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 100分,考试时间 90第卷(选择题 共 50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 1.海洋植物和高山植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照、温度、水 B. C.水、温度、光照 D. 答案: A 解析: 影响海洋植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光照,影响高 山植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温度,而影响沙漠地区动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 2.下列环境因素中,哪一项不属于生态因素( A.大气的成分和雨水的 pH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生态因素是指
2、环境中能够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布等的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中的 pH等。一些地理学上的概念如海拔高度、纬度、经度等不属于生态因素,但这些概念也与生态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如不同的纬度、经度上的温度、光照和水分的分布等是不同的,不同 的海拔高度上的温度、气压等也是不相同的。学生往往把这些地理概念与生态因素之间存在的联系也看作是生态因素,这是一个误区。 3.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 10 B.只要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样方的大小一般为 1 m2 C. D. 答案: C 解析: 选取样方的方法:先选择一个该种群密
3、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长度划成 10等份,在每一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样方的长和宽各 为 1米的正方形,而乔木的分布比双子叶植物稀少,因此样方的选4.某生物学家在测定 100平方千米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 50只,作上标记后放回到草原上;一段时间后,又捕获 60只,其中含标记的 5只。则该草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A.500 B.600 C.6 D.6只 / 答案: D 解析: 由标志重捕法公式: N a = b c,即 N 50=60 5,得 N 600,即在 100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野兔 600只。此方法是通过计算种群的一部分,来估计整个种 群的种群密度,因此在该草
4、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600/100 6(只 /平方千米)。 5.如要研究某种鸟的迁徙行为,研究的对象应是一个( A.个体 B. C.群落 D. 答案: B 解析: 鸟的迁徙行为是一个群体行为,往往是一个种群进行迁徙活动,6.苦荬菜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 选取样方 计数 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苦荬菜为调查对象 计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种 群密度的调查步骤为: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7.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原因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主要原因是在重捕时
5、对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的捕捉是随机的;另外,标志的过分醒目还有可能影响被标志个体的成活。 8.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 当小虫进入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学上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 答案: B 解析: 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竞争、寄生、共生和捕食都属于种间关系,竞争是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争斗的现象;寄生是一个物种的个体依靠另一个物种个体而生存,特点是对一方有利;共生是不同种的两个个体在生活中彼此相互依赖,特点是对双方有利;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捕蝇草和小虫的关系就属于捕食关系。 9.下表中有一种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
6、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 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生 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 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 B. C.互利共生 D.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红色酵母合成的物质是毛霉所需的生长因子,而毛霉合成的物质又是红色酵母的生长因子,二者一起生长时,相互有利,因此,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10.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 J”型增长 其天敌数量较多 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A
7、.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有害生物(由于变异的存在,其中必有一些比较适应环境的类型)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生存条件优越,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将呈“ J”型增长,数量迅速增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11.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 3 000 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 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A.3 000吨 B.1 650 C.1 500吨 D.不超过 300 答案: D 解析: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最大捕获量不应超过其每年的净增长量。如果超过其增长量,会导致种群负增长
8、,引起生物资源的枯竭,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1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即种群内个体数的变化规律,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化密不可分, B、 C两项即是种群的特征。 13.图 15 1表示 3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活强度的变化图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图 15-1 A.生物 b B. C. D. 答案: B 解析: 在各种非生物因素中,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作用的是阳光而不是温度。 14.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下列有关对这一过渡区中生物特点与相邻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9、动物种类少 B. C.植物种类少 D. 答案: B 解析: 在草场和森林的过渡区,动物和植物种类比草场和森林多,其原因是过渡区具有草场、森林两种环境条件,所以动物种类多。 15.一座高山上的成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的是( A.全部鸟类 B. C.全部生物 D. 答案: C 解析: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城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这里,囊括了“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已构成一个有机联合体。 A、 B选项 都仅指出了群落生物的一小部分,而D选项中“无机环境”不属于生物成分,因而不是群落内容。 16.图 15-2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
10、(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图 15-2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两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养相同天数时,双小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 个体数要多;而把两者放在一起混合培养时,两者为共同的生活资源(食物、空间等)而竞争,结果大草履虫减少直至消亡,而双小核草履虫获胜,可以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生存并繁殖,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17.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寄生是一种 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白僵病菌在松毛虫体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