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油料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一 、 博士生导师简介王汉中,男,1990 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油料所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研究员,所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菜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委会委员。先后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 973、863、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 30余项;主持选育 10 个双低油菜新品种(杂交种) ,累计推广面积近一亿亩,创经济效益 40 亿元以上;获奖励成果 8
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2005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油菜高含油量和抗裂荚基因的克隆、有关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油菜新品种(杂交种)的分子聚合育种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711916 电子邮箱: 廖伯寿,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岗位人才。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兼任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网首席专家、全国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油料生产指导组成员、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大豆花生专业组组长、湖北省遗
3、传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植保功能实验室主任等学术职务,是湖北省政协委员和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代表。曾获“农业部突贡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 、 “湖北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 “湖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植物病理等研究,迄今已主持国家 863、国家 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 28 项,在花生青枯病和黄曲霉抗性遗传基础及改良技术、花生高含油量遗传改良、花生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首次提出花生青枯病潜伏侵染的概念和抗性改良技术,首次创制出兼
4、抗青枯病和黄曲霉产毒的花生种质,主持育成花生新品种 10 个,发表论著 80 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 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 8 项,其中 4 项成果奖励为第一完成人,还获得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RISAT)颁发的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曾 25 次出国执行国际合作任务,访问 10 多个国家,8 次参与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是第五届国际植物青枯病大会(IBWS)组委会主席。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号,邮编:430062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电 话:027-86712292; Email: 张 学 昆 , 男 , 1968 年 3 月 出 生
5、 , 作 物 遗 传 育 种 学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生 导 师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油 料 作 物 研 究 所 科 技 处 处 长 。 中 国 农 科 院 油 料 作物 研 究 所 博 士 后 , 曾 留 学 日 本 信 州 大 学 。 主要从事油菜抗逆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工作,先后被聘为农业部科技入户专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助理,是科技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编制油菜科研和生产发展规划的主笔人,先后主持或主持了国家 863 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 计划、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
6、系、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近 30 项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在甘蓝型油菜耐湿性、耐旱性等水分胁迫抗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基础研究,筛选了中双 9 号、中双 10 号等一批耐湿抗旱高产遗传材料,利用双列杂交试验、构建遗传群体等方法,初步了解油菜耐湿性、耐旱性的遗传机理,对油菜水分胁迫抗性生理和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油菜水分胁迫抗性与细胞活性氧代谢酶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细胞膜脂化代谢等生理生化紧密相关,开发了耐湿连锁标记(贡献率达 25%) ,克隆了油菜 ADH 等抗性基因,探索了油菜水分胁迫后有利于恢复生长的肥料、技术等调控技术措施,为我国油菜抗逆新品种选育和抗灾减灾技术提
7、供了技术理论支撑。先后在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2 篇,申请专利 3 项。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方面,先后参加选育了“中双 12 号” 、 “中油杂7819”等 7 个高产高抗国审油菜新品种。其中“中双 10 号”等新品种推广累计面积达 3400 万亩以上,为农民增收近 7 亿元, “高产抗逆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10 号的选育及推广模式创新”于 2010 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8、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824573,13720301916 电子邮箱:周新安: 男,于 1963 年 10 月生,博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1986 年 7 月至 1987 年 3 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任教,1990 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 以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现是该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油料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品
9、质改良研究室主任。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先后主持了“八五”至“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和“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课题等项目,主持育成中豆 29、中豆30、中豆 32、中豆 33、中豆 34、中豆 35、中豆 36、中豆 37、中豆 38、天隆一号、天隆二号等大豆新品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发表论文 44 篇,主编、参编著作 10 部。目前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培育,大豆高产、营养高效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重点研究大豆产量、含油量、氮、磷、钾吸收与利用、抗 SMV 与抗虫等相关基因克隆与转基因
10、育种,大豆分子标记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711563 邮 箱:胡琼,女,研究员,生于 1966 年 7 月。1987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参加油菜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其间 1996 年-1999 年在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农学系开展“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增强油菜基因库”项目研究,获该校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0 年-2002 年在瑞典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系从事“油菜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的群体遗传学及植物抗病基因
11、鉴定与分离”博士后研究项目。2003 年至 2004 年在美国 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从事植物油脂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通过对体细胞杂交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甘蓝型油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野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Sa CMS) ,并成功实现三系配套。作为主要人员选育出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 2 号、中油6303、中油 6306、中油杂 11、中油杂 12 等 15 个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发表科研论文 50 多篇,其中 SCI论文 7 篇,在本学科国际著名的理论与应用遗传学研究上发表 2 篇。主要业务专
12、长包括: 油菜杂种优势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功能基因研究。招生学科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为:1、作物杂种优势原理与应用 2、分子育种。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Tel.: 086 27 86711556 (O) Mobil: 086 13720393975 Email: 卢长明,男,1959 年 12 月出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1982 年 8 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并留校任教,任教期间曾在意大利和日本留学 6 年,在日本爱媛大学获得博士
13、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研究室主任,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常务副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安全学会理事,中南民族大学与江苏大学兼职教授等。现已组建以博士为主的 10 人研究团队,专业从事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性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5 项、国家 863 项目 2 项、国家社会公益性专项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等 10 多个科研项目。在BMC Molecular biology,Transgenic research
14、,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Food Chemistry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发布国家标准 6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油料作物脂肪酸基因调控;2)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3)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 4)油菜的种间杂交与种质创新。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二路二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430062网 站:http:/ 博 客:http:/ ,男,1964 年 12 月生,博士,研究员,分子遗传学专业。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和美国做高级博士后研
15、究员和高级访问研究员。现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基因组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其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二级岗位) ,兼“十一五”国家“863” “动植物功能基因组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和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等。目前从事油料作物功能基因组学与抗病性研究,主要研究基因组结构与进化、抗病性分子机制、雄性不育与杂优利用等,所用技术包括基因表达谱分析、突变体库创建与分析、转基因、人工微 RNA、TILLING、比较基因
16、组学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目前主持承担的项目包括 “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国家油菜产业体系专项(科学家岗位) 、国际合作项目等。多次主持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受邀作大会报告。发表科学论文 100 余篇,其中在国际著名 SCI 核心刊物上 30 多篇,出版著作 4 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与欧洲和北美同行实验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芸苔属基因组与遗传改良联合研究中心。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2896, 13971106884, FAX:86816451 Em
17、ail: 黄凤洪研究员针对我国油料加工产业和食用油产业长期存在的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以油料作物、木本油料、微生物/海藻等三大油源为研究对象,以油脂营养与产品、生化工程、发酵与酶工程、加工工艺与装备等四个研究内容为支撑点,以油料油脂高效、低耗、节能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为目黄凤洪,男,1965 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油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检测功能研究室主任等职务;1999、2001 年被评为湖北省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 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
18、009 年获湖北省劳模光荣称号。研究方向涵盖植物蛋白与油脂工程、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功能食品与生物活性物质、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等,培养硕博士研究生 20 余名。标,通过高新技术与装备的有机结合,研究了适宜油料加工产品质量提高、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安全等有重大效果的创新技术,为我国油料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研究成果已在油料加工企业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48”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国家公益研究专项等项目 30 余项,获国家专利 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 项),鉴定
19、成果11 项。共获奖 10 余项,其中“油料低温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低油菜脂质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双低油菜优质饼粕制备饲料技术开发”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Food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农业科学和农业工程学报等 SCI 收录期刊、EI 收录期刊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特种油料加工技术、生物柴油制造技术等著作 5 部。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
20、二路二号,430062 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 电 话:027-86827874 e-mail:、李培武,男,博士,1961 年 2 月生。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质量标准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十佳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 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兼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卫生部残留污染物标委会、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
21、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质量安全学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分析学会理事、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 CAC 农业专家工作组成员、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长期从事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攻关、行业科技及国际合作等大型科研项目 30 余项。研制的双低油菜芥酸硫苷定量速测技术及速测仪,攻克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中品质定量速测的关键技术难题;率先研制的黄曲霉毒素免疫微球、免疫层析等系列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开辟了真菌毒素定量速测新途径,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建立的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技术标准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
22、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学科发展。获得国际成果奖励 3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 10 余项、国家专利 10 项;研制国家农业行业标准 45 项,发表论文 142 篇,著作 10 部,招收培养博士 9 名、硕士 46 名。与丹、德、瑞、芬、比、加、美、以、日、韩及 CAC、GCIRC 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建成了装备先进、国内权威并与国际接轨的油料质检中心,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推动了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 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传真:027-86812943、027-86812862 电子邮箱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