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繁华落烬中的人性哀歌论张爱玲小说中人性探索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自从张爱玲在大洋彼岸悄然逝去之后,无数张迷为之离世的消息惋惜万分,从她逝世后至今,她的小说、散文、评传接连不断地出版曾一度掀起过“张迷热”现象。对于张爱玲小说的研究,我们要追溯到我国20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张爱玲创作其代表作传奇和流言的创作鼎盛时期。20世纪四十年代傅雷先生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这篇文章后,关于张爱玲的小说的评论和研究的现象就不断在文坛涌现,在张爱玲小说研究的第一阶段(40年代)中,傅雷先生的论张爱玲的小说开了评论之先河,接
2、着文学批评界涌现了许多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学者,如周瘦鹃、谭正璧、胡兰成等人都写过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技巧以及对她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善意批评的文章,他们在研究张爱玲小说时始终抓住了她的两部经典作品来分析她的创作风格,虽说不上精辟入理,但研究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分析她的小说,不乏有赞誉之声,也有中肯的提醒,更有殷切的期待在他们的文章中流露出来。因此,这一阶段中关于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并不深入,各家学者对她的小说持褒贬不一的立场。到了50年代,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的评论大大推动了“张学”的研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先生首次把张爱玲与鲁迅、沈从文相提并论,使得张爱玲的
3、小说走进了当时难以跻身的文学殿堂。70年代,台湾作家水晶在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一书中分析了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他采用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比较文学理论论证小说中的神话结构,通过解读半生缘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代表张爱玲创作风格的作品,得出了较其他评论家更精深的见解,并将张爱玲的小说与国外作家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对前人的研究思路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意义。但其评论张爱玲作品的思想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唐文标是台湾著名学者,他在研究中充分肯定张爱玲的艺术天才,但却在张爱玲研究一书中对她作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张爱玲只是“趣味主义”地描写她所熟悉的“腐朽、衰败、垂死、荒凉”的“死的世界”,而没有加以“道德的批判”。
4、唐文标用功利性和社会性来界定张爱玲的作品,遭到评论界的反对,认为这样做是欠公平的。唐文标在张爱玲研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编辑了张爱玲资料大全集。这部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张爱玲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相对于台湾的热烈反映,香港显得冷清了些,司马长风的文学史也没有给张爱玲一席之地。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毕竟出现过“倾城之恋”的故事,她毕竟写过葛微龙、梁太太,这些“传奇”是人们所熟知的,因而香港的读者对张爱玲并不陌生。当时给予张爱玲以极大关注的是林以亮,他最初是张爱玲的读者,后来与张爱玲成为莫逆之交。他的文章私语张爱玲、张爱玲语录等,写张爱玲的创作生活情况,是我们研究张爱玲的第一手资料。海外华
5、人对张爱玲研究的关注重心是她作品中所显示的荒凉的人生意识和宽厚的同情心,尽管他们的论述仍不乏单薄和曲解,但是却已从零星的散评逐渐接近了整体的把握,为国内的张爱玲研究奠定了基础,并给予有益的启示。再到了80年代,张爱玲终于在沉寂了三十年后“复出”了,温儒敏在他的近二十年来张爱玲在大陆的“接受史”一书中说道“真正对张爱玲有公开的评论和研究,是1981年以后的事到8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的潮流加强,人们用更开放更有个性的眼光去读张评张,而张爱玲的另类特色也更刺激研究者去重新打量与调整文学史的叙述板块,加上这一时期翻案文章差不多做腻了,所谓边缘化的作家更能吸引年轻读者与研究者的目光。”这一时期,人们评论
6、张爱玲,主要注重她写作手法的新颖之处,例如她用象征、移情、心理分析、蒙太奇手法等等,都是评论“张学”的切入点。80年代的研究促成了“张爱玲热”的风气,同时也带动了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的出版,许多出版社开始争相出版她的作品。90年代初,更有一些具有学术深度的评论性文章出现。90年代中期以后,对张爱玲的研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她的著作被大量的出版发行,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她后期创作的作品如对照记、小团圆等也相继出版,大众对于张爱玲作品的喜爱不断加深,“张迷热”现象持增温趋势。在国外,张爱玲作品的影响力并不如国内的影响力大,由于语言文字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的许多研究者并未深切感受到她文字的
7、魅力,例如在英国和法国的文学理论中就没有意境和韵味这两个词,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深雅隽永的文字和她所创造的苍凉的意境如果用其他非中文的语言来翻译则会失去韵味,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对事物的感受能力也是不同的。50年代到70年代这段时期,张爱玲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她似乎很想在美国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但可惜她写好的作品甚至连出版社都找不到,这又是什么原因,当代的研究者都在猜测着缘由。毕竟张爱玲的母语是中文,她深谙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古典文字所创造的精致圆融浑然天成的意境美的影响,所写的作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越品她的文字越能体会出那文字的精彻和深刻。据笔者所知在当代,研究张爱玲小说的
8、外国研究者的国籍大多数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内地。其中中国内地研究“张学”的学者人数最多。张爱玲虽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尽管她很少用理论性的文字来阐述她对文学的看法,但这并不表明她对文学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我们将她散落于各类文章中的零星看法采撷到一起时,不难发现,她对文学有着与众不同的参悟,而这种参悟实际上又与其独特的人生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长于贵族遗少家庭的张爱玲,一出生就被抛弃在普通人的平常生活之外。精神上的无所归属使张爱玲在家道衰败之后,本能地去依附市民俗世。而当时的上海,对于普通人而言,商业都会的世俗风气不仅意味着一种生存方式的
9、规定,而且更意味着一种文化精神的熏染。沉溺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中,会令一切虚幻的信念烟消云散。此种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张爱玲的人生态度。生活在她眼中是“琐碎”、“平凡”的,而世人在她眼中“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没落的贵族家庭带给张爱玲的是末世的凄凉,而世俗的生活却令她感到轻松、快慰。张爱玲这个名字,在中国姓氏文化里,有着中国人的审美传统,美丽、朴素、普通,城市有,乡村有,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爱玲“这个名字。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大陆,除了有一定资历的文学研究者和解放前成名的作家外,普通文化人和读者,能了解张爱玲其人的实在不多。1980年,夏
10、志清教授的大著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名为中国近代小说史)中出现关于张爱玲和钱钟书的评论时,真是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新。随着历史的演进,张爱玲虽然人在国外,但她的文学精神和影响却早已回归故里,在读者心里和文学教师的眼里及青年作家的认知中,她从名作家,到大作家、杰出作家。这个过程,是张爱玲一生中在文学领域创造的传奇。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研究成果随着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等著作的重印上市,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正在不断提升,全国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各式各样印刷精美的张爱玲的著作,跟风而来的是研究其小说、散文、影评的文章也源源不断地涌现,当代文艺批评学者所写的评论其作品的文章众多,
11、有笔锋犀利眼光开阔之作,也有循规蹈矩流于平淡之作,风格各异不胜枚举。据笔者了解关于其最新研究成果,最值得一读的是0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由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教授编辑,夏志清、李欧梵、刘绍铭等多位名家著述的重读张爱玲一书。该书收录张爱玲研究者最新的研究成果25篇,作者大都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有资深的张爱玲研究家,也有近年活跃着的“张学”新锐,还有与张爱玲同时代的老作家。研究领域多为以往张爱玲研究所未曾涉及,侧重张爱玲晚年的创作与研究,包括她晚年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晚年从事的海上花列传英译,对十八春的修订,在电影剧本创作上的风格与得失等;即便对研究者已关注较多的方面如张爱玲与翻译、张爱玲与电
12、影等,也或有新观点的提出,或有新史料的梳理等,力图展示近年“张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趋势。此外,苏州大学的刘锋杰教授也是研究“张学”领域的佼佼者,他所著的想象张爱玲一书深受读者们的喜爱,近些年来,刘锋杰教授在苏州大学开设了一门专门研究张爱玲小说艺术的选修课,该校学生纷纷争相选修这门课程,表示非常喜欢刘锋杰教授对张爱玲作品的解读。新时期更有一些具有学术深度的评论性文章出现,如金宏达的论十八春、潘学清的张爱玲家园意识文化内涵解析、赵宏顺的论张爱玲小说的错位意识、杨义的论海派小说、吴福辉的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等。这些研究者重新考察了张爱玲创作题材的艺术价值、文化情结、分析了作家的
13、创作心理状态,可以说这一时期出现的数十篇有关“张学”研究论文中,很多都具有真正的文学眼光,显示了研究者精深的作品研读能力。目前对张爱玲的研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她的著作被大量的出版发行,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她后期创作的作品如对照记、小团圆等也相继出版,大众对于张爱玲作品的喜爱不断加深,“张迷热”现象持增温趋势。(二)研究新方向对作家作品的解读总是对一个时代的、历史的解读,而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因此对作家的研究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比如,研究者已经普遍注意到张爱玲作品所蕴含的无奈与悲哀、苍凉与孤独,那么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是怎样产生的要想准确地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把笔触伸向时代
14、,伸向民族历史和文化,也伸向作家的心灵世界,因此,从文化哲学、从心理分析视角解读张爱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再比如张爱玲是酷爱红楼梦,同时也是酷爱着毛姆的通俗小说的,那么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张爱玲的创作对毛姆的借鉴也十分必要。而这方面恰恰是研究的薄弱环节。我们可以从影响研究角度探讨张爱玲与中西文学的关系,还可以从平行研究角度观照张爱玲创作的精神特征以及整个20世纪的精神走向。我们也可以从比较研究视野梳理张爱玲与40年代小说的关系,揭示张爱玲小说文体的独特个性,这也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另外,张爱玲是一位传奇作家,她的不凡的人生经历,她孤独冷漠的生活始终是悬绕在读者心间的一个谜,那么对她心路历程的剖析
15、和她在作品中怎样折射她的心境的解释也是尚待深化的问题。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我选择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审美艺术,主要是从“人性探索”这个研究角度切入,力图通过分析其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意境、意象等方面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来阐释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心理特征,阐释为什么张爱玲偏向于揭示人性罪恶面的原因;结合文艺心理学中的若干理论,如“距离说”、“移情说”等等,将其引入文章中加以实例分析,进一步阐释张爱玲创作这些经典人物背后的创作动机,分析主人公的潜意识和作家“全知全能”叙述话语的关系等等。本论文写作要选取那些以前被研究者忽略的
16、人物进行分析。尽量少说以前学者说过论述过的话,多说自己的新见解、新的研究思路,另辟蹊径走以前研究者未走的路。但我的阅读量并不能涵盖成千上万篇研究“张学”的文章,能阅读的也只是研究领域的小小一隅,加之精力和时间有限,尚未长期写作学术性论文,也未坚持在大学期间阅读大量学术期刊,因而,在文章中如有与前人重复的说辞也难以避免,但阅读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之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说每个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不一样的,对作品的感受也大相径庭;我将坚守原则,忠实于自己的本意,自己对其作品的感受来解构和分析其小说的艺术表现。(二)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历史影响研究法和横向学科交叉研究。历史影响研究只要涉及张爱
17、玲的写作背景的介绍,中外作家对她创作风格的影响;以及她的生平经历,包括张胡的今生挚爱、漂洋过海的寂寥晚年生活等对其作品主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生阅历。横向学科交叉研究主要将文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举出文本中的主要人物,结合心理分析的方法,对其一一进行分析解读,在学科交叉研究中还会引入叙述学中“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的理论来分析作者的潜在话语与人物自觉话语的关系,并论证这种叙事视角的优点和作品中大量心理描写的精妙之处,这部分将是整篇论文的中心部分,当然,我对叙事学研究不深,只选取了它其中的一个概念加以结合作品分析,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将主人公的心理特征分析透彻,进而论证心理分析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三)预期
18、目标主要阅读书目将会是人性的探索个性心理学原理、海派小说的叙事、都市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心理学、张爱玲作品全集。我对张爱玲的作品非常喜爱,因为这股浓厚的兴趣,选择过两次专题写作张爱玲的论文,这是第二次选择张爱玲的作品解读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这次的论文不是上次的重复而是更深层的开掘,将把握住文学与心理分析之间的联系对其作品的人物分析从而勾勒出人性探索的主线,层层展开,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分析人物,而不是生硬的议论式语言。坦白说,我写作论文的水平只是初级,平时写作的文章类型大多是游记、随笔和散文,常常对学术性论文敬而远之,总认为议论式的语言逻辑性太强,且需要阅读前人写过的相关论文才能下笔酣畅
19、;论文毕竟不同于读后感,而是一种具有非常严谨思维的论说文。因而,这次的毕业论文写作对自己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1月确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2010年1112月,收集并研读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资料翻译,上交指导老师审阅。2011年1月2011年2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审阅。2011年3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形成二稿。2011年4月,修改、充实论文,形成三稿。2011年5月12日,毕业论文定稿、打印、装订。2011年5月中旬至下旬,准备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张爱玲流言烬余录北京十
20、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张爱玲流言自己的文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3)周芬伶哀与伤张爱玲评传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4)刘锋杰想像张爱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6月出版。(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6)周冠生人性的探索个性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7)杨义海派小说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8)程光炜都市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9)唐文标张爱玲研究,联经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12月。(10)张爱玲张爱玲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11)陈亚丽雍容华贵与质朴自然张爱玲与苏青散文之比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P99105页(12)陈子善私语张爱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13)解志熙“反传奇的传奇”及其他论张爱玲叙事艺术的成就与限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P2337页(14)陈子善私语张爱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15)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5月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