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第9课,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苏轼,豪放派诗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一封信入狱,但他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提倡“士人画”。代表作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介绍作者,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介绍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畅游庐山时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诗人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