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区域活动中幼儿偏区行为的行动研究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朱玲一、为什么改(一)研究价值及意义1.区域活动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明确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而这样的要求是集体教学活动难以达成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2.偏区行为的存在影响了区域活动的质量和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中的偏区行为可能使幼儿能力在一个方面获得单一发展,在某一种或某几种智能上孤立地高度发展。显然这样的发
2、展趋势并不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初衷。因此如何改善区域活动中幼儿长期专注于同一区域而忽视其他区域的行为,成为提升一日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二)现状及原因分析在区域开展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每次区域活动都在同一区域内活动,一旦得不到心仪区域的游戏机会,便不能进入游戏状态,表现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幼儿这种长期选择同一区域而忽视其他区域的行为,更多是进行原有经验的重复。那么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合理吗?1.幼儿对其他活动区不熟悉当问及“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建构场” ,偏区行为幼儿“我经常玩搭房子”“我可以把奶粉罐堆得很高”这样的回答则表达了他们对这一区域比较熟悉,了解这一区域的玩具及其玩法。当问及
3、为什么不去美工区时,幼儿回答“我不知道有什么” “这里只能画画” ,而事实上美工区除了画纸以外有很多材料,可以进行很多活动。这一矛盾表现了幼儿对其他区域不熟悉,不知道有什么玩具,所以更不熟悉这些玩具怎么玩。2.区域材料投放不当对偏区行为幼儿的访谈中,问及为什么喜欢去建构场活动时, “建构场里有很多汽车,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搭房子”等回答指出研究对象选择建构场是因为这一区域材料比较丰富。当问及为什么不选择图书角时, “不喜欢图书角,这些书我都看过了” “图书角里的书有些事破的,都没法看,我不愿意去” 。当问及为什么不选择美食吧和美工区时,有幼儿回答道“我不会画画” “做饭太难了” ,其中的意思就是这
4、些活动对于他们太难了,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3.区域活动无计划从案例 1 中不难发现偏区行为幼儿每次区域活动研究对象选择区域之前对于今天玩什么、和谁玩都没有明确的规划,到了区域时间研究对象开始拿着进区卡才看情况决定去哪个区域活动。二、改什么(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小班中偏区行为显著的幼儿为本研究的参与者。研究者利用幼儿区域活动选择观察表对班级幼儿四周的区域选择进行记录,选择至少三周(15 次)都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二)研究目标1.改善班级偏区行为幼儿的偏区行为,提升区域活动质量。2.尝试将研究者改善幼儿偏区行为的过程梳理后,形成教学案例。(三)研究内容1.深入班级区域活
5、动,观察幼儿的偏区行为,以四周的观察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偏区行为的追踪观察了解幼儿偏区行为的现状,分析造成幼儿偏区行为各方面的原因。2.针对造成研究对象偏区行为的原因,查阅文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行动研究探索,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改善区域活动中幼儿偏区行为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期促进本班偏区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为一线教师提供有关指导幼儿偏区行为的有益经验。三、怎么改(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的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在搜集资料时会用到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在行动实践的过程中,实际的一些问题会影响到
6、原本的计划,计划会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然后再实施。行动研究遵循“反思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这样的顺序循环进行,这四个环节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有时可以跳过一个或若干的环节。通过访谈、观察分析区域活动中偏区行为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具体改善偏区行为的计划方案,按照计划实施,然后考察实施后的效果作出反思,进一步的改进后制定新计划,再行动。(二)研究策略三种行动策略针对不同偏区行为的原因,整个行动实施过程依循“反思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模式螺旋式循环进行。策略 1:调整进区规则,帮助偏区行为幼儿做区域选择,增进幼儿对其他区域的了解和互动。策略 2:改善区域材料投放,在第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提
7、高区域材料的合理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吸引偏区行为幼儿选择其他区域进行活动。策略 3:增强计划、交流和分享,在前两个策略实施的基础上发挥同伴及教师的积极影响,引导偏区行为幼儿选择其他区域进行活动。(三)研究阶段此次行动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1.准备阶段(2017.5-2017.7)在本阶段,研究者主要进行了两部分的准备工作:第一部分是研究构思和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第二部分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学习。2.实施阶段(2017.82018.2)(1)确定研究对象,了解区域活动中幼儿偏区行为的现状,设计行动研究计划和阶段行动主题。利用幼儿区域活动选择观察记录表对班级中的区域活动进行
8、了四周的观察,确定了偏区行为显著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集体访谈,了解造成偏区行为有关幼儿自身的一些因素,同时对班级的区域活动进行了一周的观察,结合访谈数据及观察,分析幼儿偏区行为的原因,对幼儿的区域选择进行了记录和反思。最后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合作教师讨论,制定了行动研究的行动计划。(2)行动研究探索阶段行动研究的探索阶段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主要以影响区域活动中幼儿偏区行为的因素为纬度粗略制定行动研究的行动方案。第一阶段调整进区规则,通过调整进区规则这一策略来帮助幼儿做一些区域的选择,增进幼儿对区域材料的了解及操作渐渐喜欢上原来不喜欢的区域达到改善区域活动中幼儿偏区行为的
9、目的;第二阶段改善区域材料,通过对区域材料投放的调整提高区域材料的合理性、趣味性、层次性来改善幼儿偏区行为;第三阶段增强计划、交与分享,通过增强计划、讨论、分享发挥同伴及教师积极的影响改善区域活动中幼儿偏区行为。3.总结阶段(2018.3-2018.5)研究总结阶段主要是对所有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反思。结合研究准备阶段,将研究实施阶段过程中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行动研究实施后的成效进行总结归纳并撰写研究报告。附录 1:幼儿区域活动选择观察表时间: 班级:幼儿区域美术区 图书角 娃娃家 益智区 建构场 美食吧S1(郎)S2(顾)S3(欣)S4(张)S5(淇)S6(瞧)S7(波)S8(豆)S9(颜)S10(敏)S11(刘)S12(轩)S13(涵)S14(柯)S15(阳)S16(悦)S17(皮)S18(青)S19(杭)S20(庭)S21(余)S22(念)S23(慧)S24(曦)S25(熠)S26(昊)S27(袁)S28(妞)S29(仔)备注:/代表 1 次, ()里的字帮助教师标识,一周应该有 5/缺少的数量则表示请假。附录 2:幼儿偏区行为观察记录表幼儿: 记录日期: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幼儿: 记录日期: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