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骆驼中学 王玉安 一、教材分析: 致女儿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8 课的自读课文,是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身为父亲的作者,不回避,不敷衍,怀着激动和欣喜的心情,站在平等对话的角度,采取书信方式,首先表示对女儿的充分理解和真切的关心,接着用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作了回答,最后意味深长地提醒和告诫女儿应如何对待爱情。作为文章主体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框架来展开叙述的,实际上是以对爱情含义阐释的不断丰富、不断深入为脉络来层层推进的。作者通过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举重若轻地
2、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二、学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话题“爱情” 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有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此时学生很自然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纯洁而又朦胧的感情,尽管许多父母和老师无法接受学生成熟的事实,爱情毕竟还是实实在在走进了中学生的心田,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给他们指点迷津。对学生爱情进行封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社会在影响着他们。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不仅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它应该像基本的道德教育、人格行为养成教育、健康教育一样,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最基
3、本的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情感发展、自我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让爱情这一曲永远在学生心灵回响的优美旋律,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三、教学设想: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者却只是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针对这篇自读课文,设计借助多媒体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情感态度的教学上,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感受,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爱情观,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
4、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五、教学重点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的理解。 2对于超越学生个人体验的“爱情”的本质,学生很难准确描述及认识。六、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它的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增大教学的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运用对话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先提出阅读的要求,然后让
5、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再与组内同学交流思考结果,对于疑难之处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思想、观点在对话中迸溅出“火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有史以来,有一个话题就传唱不衰:“地老天荒” “海枯石烂” “至死不渝”是关于它的成语;“梁祝化蝶” “七夕鹊桥” “白蛇与许仙”是关于它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关于它的诗句。同学们,这个让我们渴望又抗拒,好奇又遐想的话题,就是“爱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敏感话题,曾经被老师家长试为“禁区” 。如今,
6、 “爱情”这一优美的旋律终于可以公开、自然的走进我们的教学领域。是啊,与其让孩子们懵懂地渴望、冒险地尝试,不如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今天,我们就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带领下,寻找关于什么是爱情的答案吧。二认识作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 17 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这一句话,他用了一生的时光去实践;这一句话,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回味 。三梳理字词:忐忑 萌发 麦穗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繁衍四与文本对话:
7、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祖母给“我”将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要求:概述必须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舍弃课文的具体情节和次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其基本内容。从思维方面说,它比复述更多的要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语言方面说,它更看重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概括性的语言。2、看了本文的故事,请你说说:什么是爱情?“爱情它高于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这句话,给我们概括的爱情的主题。3、那么这种“美和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教师引导:这种“美与力量”上帝一共看到了几次?是不是相同的内容?明确:三次。不同的内涵。爱情忠诚 (板书)心灵的追念提问: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明
8、确: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三者,缺一不可。4、为什么把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里去表现呢?明确: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5、故事中不是只有男人和女人,作者多次提到了上帝的态度。他在面对人类的爱情时,有何表现?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深沉地思索着离开提问:怎么理解上帝的这种思考,他当时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作者告诉我们“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学生讨论明确:(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上帝虽然创造了人类,却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也无法扼杀爱情,他在无奈之余难免感动于人类长早的这种永恒的美和力量。他
9、发现,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他们的思想、感情、尊严、信仰都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人类才是自己的上帝!所以,上帝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与屈服。6、看来,拥有了爱情的人类,一定能够获得幸福,可是,在给女儿转述祖母的故事之前,作者为什么跟女儿说了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幸福与智慧,有着怎样的关系?明确:(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懂得理智、审慎地对待爱情)爱意味着奉献、责任、承担,只有成为会思考、有理智、负责任的人,才能拥有让自己幸、让别人幸福的能力。这智慧,意味着理智与责任!五与作者对话1、懂得用智慧对待爱情,是作者想要让女儿明白的,那作
10、者是用什么方式来回答女儿这个问题的呢?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来表达抽象的感情和道理。叙述中层层推进。前有暗示、后有点睛。2、你喜欢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吗?你问过父母同样的问题吗?为什么不敢问呢?父母可能不懂,其实我们能正确对待爱情。六走出课文,联系生活体验反思请根据你自己的认识,用一个成语,一句诗,一句话,一句名言,或者一个故事,概括说说你对爱情的理解。结束语:同学们,经过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和思考,一定对“爱情”这个美丽的话题有的更深的认识,老师不想俗套的告诉你们“本应在秋天成熟的果实,不应过早的挂在夏天的枝头”,只想说:爱情这一道绚烂的生命光芒,只有经得起岁月与生命的考验,才能尽情的绽放!青春不是
11、爱情的季节,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八、教学反思:居然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畅谈爱情这个话题,真好,这是一个让人享受的过程。但是,这样一堂课,要怎样设计才能避免把它上成了“爱情教育”的班会课,所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组织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的关键,所有关于爱情的讨论都应立足于文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深层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人类爱情的某些(不是全部)共性,而爱情是极其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也只好借助童话来对爱情的共性加以形象化的解释。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解释是正确而有分寸的,到此就应当为止了,再往深入里说,就超越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人生体验了。而爱情,其实
12、真的是五彩缤纷,极具个人化的色彩,是无法说清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替代孩子自己去体验什么是爱情。那么教什么呢?应当教语文的东西,“语文课读课文,主要目的不是读懂、掌握一篇篇课文的内容,而是通过一篇篇课文来学习语言,要发现不同内容、相近内容的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发现不同文体的语言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要选择课文的“言语的智慧”。所以,我确定了这样几个教学内容:提取和概括故事的主要信息,从而感知故事的内容;体验“童话”的作用;感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初步思考“爱情”这一人生重要的命题。说到缺憾也着实不少,新接手的班级,以及经过调整的学生,想要建立默契的配合恐怕还需要假以时日。特意选择了他们会有兴趣的话题却忽略了他们在面对老师时的谨慎和羞涩。他们可能更愿意私底下讨论和憧憬却缺少表达的勇气。所以课堂上的气氛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热闹。尽管被我“强行”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有相当不错的表述,但是理想中的思维碰撞、见解交锋并未出现。另外,实验了多次的课件出现“卡壳”也让我遗憾了一下,毕竟这是无法完全预设的课堂,不过,我已经在试图更少地依赖多媒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