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生毕业论文1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论文2目录摘要2ABSTRACT2关键词2KEYWORDS2一、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时遵循两个原则41、三国演义塑造人物遵循传统道德42、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建立在历史原型与艺术建构的基础上5二、三国演义人物系列的分类61、根据军阀集团分类62、根据社会职能分类8三、三国演义性格塑造的特点91、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征92、倾向于塑造理想化人格10四、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艺术手法111、白描手法112、对比手法133、侧面烘托144、夸张手法15注释16参考
2、文献17致谢18本科生毕业论文3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人物塑造艺术上,本文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遵循了两个原则,并根据人物所属分类塑造了一批具有类型化、理想化特点的人物形象,同时在塑造这些人物时还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ABSTRACTTHEROMANCEOFTHECHINESECLASSICALNOVELOPENTHEMOUNTAIN,ITHASMADETREMENDOUSACHIEVEMENTSINTHEARTOFCHARACTERIZATIONART,THEAUTHORTHINKSTHATTHEROMANCEOFTHEC
3、HARACTERSINTHEFORMINACCORDANCEWITHTHETWOPRINCIPLES,ANDACCORDINGTOTHEPEOPLEARECLASSIFIEDINTOANUMBEROFATYPEANDRATIONALOFTHECHARACTERSINTHEM,CREATEORUSEOFDIVERSEART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手法KEYWORDSTHEROMANCEOFTHREEKINGDOMS,CHARACTERIZATION,CHARACTERS,ARTISTIC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一直是我最喜欢读的文学名著之一。我读书很少重读,唯有三国演义是个例外,至今大
4、概也有三四遍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生动描绘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我想还是在于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主要人物,如宽厚仁爱的刘备、奸诈老到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勇猛莽撞的张飞、忌才妒能的周瑜、优柔寡断的袁绍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为历代的人们所谈论。罗贯中沿着三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轨迹,忠实地描写了群雄争霸的过程从群雄逐鹿到赤壁鏖战,再到三分天下后三国政权的中兴没落。而在叙述每一个争霸过程时,罗贯中按照人物性格的核心
5、提炼情节,又在特定的情节中,展现有如过江之鲫的各路英雄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而争霸,本科生毕业论文4谁人站住了阵脚,谁人则成了匆匆过客,被淘汰出局。在这样一个意旨的主导下,作者赋予各类人物性格以某一种主导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如勇而无谋,见利忘义的吕布;外宽内忌,好谋无决的袁绍;既奸又雄的曹操;知人善任,宽厚仁爱,礼贤下士,但又有点虚伪的刘备;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神勇忠义,但又盛气凌人的关羽;聪明智慧却又心怀嫉妒的周瑜;狡诈多疑的司马懿等,以及各个集团的战将,如张飞、赵云、黄忠、黄盖;谋士、说客,如荀彧、郭嘉、陈宫等,都写得很生动,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6、印象。宋元讲史及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家,讲述或创作历史小说时,都摆脱不了以下难题第一,真(历史真实)与假(艺术虚构)有否量化比例是“真假参半”、“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抑或“真者一伪者九”,或“有一句,说一句”的记实;或如当初彻底的“戏说”第二,本纪与列传统一在讲史中的矛盾。倘若侧重于本纪式的历史过程,势必压缩人物活动的空间,淡化或减弱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细节描写;反之,加重人物性格的描写,则又挤压了历史事件的记述,向英雄传奇转化。第三,讲述与显示的矛盾。主要由叙述者讲述故事事件的发生的原因过程,而且还代替人物说出本应由人物说出的话语,叙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语调、面容等等。毫无疑问,没有“显示”由
7、人物来演说自己,历史小说不可能是生动的;反之,过多的显示,又不大合历史小说的范式。第四,时间与空间的切割度怎样拿捏历史时间的跨度越大,空间密度即故事情节密度就相应缩小,就没有多少篇幅去写人物,时间与事件的转换速度也快。与此相反,空间度扩大,即故事情节、场面、人物对话占有相当比重,又势必影响历史事件的排列和推进。很明显,讲史艺人与历史小说家对历史小说的性格和社会功能认识的差异,决定了作家处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倾斜度,也影响了历史小说的形态。比较而言,三国演义不属于历史账簿式的、按照本纪编年体叙事的历史读物,而是按照小说艺术的规律来构架的小说。具体而言,就是罗贯中以人为中心来编织情节。1本科生毕
8、业论文5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它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明代以前的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太重视,并且塑造人物的方法单一,技巧也不高。三国演义的出现,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塑造人物的方法,并真正把塑造人物当作小说的主要任务。小说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其中个性鲜明生动的不下几十个,有些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典型。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绚烂的图卷,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的宝库,使三国演义成为后人仿效的典范。小说艺术史的发展证明,只有那些创造了不朽艺术典型的作品,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与世长存。三国演义为千千万万的中外读者所激赏,正在于它写了不同
9、历史时期、不同性格的人,创造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具有极高的成就。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粗陋之见。一、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时遵循两个原则1、三国演义塑造人物遵循传统道德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以传统道德为其标准,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的英雄豪杰典型。人们所以热爱这些艺术形象,在于他们身上凝结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他们是传统美德的化身,代表着智慧、勇敢、正义,代表着光明和理想。刘备和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两个主要人物,也是罗贯中以传统道德为标准塑造出来的正反两个典型。刘备曾说“今与我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2仁与暴,是刘备、
10、曹操两个人的基本性格,也是这两个艺术典型最吸引人的地方。封建统治者要获得好名声,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必须具有仁的品质,能够爱百姓。虽然历史上真正仁慈爱民的君主不多,但人民希望看到仁君的热情和理想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刘备这样的明君圣主形象,正是适应这种心理需要才产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6桃园结义时,刘备便携关张二人立下誓词“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3安喜县尉时,“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4撤离樊城时,百姓追随刘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船到南岸,回顾百姓
11、,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5不弃百姓,这样的场景在刘备败走江陵中还有很多处。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委以重任;白帝城托孤,甚至以社稷相托,君臣肝胆相照,感人泪下。当徐庶母为曹操所执,徐庶不得不辞归时,孙乾密谓刘备留住徐庶万勿放去,以激曹操“斩其母”,这样徐庶就会死心塌地为报母仇而“力攻操”。刘备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6这与曹操、袁绍等人妒才杀人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决定了人们喜欢仁慈,更热爱具有仁慈道德的艺术形象。这正是刘备形象的魅力所在
12、。与刘备宽仁厚德的贤君圣主形象相反,曹操是一个残酷暴戾的政治家典型。曹操有一段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7曹操正是在这一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信条指导下行事的。他为人凶残,恩将仇报地杀死吕伯奢全家。为报父仇,他下令大军洗荡徐州,“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而且发掘坟墓,进行掠夺。8曹操的凶残本性暴露无遗。此外,曹操还集中了封建统治者的其他恶德奸诈、险恶、猜疑、诡谲。如从小就能诈作中风之状,欺骗父亲,中伤叔父杀粮官王星以息众怨割发代首等。他还杀死孔融、杨修、华佗,赐死荀或等良才。除了曹操之外,三国演义还谴责了其他残暴者,如十常侍、董卓、李催、郭祀等。罗贯中用仁、暴两种完
13、全相反的道德形象作对照,使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更加明显。总之,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遵循传统道德观,使人物形象生动,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建立在历史原型与艺术建构的基础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其历史原型基础上的。但与历史原型本科生毕业论文7相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又是经过作者的艺术虚构的。三国演义立足于三国这段历史,以三国为小说的背景,罗贯中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创作需要在自己的小说中更改这一段历史甚至歪曲史实,使作品的戏剧性更强,人物更丰满,情节更加精彩。在小说的世界里,三国世界的缔造者不是曹操,孙权,也不是刘备,而是罗贯中,三国世界将何去何从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小说
14、中人、事并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现实的影子,所以缔造怎样一个三国世界将是作品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罗贯中立足于三国历史,凌驾于它之上,按自己的意图塑造历史,才有了三国演义。史传提供的历史原型是客观基础与必要前提,小说家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建构是发挥主观才能的创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从史实说,三国时代在中华名族的历史长河中确实显露出其英雄辈出、豪杰汇集的特色,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斗智斗勇,具有着神秘的色彩与诱人的魅力。三国志等史传将其实录下来,见诸文字,这为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但某些评论未免有强调客观因素而掩盖作者主观创造之失,而后者恰恰是起主导作
15、用的。因为如果没有漫长的成书过程,没有罗贯中在汲取历代艺术创造成果基础上的天才艺术创造,即使有丰富的历史原型,也不能够演变成艺术形象。史传所提供的历史人物原型,只有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注入他的审美思想,在全书整体形象系列中为其恰当定位,这个历史原型才能成为有血有肉有情的活生生的文学形象。正是这一个个、一组组、一群群的人物形象,经过罗贯中天才的宏观总体设计,才形成了严整有序、层次清晰、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系统。为了小说的某些需要,罗贯中甚至改变了某些历史原型的性格特点,造成强烈的对比与冲突,例如将正史中“性度恢廓”,“谦让服人”、“雅量高致”的周瑜描绘成嫉妒、心胸狭隘的统帅。政治嗅觉敏锐成熟的鲁
16、肃,被描绘成了纯厚的老实人。以才辩见称江南的蒋干,却是个自作聪明的丑角。但这些都不影响小说的可读性。史传只有经过作家的艺术虚构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本科生毕业论文8二、三国演义人物系列的分类1、根据军阀集团分类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隶属于各个军阀集团,人物形象系统是由若干个军阀集团形象系列组合而成。如刘备形象群,曹操形象群、袁绍形象群,刘表形象群、江东形象群。在全书的第一阶段,作者关注的是群雄逐鹿的各个军阀集团形象群构成的整体画卷。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中,作者在群雄蜂起,割据称霸的众多集团形象群中,择要选取十八路诸侯做重点描写。这十八路诸侯来自十八个不同地域,形成十八个集团形象群。分析每个
17、集团形象群的内部结构,大体相似,均有一个集团首领,下面是谋士与武将两个形象系列,三者构成三位一体的三角形的结构图。作者在发矫诏诸镇应曹公一节中,有意识地详细罗列出十八镇诸侯的清单,并且在每位诸侯名字前面以二句八字来概括其思想性格特点,这是值得注意的集团形象群的充分展示环节。这十八路诸侯中,作者首先浓墨重彩地描写曹操集团形象群的组建与构成状况,然后依次叙述其他十七路诸侯如下第一镇,交游豪俊,结纳英雄,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贯通诸子,博览九经,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阔论高谈,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孝悌仁慈,屈己待士,衮州刺史刘岱。第五镇,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
18、,赈穷救急,志大心高,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恩惠及人,聪敏有学,东郡太守桥瑁。第八镇。忠直元亮,秀气文华,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有某多智,善武能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圣人宗派,好客礼贤,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武艺高群,威仪出众,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仁人君子,德厚温良,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名镇羌、胡,声闻夷夏,西凉太守马腾。本科生毕业论文9第十四镇,声如巨钟,丰姿英伟,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随机应变,临事勇为,上党太守张扬。第十六镇,英雄冠世,刚勇绝伦,乌程侯、太守孙坚。第十七镇,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9这就是在交代各路诸侯形象群的构成情况。不同的集团形象群,
19、为了讨伐董卓这个政治、正义目标而汇集一处,集结在一个空间中集体亮相,为后文渐次展开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历史长幅画卷就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罗贯中在长篇小说中介绍人物群像的艺术创造力。在全书的第二阶段,罗贯中描写的重点在魏、蜀、吴三国形象群。书中交叉展示以刘备为首的巴蜀形象群,以曹操为首的中原形象群,以孙权为首的江东形象群,这三个形象群之间的故事构成了三国演义全书最精彩的篇章在全书的第三阶段,作者着重描绘的是鹊起于曹式集团内部的司马氏集团形象群。在全书总体形象系统由一而多、又由多到三而终归于一的分化组合过程中,每一个人物形象以其自身的价值不断改变其在形象系统中的位置,与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物相冲突、
20、碰撞,从而形成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审美对照,在对照中凸现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102、根据社会职能分类若打破集团形象群而从人物的社会职能与政治素质等角度看,全书形象大系统又是由领袖、谋士、武将三个形象系列构成。刘备、诸葛亮、关羽分别居这三个形象系列的核心地位,处众多人物形象群星拱卫、层层烘托的金字塔顶端。首先是领袖。全书描写的重点是刘备、曹操、孙权三位领袖。其中刘备又居于核心地位。刘备与曹操的对比在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操以急,吾以宽;操以爆,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60回中刘备的仁与曹操的奸是全书中一个重要的多比。正是围绕着刘、曹二人,作者巧妙地将其他一系列诸侯形象与刘
21、、曹交叉对比,从而也刻画出诸侯层次各个个体形象的不同个性特点。孙权集团相对来说在全书中处于次要地位,但也是三国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是谋士。在谋士形象中,诸葛亮无疑被置于顶端。在罗贯中笔下,他本科生毕业论文10是智慧的化身,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他的智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正如鲁迅所言,“状诸葛之智而近妖”。以诸葛亮为核心,作者还塑造出不同层次的智慧过人的人物形象,如隐逸层次的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等,统帅层次的司马懿,周瑜、陆逊、吕蒙等,谋士层次的荀彧、郭嘉、程昱、张昭、顾雍、马谡、法正等。最后是武将。这其中,以关羽形象最为突出,集忠、义、勇于一身。除此之外,还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吕布、
22、曹仁、曹洪、许褚、张辽、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等一系列武将形象。以上三个形象系列是相互制约、三位一体的。领袖驾驭着谋士与武将两个系列;谋士与武将又相互配合,谋士运筹于帷幄中,武将决胜于千里之外。一个集团的盛与衰、荣与辱,关键就在于三个系列形象所发挥的作用。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主要塑造了领袖,谋士,武将这三类人物形象。三、三国演义性格塑造的特点1、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征三国演义的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征。所谓类型化,就是指人物性格的某一个方面特别突出,这一性格方面既是这一个人的个性,又代表了这一类人物的共性。这是某些学者提出“类型”说的根据之一。李泽厚认为在中国古代各种艺术里,艺术典型多半是类型形
23、态的。无论是文学、戏曲、绘画,无论是选择情节,确立主题、塑造人物、表现性格、安排结构,在共性的统一中,共性在现象形态中鲜明突出,个性似乎无处不直接体现共性。不管是小说、戏曲里的张飞、李遥、诸葛亮人物、性格,或者是抒情诗、山水诗写意情感,以及各门艺术对感情形式的着意追求,追求程式化的严整完美,都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他指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形象大多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是符合实际的。11罗贯中在具体描写人物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抓住其中的一面进行反复的、夸张的渲染,使读者对描写重点产生深刻的印象,以致往往忽视了其他方面。毛本科生毕业论文11宗岗把诸葛亮、关羽、曹操说成是“三奇”“三绝”,我们当然知
24、道这三人的性格内涵不仅仅是忠、义、奸,但是由于这几个方面被作者高度强化,在其性格诸因素中变得尤为突出。诸葛亮除了“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品质外,还有无人能比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以及儒雅谦和的长者之风。但观其一生,从隆中对策,到秋风五丈原,为蜀汉事业耗尽最后一滴血,其最打动我们的,还是他对刘备及蜀汉的赤胆忠心。关羽虽集忠、义、勇于一身,但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还是他义重如山的重义品质。三国演义注重描写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性,以至于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性成为其主要特征。它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
25、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的意义。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曲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现代京剧说唱脸谱中的这段词是对三国演义类型化特征的最好阐释。三国演义人物的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是某一道德的典范的表现,例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董卓的残暴、周瑜的量窄等。这一点也反映了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遵循传统道德这一特点。说三国演义中人物是类型化的,并不意味着它是单一的,静止的。罗贯中注意到每一个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性
26、格中都有多重因素,不是那样单纯而和谐。刘备是罗贯中所敬慕的圣君形象,但长坂坡掷阿斗的情节明显表现出刘备在“仁厚”之中又有几分虚假。“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12这段叙述揭示出其性格的另一面。诸葛亮除了忠贞外,还是智慧的化身,在军事、政治等领域表现出杰出才能,也受到千百万人的赞扬。关羽,作者在描写他大义大勇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在他的形象上涂一笔刚愎自用的色彩。至于“反面”人物曹操,作者在写他凶暴、狠毒、奸诈一面的同时,并不讳言他的才干、智勇,甚至某一方面的美德。本科生毕业论文122、倾向于塑造理想化人格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倾向于塑造理想化人格。比如刘备,诸葛亮,关羽,尤其
27、是诸葛亮,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和忠诚的结晶,作者把他彻底理想化了。他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了。他未出场,其才干就被人传说“自比管仲、乐毅”。接着他一露面就有独到精辟、高瞻远瞩的“隆中对”。他刚用兵,就火烧博望、新野,烧得曹军魂飞魄散。接着他又“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计捉张让”、“智取汉中”、“石伏陆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到最后“秋风五丈原”、“死诸葛吓退活司马”,这一系列的传奇故事,反复强化了他超人的智慧和忠贞的美德,使其神化。为了塑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性,如诸葛亮的聪明过人,刘备的仁义,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性格上有时过分夸
28、张,正如鲁迅所言“欲长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说刘备的长厚结果到了伪善的境界,说诸葛亮的智慧结果到了妖人的境界,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性被描绘到极致。人物被塑造成了理想化的人格。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除了保持人物基本特点不变外,也注重人物性格的客观发展变化。比如关羽性格,保持忠义勇这样的秉性不变的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作者在情节的流动中自然地合逻辑地表现出关羽高傲秉性随胜利接踵而至,地位逐次升高而愈演愈烈的发展轨迹;由觑颜良为“插标卖首”,到不肯与老将黄忠同列;从听到孙权求婚,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到面对庞统不逊,大怒而言“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由见陆逊“卑辞赞
29、美”之书而“仰面大笑”,“撤荆州之兵大半”,造成大意失荆州的悲剧结局,到拒王甫莫走小路之谏,声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最终铸成身首异处的更大悲剧。在高傲秉性演变的化合作用下,关羽性格整体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13尽管如此,这些变化,这些缺点也掩盖不了人物性格的理想化特点。诸葛亮的谨慎小心掩盖不了他智慧忠贞的特点,关羽的高傲掩盖不了他的忠义勇。四、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艺术手法本科生毕业论文131、白描手法罗贯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30、。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14“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可见张飞的莽撞;“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15短短30个字就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16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其次,通过对人物语言
31、与动作神态细致地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17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张飞大怒,将督邮拉出馆驿,一顿鞭打。若是这样简单的写,那我们当然难以感受到张飞火爆直爽的个性。但通过怒、睁、咬、滚、径入、直奔、绑倒、大喝、揪住、扯出、攀、着力鞭打,这一连串的动作描述,张飞的这种性格就跃然纸上了,就
32、好像怒鞭督邮就发生在眼前一样。再如关云长义释曹操一回云长欠身答曰“关某奉军事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微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前为重。”云长曰“昔日本科生毕业论文14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一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重义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以及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
33、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骤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18这一段文字,先是以云长和曹操间的对话做铺垫,追述往日恩情,营造出一种恩重如山的氛围,接着又以大喝、不忍、犹豫、长叹等词语展现云长心中的两难。云长重义的品质得到了生动的刻画。2、对比手法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的不凡气度。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向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布已服
34、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忽一人大叫曰“吕布皮肤,死则死耳,何惧之有”众视之,乃刀斧手拥张辽至。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玄德攀住曹操臂膀,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19本科生毕业论文15这是白门楼上的一个情节,这里有两个对比,一个
35、是吕布和张辽对于处死的态度,一个是刘备对吕布和张辽二人的态度。吕布的贪生怕死,自负,气量狭隘,张辽的大义凛然,刘备对仁人义士的惜才仗义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里多次都有记录。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就有相当精彩的对比言语。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
36、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20这段“十胜十败”论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之一。字里行间把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这也正应了后来官渡之战中操袁二人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侧面烘托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配角上,实际落点却在主角,这在三国演义中是用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显特点。在三国演义中,像这样的处理还有很多,如“温酒斩华雄”,先是写了祖茂、俞涉、潘凤与华雄交战,但都不出数合便败于华雄之手,表现出了
37、华雄的勇猛。经过层层铺垫,作者才写关羽出场,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21本科生毕业论文16此处作者对于关羽如何英勇善战、华雄如何被斩,没有一句正面的直接描写,非常巧妙地使用了侧面烘托及气氛烘托的手法,再加上华雄及其他上将的陪衬,一个高大勇武的关羽形象就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用尽笔力,大肆渲染。书中有很多处对诸葛亮进行侧面烘托的地方,如诸葛
38、亮出场前徐庶、司马徽以及崔州平等人对他的描述,周瑜与诸葛亮斗智对诸葛亮的烘托,曹操对诸葛亮的烘托,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烘托等。这里仅举一例曹操对诸葛亮的烘托。在赤壁战败后,曹操逃至乌林、葫芦口和华容道处都曾大笑。“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22但笑声未止,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此处写的是曹操,由曹操之
39、口论及周瑜、诸葛亮二人。曹操笑二人智力不足,恰恰此时分别杀出赵云、张飞、关羽三人,颇有戏剧性。曹操败逃,周瑜没有算到曹操的逃跑路线,诸葛亮不仅算到了,而且还高瞻远瞩地放走了曹操,从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一段文字,说的是曹操,却衬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恰当地运用映衬、烘托等艺术手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4、夸张手法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夸张手法,刻画出更为深刻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刻画多处使用了夸张手法,如关羽诛颜良这一段关公奋然上马,倒踢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将来,方欲问
40、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23本科生毕业论文17同样,像小说中许多人物都大量使用了夸张手法进行塑造,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飞大闹长板桥等等。另一种夸张手法则是使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夸张想像,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五丈禳星等在史实中都是不存在的。这些故事意在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作者的夸张手法取得了巨大成功,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性,使其艺术形象丰满,给人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主要采用了上述四种艺术手法,这些手法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
41、、生动、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还让我们认识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并对后来的古典小说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本文所论及的只是整个三国演义研究的冰山一角。作为文学史中的不朽经典,三国演义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注释;1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前言,第005页。2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一回,第476页。3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一回,第005页。4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
42、006年6月第1版,第二回,第012页。5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四十一回,第322页。6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三十六回,第284页。7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四回,第030页。8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本科生毕业论文18第十回,第073页。9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五回,第033页。10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第25
43、8页。11孟昭连宁宗一中国小说艺术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277页。12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四十二回,第332页。13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第267页。14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一回,第004页。15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一回,第004页。16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三十八回,第299页。17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
44、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二回,第013页。18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二十六回,第398页。19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十九回,第149页。20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十八回,第136页。21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五回,第036页。22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五十回,第397页。23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
45、,本科生毕业论文19第二十五回,第196页。参考文献;1、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2、关四平著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3、孟昭连宁宗一中国小说艺术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4、欧阳健历史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5、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曰第1版。6、王万鹏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诸说述评,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24卷第1期。7、王立,王惠丹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25卷第4期。8、陈诗赓浅谈
46、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11期。9、陈其欣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10、闵虹论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定型化特征,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英文名THEROMANCEOFTHREE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
47、以魏(曹操)、蜀(刘备,诸葛亮)、吴(孙权)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魏的替代者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一统。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本科生毕业论文20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
48、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它经过了艺术加工。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
49、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本科生毕业论文21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