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 2 课时 学案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 , 提高 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 提高 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量变到质变规律。 学习 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学习 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元素周期律 (三)元素周期律 1、自主学习: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性质 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1、 2、
2、非金属性 1、 2、 3、 2、合作探究: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 Mg、 Al 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 23 ml 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沸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Mg(OH)2 中强碱 Al(OH)3 实验二 Mg、 Al 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总结 Na、 Mg、 Al 与水反应越来越 ,对应氧化物水
3、化物的碱性越来 越 ,金属性逐渐 。 3、自我总结: 看 资料总结 :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比 H2SO4酸性强) 结论 总结 第三周期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4、自主学习: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根据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体会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 决定 可归纳出
4、。 5、自主学习: w.w.w.k.s.5.u.c.o.m 3、元素周期律 ( 1)定义: 。 ( 2)实质: 。 6、课堂反馈练习: 1 X、 Y、 Z 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 Y 的核电荷数比 X 大 2, Z 的质子数比Y 多 4, 1 摩尔 X 的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 1 克氢气,这时 X 转为具有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上述条件推测: (1)X Y Z ; (2)X、 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 (Be)是一种轻金属 ,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
5、两性 (B)砹是一种有色固体 ,HAt 很不稳定 ,AgAt 是有色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 (C)硫酸锶 (SrSO4)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 (H2Se)是无色 ,有毒 ,比 H2S 稳定的气体 7、反思,谈得失 : 8、课后练习: w.w.w.k.s.5.u.c.o.m 1.金属还原能力大小主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 B.1 mol 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 C.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 D.1 mol 金属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 2.M、 N 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时,放出的能量 M 大于 N,由此
6、可知( ) A.M 的氧化性小于 N B.M 的氧化性大于 2-的还原性小于 M2- 2-的还原性大于M2- 3.甲、乙两种非金属: 甲比乙容易与 H2化合; 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多; 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只有 B.只有 C. D. 4.下列关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O、 F、 N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P、 S、 Cl 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Na、 Mg、 Al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D.Li、 Na、 K 金属性依次增强 5.有 A、 B、 C、 D 四种非金属元素: A、 B 在反应中各结合 1 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且B-的还原性小于 A-的还原性;氢化物稳定性 HDH2SNH3 C.酸性: H3PO4ClBrI F2Cl2Br2I2 HFHClHBrHI 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