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用“嗅(臭、齅)”,战国以后开始用“闻”,西汉以后,“闻”代替“嗅(臭、齅)”成为常用词。本文通过对两词在文献中使用情况的调查,探明了二者的替换过程及其原因。论文关键词:嗅(臭、齅)”,闻,历时替换一、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最早是用“嗅(臭、齅)”表示的。“嗅”在甲骨文中写作“”,说文:“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尺救切。”又,说文:“齅,以鼻就臭也。从鼻从臭,臭亦声。”注:齅,今作嗅。“臭”为“嗅”最初的形体,“齅”为异体。“嗅(臭、齅)在甲骨文中出现多次,但都不作“用鼻子闻”义讲,例如“贞御臭于母庚。”(前五四七四)甲骨文字典释为:“疑为人名。”“嗅(臭、齅)”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仅一见:(1)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二、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闻”,在甲骨文中作“”,像人跽而谛听之形,字于人之面部特著耳形,或以手附耳,则谛听之义显。说文:“闻,知声也,从耳,门声。,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