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二O一一届)题目繁华落烬中的人性哀歌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性探索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O一一年五月本科生毕业论文1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2引言2一、人性之痛对小人物的欲望书写4二、无爱之“情”对两种基本情感的质疑8(一)无爱的亲情8(二)无爱的“爱情”10三、全知叙事视角人性旁观者的视野11四、人性之哀以婉雅之语书写人性哀歌15结语18注释19参考文献20致谢22本科生毕业论文2繁华落烬中的人性哀歌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性探索摘要本文主要以“人性探索”为角度,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典型人格,通过解读和分析人性
2、的缺憾和美好,从而深刻领悟张爱玲笔下人情人性的苍凉之感和她擅长写人性之哀的原因,理解其小说以人物心性分析为主、注重心理逻辑的叙事风格。ABSTRCTINTHISPAPER,THE“HUMANNATURE“ASTHEPERSPECTIVEOFTHEHEROANDHEROINEINHERNOVELS,THUSPAYATTENTIONTOTHETYPICALPERSONALITY,THROUGHRESOLVINGANDANALYZINGTHESHORTCOMINGSANDBEAUTYOFHUMANNATURE,TOUNDERSTANDAILINGZHANGSHUMANSENSEOFDESOLATIO
3、NANDSORROWOFHUMANNATUREANDTHEREASONWHYSHEISGOODATWRITINGTHESENSEOFDESOLATIONANDSORROWOFHUMANNATUREINADDITION,WECANUNDERSTANDTHENOVELSNATUREOFMINDANDTHEMAINCHARACTEROFTHEHEROS,FOCUSINGONPSYCHOLOGICALLOGICOFTHENARRATIVESTYLE关键词心灵故事人性之痛无爱的亲情与爱情叙事视角流逸的美KEYWORDSTHESTORIESOFSOULTHEPAINOFHUMANITYFAMILYWITH
4、OUTLOVE“LOVE“WITHOUTLOVENARRATIVEPERSPECTIVEAESTHETICFEELING引言自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到抗战胜利,这一时期的文学高仰着个人主义的理念,张扬着作家对人生的关怀,文学不能脱离现实人生而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三十年间的现代文坛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论争,三十年间的文学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会儿被拉入政治的轨道,一会儿又脱离政治意识形态,成为一颗自由行星。当张爱玲的第一篇小说在紫罗兰上发表之后,她便一本科生毕业论文3鸣惊人,红遍上海文坛,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出名要趁早呵”张爱玲在那个严肃的时代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公开张扬个人主义
5、,并公然表明自己爱享乐爱名利,足以表现她的大胆与犀利。抗战爆发后,上海曾一度出现过“孤岛时期”,这一时期的上海租界恰恰为文人们提供了自由呼吸的空间,在放逐了大环境下的民族主义和英雄主义之后,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像一座孤岛似的独立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那些与时代脱了节的人物和情节比比皆是,而张爱玲创作的巅峰阶段则是在1943年1945年之间,在此期间,她的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传奇中的十五篇中短篇小说皆以刻画人情人性的精妙传神为大众所赞不绝口,因而她的小说可谓是“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1人性,是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当然也是一切艺术的主题。人性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诞
6、生的人的本性,性格就是由人性而衍生来的人格特征。文人学者对人性的探索,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歇过,有中国古代的人性善恶说,人性三品说;也有西方的人性本质论等等,到了文学领域,为何作家们始终流连于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复杂的人性,佛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解释原因为“小说中强烈充沛的人性特质是无可避免的,小说侵渍于人性之中,是喜是忧都躲不开,文学批评也不可避而不论。我们可以对人性不喜欢,但如果我们把它从小说中祛除或涤净,小说立刻枯萎而死;剩下的只是一堆废字。”2足以见得描写人性的重要性。张爱玲对人性的描写可以说是全力以赴的,她说过“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都看不完”3,她的小说正是挖掘着人性的种种可
7、能性,如人性的异化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写人性的悲哀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便是一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个人主义的陌路者;她还写人性的基本需求物欲和情欲对人的影响,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淳朴善良的本性在个人欲望的膨胀中渐渐泯灭;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用天理通化人欲,压抑自己的情欲,最终走向悲哀的境遇;她写人性的压抑和释放如封锁中的电车在封锁时期,车厢里一对男女在刹那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又在封锁结束后,两人闪电般恢复了原本不认识的陌生境况,可见人的本性在外力的驱动下变得异常滑稽可笑。写人性的碌碌无为,虚空、孤独和寂寞,本科生毕业论文4如等、留情、桂花蒸阿小悲秋展示了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又
8、一代的空虚、无聊、寂寞。人性哀歌是她对人性持有一种悲观情愫的明证,之所以悲观,是因为相信破灭之后的苍凉顿生,这苍凉怎一个“哀”字了得。正因为张爱玲擅长写人,刻画人性,在作品中对人性做了精深的开掘,尤其对带有“悲哀“色彩的人性,具有苍凉感的人格特质精心描绘。有学者曾这样评论她的小说“她的眼光非常锐利,她的笔常常能穿越人们做张做致的情感,直入人的内心,独照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抖落出作假作戏,虚张声势下的血淋淋的情感真相。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她冷峻地素描着人的虚伪、冷酷、自私、虚荣、嫉妒,以及人与人之间隔膜、疏离、敌对乃至相互斗争,甚至血缘关系也不能改变相互间的冷漠与敌视。”4张爱玲的小说不止一次地向人
9、们诉说着人世间的情感没有一样不是千疮百孔的。但她也并非失落,她对人生的关怀和爱悦达到一种非常深的境界,她对人的命运的变幻无常怀有一种悲悯的心态,在茫茫人海中,她便是那个尝尽人生百味的细心人。张爱玲在小说中记录下来的小人物的故事,总是那样的辛酸和无奈,透过她对人性之痛的深沉表达,我们看到的是从容的、淡然的张爱玲,她写人的挣扎和痛楚却能以一种平静的笔调来写,正应了“当人生之痛被还原为人的一种永恒本质时,人对待沉痛的态度反而会因此显示出豁达、理解和承担的从容。这正是张爱玲对人生独特的思考和理解。”5这句话。又有谁能将这一曲曲人性的哀歌写得如此华丽与零落;又有谁能在揭示人性的深度上,比她更深刻。在时代
10、悲凉的氛围中,她关注着人的精神世界,她说出那些苍凉的故事,透析着人性的复杂、多变、残缺,以及悲哀。一、人性之痛对小人物的欲望书写张爱玲在小说中描写人物的人性特质的时候,总是抓住了人性“苍凉”的一面,与这种“苍凉”相呼应的就是人性中的痛楚人性的弱点,那就是自私、软弱、卑微、虚荣、冷酷等等。这些人格特质都或多或少体现在张爱玲创本科生毕业论文5作的小人物身上,张爱玲对普通市民的世情、人情写照,贯穿于她小说的始末,她说“我喜欢朴素,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朴素的底子”6这已经隐约流露出她创作小说中的各色人物是为了揭示人性的主旨。然而她“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
11、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朴素”7这说明她写人注重多面性,在她笔下,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都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因此,她刻画人物时突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透过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发现她对现代人的人性的深思,她的作品没有都市色彩的瞬息变换,一切都是在小奸小坏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来表现时代变迁下沦丧的精神理想。正是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的执着,她塑造的这些小市民们保持着对世俗生活的亲切和简单的热爱,表明张爱玲对人性凡俗性质的正视与肯定,而凡俗的人间也有悲欢离合,她挖掘着普通人命运中的那些疼痛,诉说着他们无边的荒凉,正视了人性的软弱、自私、卑劣等弱点,表现了人性之
12、痛。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共收录15篇小说,这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这15篇小说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以描写乱世或和平的上海和香港的人事为主,均以刻画人情人性精妙传神为后来人所赞口不绝。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主要分为三大类。张爱玲通过对这三大类人物群像的描摹绘制,重在揭示传奇中“情”的丧失人在冷冰冰的现实世界中的异化与无奈,这正是人性探索的主题在她小说文本中充分体现之处。第一类人物小说主要揭示的是庸常市民的人性,时代末情绪一直徘徊于小说悲凉的氛围前后,这些人物大多是旧式家庭的子孙和现代文明的寄食者,他们一方面延续着传统的封建思想意识,有着劣根性本质;另一方面享受着现代都市所提供的消费生活,他们精
13、神上百无聊赖,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以至于产生了病态的行为和心理。如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畸恋着与他母亲曾经相恋过的言子夜,幻想他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同时聂传庆憎恨嫉妒言子夜的女儿言丹朱,在故事的末尾,作者将聂传庆的变态心理和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他阴冷可怕。在这里,张爱玲揭示了人性中气质之性“恶”的一面,描写这种变态人性的恐怖和阴森,从而颠覆那个腐朽的封建传统及三纲五常对人性的压抑。再如金本科生毕业论文6锁记中的曹七巧,更是一个为了金钱舍弃人的正常情欲,以至于丧失了本性,异化为一个疯子,报复怨恨自己的子女,如此可怕的变态心理,令人读来毛骨悚然。这便是庸常市民的人性之变,这种人性的描写大多
14、来源于作者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悲凉的事实,触发了作者写作的动机,张爱玲似乎特别迷恋于这种“恶的美感”,她自己也承认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8第二类人物作者着重描写乱世背景下的人性人情之常,如饮食男女和现世安稳的心态行为,
15、怎样理解这种人性背后所折射出的作者对乱世人生的思考和担忧,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倾城之恋中的主人公形象来更深刻地认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从相遇到恋爱,彼此之间都在利用对方,设置情感陷阱,如果不是香港的陷落,他们也不会结成一对“平凡的夫妻”。就是那“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成全了他们的婚姻,因此他们的婚姻则是乱世男女的一段传奇,张爱玲在这段传奇故事中真切地展现了自私的男女在乱世的环境下渴求现世安稳生活的心性以及乱世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表现这种人性“在努力适应甚至顺应环境压力之下的卑微、自私与脆弱”9。再如封锁中呈现出来的一段战乱时期的“爱情”,它叙述了银行会计师吕宗桢和大学英文老师吴翠远在电车上
16、偶然相识,适逢“封锁”的特殊时期,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开始调情以打发无聊乏味的封锁时期的时间,因为他们承受着战争的压力和日常生活的压抑,在车上谈一场恋爱是他们舒缓这种压抑的最好方式,随着“封锁”的结束,他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角色中,彼此再不交谈,仿佛“封锁”期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这表明“一个心理出轨而又复归如常的插曲,的确把乱世人性的不甘与躁动,乱世人生的卑微与无奈写到了极致。”10第三类人物作者写被旧的传统家规、传统伦理观念以及社会信仰所压抑本科生毕业论文7的小人物的人性,他们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由此产生了情的苦闷。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在一次次出轨之后所产生的内心纠结
17、,源于他自身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激烈碰撞产生的心理矛盾,所谓传统意识是来自于他的家庭压力,作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结婚来完成父母的期许和自我的价值,而他娶的女人并非他真正想要的,从他对妻子的态度和厌倦的情绪中,不难发现他的婚姻是悲哀的,无非是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这属于他为社会为“对”的世界做的牺牲。现代意识中自由和进步的思想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也无时不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了事业上的成功,却永远也得不到他的真爱。在朋友的家中,他遇见了朋友的太太王娇蕊,他们相互倾慕,并发生了关系,本因该可以在一起生活,却不欢而散。振保以他惊人的自制力与娇蕊做了了断,因为他的理智和道德不允许他和这个女人在一起,如果他
18、和娇蕊在一起,他将有可能失去仕途上的一帆风顺和周围的人对他的仰慕。他不愿意放弃自我,最终他也输的彻底。婚后的振保在电车上遇见了多年未见的娇蕊,那一幕“振保看着她,自己当时并不知道他心头的感觉是难堪的忌妒。娇蕊道你呢你好么振保想把他的完满幸福的生活归纳在两句简单的话里,正在斟酌字句,抬起头,在公共汽车司机人座右突出的小镜子里看见他自己的脸,很平静,但是因为车身的摇动,镜子里的脸也跟着颤抖不定,非常奇异的一种心平气和的颤抖,像有人在他脸上轻轻推拿似的。忽然,他的脸真的抖了起来,在镜子里,他看见他的眼泪滔滔流下来,为什么,他也不知道。”11振保渴望娶一个自己爱的女人回家,但是他自己认为“对”的世界容
19、不下娇蕊这种热辣的、放浪的女人,他毅然舍弃娇蕊,娶了自己不爱的孟烟鹂,而妻子没能满足他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他们的婚姻成了无爱的延续,作者通过对他进行心理分析,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振保与现实妥协后,已变得千疮百孔。作者对他与几位女性之间细节关系的刻画来展现人性的复杂,人性的变幻莫测。通过对这些作品中主人公性格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张爱玲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现代都市经济支配下的人生观对权欲、物欲、性欲的疯狂追求;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源头,而张爱玲却不回避这些人最本质的需要,反而精心描绘,本科生毕业论文8赤裸裸地宣扬自己爱钱,爱听市声,爱上海的公寓这些都反映了她的恋物情结,反映了她对基本人性的肯定和赞同。在
20、这些小市民的身上,张爱玲对人性的诠释也深刻地展现出来,人性的阴暗面如畸恋人性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迷恋自己母亲的旧情人,心经中的许小寒爱恋自己的父亲,而始终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变态人性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迫害子女的婚姻,恶狠狠地用身上的枷锁“劈杀”了几个自己的亲人。再如她刻画人性的凡俗渴望现世安稳过日子的白流苏就是一个典型。刻画人性的愚妄即愚昧和妄想,年青的时候中自欺欺人的潘汝良便是一个白日梦“患者”。更有人性的压抑的描写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和两个悲剧色彩极浓的“玫瑰”都受到了社会传统伦理不同程度的抑制人性的影响,然而他们虽遵守传统道德伦理生活,却也因为
21、传统社会伦理的影响带来了不幸的婚姻。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张爱玲的小说中处处写尽人性哀歌,一针见血地点破乱世中人的悲哀和残缺的人性。她写出了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心性之痛和苍凉之感,在反压抑的人性哀歌中,思考着人的生存困境。二、无爱之“情”对两种基本情感的质疑(一)无爱的亲情亲情这由血缘关系维系的情感本该是无私的,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中,首先是人类最基本情感的失落父爱母爱的沦丧,没有父爱母爱供养的人,心灵世界永远是残缺的、荒芜的。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些无爱的父亲、母亲形象,还有一些无爱的兄妹之情、姐妹之情、姑侄之情,以表达她对人性本善的否定。如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一个“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12,
22、女儿川娥本科生毕业论文9得了痨病,他害怕传染,都不敢进她的房间,甚至嫌药价太高,不想花钱给女儿治病,怕拖累自己养老,这被物欲淹没的人性是多么的可怕,人自私自利到了可怕的地步,令人为之震惊。琉璃瓦中的姚先生为了谋求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不惜牺牲自己女儿的幸福,让她嫁给了对他自己事业发展有利的富家子弟,以此换取物质上和利益上的满足,女儿在他手中成了与人交易的商品。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对自己的亲侄女葛薇龙没有一丝怜爱,将她一手调教成替自己网罗年轻男子的交际花,利诱薇龙出卖自己的青春和身体,来换取自己欲望的满足。还有金锁记里七巧的亲哥哥曹大年为了钱将她卖给大户人家的性无能的二少爷,使得七巧没有享受过正常的
23、婚姻幸福,转而以变态阴暗的心理在自己的儿女身上施加报复,七巧的悲剧和他哥哥的冷漠无情不无关联。十八春中的曼璐为了讨好自己的丈夫,不惜牺牲自己亲妹妹一生的幸福,把妹妹囚禁在家中,任凭自己丈夫糟蹋享乐。这便是张爱玲笔下那些扭曲的灵魂,他们让人不寒而栗,让人感觉到人性的可怕和阴暗。张爱玲通过对亲情的质疑否定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基本情感彻底的绝望她“把笼罩在亲情关系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彻底撕掉,赤裸裸地展现人性的阴暗和卑陋,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道德恐怖。”13从而展现出了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实际上,张爱玲写人性这可怕的、淡薄的人情味,与自身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证明“一个人早年的生活经历,尤其是那
24、些深切的痛苦经历,会积郁为挥之不去的创伤性记忆,它不仅会促发一个人在生活上的早慧和艺术上的敏感,它甚至会成为一种范式性的经验,左右着他或她今后的人生感应和艺术表现。”14经历过家世倾颓和乱世离丧后的张爱玲,体会到了生存的切肤之痛,亲眼目睹了家庭内部所暴露出的人性的自私、爱的缺失。所谓的亲情只是各自关心自己利益的爱的伪装,她的父母因为不和导致长期分居,最后离婚,幼小的她从父亲那里逃脱,来到母亲那里生活,而母亲也不喜欢她,在她的乞求下母亲才勉强答应她留下来,却不能收容她弟弟,她可怜的弟弟只有再次回到父亲家中忍受继母的侮辱和责骂。这段经历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伤痕,导致她养成了孤独、自立的个性。
25、因此,张爱玲善写人性悲哀与她早年的痛苦经历息息相关,她写的许多旧式家庭的败落和无爱的亲情也是由她早期创伤的阴影为原型。成年后的张爱玲又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本科生毕业论文10与胡兰成结婚,两年后离婚,再后来她移居国外,度过寂寥的晚年。这段坎坷的爱情经历中,她看到了玩弄、背叛、爱侣的自私,种种人性的真相暴露出来,她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发出质疑,她塑造的许多浮花浪蕊式的男性人物,与她的感情经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无爱的“爱情”在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和婚姻大多数是无爱的,她说“现代人多是疲倦的,现代婚姻制度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有沉默的夫妻关系,有怕致责任,但求轻松一下的高等调情,有回复到动物的
26、性欲的嫖妓但仍然是动物式的人,不是动物,所以比动物更为可怖”15这表明她对爱情的怀疑,以及她对两性关系中以交易性质为前提的婚姻法则的深刻地洞察。如留情中敦凤对她丈夫米先生的感情,出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米先生对敦凤的感情也只是“谢谢你,对不起”的最普通的心理回应,他们结婚生活在一起不是因为相爱,而是因为各取所需。花凋中的郑川娥,一生当中只遇见章云藩一个男子,她认定他是自己未来的丈夫只是因为她把自己当做一个结婚的工具,只因为他有许多优点、他的身世背景好,实际上她对章知之甚少,因为受封建家庭的影响,她只能接触到他一个男子,并匆匆将自己加入到“女结婚员”的行列之中,成为了没有独立人格的花瓶。年青的时候
27、中的潘汝良为了恋爱而恋爱,沁西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行为相当幼稚可笑。连环套中的霓喜,一个靠身体来换取生存保障的女人,靠着长年累月与不同男人姘居的“婚姻”过活,她于男人只有肉体的诱惑,没有感情的联系为寄托,显现出她对爱情的无知与麻木。这些人物的“爱情”故事都显示了人性的自私、脆弱、幼稚、可悲的一面。爱情饭票的经典题材在倾城之恋中上演得最为传神,白流苏不懂爱,她爱的是男人的房子和男人对她的爱,她的精神上不需要爱情,冷漠惯了的女人需要的只是一张长期的饭票,得以不再寄食娘家,不再受人欺负。正因为她把爱情看得这样渺小,世俗在她的眼前无限放大,才使她变得可怜又可悲,范柳原经济独立,生活富足,他想要真正的爱情
28、,他暗示过流苏真爱的重要性,本科生毕业论文11他说过“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6这样满含柔情的话,说明他是知道爱情的价值的,但是流苏不知道这其中的深意,他们最终结婚是因为港战的促成,而不是因为彼此真正的爱情,虽然婚后的他们在一起平淡地生活,但却无法掩饰这无爱婚姻的实质。范柳原把他的俏皮话说给旁的女人听去了,流苏还是或多或少有些怅惘,爱情的不确定性在这里闪烁不定,唯一可以肯定的便是“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17张爱玲透过这部作品,再一次解构了人情的淡漠和人性的自私、卑微是促成无爱婚姻的始作俑者。通过对无爱的“爱情”的描摹,张爱玲以一个小说家的悲悯情怀审视着
29、人物身上的悲剧性格,在她的笔下,两性的爱飘渺不定、虚无荒谬,她由此洞察着他们的人性之哀。总而言之,无爱的亲情和无爱的“爱情”特写了人性的丑恶、恐怖、异化、扭曲等劣根性特征。显现出张爱玲对人类两种基本情感的质疑和深究,由此达到了对人性探索的广度和深度的挖掘。张爱玲所经历的所有不幸决定了她对人性的悲观态度。她极易发现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从她的小说中,她对情感现实的描写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冷酷的。她看惯了末世的人们,比方说她的父亲、母亲、亲戚们都是她理性解析的标本。她写作的目的就是不断剖析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将她感知和体验的人性真相告诉读者。三、全知叙事视角人性旁观者的视野全知全能叙事视角指“
30、上帝般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述,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也可透视人物的内心”18或者解释为“作家弃第一人称而改取第三人称,可以扩大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用小说家杜波依斯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隔着一段距离的我。”19小说家通过改变人称来调节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因而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变由此产生。张爱玲的小说总体来说大多数善于运用中国传统说书人的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有评论者曾对这种叙事视角作出如下阐释本科生毕业论文12叙述者在审视人物时是客观的,但在叙述情节时有时要求叙述人完全隐藏在幕后时不太可能的。叙述者有时在小说中会暂时中断叙事,发表对故事的理解和评论,用自己的声音
31、述说对人生的看法。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些评论都是自然生发,内容深刻,并且上升为哲理层面,提高了小说的意蕴和审美层次,而这一点又是传统小说难以达到的。20因此,全知全能叙事视角与张爱玲对人性的探索是息息相关的,这体现在张爱玲通过运用全知全能视角来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潜在的欲望,以此突显出人物鲜为人知的心性特征,深化了人性的复杂和难以预料。如金锁记中季泽和七巧见面之后的场景季泽走了。丫头老妈子也给七巧骂跑了。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跄跄,不住的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
32、上沾了大块的浅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21在上引这段话中,叙述者站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客观地描写着环境、人物,同时叙述者发表了自己的感叹和评论“她从前爱过她,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这一句点破了七巧当时的心理创伤季泽不爱她,只巴望着她的钱和她身上能获取的利益,而她等了他大半辈子、爱得如此之深,她没有得到他的心,因此痛苦不已。作者用巧妙地叙事视角揭开了七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七巧,她的内心也满含柔软、温情,也为情动容。而在他人眼里的七巧确是一个泼辣的、强悍的、尖酸刻薄的女人;作者在这里以全知视角写出了人性的两面性,也写出了七巧
33、之所以中年后心理变态也是有现实原因的,因为她爱而不得,情欲和精神恋爱都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所以她沦为了“疯子”。当然,作者在这里对七巧人性的折射通过对桌上的酸梅汤的描写过程显现出来“一本科生毕业论文13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象征着七巧等待的心情,等待着她爱的人也爱上她,等待着她从姜家解脱后能和季泽重逢,而这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季泽无情的卑鄙嘴脸。她的眼泪就像这酸梅汤一样,一滴滴地流,多少年了,为了钱,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都葬送了,等来的就是这虚空和寂寞,故事讲到这里,人性的悲哀和无奈不禁流露出来。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中,读者往往不知道“她”或“他”在想些什么,第一人称视角不
34、能像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全能视角那样俯瞰全篇人物的心理和行踪,叙事视角的变化时现代主义创作的一大显著特征,张爱玲运用现代主义的技法来创作,这已是多数学者论证过的事实,有学者曾说过“中国古典小说大多采用全知视角,但和外国小说的全知视角有所不同。外国的全知视角,作者置身事外而潜身其中,全知全觉,进行的是权威的、介入的,同时又貌似客观的叙述。中国旧小说的作者设立了一个说书人,说书人代表作者活跃在作品里,他们不仅在全书的开头,开宗明义,在章节结合部,出面交代,而且会不时在情节进展中自由出现,加以评点和说明。说书人是知情者,也是旁观者,与故事保持某种距离。说书人有时还会部分采用人物的限制性视角。张爱玲的作
35、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她小说的全知叙述,有的出现说话人,有的有潜在的说话人或采用说故事的说书人口吻”。22这说明张爱玲运用全知视角给人一种讲故事的感觉,故事里的人和事她都清清楚楚,人物的心理内容也是通过这种视角得以展现,我们透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内容,捕捉到了潜在的人格特质,这种全知视角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人性的旁观者,对人物灵魂深处角落的洞察和审视,张爱玲往往通过这种视角,诠释“苍凉”人性在人物精神上的显现之处。比如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结尾处,作者用全知视角揭开了主人公葛薇龙自毁前途的人性之哀,现引原文如下汽车驶入一带黑沉沉的街衢。乔琪没有朝她看,就看也看不见,可是他知道她一定是哭了。他把自由的
36、那只手摸出香烟夹子和打火机来,烟卷儿衔在嘴里,点上火。火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本科生毕业论文14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这里结束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23在这段原文中,作者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薇龙的结局,充分运用了全知全能叙事视角把握住了车内两人的动作、情态、心理以及车外的场景,描绘出了人物悲惨的境遇,香快烧完了,是不是暗示着薇龙也走到了路的尽头,无边的黑暗侵蚀着她的灵魂,她人格中单纯的因子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对欲望的迷恋物欲和情欲,这些虽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但当情欲和物欲膨胀到一定程度,自身再不加以克制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文
37、中的葛薇龙就是无法掌控自己的欲念,不加节制的欲望无限膨胀,最终将她引向堕落的“弄钱弄人”的深渊。张爱玲在这篇小说的末尾,展现了人性中“苍凉”的一面,她正视这种苍凉的人性软弱、自卑、虚荣、自甘堕落,她写的这一曲哀歌,可哀的是人欲的膨胀会使人丧失自我,丧失独立意识。可叹的是人性如此复杂、捉摸不定,原本一个淳良少女,怎会摆脱不了情欲和物欲对她的支配,而她对欲望盲目地追求,必将使她忍受自己命运永恒的悲剧。总结以上分析和论述张爱玲小说中人性的探索与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的运用具有相关性。正是因为作者以第三人称叙事(全知全能)这种视角叙述才使其小说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读者阅读着小说人物的心理历程,无时无刻不感受
38、到自己便是“他者”,张爱玲在小说中隐去了,但她仿佛料事如神,掌控着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知道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就是张爱玲的过人之处,她没有将人物塑造为时代的传声筒和自己的代言者,而是让人物去上演自己的故事“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包括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所采用的基本是全知视点加人物视点,但人物视点局限于主人公。由于作品中的人物视点相对单一,全知视点和人物视点没有明显的分界,可以在细部与局部自由更替,纳入作品的总体叙述结构后,人物视点显得很隐蔽。其实在张爱玲上述作品中,出自人物视点的叙述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作者常常在看中卓有成效地完成看与被看双方人物的塑造。”
39、24张爱玲所用的全知视点模式本科生毕业论文15来源于中国旧小说,运用这种视角,不仅能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行动表现地生动传神,而且能融入作者主观化的细节描写,更能烘托出人物性格的错综复杂与命运的多舛。在小说文本中,对人性真相的探测从来都是来自于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内容,而行为举止和心理内容的呈现需要作家通过视角的切换来描摹绘制,全知全能叙事视角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生活的原貌和人物心路历程,并以此传达出了人性的真相,呈现出各色人物的人格特质,这便是这种视角的优越性,它与作家描写人性的过程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人物之间的心理博弈、人格特质近乎自然而然地由全知视角呈现给读者。因此,张爱玲始终
40、以一个旁观者的视野冷冷地洞察世态人生,在这种冷冷的带有距离感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人情的冷漠,人性的复杂及其悲凉的一面。四、人性之哀以婉雅之语书写人性哀歌张爱玲小说集传奇最早出版的时候,书的扉页上曾有过这样的几句话,是这样的“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的世界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诚然如此,普通人的一生在平平凡凡的日子里匆匆逝去,哪里有闲暇静下来思考。张爱玲就是要挖掘普通人的命运里被隐去的那些疼痛,她撩开那些疼痛,再让它们都慢慢枯萎,留下的都是“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张爱玲的小说语言非常华美,她的小说语言并不是空洞华丽辞藻的堆砌,她思想的睿智无时无刻不在她的语言中流淌着,她写小市民便
41、把他们描摹的绘声绘色,写出他们的平凡俗气、斤斤计较,写的同时却满含同情怜悯之心,道出他们的不幸和悲哀,她写人性的悲哀利益的角逐和冷漠自私无爱的亲情、爱情,这些都是她亲身经历和深有体会的人情人事,因而,在她的小说中,悲凉的氛围是永远的主旋律,那么她是怎样以精雕细刻的语言来烘托出人性哀歌的主题的,现引原文为证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本科生毕业论文16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42、。25此类以实写虚的手法在张的小说中出现的频率颇高,张爱玲常用意象来丰富文本语言的暗示性,例如上文为金锁记的开头一段,开篇以月亮这一意象渲染苍凉的氛围,物化苍凉的写作手法在这里运用得非常传神且自如。从开篇的这一段写月亮的场景中,我们似乎已能预料到故事的结局也有如月亮一样凄清,这悲凉意境的塑造不正是为人物命运的悲凉没落埋下伏笔吗,七巧残忍、疯狂、刻薄的畸形人格与现实的冰冷相互呼应,人性的悲哀已显现出来,三十年前的月亮象征着七巧的人生路,阴晴圆缺,尝尽艰辛,看尽周围人的脸色,伴着一段无爱的婚姻,将青春和爱情卖给了金钱,做了金钱的奴隶。作者写她的物欲,写她可悲的一生来揭示人性之哀,是她的虚荣拜金戕害
43、了她自己。还有些非常雅致且具有哲理性的语言也在她的小说中出现过,以此来探究人性。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26这段引出了“白玫瑰”与“红玫瑰”,两者不能兼得的矛盾,从而引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虽然主人公自己努力使自己变
44、成一个合乎理想的人物,但实际上他只是徒有理想的躯壳,本质上是虚空的、痛苦的、无法解脱的可悲的人,这就是振保,一个非常中国式的男子,保守规矩勤恳是他的外在,然而内心却本科生毕业论文17燃烧着渴望激情和爱欲的冲动;许多社会标准和家规纲常约束着他,他爱的人没办法得到,无可奈何的娶了本分的妻子,没想到妻子却背叛了他,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对不起他,让他受委屈,他为他们做出了牺牲,却得不到认可。到最后他通过宿娼换取肉体的满足来填补心灵的虚空,作者通过写他的情欲史,写他的悲哀,以此让像他这样活的一类人告别懦弱,与现实妥协的结果就是丧失了自我,沦为精神的乞丐,作者哀其不幸,在故事的开头就写出这样一段深刻的
45、语句,足以见张爱玲笔锋的犀利和聪明过人的头脑,她早已看透了中国人的性格,连骨子里的好与坏,思想里的清与浊,都明明白白的在她脑子里刻着。读她的小说看人,思人,品味不同人的人生阅历,在她的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人物”,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她让这些“不彻底的人”在书中上演悲欢离合的故事,道出他们生存的困境和现实中扭曲的灵魂是多么的令人心寒,她直面人生的惨淡不幸,书写人性的悲哀,以及性格与命运的息息相关。以心理分析的手法将人物内心活动呈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她以她华丽精致的语言,勾勒出了唯美的风景和意境,而这些意境的渲染总是与人物的内心转折和命运息息相关,这便是她胜于同时代许多小说家
46、之处。张爱玲在探索人性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仅从她对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手法的借鉴,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的实绩来说就是一大突破,海派小说中的作家也常常运用心理分析等现代派技巧,但真正像张爱玲这样能将心理分析和中国古典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相融合的作家非常少,张爱玲就是罕见的极个别作家,圆融自然地刻画人物,人物心理和意象的美相融相生。而且她大胆运用语言技巧丑化人物,刻画疯子形象,如曹七巧,甚至写小人物的时候也以扮丑的姿态出现如封锁中的女主人公吴翠远“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连她自己的母亲也形容不出她是长脸还是圆脸。”27以这样丑
47、化的笔调写人还有葛薇龙出场的那一段,写她的衣着丑怪不得体以及她肤色的白净,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又例如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也是张爱玲笔下丑怪女性的代表,作者写她相亲前的精心打扮和穿着,不土不洋,亦新亦旧,由穿着的丑怪暴露本科生毕业论文18了她内心的虚无和愚昧。张爱玲为什么要塑造这么多丑怪的人和异化的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女性,不难想到她通过暴露她们衣着打扮的丑和面部表情的怪异来揭穿她们的生存处境,那是受到压抑后人性扭曲的表现,原本淳朴善良的天性泯灭了,剩下焦虑、病态、怪诞的形象,张爱玲书写女性的人性之哀可以理解为“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进而揭示
48、中国式的性别政治特殊而复杂的状况。”28一言以蔽之张爱玲将人性探索开掘到非常精深的领域,她将人性的种种丑恶描写的十分传神,尤其写人在现实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沦为可悲的“非人”,更是惊心动魄。写人性之哀是为了为哀鸣不平,写生活的没有希望也是为了唤醒新的生命力。写哀也是一种美,不是只有快乐和幸福的笔调才能激起美好的向往,没有悲哀、没有痛苦、哪里会有人的觉醒。总而言之,在张爱玲的生存信仰里始终弥漫着悲观的情绪,她写的故事非常美,同时也异常的寒冷,她运用语言的夸张和暗示刻画人性的种种表现。在她那个荒芜的爱的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她所经历过的磨难,但她的文字却告诉我们太多“情”的意义,她的痴情、她的
49、幻灭伴着她苍凉而美丽的姿态已经走远,而她谱写的人性哀歌却在我们的脑海中吟唱不绝,那哀愁说也说不完,完不了。结语综观张爱玲的写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写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她不断探索和发掘人性中的美与丑,始终用苍凉的笔调书写着跌跌撞撞的人生,并冷眼直面乱世里的人和事,塑造人物时,注重叙事技巧与人性特点相关性的营造。最重要的是,她能在小说中把人性分析的那样透彻,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孤独和鲜为人知的潜意识,这就是她之于人性探索在文本中的体现。总体来说,张爱玲对人性描写的探索和开掘主要透过四个方面,由以下四个方面来写描写人性中“苍凉”的人格特质。首先,张爱玲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小市民形象,通过对他们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的揭示,来书写人性之痛人性的软弱、自私、卑微,以及这些人性弱点与时代背景的相关性,把乱世背景下人们渴望安定生活的人性之常,把新旧本科生毕业论文19交替时代中,人们渴望摆脱旧的藩篱对人性的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张爱玲在小说中表达出对两种基本情感的怀疑,她写无爱的亲情和无爱的“爱情”,都体现出了人性的丑恶、恐怖、阴暗、扭曲等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张爱玲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婚变的坎坷时促成她写人性之哀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她运用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突出小说人物的心理历程,不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