. Taylor, Phyllis A. Gerard 一项关于黑人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非裔美国大学生在民族认同、文化不信任方面与非洲本土大学生、西印度 /加勒比地区大学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但三组黑人大学生在自尊项目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