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秦皇岛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1一、 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以防灾减灾、城乡供水、水系治理、水土保持为重点,全面推进防洪抗旱减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和现代水利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
2、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全市安排水利建设资金 22.3 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投资 16.1 亿元,市以下投资 6.2 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市以上水利投入的 2.07 倍。1、水利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市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出台了秦皇岛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秦皇岛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秦皇岛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建立了保障水利发展的制度体系。五年来,全市不断加快河道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步伐,完成了市域 12 条主要河道 620km 河段的划界竖桩任务, 为河道
3、现代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全市明确了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了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十二五”期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新模式。22、防汛抗旱夺取了全面胜利2012 年,我市成功应对了建市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的考验,转移安置群众 12.97 万人,实现了大灾无一人伤亡,抗洪抢险工作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秦皇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水务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 7.21 暴雨和 10 号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五年来,全市不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4、共投入资金 1.26 亿元,完成了昌黎县、青龙县 2 条山洪沟治理和 6 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的防汛指挥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建成了省市县及大中型水库的防汛视频指挥系统、市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系统、全市防洪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防汛异地视频会商、山洪灾害信息共享、远程视频实施监控,进一步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和指挥决策能力。五年来,我们科学应对十年九旱的严竣形势,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加强应急工程建设,实施城市区东部应急供水工程,成功解决了因石河水库蓄水不足引起的供水危机,保证了全市人民用水安全。3、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全市水务系统积极抢抓国
5、家投资政策机遇,全力开展水利项目建设攻坚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建成了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全市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十二五”末,城市骨干供水工程引青济秦扩建三期工程开工建设,石河引青济秦连通工程前期工作也加紧推进,我市城市区“一路双线、东西互济、三库联调、四区双水”的供水框架正在加快构建。“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计解决了 81.69 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内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五年来,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引青灌区、洋河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小型农水专项等项目相继实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近 13 万亩,改善灌溉
6、面积 8 万亩,实现3年节水 1751 万 m3。“十二五”期间,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成, 21 座小(一)型病险水库、46 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和 65 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28 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列入了国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15 条中小河流治理全部完成,河道防洪标准提升到10 年一遇以上。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水利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4、水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初步建立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全市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确
7、立了“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用水制度,通过优化水资源调度,有力保证了全市的供水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94610 万 m3 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 54034 万 m3 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了 3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16;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完成了 “十二五”期间省下达我市的各项控制性指标。五年来,全市不断加强水源地保护,通过实施石河水库清淤工程,清理富营养底泥 67万 m3,有效缓解了石河水库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 1.23 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7.5km2
8、,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5、“河长制”初步建立“十二五”末,为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倾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我市大力推行“一河一长、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的河长制,对 16 条入海河流进行了清淤、清污治理,实现了每条河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我们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全力推进水系治理各项工作,入海河流水质得到了根本改观。我们4积极探索河流治理新方法,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河流生态治理之路,管理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河道现代管理制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保洁公司对全市河流进行日常保洁维护。6、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
9、增强“十二五”期间,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整合水政监察综合执法力量,将水土保持、节水用水等以前分散的监察执法职能统一归口管理,成立专职执法队伍。全市水务系统不断规范执法程序,组织开展了“执法能力建设年”和专项执法活动,整治规范了乱采乱挖、尾矿乱排乱放等污染水源的行为。五年来,全市加强水事秩序整治,不断加大对涉水事件的综合执法力度,较好地维护了水事秩序。全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限。(二)“十三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 5 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
10、图,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十三五”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后五年,必须加快转变治水兴水管水思路,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解决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抓紧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水安5全保障。必须充分发挥水利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11、,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今后五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和挑战,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不少差距,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旱灾害严重、水利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不仅要破解水旱灾害严重、水资源短缺、水利投入不足等老问题,更要解决好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1、水旱灾害频发,洪涝干旱威胁依然严峻我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河流源短流急,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
12、约占全年总量的 79.9%,局地暴雨多发频发,洪水威胁较大。2012 年7 月,我市遭遇建市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受灾人口 252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67 亿元。受季风影响,降雨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值比为 3:1。一般降水年份农作物受旱面积较大,近年来发生特大或严重干旱频次较高,干旱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5.37 亿 m3,人均水资源量为 502m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 1/4,已基本接近于水资源严重短缺标准 500m3 水平。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水资源在一般年份基本可实现平衡,但一遇旱年既发生供小于求。预计随着城
13、市的发展,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格局将逐步被打破,缺水问题日渐突出。必须着眼于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从根本上破除水资源短缺瓶颈。63、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水系功能不健全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明显。根据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1 年 1 月),我市沿海经济区 19992008 年年平均降水量比 19562008 年减少了 16.2%,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 65.2%。另外,河道乱挖乱弃、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4、水污染问题突出,综合整治任务重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造成我市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河道干涸使河道纳污能力丧失
14、,也加重了水体污染。根据2015 年秦皇岛市环境状况公报,2015 年在石河、汤河、戴河、洋河、饮马河、青龙河、新开河 19 个观测断面进行了 12 次监测,其中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 6.8%,类的断面占 24.4%,类的断面占16.1%, 的断面占 36.6%,类的断面占 2.0% 劣类的断面占 14.1% 。2015 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54564T、4692T。5、水利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水利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网体系仍不健全,连通互济能力差,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具体表现为水资源配置工程不足、储备缺失,城乡供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15、;防洪工程体系虽然基本建立,但是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中小河流、城市防洪和沿海防潮体系标准低、问题多、安全隐患较大,且防洪河网综合利用率低,洪沥水功能互补性差,不利于洪水的资源化和有效利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有待加强,灌区工程不配套和老化失修问题突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6、水管理滞后,治水管水能力有待提高7我市的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水权水价改革尚未落地,长效运转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占全市用水总量较高的农业用水水价改革相对滞后;水利监测管控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偏低;水利综合执法能力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依然存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相对滞后
16、,经费不足;县级项目法人技术力量薄弱,建设管理经验不足,项目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到位率低;水利工程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依然突出。推进我市的水利发展,必须要强化机制保障,加快构建有利于实现水利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机制,加快构建有利于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水利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制,加快构建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治水兴水积极性的机制,以机制的落地推动发展理念的落实。8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17、,牢牢把握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建设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抓手,以系统整治河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以深化水利改革、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为保障,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完善
18、水利基础设 施网络,支持贫困地区水利发展 ,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水利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2、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加强用水需求侧管理,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3、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正视我市水资源现状,重视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坚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严格用水总量控制;9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程度, 加强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生态优
19、先、绿色发展之路。4、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并重、防洪除涝抗旱并举、建设管理改革并进,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功能布局,优化空间利用,以水资源配置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协同推进水资源开发、水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建设,增加水安全战略储备。立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兼顾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综合施治,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5、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治水管水方式,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科学有效地水务开发利用和社会管理机制。6、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水法治保障和科技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三)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相关文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