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46.50KB ,
资源ID:5967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59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论辛弃疾的咏史词【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初)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论辛弃疾的咏史词【毕业论文】.doc

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试论辛弃疾的咏史词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O一一年六月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1关键字1ABSTRACT2KEYWORDS2引言3一、对辛弃疾咏史词创作的时段考察及词作统计4二、辛弃疾咏史词的思想内容7(一)对历史人物的歌咏8(二)对历史陈迹的歌咏12(三)对历史事件的歌咏15三、辛弃疾咏史词的艺术特色17(一)直接咏史17(二)间接咏史17(三)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19四、辛弃疾咏史词的贡献21结语23注释24参考文献26致谢27本科生毕业论文I本科生毕业论文1试论辛弃疾的咏史词【摘要】辛弃疾的咏史词是他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既要讽

2、刺时政、发表见解和寄寓感慨,而却又不为现实环境所容的产物。他的咏史词了实现了词与史、咏史与抒怀、史事与今事的完美结合,将咏史和用典自然融合,将咏史和咏物浑然交融,将怀古、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极大地扩展了咏史词的思想,解放了词体的形式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还将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关键字】辛弃疾;咏史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贡献本科生毕业论文2【ABSTRACT】XINQIJISHISTORYSINGINGPOETSARETHEPRODUCTSOFTHATHISTORICALCONDITION,NOTONLYTOSATIRIZETHECURRENTPOLITIC

3、S,BUTALSOTOSHOWHISOPINIONSANDREGRETSHISHISTORYSINGINGPOETSCOMBINETHEPOETSANDTHEHISTORY,THEHISTORYSINGINGANDTHEEXPRESSFEELING,THEANCIENTTHINGSANDTHECURRENTTHINGSPERFECTLYTHEHISTORYSINGINGANDTHEAFTER,THEHISTORYSINGINGANDTHESINGINGFROMAREWELLMIXEDITISAHARMONYWORLDOFHISTORY,SCENERY,FEELINGANDDISCUSSIONT

4、HEADVENTAGEOFTHISISGREATLYEXPANDINGTHEHISTORYSINGINGPOETSOFIDEAS,LIBERRATINGTHEFORMANDINRICHINGEXPRESSIONALTECHNIQUEWHATSMORE,PUTJINGSHIZIJIINTOPOETS,ITISALSOAWAYTOLIBRERRATEANDINRICHTHEVOCABULARYWORDS【KEYWORDS】XINQIJI;HISTORYSINGINGPOETS;IDEOLOGICALCONTENTS;ARTISTICFEATURES;CONTRIBUTIONS本科生毕业论文0引言辛

5、弃疾(11401207),初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著有稼轩词。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才大情深,果敢坚毅,以抗金为己仁,却屡遭打击,壮志难酬。于是一腔忠愤,满腹幽怨郁结于怀,发泄于词。他继苏轼“以诗为词”之后,大胆革新,“以文为词”,开创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他的词才气纵横、笔力超拔、题材广泛、表现力极强。其传世之作有620多首,在现存两宋词人的作品当中,是数量最多的一家,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词史上熠熠闪光的伟大词人之一。本论文选取了辛弃疾词中比较独特的咏史词作为研究对象。怀古和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主题,但由于

6、两者有着相互重叠又互相区别的关系,所以到底该如何看待,现在学术界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种一种主张怀古与咏史分立。另一种主张模糊两者界限,认为怀古就属于咏史。笔者认为咏史与怀古其实是相互融合的,要想做过细的界定,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就如施蛰存在论咏史与怀古诗的微妙关系时所言“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的,属于怀古。只有客观地赋咏历史人物或事实,或加以评论,或给前人的史论提出翻案意见。这才是本色的咏史诗。但这样的咏史诗,也还很难与咏怀或怀古分清界限。诗人笔下总有感情,绝对客观的咏史诗,毫无意义,恐怕许多诗人都不屑下笔。”1本论文将直接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慨;或由某个历史陈迹触发作者的哲理思考;或化用前

7、人诗句表达历史议论的都划归咏史词的范畴。这些类别的不同主要是历史兴亡之感的触发物不同而导致的。而这些共同点都在于历史信息触动了作者的感慨,从而借它们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情怀,或是隐喻现实政治,或是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词这种长短句的特殊抒情样式,主要不仅仅能反映客观世界,更能表现主观世界、揭示心灵、抒写心灵、宣泄客观外界事物给予人的种种刺激和联想。在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中说“稼轩词不但能把词用来咏物、抒情,而且用以写景、叙事,用以寄感慨,发议论。”2而优秀的咏史词却不仅能写景抒本科生毕业论文1情也能将叙事议论融为一体,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的触发从而引发作者对现实自身的思考,或议论,或抒情

8、,其目的是借古讽今,“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对于辛弃疾的咏史词研究迄今为止还没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学者们研究他的咏史词的文章微乎其微,或者有几篇从咏史词这个大系统来关注两宋咏史词,对辛弃疾的咏史词只是在作家论板块中拣名篇粗略介绍;或者在一些词史、词评类著作中如王兆鹏的唐宋词分类选讲、陶尔夫南宋词史中有涉及到咏史词部分;或者在有些论文中仅仅着眼于他的咏史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以说辛弃疾的咏史词研究还是个空白。一、对辛弃疾咏史词创作的时段考察及词作统计辛弃疾生活在国家的多事之秋,有着大起大落、曲折坎坷的人生,这些也都体现在他不同时期的创作上。笔者根据邓广铭的稼

9、轩词编年笺注统计出约有33首咏史词,据邓广铭先生的考证,可从以下时段进行统计1江、淮、两湖之什按照邓广铭先生的编排,在江、淮、两湖之什(南归之初1163年迄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这个时期辛弃疾是怀抱理想南归的,他对恢复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先后上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然而南宋统治者并未因为他的才能对其重用,只是让他担任一些小职务且多次调任,使辛弃疾在宦海来回奔波英雄无用武之地,南宋政府也一味地苟且偷安、含垢忍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促使稼轩将心情寄托于词。此时的咏史词有11首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声声慢(开元盛日)、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酒泉子无题(流水无情)、

10、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高阁临江者)。2带湖之什在带湖之什(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迄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是辛弃疾被迫隐居的十年,在带湖闲居,并不是辛弃疾所希望的,因此表面上似乎远本科生毕业论文2离了朝政,但是仍然非常关心国事,执着于当初的追求。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之前在仕期间累计的忧愤,尽管外表看似归隐生活很闲适,内心也还是极度矛盾焦灼的,通过词来寄托他未老投闲的悲愤之情。此时的咏史词有6首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声(身世酒杯中)、水调歌头(今日复何日)、贺新郎赋海棠(著厌霓裳素)、贺

11、新郎听琵琶(凤尾龙香拔)、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归来)。3七闽之什在七闽之什(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迄绍熙五年1194年)是被迫归隐之后再次出仕,由于人近晚年,此时他变得稍显淡然。此时无咏史词。4瓢泉之什在瓢泉(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迄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罢职隐居的八年可以说他内心的矛盾比带湖时期更复杂,心态也更凄凉,进进出出的宦海生涯,让他深感才高必遭忌,功高必受害,只有全身而退才能自我保全,思想上可以说有了出世倾向,但是他还是心系着时局的安危,抗金复土的爱国热情仍然在回荡。此时的咏史词有11首杏花天嘲牡丹(牡丹比得谁颜色)、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不肯过江东)、

12、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贺新郎(路入门前柳)、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新荷叶再题悠然阁(种豆南山)、卜算子(千古李将军)、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贺新郎(濮上看垂钓)、贺新郎别嘉茂十二弟(绿树听鹈鴂)。5两浙、铅山诸什在两浙、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2年迄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的老年时期,辛弃疾虽已高龄但仍旧出山渴望有所作为,但是不到两年又被罢官,终结一生三进三出,自己总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志难伸,报国无门,雄心壮志也渐渐在闲居时消磨殆尽,有时在极度悲观时会陷入消沉的心境中。此时的咏史词有5首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亭上秋风)、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悠悠万世功)、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六州歌头(西湖万顷)。邓广铭先生这五个分期的编排可以说是辛弃疾一生的境遇变化,通过这可本科生毕业论文3以看出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辛弃疾心心念念的还是抗金复国,我们再联系其社会政治背景、个性特质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走进他的咏史词。在社会政治背景方面,辛弃疾所生活的时代,国势陵夷,强敌压境,半壁江山,朝不保夕,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苟且偷安,朝廷内部也存在着主战和主和两大派,主战派一再受到压制。而辛弃疾从小生活在金人占领区,经历了人生的不幸和民族屈辱的痛苦,常常目睹异族统治下汉人的屈辱并感受到北方人民强烈的反金

14、情绪,祖父辛赞也常引领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3这些让辛弃疾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自幼就决定为民族收复失地。加之他少年时就体验过挥拥万夫,点兵沙场的战斗喜悦,初试身手的他更加强化了自信和增强对未来成就更大功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他有着兵家韬略,壮年时上美芹十论和九议,审时度势,力图富国方略,按理说应该是南宋王朝所急需的人才,理应将他拔擢到对金的军事决策的重要机构,发挥他的才能。但南归后由于“归正人”的身份不被重用,这些使得他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的理想始终难以实现。还有当时激烈的党派斗争和他本身雷厉风行的作风存在很大冲突,经常遭受排挤和打击,南归后的四十五

15、年中前后总共被弃闲居二十年之久,就是在任期间,也都是一些小小的官职,且总是调换很难在任上有很大的作为。这使他时时处在悲慨之中,可以说是英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刘克庄在论稼轩悲壮词风与时代关系时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4在个性特质方面,如范开说“气大者声必閎,志高者意必远。”5他身上有像刘扬忠说的深沉浩茫的民族忧患意识,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尚武任侠的军人意识,嫉恶如仇的社会批判意识。集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为一身的,于是辛弃疾只能把壮志、热情、无奈、悲愤写进词中,就像范开说的“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

16、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6由于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义端说他如青兕,陈亮说他如真虎,姜夔说他是前身诸葛。”7可以看出一个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立志有所作为的军人,因此他词的内容也不是花前月下、细语呢喃,而是更多的豪情壮志、英雄失落,这在他的咏史词中更能体现。但在当时政治环境下言论不自由,处处受到排挤,为了抒发自己的伟本科生毕业论文4大抱负及其对严酷现实的愤懑之情,于是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咏史能够以古鉴今、借古喻今、托古讽今。在词中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和人民的命运,把个人的悲伤投射到古人古事上并用委曲婉转的方式流露出来,希望统治者能够满足他的报国热情

17、或以此来激励统治者。宋代有比较浓郁的学术氛围,有丰富的历史学著作,对传播历史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于官宦之家的辛弃疾更是自幼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据陈模怀古录卷中载“蔡光工于词,靖康间陷于虏中。辛幼安常以诗词参请之。蔡曰子之诗则未也,他日当以词名家。”8这至少说明辛弃疾自幼便受过严格的诗词训练,并显示出其填词的才能。后来又通读各种古书,拉杂运用,弥见笔力之峭,对于典故他皆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地用入词中。辛弃疾更加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语汇。咏史词正是辛弃疾关心国家,有志难酬却不得路最终借历史来言志抒情的复杂心态的反映,可以说咏史词是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写照,通过他的咏史词可以强烈感受到他

18、爱国情怀、忧患意识、人格力量。在文学自身创作规律方面,靖康之难后词人被迫南渡,在南宋形成的南渡词人群。他们面对民族的屈辱和大众的苦难,自觉地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在词中为救亡图存而呼喊号叫,把词的情感世界由个人的生存忧患转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而他们个体的人生忧患又融合着民族社会的忧患,其词的情感世界是民族社会的忧患与个体人生忧患的双重渗透,词中充溢着抗金救国的豪情与难以实现理想的慷概沉郁风格。“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9这对稼轩词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使其在此基础上把词的情感世界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情怀。通过这些变化发生的背景及其辛

19、弃疾个人特质一生境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段辛弃疾咏史词的内涵。2、辛弃疾咏史词的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和宋词中其他优秀的词篇一样,都是抒写人的心灵之作。但是一般之中也有特殊,他的词不同于大多数的文人词,是一个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优秀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的词,是一位爱国的热血男儿独特性格的表本科生毕业论文5现。他的词表现着对国事的关心、愤懑、失落,也流露着对个人功业的渴望、焦虑、无奈,这些在他的咏史词中有深刻体现。现从内容方面来考察将其分为以下三类(一)对历史人物的歌咏咏历史人物,此类最多。作者通过吟咏这些历史人物来寄托对他们的敬仰,或者表达讽刺之情,或者借他们来表现同等遭遇。在这些人物中也可

20、分为好几类,首推的是英雄类,“在唐宋词史上,词世界里的抒情人物没有哪一个是像辛弃疾这样崇拜英雄、渴望成为真正的英雄的”。10由于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也渴望成就英雄伟业,这些英雄梦都在他的词中大有体现,如“英雄事,曹刘敌”(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的曹操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孙权;“悠悠万事功”(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的大禹;“汉中开汉业”(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的刘邦;“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刘裕;“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西

21、征”(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的张良;“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竟传佳句”(贺新郎赋滕王阁)的王勃。这些主人公或为叱咤风云的帝王,或为运筹帷幄的将相,或为满腹经纶的才子。作者把这些人物当成自己的榜样,寄托对他们的敬仰并以此来激励自己。除了有所建树的英雄,词中也有有志难酬的失路英雄,王亚芹在两宋咏史词研究中说“历史上的贤臣名将自是希图建功立业的用世文人模仿奋斗的目标,但当这些文人政客苦苦拼争、上下求索仍立功不成时,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苦闷悲怆便占据了他们的精神领域。”11英雄辛弃疾是把收复中原,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孜孜以求的,但是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地打压他,因此他笔下

22、有充斥着无助和愤慨之情的英雄,如汉代名将李广,“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八声甘州)“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这两首词是作者在带湖和瓢泉被迫闲居时写下的,虽然本科生毕业论文6通篇没有直接涉及到自己,但是李广和稼轩的遭遇和志向有很大的相似,俩人都怀有英雄失志之恨,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与苦闷,同时也讽刺了统治者的无能与昏昧。如东晋政治家谢安,“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谢安文武兼备,曾经在抵御北方强敌上立过大功,晚年却遭受皇帝猜

23、忌,词人也想像谢安样为国建功,可是想到他的最终归处,不得不为英雄失路感到愤慨,也间接暗示了自己当前的处境。也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不服老来借比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抱负。“在他的词中,他把南宋一代爱国志士忠而见疑,请缨无门的创痛,更多地化为对英雄失志流年空逝的悲慨。”12在稼轩的笔下不仅有充斥着阳刚雄浑的铁血男儿,也有柔弱悲情的政治美女。如“只今草木忆英雄,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浪淘沙赋虞美人草),“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虞美人赋虞美人草)的虞姬;“从臾入、吴宫深处。鬓乱钗横浑不醒,转越江、划地迷归路”(贺新郎赋海棠)的西施;“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

24、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贺新郎听琵琶),“马上琵琶关塞黑”(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王昭君;“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峨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更长门翠辇辞金阙”(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陈皇后。这些是有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词人在她们身上张扬着以身救国的情感基调,西施为了复兴越国,嫁给了吴王夫差,王昭君为了维护天下的安康出塞和亲,她们作为弱女子却肩负国家的重任,舍弃了自己的自由。词人将她们入词,寄托着南宋国破家亡、外侮不御的悲痛,讽刺了统治者的无所作为,而自己却有这方面的抱负才能而却不被统治者所用的悲愤。在咏虞美人草时,表面上是在咏物,但实际上作者借项羽与虞

25、姬的爱情故事,借物咏史,面对项羽的死去,虞姬也以死相随,表示了作者也愿意为抗金复国抛头颅洒热血。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幽居长门宫,无以自诉的经历寓自己遭群小陷害,无法在宋孝宗面前剖明心迹的现实处境。尽管自己空有抱负,但是黑暗的现实让他有志无处伸总是被闲置,加上也愈近晚年,于是将感情寄托对象转到隐者名士身上。如陶渊明,鹧鸪天(晚本科生毕业论文7岁躬耕不怨贫)、新荷叶再题悠然阁(种豆南山)通过陶渊明的生活和人品词品来表现作者对他的景仰,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寄托并不是歌颂渊明的隐士生涯,相反的是借这个古人的隐居气节来寄寓自己胸中的抗世之情。正如刘扬忠说“稼轩之歌唱渊明,却不但与一般文人不同,也与东坡异趣,

26、他偏重于取渊明愤世嫉俗的一面,引之为高山流水的千古知音。”13在水龙吟中能深刻体会“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辛弃疾毕竟不是陶渊明,他做不到真正的不仕而隐,这里的形象经过作者主观的处理,似乎有了辛弃疾自己的化身,表达了自己被冷落闲居的幽恨。在贺新郎“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孤矫。楚汉黄金公卿印,比着鱼竿谁小但过眼、才堪一笑。”中推崇另一位隐者严子陵。在歌咏历史人物时,笔者想在英雄类中将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我们都知道后人喜将苏辛并论,元好问自题乐府引认为“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稼轩。”14原因在于他俩的相同之处在于突破传

27、统婉约词的藩篱而开了豪放一派,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

28、亭怀古写于辛弃疾任镇江知府的时候,以孙权、刘裕、刘义隆这三位三国人物为中心,词的上片,追慕古代英雄。站在北固亭远望,本科生毕业论文8江山依旧,然而英雄却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想起曾在此建都的孙权,可是现在的统治者却偏安一隅,希望他们能以孙权为楷模,而自己本也希望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的,然而现在却怀才不遇,有志未遂。接着又想起刘裕,他一度收复了沦陷百年之久的长安,然而他的功业也被人遗忘已在“寻常巷陌”之中。词的下片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以古鉴今,借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和绍兴末年金兵南侵的往事,提醒当权者吸取历史教训,并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尾,既表现了词人的无限感慨

29、,也表达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明代杨慎在升庵词话谓此词为“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15念奴娇赤壁怀古于苏轼被贬黄州两年多时写的,通过对周瑜这位三国英雄的敬仰,表现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及其壮志难酬的感慨。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引起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起全词,气象雄浑扩大,情感慷慨苍凉,奔腾的江水滚滚东流,一去不复返,随着时间的流逝,风流人物的业绩也烟消云散,何况他这个凡夫俗子的,开篇就给人沉郁豪放的氛围。然后通过“乱”、“惊”、“卷”这三个动感的词,描绘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这不仅特指其奇绝更是与词

30、人的豪迈沉郁情怀相一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再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实现从写景到人的过渡。词的下片咏史抒情,“遥想”两字领起对周瑜的怀念,塑造他的英雄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写出了他的飒爽英姿和高雅气质,再通过赤壁之战中“强虏灰飞烟灭”的情景,勾勒了曹军惨败的场面,突出了周瑜的才华。最后由史到今,面对周瑜的功勋,想起自己被贬的处境,壮志难酬,发出了“早生华发”、“人间如梦”的感慨。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以三国历史作为吟咏的背景,借题发挥,从眼前的景色入手,引出历史人物,借古人古事而发议论,从议论中透出词人的情怀。写景、怀古、抒情、

31、议论熔为一炉。且两首词都有雄浑博大的境界,写景用“大江东去”、“千古江山”,写人则“雄姿英发”、“气吞万里如虎”在这方面俩人是一致的。文中的山石、波涛、斜阳、衰草也都别具情致。在语法和句法上本科生毕业论文9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寄奴曾住”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想当年”与“遥想公瑾当年”,从这里又可以看出苏轼这首词对辛弃疾的影响,也可以反映出辛弃疾善于熔铸于别人词语入词。但是同中也有不同,苏轼的议论是从历史史实中直接引发人生感慨,表现怀才不遇的情感,在念奴娇中词人面对那么多的三国人物,选择了年轻有为的周瑜作为吟咏对象

32、,用其来对比自己的坎坷人生,事业无成。而辛弃疾选择三国中的孙权、刘裕、刘义隆,从历史的史实影射现实,借以抒发爱国之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对孙权和刘裕的赞颂,希望统治者有所行动收复失地,也通过宋文帝刘义隆北伐而“赢得仓皇北顾”,告诉统治者对收复之事要做好准备,不能草草了事。尽管这首词在最后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难酬的感慨,但整首词看来,还是以表明对现实的看法为主,且运用了多个典故。在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全词也将怀古、抒情、写景、议论融在一起,感慨时事,讽谕朝政。词的上片由登临、怀古引发议论、抒情;下片由怀古、抒情引发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议论

33、来,借孙权战胜曹操大军,巩固东南地盘,从而对比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偏安一隅,讽刺他们的无能。苏轼喜周瑜,辛弃疾则偏向于孙权之类的,在人生的基调上,苏轼以旁观者的身份加以评价,尽管词有些伤感,“但最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显得那样的洒脱、达观,人生不过短暂的一瞬,功名不过过眼烟云,因此要超脱地对待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力求旷达。辛弃疾缅怀英雄豪杰时往往与自身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深陷在古人的遭遇之中,不能自拔。”16因而这个对比可以看出尽管两人在词的议论中流露出个人的政治感慨以及对现实的看法,但是苏词的议论多是以个人的感慨为主,而辛词则侧重国事。在词风上俩人都有豪放一面,但是从狭义

34、上看还是有明显的,如陈廷焯所言“东坡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17苏的豪放中有极超旷洒脱之致,近于庄周,带有道仙味,尤其是在理想和现实矛盾时,词人会选择逃避,从痛苦中超脱出来,用“人生如梦”来化解不快,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而使词有洒脱平和的风姿。辛的豪放中尽沉郁磊落之姿,近于屈原,极富人格魅力。当他遭受矛盾时会在痛苦之本科生毕业论文10中越陷越深,他不愿去化解内心的苦闷,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从而使词有悲愤之感。(二)对历史陈迹的歌咏咏历史陈迹,这类算是狭义上的怀古词了,纵观辛弃疾的咏史词,他所吟咏的古迹以金陵和京口为主,且成就也最大,在金陵的有酒泉子无题“流水无情,潮到空

35、城头尽白。”和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是兴亡满目。”跟北宋时期相比,此时的金陵是与金国对峙的前沿重镇,作者登上赏心亭,一切尽收眼底,昔日的景象现在成为一片荒凉,表达了时光飞逝而自己却还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京口的包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京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也都是历史上英雄们建功立业的地方,现在却都是惨败萧条之景。除

36、了金陵和京口还有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绍兴的秋风亭上借与秋风有关的典故,抒发词人的历史兴亡之感以及进退不定的幽思。贺新郎赋滕王阁“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馀旧迹,黯然怀古。”在江西滕王阁上凭吊,并借用王勃的诗句抒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虽然在内容上将其划分为咏历史陈迹,但是不能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割裂开来,由于历史遗迹既展示着现在又联系着过去,因而当作者登上古迹面对眼前的河山,会引发所感所想,从而追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然而进行今昔对比,生发出兴亡感、悲慨感。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同是金陵怀古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和王安石的桂枝香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

37、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本科生毕业论文11(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写于词人任建康通判时期,全词借古伤今,包含了深深的忧国之情和对知己和自己境遇的忧愤。词的上片

38、写景以眼前惨淡的风景,表达自己的吊古所感。开头以“我来吊古,上危楼”点明自己登楼凭吊历史遗迹,然后因“虎踞龙蟠”产生了无限闲愁,原本虎踞龙盘的金陵地势是被古人所称赞的,然而现在只留下满目凄凉的景象,面对“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毫无生气的秋风落日图,词人兴亡的悲感特别浓烈。作者吊古伤今,从而谴责南宋统治者不能充分利用有力的地势抗金,隐含了对于国事如江河日下的痛心和无奈。下片怀古抒情,以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表明了对主张抗战者遭受压抑的悲愤。“却忆”把作者从眼前的景物折回到历史的记忆中去,然后回忆了“风流”的谢安,他曾在抵御北方强敌立下奇功,但是“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

39、惟消棋局”他遭受了皇帝的猜忌,落得个以下棋来消磨漫长的时光。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抒发了自己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从而引出“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谓耿耿心曲难为人知,而时不我待,唯有借酒浇愁。结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以景结情,以江山自朝至暮风高浪险、摧毁房屋的景象,强化了文章的寓意。“它既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极不平静,也象征着南宋国势的危急,甚至也可以象征在主和派当道时抗战派的凶险处境。”18词以登亭怀古,因景生情,忆古感今,做到了景与情,词与史、咏史与言志抒怀、史事与今事的完美结合。桂枝香于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后写的。开篇“登临送目”暗示了这是由登上古迹而引发感慨。上篇写景,

40、热情赞美了晚秋金陵一代的美景,表现了龙盘虎踞的江天胜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不仅写出了是视野的广阔,也显示出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写近景,有征本科生毕业论文12帆、酒旗,以残阳和西风作衬。“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刻画了江天相连的远景。结句以“画图难足”抒发赞美之情。“下片怀古,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繁华而导致亡国的历史往事,发出感叹。”19“念往昔”三句开始追叙亡国往事,“繁华竞逐”涵盖了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象中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接着一声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的诗意,再现了在隋兵临城陈后主和妃子还在寻欢作乐的可悲,嘲讽中暗含着叹息

41、,而后面的统治者却不以此为鉴。“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直接抒情,抒对前代吊古的不满之情,而“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除了眼前的还有什么呢,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感慨世人尚未从六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这两首都是金陵咏史词,但由于两个词人的身份原因词也有所不同,王安石以一个政治家的气度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把文学看成是政治的附庸,是为其实现政治目的服务的工具。此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叹门外”二句化用了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意。“至今”二句化用了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王词在立意方面是有创新之处

42、的,“他不是空叹兴亡,而是从反面的历史教训中,力图主张从政治上加以变革,要做实事,要变法,才能免于重蹈历史的覆辙。”20在最后还总结教训,追根溯源,回归现实。而辛词相对于王词来说比较立足在个人身上词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和不平。词中善用谢安典故和“江头风怒,朝来波浪推翻屋”的景语强化寓意,即象征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也象征了南宋国势的危急,做到了景与情,词与史、咏史与言志抒怀、史事与今事的完美结合。(三)对历史事件的歌咏由于宋朝南渡之后,与历史上的三国吴和东晋、南朝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稼轩很容易将目光投射到这些历史事件中或抒发自己的豪情或表现有志

43、难伸的苦闷或激励讽刺统治者。如满江红将行和杨济翁韵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曹操、刘备、孙权竞相逐鹿,最后孙权霸居吴楚一带的事;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有刘邦凭凭据蕞尔汉中以兴汉朝基业,萧何为其追回负气的韩信及其张良辅佐刘邦的事;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中本科生毕业论文13有东晋政治家谢安用其弟、侄大破前秦符坚数十万军队的淝水之战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南朝宋武帝刘裕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事。可见辛弃疾的咏史词所用三国六朝之史事皆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

44、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贺新郎别嘉茂十二弟)此词写于辛弃疾在瓢泉之时,在广义上看是一首送别词,但细细品味也咏史词的内蕴,在词中词人借史实抒发感慨,或借典故来表现对现实的看法,借事来在抒情或伤今。词中连用了“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远嫁匈奴;“更长门翠辇辞金阙”陈皇后幽居长门;“看燕燕,送归妾”卫庄姜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命裂”李陵长别苏武;“易水萧萧西风冷”太子丹诀别荆轲的5个故事展现不同的离别之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及

45、无比强烈的家国之情。词的开头以三种鸟的叫声,暗示春天渐渐归去的情景鹈鴂先鸣,鹧鸪才住,杜鹃继起。他们的悲切的叫声引起了作者的苦恼,用“算未抵”从伤春的悲哀转入到人间离别的话题,然后专写离别的痛苦,借典故曲折传情。先写了三位女子王昭君怀抱琵琶远离汉宫、陈皇后幽居长门和卫庄公的姬妾辞卫宫,曲折地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悲。后又写了两位壮士的永别,一个是身经百战、不得不投降的李陵,一个是辞别主人,准备刺秦的荆轲,虽然这些表面上看都与恨别十二弟不大,但其中有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最后再将画面转移到眼前的离别之景上。王国维评此词说“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古后人不能学也。”21

46、这首词中所讲的历史故事是很多的,分别用五个离别典故来展现,为了抒写自己的壮怀激烈,竟然以铺叙离别之情的赋体来表现,可以说作者是借助典本科生毕业论文14故的叙事体系用词完成了一部英雄史诗。此词也打破了那种上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的格局,完全用五个离别故事平行排列。咏历史人物,咏历史陈迹或者咏历史事件,这三者的吟咏形成了咏史词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历史感,但这三者也不是那么明确划分的,往往三者或者两者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通过他的咏史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常常不是只是写狭隘的个人感慨,而是处处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词的成功是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遭遇及其个人修养、才情、抱负密切相关的,“稼轩不仅雄才大

47、略,文思敏捷,而遭际经历,尤迥异于常人,是以其词文采与内容及其丰实。”22如心系着中原山河安危的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热情激励抗金御敌斗争的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沉痛抒发壮志难酬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尖锐批判南宋统治者妥协苟安的南乡子(千古江山)。王士祯在倚声集序中谓辛弃疾所作是“英雄之词。”23这些都是读他词首先令人强烈感受到的,“辛弃疾的咏史词是他心灵的写照词人那始终关心国家、民族大业的博大胸怀;那欲一展壮志而终未能如愿的痛苦、复杂的灵魂都在他的词中自然流露,真切动人。”24三、辛弃疾咏史词的艺术特色咏史词集叙史、抒情、议论为一体,与其他词作相比,他里面反映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多元

48、化,对历史题材的评论和感慨,形式手法也更多样化,审美层次也更复杂化,现在来看下他的艺术特色。(一)直接咏史辛弃疾的咏史词按咏史的方式上分有两大类,一种是直接咏史,这类词比较容易能找出,在它的题目或者词中有怀古字样会明显出现一些历史陈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名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及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卜算子“千古李将军”等。如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本科生毕业论文15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生查子)此词写于作者任镇江知府时,上片怀古直接追忆了大禹当年辛勤治水的功业,功与苦相对,表明了

49、大禹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治水有成,让万物各得其所。下片写景,先以红日白浪的壮丽景象,续写大禹泽被后代的伟大景观,同时“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暗含了岁月流逝的哀思,最后因景思大禹。词表明了当时缺少大禹一样的人物,作者以大禹的精神自勉也想有一番作为。(二)间接咏史第二类是使用了史实,题目或者词中没有怀古字样,内容上也不是以历史陈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体,但是在词中词人借史实抒发感慨,或借典故来表现对现实的看法,咏史只是一种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更多的在抒情或伤今。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六州歌头“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如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整首词以离骚美人香草比兴手法,将身世之感和忧国之情一并写出。上片写惜春、叹春之情,下片感时伤怀,写美人遭妒嫉,难获君王恩宠。美好的春天,在辛弃疾看来,却是凄清的晚秋风雨无情,落红满地,一派肃杀。借用了被打入冷宫的陈皇后自喻,以赵飞燕和杨玉环为阻碍,写尽峨眉遭妒的失意之情,在伤春、宫怨的外衣下,表达了复杂深沉的爱国感情和报国无门的忧愤。间接咏史中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