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01 (陕西省黄陵中学 2017 届高三 4 月月考(高考全国统一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潘思认为,“宪法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人民构建政府的行为,没有宪法的政府是没有权利的权力” ;“宪法先于政府,政府是宪法的产物” 。下面事件最能体现这一宪政思想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C. 1787 年的美国联邦政府 D. 1871 年巴黎公社委员会【答案】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明确本题的问题关键所在。回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这些政府和所颁布的法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明确宪法颁
2、布是优先于政府还是晚于政府。只要弄清楚这一点,解答本题便十分简单。2 (湖南省怀化市 2017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A. 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 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C. 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 D. 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第一幅图描绘的是 1949 年开始出现的政协会议,第二幅图是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第三幅图是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的纪念标志,第四幅图反映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所以它们依次反映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这说明我国政治制
3、度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故选 C。3 (2017 届江苏省联盟大联考高三 2 月联考历史试卷)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该会议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B. 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 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D. 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考点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01 (陕西省榆林市 2017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
4、未完成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C.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个宪法”是指 1 954 年宪法。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所决定的,而 1954 年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没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故 A 项正确,CD 项错误;B 项是 1954 年建立的,制定这部宪法。02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945 年 10 月 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
5、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村民委员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解析】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体现的是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论述。故答案为D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集中体现” ,排除 ABC 项。点睛: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由
6、人大产生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分别掌握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且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强调议、行等全部国家权力通过合一于人大,最终合一于人民;又注意议、行在具体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置方面的相对独立。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题干“集中体现”的要求。03 (河南省 2017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对该报刊(1966 年 3 月 5 日人民日报 )信息合理的解释是A. 中国举国发展体育事业 B. 大众传媒成为党派斗争的阵地C. 体育事业发展的政治化 D. 体育改革转变为一场政治革命【答案】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图示信息“坚持政治挂帅加速体育队伍革命化”
7、的意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政治化。考点三:“文化大革命”01 (2017 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卷)袁隆平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时树立了“让普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吃饱肚子”的梦想,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让这一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籼型杂交水稻诞生的那一年A. 安徽凤阳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B. 中国重返联合国C.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呈停顿状态 D. 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答案】C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文革时期,全国人民
8、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没有按时召开,197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呈停顿状态,C 项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正确;包产到户也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最先开始实行,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1969 年北京地铁建成开始运营通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所以选 C02 (2016-2017 学年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中国 1978 年宪法序言写道:“我们要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准备对付社会帝国主义(指
9、苏联)和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颠覆。 ”这说明 1978 年宪法A. 仍然未摆脱“左”倾思想的影响 B.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C. 纠正了过去有关阶级斗争的提法 D. 为后来拨乱反正奠定了坚实基础【答案】A03.(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3)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 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
10、稿材料二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 年邓小平南巡
11、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 (4 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
12、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4 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4 分)【答案】 (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2 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4 分)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 分)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 分)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 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 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 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 年通过民法总则(4 分) 。随着改革开放
13、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4 分)(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二“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知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对于第二小问则需要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三中的几个时间节点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14、侵权必究!可得出答案;对于第二小问考生则需要考生归纳概括史料得出;对于第三小问中考生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如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围绕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设置三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法
15、制建设的热点。第(1) (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01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 ,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 ,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 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
16、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答案】D02 (江西省 2017 届高三调研考试(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985 年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并发出通知。同年11 月 2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A
17、. 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B.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D.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大才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
18、要理解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从而为建立法制化秩序奠定社会基础。03 (天津市南开区 2017 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针对当时的国情,该主张主要侧重于A. 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 拨乱反正,顺应民心C.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B04 (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3)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
19、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 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材料二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三1979 年,我
20、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
21、议始于 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 (4 分)(4)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4 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4 分)【答案】 (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2 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4 分)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 分)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
22、分)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 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 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 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 年通过民法总则(4 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4 分)【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一“1902 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可知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是:参照西方法律编纂;对于第二小问“编纂民法
23、典之议始于 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考生抓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即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主要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可得出答案。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二“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知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对于第二小问则需要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
24、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三中的几个时间节点即可得出答案;对于第二小问考生则需要考生归纳概括史料得出;对于第三小问中考生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如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围绕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设置三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
25、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法制建设的热点。第(1) (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考点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 2017 届高三 5 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 “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 “平行的国际代表权” ,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
26、府A. 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C. 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 D. 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答案】B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 2017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表明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 “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C. “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 “港人治港”保证香港完全独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香
27、港回归后,虽然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中国依然是单一制国家,而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故“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B 项正确。AC 项表述正确,是对题干的反映,并非是实质,排除。D 项“完全独立”表示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3 (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79 年 1 月 30 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A. 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 促进海峡两岸健康发展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两岸坚冰的局面被打破【答案】B考点六: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01.(2017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